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充分利用竞争机制。而竞争机制的正常运行需要具备一系列的社会经济条件。我国目前不同经济成分企业的竞争条件是不平等的,也是不规范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应当加快改革步伐,从各方面改善竞争条件,使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2.
霍桑的《红字》讲述的是女主人公海丝特的爱情悲剧。作者笔下的新英格兰社会的各种矛盾及他对善与恶的探索在海丝特的悲剧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 ,成为导致她悲剧的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海丝特的悲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没有哪个悲剧像它这样让作为读者的我们深深地为她感到悲哀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对中英爱情隐喻进行对比研究,以发现中英爱情隐喻性表达的异同及其原因。隐喻扎根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从大体上讲,中英两民族在认知上存在一定共性,大部分英语爱情隐喻性表达在汉语中都能找到其对等的表达方式。从具体方面讲,中英爱情隐喻性表达存在一定的认知差异,它们所处的不同文化背景是造成英汉两民族具有不同的隐喻性爱情表达的原因。因此,我们需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理解中英爱情隐喻。  相似文献   

4.
勃朗特姐妹的代表作《简·爱》和《呼啸山庄》,历来被看作是通过爱情自由来表现女性权利的经典之作.这一判断与自18世纪以来爱情被赋予更多诸如自由、平等、人格独立等启蒙内容有关,也与崇尚审美有关,因为二者所凭靠的哲学基础都是启蒙所张扬的理性主义.与审美崇尚理性不同,审丑更多关注人的非理性,如情感、欲望、意志、直觉、预感、潜意识等.审丑现象在勃朗特姐妹的两部作品中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是作品对主人公外貌之丑和蛮力的崇尚;二是对作者病态人格的潜在表现;三是对预感、梦幻等的大量描写;四是对自然的狞厉、环境的恐怖等的渲染和象征手法的运用.审丑现象的大量运用,不但增添了作品异样的艺术魅力,而且使我们看到了勃朗特姐妹爱情观中的非启蒙成分.  相似文献   

5.
∶认识到人性中“情爱”和“性爱”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正视爱情中物质性的存在,并给予科学的分析和量度,这是王安忆所呈现的更加全面、客观、进步的爱情观。她对男女主人公的形象设计和两性搭配格局的安排明显带有主观弱化、丑化男性,强化、美化女性的处理痕迹,这种女性中心的思考与处理方式,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性恋观上升到更高的层面。  相似文献   

6.
作者根据对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已有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成果的了解以及亲身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体会,认为,从《马氏文通》至今,中国国内汉语语法研究不少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学者面对语言事实,加之严谨的学风潜心研究所获得的,而更多的研究成果是在学习、借鉴国外语言学理论、方法的基础上产生的。当代各种语法分析理论和方法,对推动和促进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起了积极的作用。这些理论和方法也各自有其局限性。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对于不同学派、不同方面的种种研究分析理论与方法,应坚持多元论,应善于吸取各家各派、各种理论方法中之合理成分,为我所用。语言学科的发展要求我们,我们也有责任,在以汉语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创建原创性的语言研究分析的新理论、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民族文化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的观照,是“新移民文学”创作的一个主要特点。本文借助“新移民文学”中的一些代表性文本,具体分析由不同的民族文化价值观念所导致的从日常生活到爱情、婚姻、性,从人际关系到心理层面等等诸多方面的差异给新移民所带来的影响,以及新移民在这种不同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过程中的种种努力和无奈。  相似文献   

