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zariadis和Drazen(1990)的人力资本门槛外部性理论研究发现,引入人力资本后两部门增长模型存在多重稳态均衡,人力资本积累跨越某一门槛值后经济体进入新的平衡增长路径.然而,现有实证研究多聚焦于人力资本对FDI等单一影响的门槛效应的存在性,在经济增长框架下讨论中国人力资本门槛效应的系统研究并不多见.基于此,本文利用中国1996-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估计了人力资本门槛值,并考察了人力资本门槛效应对物质资本、FDI以及人力资本等要素回报率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积累的门槛效应确实显著存在,以人均受教育年限计算的门槛值达到9.75年,人力资本水平超过门槛值后物质资本和FDI回报率均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区域间贫富差距也日渐加大,在此背景下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是否收敛进行检验并探究其影响原因十分必要。基于一个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根据中国31个省市的1987—2013年数据,利用SDM模型和贝叶斯MCMC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城镇居民收入的收敛性问题,结果发现: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且在1987—2008年为发散、在2008—2013年以及1987—2013年为存在β收敛的变化趋势;物质资本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β收敛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人力资本对其具有反向促进作用,增加物质资本投入有利于缩小地区收入差距,二者的不匹配可能是导致中国收入增长差距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一、人力资本投资回报概述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而存在的一种资本形式,作用于人的身上,提供未来的收入.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最重要的途径,教育通过人力资本的形成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连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资本要素收入作为国民总收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测算、厘清其在政府、企业和住户之间的分配状况以及居民资本要素收入的结构是必要的基础性工作。利用资金流量表和统计局住户调查数据,对我国资本要素收入及其部门分配和居民资本要素收入的结构进行测算,研究发现:(1)居民资本要素收入长期以来高速增长,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基本稳定在10%左右,但在总资本要素收入中所占比重经历了先上升(20世纪90年代)后下降(21世纪初)的过程;(2)居民税前、税后资本要素收入对比反映出我国对居民资本要素收入征税力度尚小,最高不超过4%;(3)伴随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居民资本要素收入结构由改革开放初期主要以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为主转变为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并驾齐驱;(4)宏、微观口径测算的结果存在一定缺口,主要由劳动者报酬存在低估以及住户数据的系统性误差导致形成,国民经济核算的完善应得到关注。  相似文献   

5.
通过梳理资本核算理论框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测量了1981-2014年资本服务流量。资本分类、组合役龄效率-退役剖面计算、资本回报率确定和初始单位效率生产性资本存量估计等方面与既有研究有所不同。测量结果表明:按照1990年不变价格,各类资本服务流量呈增加趋势,其中无形资产服务流量前期较为波动;设备类服务流量增速最高;总资本服务增长率前期呈V型后期呈倒U型,与GDP增速变动不一致,整体来看前者高于后者;比较发现测量结果高于其它研究,差距先收敛后扩大。  相似文献   

6.
刘婧  郭圣乾 《统计与决策》2012,(17):103-105
文章选取五省十县(市)的农户进行调查,获取了农户的可持续生计资本和收入的多个方面的数据,并选取了衡量可持续生计资本的18个指标,运用信息熵法和回归分析,最后得出金融资本对收入的影响最大,人力资本其次,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对收入的影响也较为明显,但自然资本对收入的影响为负。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2000—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地区差异,结果发现城镇化的推进使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规律,拐点出现在城镇化率为46.07%的时候,约在2009年出现。同时,由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平衡性,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在东部地区,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也显著呈"倒U型",不过其拐点与全国相比出现在更早的时期和城镇化水平更高的位置;在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倒U型"影响并不显著,中部地区显著处于城镇化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阶段,其"倒U型"拐点尚未出现,而西部地区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转折点可能会出现的更晚。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资本折旧率为突破口,利用经济计量的方法估计出不同省份的资本折旧率,重新估算了中国省际资本存量,在此基础上,对资本回报率进行了再估算.结果显示:(1)折旧率的变化不仅反映了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周期波动.(2)中国资本产出比近年来增长很快,但与世界工业强国相比,我国资本产出比尚处于合理范围内,资本积累未出现过剩迹象.(3)资本回报率直到金融危机前都保持在相对较高水平,但此后出现反转.省际间资本回报率的差异表现出缩小趋势,可以推断危机后较低的资本回报率更多反映了资本在不同产业和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错配.与过度投资相比,这或许是中国投资目前面临的更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9.
已有研究对资本回报率的宏观核算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改进,但在资本报酬处理和资本存量估计方面仍未达成共识,导致资本回报率测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参照《OECD 资本测算手册2009》,梳理分析了资本回报率的内涵及其宏观核算方法的演进脉络,探讨了资本回报率测算时的资本存量口径问题,提出了将“具有生产能力的资本存量”纳入核算方法中进行测算的设想,设计了将生产税净额中由资本创造部分进行剥离,以及针对个体经营业主混合收入和国有农场营业盈余进行调整的思路和改进方法。再测算结果显示:1978-2017年我国税后实际资本回报率在7.28%~13.05%之间,这一结果在走势上能有效刻画资本回报率的阶段变化特征,并印证了已有的相关统计数据。本文所做的工作,对于从宏观核算角度改进资本回报率的测算精度和完善我国的资本核算研究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匹配及其效率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于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之间的匹配与协调,现有研究大多处于定性分析或局部的经验观察。本文在系统解析两者的匹配协调性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基础上,借鉴物理学中“耦合协调”的理论,测算了中国工业经济运行中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两种要素之间的匹配协调度,并考察了这种匹配协调度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匹配协调对经济效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十分稳健。因此,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有效积累,不仅仅是两者数量上的增加,同时还要关注两者在数量和结构上的匹配和均衡。  相似文献   

