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元史》卷一〈太祖本纪〉开篇尽管对太祖成吉思汗祖先的系谱和传说记载很少,但是〈太祖本纪〉的内容仍然是有价值的。那里记载有不见于《蒙古秘史》的成吉思汗诞生前的部分传说。此外,拉施特《史集》亦载有成吉思汗传说。  相似文献   

2.
这里汇集的若干问题,主要是史料记载歧异,或者对史料注释不一。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以及排比资料的基本训练。一、蒙古汗国与元朝的联系和区别明初编撰《元史》,把元朝的上限定于成吉思汗的时代。《元史·太祖纪》略述了孛端叉儿以来的世系后,详尽地叙述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以及南伐西征等重大事件。继《太祖纪》之后,为《太宗纪》、《定宗纪》、《宪宗纪》等。《元史》这样编次叙述是有理由的:元朝是成吉思汗奠定的国家的继续和发展,某些典章制度有继承性;元朝统治者是成吉思汗的子孙,自认为  相似文献   

3.
《元史·太祖纪》:成吉思汗“(二十二年)秋七月壬午,不豫。已丑,崩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这个地点,冯承钩译《多桑蒙古史》注云:“《元史》谓成吉思汗死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此二名皆属蒙古语名,疑其士卒以此名名其汗身死之汉地”。可见早就使人有些迷糊。直到近年,也还有一些同志理解的不十分清楚。例如说:“1227年7月,成吉思汗在经略西夏时,病逝在萨里川·哈老徒的行宫,终年六十六岁”。又如说:“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于进攻西夏的征程上。《元史》记载:‘(二十二年)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这从文理上似乎说萨里川·哈老徒是西夏地方。  相似文献   

4.
十、扎兀惕忽里何义?《元朝秘史》卷四记载,成吉思汗与克烈国部首领脱斡邻勒配合金国战胜塔塔儿,金烈丞相完颜襄(即王京)“与太祖扎兀惕忽里的名分。”扎兀惕忽里一词的意义,解释不一。李文田《元朝秘史注》释为“部长也”。符拉基米尔索夫《成吉思汗传》(余元庵译注本)作“前锋司令官”。王国维释为“西夫长”(见《圣武亲征录校注》)。  相似文献   

5.
成吉思汗的对外用兵,首当其冲是西夏。其对西夏用兵,它的起因—过程—最后征服,史籍记载甚少,且多有牴牾之处。在所见的古籍中,最早记载这一战事的,当推公元1240年在蒙古草原撰写出来的《元朝秘史》(也称《蒙古秘史》下文简称《秘史》),其次是波斯史家拉施特在14世纪初完成的《史集》,再次是公元1344年完成的《金史》,1345年完成的《宋史》以及虽没有成书年代但可推断是元朝初期成书的《皇元圣武亲征录》(下文简称《亲征录》),最后是公元1369年成书的《元史》。 在研究以上史籍中,有关成吉思汗征灭西夏的五次用兵,以《亲征录》及《史集》所记最有价值。本文在讨论成吉思汗伐西夏始末时,所引用史料将以《亲征录》和《史集》为底本,参对《元史》及《秘史》,而以《金史》、《宋史》互校,旁参吴天墀《西夏史稿》,  相似文献   

6.
所谓斡耳朵是指“汗与可敦居住的帐幕”,或设在其中的“宫廷”。成吉思汗以来,即从蒙古帝国时代到元朝,汗的斡耳朵原则上是由四位主要可敦统领的旧个斡耳朵组成的。例如成吉思汗时有称为“太祖四大斡耳朵”、“成吉思汗皇帝四个大斡耳朵”(《元史》巷29泰定本纪)、“成吉思汗四大斡耳朵”(《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中译本第321页)的四个斡耳朵(见表1).  相似文献   

7.
《元史·赛典赤赡思丁传》:“赛典赤赡思丁,一名鸟马儿,回回人,别菴伯尔之裔。其国言赛典赤,犹华言贵族也。太祖西征,赡思丁率千骑以文豹白鹘迎降,命之宿卫,从征伐,以赛典赤呼之而不名。”关于赛典赤赡思丁的家世及出身,《元史》所载,仅此寥寥数语。据众多学者考证,其为西域布哈拉人,故“西域附元”说似乎已成定论。据《蒙兀儿史记》、《多桑蒙古史》、波斯拉施特《史集》、伊朗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及日本小林高四郎《成吉思汗》等书所言,绝无赛典赤赡思丁于西域附元后即被重用之事,上述史籍均大同小异地记载了成吉思汗军队1220年春攻克花刺子模不  相似文献   

8.
三、丝绸路上的穆斯林促进了元朝统一中国的事业 丝绸之路,也是中原通往西域之路。汉唐的史书,如《汉书》有《西域传》, 两《唐书》亦有《西域传》,《元史》虽无《西域传》,但在《纪》、《传》、《表》中,有大量记载“西域”之事。《元史·西北地理附录》和《元史·河源附录》也都概括地记载了  相似文献   

9.
《虎头牌》杂剧作者李直夫是元剧第一期作家中的女真族人。《虎头牌》写的是女真人女真事。然剧中故事的时代背景究竟是金国还是元代作者没作明确说明,致使后来论者意见发生分歧(见严敦易《元剧斟疑·虎头牌》)。从作品向我们提供的事实看,我以为《虎头牌》写的是金国之事。剧本主角山寿马首次登场自报家门是“完颜女真人氏”,他的祖公“是开国旧臣功”,他自己原是金牌上千户,因“战番兵累次建功勋”被天朝加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行枢密院事”。山寿马作为一个女真族将领能被朝廷委以如此重任,这情形只能发生在金国而不可能在元代。据《元史·百官一》记载,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弄清施宜生这一宋金关系史中的重要人物在出使南宋之事史料记载上的疑义,运用史源学比较的方法,通过对相关史料的辨正分析,研究认为《金史》中施宜生给南宋通报敌情的记载来源于《桯史》,而非金国实录。施宜生的确通敌,却未被金国察觉,故而为金国实录等缺载,当时的宋人对此事的记载确实可靠,可以勘正《金史》的错误。  相似文献   

