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的馈赠     
这是发生在大地震之后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我们小城,故事的主人公,是个残疾人。 大地震离我们的小城很远,远得须乘两天一夜的火车,方能抵达。他在小城的乡下住,从未出过远门,自然不知道大地震的那个地方。  相似文献   

2.
亲属、朋友是接触频率最高、感情最深厚的交往对象。彼此关心、互相帮助、礼尚往来等人之常情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之中,互相赠送礼品是交往的组成部分。礼品饱含着深情厚意,传递着丰富的信息,可以起到加深情感,增进友谊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聪明的馈赠     
杨倩倩 《金色年华》2011,(11):62-62
五年前甲乙两人分别中了118万元的福利彩票大奖;5年后的今天,两个百万富翁的结局迥异:乙成了拥有数家超市的千万富翁;甲却成了一般的打工仔。  相似文献   

4.
当同龄女生凑在一起谈论星座、护肤还有男朋友时,26岁的困秋有些插不上嘴。她单身、不化妆、不知道自己的生日——许多年前,她是被遗弃在江西省贵溪市社会福利院的女婴,如今,她留在那里守护着另一个孤独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社会何以可能这是最基本的社会学问题。莫斯在《论馈赠》中展现了集体与个体、道德生活与物质生活相互交织的社会运作过程,阐述了个体存在与社会存在的可能性,最终回答了社会何以可能这一根本问题。他的结论是,人们应该懂得社会关系靠馈赠给予、接受和回赠之道,来促进社会和个体的进步,放下武器、互惠互利,就是太平洋上的土著和历史上的印欧文明告诉我们的智慧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陈志华 《老人天地》2014,(10):47-47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细细想想也就几十年。少儿时代、学生时代,无忧无虑。长大了,为生计奔波,为家人忙碌。退休了,这是一生中最最美好的时期,有充裕的时间,有足够的精力,焕发第二青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馈赠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几乎在每个民族都会出现,是不可避免的,馈赠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从生下来到结婚、生子、死亡,馈赠都存在其中,从馈赠的方式和馈赠礼物上可以反映出人与人的人际关系以及相识程度,从某种角度看,馈赠就是一种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的真实反映,馈赠不仅体现了这种关系,也增强了人与人的交往,强化了这种关系,其中傣族的生育习俗中就不乏许多关于馈赠方面的习俗。  相似文献   

8.
丹崖 《当代老年》2006,(6):19-19
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住着这样一位农夫,他辛苦奋斗了半辈子,终于积攒了一笔钱,他用这笔钱廉价地买下了一片农场,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但是,尽管他与土地打了半辈子的交道,由于他买地心切,以致于他对这块农场并不了解多少。  相似文献   

9.
在这个家庭中,丈夫远帆1970年10月出生在重庆,是家中独生子,备受父母疼爱.19岁时出于对父亲职业的向往,进入机床厂工作.之后虽然变换过几个工作岗位,他最终还是回归本行,在某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上班,任职车间主任.妻子艳子1 972年5月出生,家中排行第二,党员.艳子的父亲是会计师,踏实肯干,有威严;母亲是工人,性格随和.父母关系融洽,疼爱子女,兄妹也是互相爱护,一家人很幸福.艳子大学毕业后先是进入工厂,因表现出色被借调至机关单位,后经过公招进入事业单位工作,领导和同事对她评价很好.  相似文献   

10.
红湖 《女性天地》2013,(11):26-28
儿子的遗愿,让那片荒芜的沙漠多些绿色荒无人烟的沙漠,踩在绵软的沙子上,易解放感到一阵阵昏眩。走了很远的路,她终于看到一户人家。易解放掀开布帘喊了一声,一位长满络腮胡子的中年男人从屋里走出来,操着一口不太流利的汉语,热情地把她迎了进去,并让妻子端来奶茶和牦牛肉。  相似文献   

11.
黎相宜  周敏 《社会学研究》2012,(3):182-202,245,246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人移民通过文化馈赠这种跨国实践极大地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但从我们的观察来看,不同类型的移民群体的跨国实践模式不尽相同。本文借鉴以往国际移民与跨国主义的研究,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社会地位补偿"的范式,对分别来自广东五邑开平与海南文昌下辖两个镇的移民群体进行比较。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移民对于侨乡的文化馈赠不仅受到其个人出国前后社会地位变化的制约,而且还受多种客观因素的制约。特定的祖籍国和移居国在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中位置的差异,移民群体在移居地的不同社会境遇以及侨乡的地方政府和地方社会均对文化馈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上述这些宏观、中观与微观层面的因素交互作用,形成社会地位补偿的特殊机制,影响移民跨国实践中的文化馈赠。  相似文献   

12.
老树     
犹如大多数画家偏爱古树一样,我也酷爱老树,每到一地,总要打听附近有什么古老的大树没有,说有,不见到是不甘心的。有一个省里管文物的同志说,他曾想下功夫调查,编一本省内的老树志,为老树建立档案。这想法太有意思了,我衷心祝愿他真能搞成。  相似文献   

13.
李子 《老人世界》2008,(8):26-26
我的父亲喜欢侍弄花草,这事我从小就知道,却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他喜欢上了种树。据母亲告说,我7岁的时候,有一次吃李子,将李子核扔在了门前的小花池里,来年春天,眼尖的父亲看到了一棵与众不同的小苗,再长大些,才发现是棵李子树。父亲非常高兴,夸我从小就知道种树,是个好孩子。从那时起,他每年都要在房前屋后栽几棵树。  相似文献   

14.
令人感动的馈赠文/阿尔一行记者去严重干旱缺水的宁夏西海固一带采访,他们在一个名为“喊叫水”的贫困小山村.受到了最高礼遇──接受平素只能食用窖水的村民们捧着没有外壳的暖瓶胆敬水。陪同人员说:“这是当地人的待客之道,要知道这地方水比油贵呀!”他顿了顿又说...  相似文献   

15.
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这样的提问:这是什么呀?那是什么呀?天为什么是蓝的,云为什么是白的?小蝌蚪的妈妈为什么是青蛙?……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求知探索的好奇心。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全面,培养幼儿的科学素质,也成为当下最热议的话题。大自然提供的天然的资源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素养有重要的作用,教育是实现科学素养发展的基本途径。对于家长来说,如果能学会利用大自然给予的资源进行无痕的教育,那么科学素养的培养就会变成一件有趣、没有负担、自然而然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老树画画     
《老年人》2014,(8)
正~~  相似文献   

17.
老树画画     
《老年人》2014,(6)
正~~  相似文献   

18.
老树画画     
《老年人》2014,(4)
正~~  相似文献   

19.
老树画画     
《老年人》2016,(4):42
  相似文献   

20.
老树画画     
《老年人》2014,(10)
正你就是朵花儿,万绿一点春红。像个梦,随着风,慢慢划向俺心中。眼前秋风落黄叶,却忆暮春花红,曾记当时回山东。白天雨淅沥,清夜月朦胧。三十余年在帝都,总是来去匆匆,貌似大学一书生。在此扮游客,回家做老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