8.
爱情类型理论是从“迈布氏个性类型”职业倾向理论演化而来的,是从心理学角度对爱情进行分类。“迈布氏个性类型”理论是对荣格的“思想/情感、感觉/直觉”的补充和完善,进而发展成十六种性格类型的组合:外向或内向型、理性或直觉型、思考或感受型、判断或意识型。后来,它成为现代心理学的分析方法,被用来分析人的各种爱情表现行为,即所谓的“爱情类型理论”。这一理论将爱情的类型分为六种形式,分别称为“伴侣式爱情”、“奉献式爱情”、“浪漫式爱情”、“游戏式爱情”、“占有式爱情”和“现实式爱情”。由于各种爱情所建立的基础不同,其过程与结果也不尽相同。《傲慢与偏见》描绘出来的爱情故事则是其多种类型的生动展示,其中,“伴侣式爱情”是最值得追求的,它是一种温馨、长久的爱情。在现代社会中它仍享有很高的地位,对人的自我完善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作者在台刊《理论与政策》47期上发表文章指出,爱情是一种人际关系,在社会心理学领域早有学者研究.社会学研究注意到的是造成爱情的“缘分”,心理学者则注意到爱情所产生的微妙心理变化.在自然科学中也有不少学者试图解释恋爱者的各种变化.本文作者也主张爱情可用自然科学的一些原理来解释.数学中的四则运算与排列组合,表明恋爱所牵涉到的人际状况;生物学探索人之为生物的属性,分析爱情中生物本能的影响;爱情,也是化学作用,男女相恋的化学变化是微妙而有趣的.文章分别从化学、数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角度剖析了爱情.…  相似文献   