11.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订亲完婚之地 ,由于历史久远 ,其地理名称历经元代、明代、清代的多次变迁 ,今难指何处 ,且众说不一。本文仅就有关史籍与地表历史遗存 ,予以考释。一、《蒙古秘史》对成吉思汗订亲完婚纪实确凿、详尽。《蒙古秘史》卷一第六一节记载 :成吉思汗九岁 ( 1 1 70年 )时 ,其父也速该把阿秃儿 ,携成吉思汗去舅族之诃额仑母家 ,斡勒忽讷兀惕百姓处聘女 ,“行至扯克彻儿、赤忽儿古二 (山 )间 ,与翁吉剌歹德薛禅相遇”① 后 ,交谈订了婚事。又 ,卷二第九四节记述 :“于帖木真九岁时 ,相德薛禅 (女 )孛儿帖夫人以来 ,分离至今。遂同别…  相似文献   

12.
日本《史学杂志》第99编第5号载文回顾1989年日本史学界所取得的成就。现将有关元史及蒙古史部分编译如下,供有关学者参考。在元史研究方面有植松正的《关于元代江南的地方官任用》(《法制史研究》38),该文认为,在元朝攻克南宋后30年间,江南的地方官多为投降的南人。此后,为了防止当地的豪强勾结和世袭化的弊端,对选用南人进行了限制,结果导致了人才不足的局面,于是元朝将重开科举作为一项改变这种局面的策略而实行。这对以往认为重开科举是顺应儒生的期望及对汉人的怀柔,是一个新的见解。粤崎裕司的《支持元末方国珍之乱的戴氏》(《中国古代史研究》6)追述了元  相似文献   

13.
日本《史学杂志》第97编第5号载文介绍1987年日本研究蒙古史、元史的情况,现编译介绍如下: 关于蒙古帝国时期史,杉山正明的《关于1314年前后大元国西境的小札记》(《西南亚研究》27)应说是最引入注目的作品。该文前半部分对波斯文编年史书《完者笃史》中记述  相似文献   

14.
绍兴十年(1141),南宋朝廷和金国签订了屈辱的《绍兴和议》,将大散关(陕西宝鸡县南)沿汉水、淮河以北的土地,拱手送给金国,并岁贡白银三十万两,绢三十万匹,换得苟安江左,继续过那“且把杭州当汴州”的追欢逐乐的日子.正当金国对南宋进行军事打击和经济掠夺的时候,北方蒙古族强大起来了,其领袖铁木真在斡难河会盟各部酋长,被推为成吉思汗后,始建成统一的蒙古族国家.之后,挥戈南  相似文献   

15.
《元史·王恽传》记载王恽生平行迹颇多舛误。借助《元史》其它记载、《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及时人文集中的相关材料,这些舛误可得以勘正。  相似文献   

16.
《元史》对西方宗王与元延的关系记载得甚少,元许有壬《西域使者哈只哈心碑》是一篇很好的补充。碑文说: “我元始征西北诸国,西域最先内附,故其国人柄用尤多,大贾善水利,天下各城巨邑,必居其津要,专其膏腴。”元人文集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关于元代史事的资料,屠寄的《蒙兀儿史记》和柯劭(文心)的《新元史》,都曾充分利用了元人的文集。已故历史学家陈援庵先生的名著《元西域人华化考》,可以说主要是依据元人文集的材料写成的。自从洪钧的《元史译文证补》一书问世以来,  相似文献   

17.
《成吉思汗碑铭》者,乃是指刻有五行古体蒙古文、约有一庹左右长的一方人工花岗岩石碑而言。由于该碑文第一行首刻“成吉思汗”一语,研究铭文的学者们便将该碑名之为《成吉思汗碑铭》(《成吉思汗石文》)。也有称为《成吉思汗石碑》;《也孙格·蔑儿干的光明碑》等等  相似文献   

18.
蒙古史方面,牧野修二的《成吉思汗之攻掠金朝(其四)》(《论集》,爱媛大学·法文,文学,二三)对金史、元史、大金国史等史料予以批判,论证蒙古攻掠金朝、蒙古军通过居庸关和随后包围中都事件,历来的定论是1211年,实际上是1213年的事。以前人们对蒙古远征金朝的年代从未提出过疑问,可以说该文在蒙古帝国早期研究方面引起了风波。关于  相似文献   

19.
一、元朝《实录》是本纪的最主要材料来源 《明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告谕廷臣兴修《元史》的旨意说:“近克大都,得元《十三朝实录》①,元虽亡国,事当记载。况史纪成败,示劝惩,不可废也”②。《进<元史>表》也说:“上自太祖,下迄宁宗,据《十三朝实录》之文,成百余卷粗完之史”。可知《十三朝实录》是《元史》最主要占大部分的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20.
明永乐初年,胡粹中政纪传体为编年体,撰成《元史续编》,对成宗以下治平之迹及版帝时事有所增补,书中评语多以儒家传统君臣之道立论,虽篇幅不多而颇便省览。嘉靖年间,周复使授编年体史著《元史弼速》,是从卫道者及汉民族本位的立场来评价《元史》的。此书的纪年及书法体现了孔子的正名主张,承袭了儒家思想,尊家而贬元,但也纠正了《元史》一些史事记载上的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