11.
基于时变弹性生产函数估计了中国资本要素1978—2009年分产业的产出弹性,用各年各产业的资本收入份额减去其产出弹性表示资本要素的扭曲程度,并实证研究了资本要素扭曲和资本深化的关系,结论表明:第一产业基本是负向扭曲,第二产业是不很规则的U型曲线,第三产业则基本是倒U型曲线;各个产业的资本深化程度不同,用资本产出比衡量,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三二一;资本要素市场扭曲会促进产业资本深化,在第三产业尤为明显。政策层面既要发展第三产业,又要警惕其资本过度深化,根本出路在于要素市场完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就是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实现这一目标必然要求从战略高度审视居民健康水平,把保障人民健康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优先目标。文章通过构建医疗保险、社会资本与健康水平的模型,采用2010—2018年CFPS五年的追踪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了医疗保险、社会资本与健康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医疗保险的参保类型会影响居民的健康水平,而在中国这样的传统型关系社会中,社会资本不仅对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还可能加强或者减弱医疗保险对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具体而言,"新农合"和认知性社会资本对居民健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城居保"和结构性社会资本对居民健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进一步地,结构性社会资本对"新农合"产生正面影响起到了阻碍作用,却充当了"城居保"扩大负面影响的缓冲剂。  相似文献   

13.
资本投入与就业增长:基于协整和VAR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我国1978~2006年时间序列数据,对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积累对就业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期中,物质资本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而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效应;在短期,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变动率对就业规模变动率的影响均呈负效应。由此,推论出若干相应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4.
《浙江统计》2008,(4):44-45
资本数据是基础性的经济数据,当代经济的很多实证研究都离不开资本水平这一基本指标,尤其是关于经济增长、TFP测算等。资本估算的精度直接影响着后续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而学术界十分关注这方面的研究。综观对中国资本水平的研究,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同时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来解释经济增长是科学和必要的,但受制于人力资本水平统计估算的滞后,到目前为止,大量的资本估算研究仍只能着眼于物质资本。本课题基于较好的研究基础(前期成果“中国人力资本水平统计研究”获第七届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围绕总资本水平估算开展理论方法研究和实证统计评价。  相似文献   

15.
武岩  唐幸 《统计与决策》2017,(17):114-117
文章基于半对数模型回归结果,运用夏普利值分解方法对新老两代农民工的收入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实证结果发现:两代农民工收入的影响因素存在很大差异.第一,老一代农民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收入及收入差距都有比较大的影响,但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主要受人力资本影响,社会资本的作用很小;第二,人力资本对新老两代农民工作用方式不同,体现在老一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的边际产出更高,而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更多.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随机前沿函数为理论模型,选取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作为生产要素构造人力资本投资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假设技能培训、人口迁移、居民经济状况、对外贸易和制度变迁对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存在着显著的影响并建立技术非效率函数.根据我国2004~2009年数据,对我国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一、人力、物力贡献价值分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们从价值研究的角度将传统的生产要素资本、人力、土地概括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两个方面.并重点对两个方面的贡献价值进行科学分离的研究.西奥多·舒尔茨(ITEmdtofe w.Schtlitz)认为资本有两种形式,即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物质资本是体现于物质产品上的;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现代经济学中的人力资本概念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的,它可以被用来提供未来的收入,因此人力资本投资是企业进行再生产过程所必需的,与用于购买各种生产资料的投资是相同的.它与物力资本一样都对企业剩余价值的形成做出了贡献,按照谁贡献谁受益的原则,人力资本也应该依据它对企业创造价值的贡献程度来参与企业收益的分配.  相似文献   

18.
一、教育投资的概念舒尔茨认为在经济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形式的资本,即体现在物质形式上的资本是物质资本,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资本为人力资本,这两种资本都对经济起着生产性的作用,作用的结果都会使国民收入明显增加。西方经济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人力资本投资的  相似文献   

19.
教育与收入分配差距:中国农村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熊广勤  张卫东 《统计研究》2010,27(11):40-46
 教育作为人力资本积累的主要手段,对收入分配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借鉴Beach提出的分位数法构建时间系列模型,利用中国农村1993-2007年的数据,从受教育水平和教育不平等程度两个方面考察了教育与农村居民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中国农村,教育的不平等会加剧收入的不平等,或者说教育的均化会改善收入分配状况;平均受教育年限与收入不平等之间表现为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当前我国农村整体教育水平仍然落后,教育对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模式仍处于倒U型的左边。上述结论对农村的收人分配政策与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具有重要的含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调查数据,分别利用分位数回归和分布函数分解的方法,检验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分解比较城乡收入差距中城乡居民禀赋特征构成差异和个体特征回报率差异的相对贡献.根据实证结果可以看到,受教育程度、职业性质等对城乡居民收入有显著影响,禀赋特征构成差异和个体特征回报率差异都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其中城乡居民禀赋特征构成差异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