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4 毫秒
1.
马克思对非资本主义道路的设想与东方社会主义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国社会在古代类型公有制基础上,以世界市场为中介,通过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是马克思晚年对人类的卓越贡献。东方落后国家通过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步入社会主义社会已有70多年的历史,从理论上反思马克思晚年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设想与东方社会主义实践得失成败的内在联系,将会加深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理解,也会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说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一条社会发展规律,是现代世界历史的大趋势。中国的近代史反复证明了一条真理: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行不通的。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近代中国在历史提供的现实范围内所作的最佳选择,是历史的必然;同时又要充分认识这个历史过程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正确对待社会主义运动在前进中出现的曲折、反复和失误。只要在党的领导下,遵循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万众一心,坚定地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社会主义在中国必将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3.
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华,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否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和修正主义者机会主义者的分水领。在中国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是经历了一个长期、复杂、曲折而艰巨的斗争过程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一直存在着资本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斗争,而这一斗争的实质又量集中地反映在政权问题上。在中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共和国,还是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共和国,这是两  相似文献   

4.
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马克思逝世已一百周年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创立了共产主义的理论体系。他们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真理,教导全世界的无产者认识自己的使命首先是起来革命,同资本主义进行斗争,并在斗争中把一切被剥削的劳动群众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一百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5.
本文透过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探讨中国为什么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的长期探索而取得的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艰巨而长期的斗争过程。这个无可怀疑的真理,却被有些同志夸大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比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更加艰巨、曲折和漫长的斗争过程。这就值得商榷了。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 经典作家在论述社会主义必胜、资本主必亡的问题时,总是把必然性同相对快速和容易连为一体来强调的。1867年马克思预言:资本主义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他指出:“以个人自己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论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选择;用对比的手法阐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  相似文献   

8.
当今的中国社会到底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中国究竟应该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这是一个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哲学工作者应做出哲学的思考和回答。一、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中国没有经历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历史合乎规律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受双重规律支配的。一方面要服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另一方面又要遵循“各国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世界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决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社会矛盾必然引起社会革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社会主义制度已初步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并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展望未来,中国必将发展强大。  相似文献   

10.
(一)从一九五七年开始的整风运动,是社会主义大革命的深入发展,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运动。革命就是两条道路的斗争。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所以过渡时期两条道路的斗争,就是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不经过全民大辩论来解决是否应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要走社会主义的道路,不要共产党的领导、不要无产阶级专政可能不可能的问题,建成社会主义是没有希望的,全民性的整风,就是要在全国人民中解决这个问题,要在这个根  相似文献   

11.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并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现在,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中国为什么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有哪些优越性等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是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重要著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不朽文献。在这些著作中,毛主席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头八年的经验,总结了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三十多年的经验,首次提出了关于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还长期存在的科学论断;关于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  相似文献   

13.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实际存在着两种性质不同的"第三条道路".苏东剧变后东欧的"第三条道路",则是一种民主社会主义的道路.它萌生于二战以后东欧国家的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中.东欧国家的"第三条道路",说到底不过是资本主义制度同社会主义制度斗争的结果,实际上属于非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一种政治思潮.在反思东欧国家的"第三条道路"成败和得失的时候,从其进行的思想理论宣传和教育角度,可以吸取若干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为什么要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而不可能走资本主义道路,这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规律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是一定时期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社会的基础。社会的发展变化,首先起作用的是经济原因。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情况的分析,从近代社会经济和阶级状况方面来说明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奋斗牺牲所追求的根本目标在于:主导自己的命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和人民合力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有深厚的民族历史传承,是在对内推翻封建主义、官僚买办资本主义统治,对外赶走西方资本主义势力这一斗争胜利基础上的必然选择,是在对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势力本质深刻洞察及时代发展大势深刻认知基础上的必然选择,是对发展中国家模仿和依附性发展道路经验教训以及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内在矛盾深刻认知基础上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一)一百多年来,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真理,一直鼓舞着全世界劳动人民为争取摆脱资本主义的桎梏而奋斗不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事实也无可争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  相似文献   

17.
中国从半封建斗殖民地社会,跨越了发达资本主义时期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向往世界大同的文化传统,为中国选择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而帝国主义侵略,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相继失败,使中国人民认识了资本主义不符合中国国情的道理;十月革命起到了榜样的作用,而苏东剧变和俄罗斯的经济衰退则更加坚定了中国人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而更为直接的现实的原因是,中国自身资本主义一定程度的发展,造就了无产阶级队伍;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又使人们掌握了强大的思想武器;阶级斗争的尖锐化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造就了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这就使中国必然地选择和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8.
面对当前世界政治风云的变化,有些人不加分析,产生疑惑:提出中国为什么不象西方国家那样,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而发达起来?是走社会主义道路有利于中国生产力发展,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有利于中国生产力发展?显然,这些思想疑惑不澄清,就不可能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而要解决这些疑惑问题,需要分析中国特殊社会历史条件下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认清走社会主义道路有利于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含义、原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马克思晚年设想的实质是:开辟东方社会发展的非资本主义道路,也就是说.东方社会完全可以通过与西方社会截然不同的社会发展模式来实现社会主义前途。马克思在晚年设想中所开辟的非资本主义道路,即在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吸收同时代发达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用现代生产力改造落后生产方式而建立的社会主义,是一条东方式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东方落后国家谋求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为主旨的东方社会理论,其实质是马克思思考东方社会现代化道路问题的理论成果。东方社会理论把社会主义看作是能够同时解决东方社会的前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问题,使东方社会走上现代化的现实性力量。其在社会发展的思维方式上破除了历史的单线进化论,体现出反对西方中心论的基本论点和理论特色。在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现代化实践中,毛泽东和邓小平从真理的趋同上实现了两者的前后呼应,并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作出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