10.
1 一九二三年是报刊上讨论“爱情”、“配偶”之类的问题热闹非凡的一年。其中,《晨报副刊》上关于“爱情的定则”的讨论和《妇女杂志》上关于“理想的配偶”的讨论是影响最大的两次。而鲁迅对报刊上的这类讨论,一直予以深切的关注。一九二三年初,《晨报》上曾登载一则新闻:“谭仲逵丧妻得妻,沈厚培有妇无妇》,报导一个名叫陈淑君的少女,原与沈厚培订婚,后因她姊姊去世,她就嫁给姊夫谭仲逵,而与沈厚培离异。陈淑君的行为引起了一些议论和指责。当年四月二十九日,《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贵州民族地区288名男性青年农民工的实证调查表明,青年农民工所面临的婚姻挤压较为严重,并且受经济因素的显著影响。在该群体寻找配偶过程中,对自我感知择偶困难度有显著影响的为收入、存款和住房;对遭受歧视程度有显著影响的分别为住房、消费与交通工具;对遭受挫折程度有显著影响的是收入、住房和工作状况。因此,健全职业技能培训机制、保障青年农民工合法权益,解决他们的城市住房需求是解决该群体婚姻挤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爱情及其结晶---婚姻自古以来就是被人所乐道的主题之一。但在不同文化的熏陶及影响下,中西方所持的当代爱情婚姻观却大相径庭。本文拟对二者差异以及根本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和探讨,以期加深对两种文化及社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爱情诗词代有绝唱.但受封建思想影响,许多人都不愿去研究它,实际上这些爱情诗词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古人的婚恋观。这些爱情诗词大致可分为描写婚前男女相恋相交、婚后的感情变化、悼亡三方面。同时,男女作家笔下的爱情诗词是有差异的:男作家笔下的爱情多代言体,时有艳遇或与妓女的恋情,爱情诗词只是他们诗词创作中的一个方面,而女作家则多自叙传,抒发的大多是自己的真情实感。爱情诗词几乎是女作家创作的全部。再者,受时代影响,爱情诗词先秦时表现为大胆质朴.汉多怨女弃妇的悲诉,魏晋南北朝适情任性,唐乐观向上,宋缠绵徘恻。虽然不同的时代爱情诗词的特点不同,但从这些爱情诗词里,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已有现代情爱意识的萌芽。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的大气条件下,分析和研究了大气湍流对激光信号传输时所产生的强度起伏、光束漂移、扩展和相位起伏及到达角起伏等现象,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相应的实验方案,对各种效应进行了具体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随机大气信道湍流效应对激光信号传输的影响很大,在不同的条件下,大气湍流效应的不同影响程度、湍流的强弱与阳光的强烈程度有关。晴天中午前后最强,其他时间较弱。这为激光大气通信在大气湍流效应方面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不同时代的爱情书写往往会反映时代的精神特征.加西亚·马尔克斯一直关注爱情主题,对爱情人生的探讨与思考总是与家国命运相联系.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与传统爱情故事的书写模式和道德主题小说的表现手法迥异,在爱情书写中增加了关于文化、存在、身份等视角.小说通过一场长达半个世纪的爱情故事,对爱情进行了大胆思考和探索;小说主人公阿里萨的滥情和痴情形成一种荒诞的耦合,围绕一个个恋爱故事,作者探究了爱情的各种可能;马尔克斯通过各种爱情的呈现,洞察人生,探究爱情真谛,思考了拉美的文化与现实.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1979年至2009年我国大陆地区流行爱情歌曲的歌词进行文本解读,分析了歌曲所呈现出的爱情主题、社会价值与性别关系等。研究发现,我国大陆流行爱情歌曲所呈现的是一个感情丰富、充满矛盾与压抑、既承续传统又挑战固有价值的爱情世界。现实生活的不确定性使得爱情歌曲习惯性沉溺于对分手与别离的感伤情怀表述。男女之间的性别关系与求爱模式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亦出现了诸多可能,这些都在不同层面上改变着民众对爱情的想象与理解。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笔下塑造了许多的女性形象,小说《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就是其中一位。她在追求金钱、爱情和生存方面无望的挣扎,最后沦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而斯佳丽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名作《飘》中的女主人公,她也曾为了金钱、爱情和生存痛苦的追求,但最终走出困境,把握了自己的命运。两位女性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家,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但二者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她们同样具有一定程度的觉醒了的女性自我意识,生命中同样有对财物欲、情爱欲和生存欲的追逐,却都不同程度地迷失在这场追逐之中,并且,她们的追逐与迷失在形成原因、生活环境、社会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了她们不同的结局。本文试图从她们追逐财物欲、情爱欲和生存欲这三个方面来探讨曹七巧和斯佳丽的悲剧形象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笔下塑造了许多的女性形象,小说《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就是其中一位。她在追求金钱、爱情和生存方面无望的挣扎,最后沦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而斯佳丽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名作《飘》中的女主人公,她也曾为了金钱、爱情和生存痛苦的追求,但最终走出困境,把握了自己的命运。两位女性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家,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但二者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她们同样具有一定程度的觉醒了的女性自我意识,生命中同样有对财物欲、情爱欲和生存欲的追逐,却都不同程度地迷失在这场追逐之中,并且,她们的追逐与迷失在形成原因、生活环境、社会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了她们不同的结局。本文试图从她们追逐财物欲、情爱欲和生存欲这三个方面来探讨曹七巧和斯佳丽的悲剧形象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红豆》 组诗是闻一多著名的诗作, 它并非人们所阐述的那样是简单的对忠贞爱情的叙写, 而 是完整丰富地记录了因旧式婚姻而产生的各种酸甜苦辣、 悲欣怨怒, 讲述的是 “过渡时期的中国爱情故 事”, 在中国爱情诗歌史上, 实现了类型的拓展, 创造出了具有特殊认识价值的诗歌文本。  相似文献   

20.
利用全国7省区2 118个农村已婚女性样本的调查数据,运用集群效应下的二元Logit和M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村已婚女性的就业现状以及就业内容、就业地区选择的影响因素,特别对家庭中孩子个数和配偶工作地点进行了分类探讨。研究发现:个人资本变量对已婚女性是否参与非农劳动依旧具有显著性影响;不同教育阶段的孩子个数对已婚女性从事非农就业和就业地点选择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处于抚养阶段的孩子仍是女性放弃非农就业的重要原因;配偶工作地点与已婚女性工作地点的选择具有高度匹配性。最后从促进已婚女性非农就业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