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自欧元问世和蒙代尔荣获199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来,关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认识和讨论又引起人们的空前注意.本文试图将"最优货币区"理论应用于建立亚洲货币区的讨论.首先简要回顾"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论观点,然后结合亚洲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和特点,分析组建亚洲货币区的压力、存在的难点和前景及我国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货币经济学中关于物价水平决定的理论包括货币观点和财政观点。货币当局(中央银行)、财政当局(政府)、民间部门之间的行为博弈共同决定了均衡物价水平路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组合协调搭配关系可以归结为:积极型货币政策+积极型财政政策;积极型货币政策+被动型财政政策;被动型货币政策+积极型财政政策;被动型货币政策+被动型财政政策。1990年之后中国货币政策属于被动型货币政策规则,财政政策类型属于李嘉图类型。中国均衡物价水平主要是由货币政策决定的;通货膨胀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货币现象;财政当局在利用增税方式来平衡债务方面具有较好的控制力。未来中国可以从渐进导入以利率为主要操作工具的通货膨胀目标框架和财政政策债务目标框架、设立财政政策委员会等方面构建保证物价稳定的基本政策操作框架。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以其独特的历史逻辑和文化方式开启了.也许没有人会否认经济是开启现代化的动力,但有意思的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开启,其思想的变革却是以"伦理的批判"为先导的.无论是20世纪初"历史进程意义"上的开启,还是20世纪末叶"经济变革意义"上的开启,都无一例外地与伦理的批判相伴随.这与其说是一种偶然,不如说是一种必然.这个必然性至少蕴涵着这样的问题:伦理道德在中国文化思想资源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中国现代化的开启与传统的批判认同具有不可分割的意义.因此,探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道德建设,必须回答现代道德与传统承接的问题,即必须追问"应否"和"如何"承接.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金融刑事法制文化源远流长。信史证明 ,中国古代至迟在秦代开始就有关于金融犯罪的立法 ,以后各代相继发展。中国古代的金融犯罪包括三个方面 ,即货币制造方面的犯罪、货币流通方面的犯罪和借贷方面的犯罪。其中主要是货币犯罪 ,特别是铸币犯罪。比较而言 ,唐朝及其以后各朝关于金融犯罪的立法更为完善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She ila C.DOW、Carlos J.Rodriguez-Fuentes(1997)的研究,介绍了国外(主要是欧美国家)关于区域金融研究的进展,首先回顾了西方区域经济学界对区域金融的研究,指出尽管区域经济学对区域金融的研究有贡献,但总体上区域经济学对金融变量是不重视的。因此,本文的重点放在西方宏观货币经济学界对区域金融的研究,这类研究既有理论方面的,大量的是经验实证方面的,在理论方面的研究总体上是宏观货币经济学模型在区域层面上的应用,经验方面的贡献主要是以美国为例。本文最后是西方关于区域金融的研究对我国区域金融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我国货币错配风险的演变逻辑和内部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货币错配风险的形式不再是简单地表现为宏观层面的债权型货币错配,微观企业主体的债务型货币错配风险更具爆发性,而金融开放下资本的双向流动和国内改革的结构调整又使得货币错配的风险化解变得更为复杂。因此,我国企业主体的货币错配风险防范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切实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二是坚定不移地推进金融开放,构建现代化的金融市场体系;三是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向深层次发展,鼓励并支持国内各类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积极开展投资经营活动;四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资本市场融资体系,加快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五是增强企业主体的风险意识和风控能力,提升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和国际化素养。  相似文献   

7.
康有为具有丰富的货币银行思想。他的金融理论主要集中在改革币制和妙用银行两个方面。他提出 :改铸银钱 ,以挽回利权 ;金本位制为救国之良药 ;发行纸币为事势所趋 ;建立完整的银行体系 ,等等。康有为的金融理论既有主观成分和偏差之处 ,又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精辟观点和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8.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实现现代化是中国现阶段的奋斗目标。经典现代化理论认为,现代化表现为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社会城市化、文化理性化,发展中国家要想实现现代化就要模仿西方发展模式。对此,依附理论从"中心—外围"的观点出发批判其"西方中心论"倾向,世界体系理论则指出现代化理论单线进化思维的局限,后现代主义则极力瓦解其理性精神。面对上述这些批评,现代化理论进行了相应的修正。回顾和分析这些理论交锋,对于中国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的货币化日益深入,货币均衡问题已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对货币政策操作、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的实践问题.西方经济学家对货币均衡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不同的货币需求理论.在现今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货币均衡的实现,不仅需要关注传统理论下货币的供给量,更需要我们考察金融深化过程中影响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金融改革八大热点问题评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要 :对中国20年金融改革中的8个问题进行评析 ,基本观点是 :金融改革和经济改革的关系是在“滞后”和“超前”的交替中“同步”推进 ;金融改革的突破口应是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商业化 ;以市场规律来整合金融组织体系 ,创建大中小金融机构并存的局面 ;减轻企业负债的有效办法是着重从金融性思路考虑 ,采取综合治理的方针 ;遵循银行和企业平等、服务、协调的原则 ,从银企内部机制转换中塑造新型关系 ;纠正对货币市场认识上的偏差 ,坚持以发展和完善货币市场为基础 ,推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坚持在规范中发展证券市场 ,规范是发展证券市场的主旋律 ;治理通货紧缩的途径是结构性调整和政策性措施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国际货币合作及其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美金融危机暴露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制度缺陷,政策和市场两个溢出揭示出国际货币合作的必然;无论实证还是理论的角度都说明:在一个有效的制度安排下,国际货币协调是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革命根据地金融史研究取得的成就包括对根据地金融机构的建立、金融政策、货币发行、银行的业务、货币斗争、金融的作用、通货膨胀和物价问题、根据地人物与金融的研究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网络金融的发展对传统金融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网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网络金融也会日益全球化.电子货币的出现不仅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意义重大,而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现有金融理论体系.电子货币的跨国发行与使用,网络银行的跨国经营将更为普遍,竞争更为激烈,对货币理论,进而对各国货币政策将会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邹燕秋 《南都学坛》2000,20(2):65-66
国有企业未能摆脱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对经营管理者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对此亟待加强对经营管理者的内部监督、产权监督、财务监督、制度和法律监督、社会监督及经营管理者自我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5.
一战后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在投资、生产、贸易和金融诸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战前以欧洲尤其是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遭到了破坏,战后重建的世界经济体系在国际货币和金融机制方面存在严重缺陷,这是导致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持续加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为迎接加入WTO带来的挑战 ,我国金融业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改革 ,提高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力 ,加快银行股份制改造 ,把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 ;提高资本充足率 ;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大力拓展中间业务。二、金融市场开放应循序渐进 ,分阶段有选择地进行 ,先金融经营后金融投资 ,先外币市场后本币市场。三、充分利用WTO规则 ,采取有效措施 ,减少国际金融业对我国金融业的冲击。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美国新推出的白银政策给中国的金融业带来了灾难性的危机,南京国民政府被迫进行了艰苦的挽救工作,而在各种办法均遭失败后,又被迫冒着巨大风险作出了币制改革的决定,以求力挽狂澜。一直对中国有着重大影响的美、英、日三国针对中国的危机所持的不同态度,直接影响到了中国币制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18.
有清一代,绥远地区经过逐渐发展到清朝末年正式成为山西的一个下属道"归绥道"可是民国初年1914年,袁世凯却一道命令成立绥远特别行政区将绥远与山西分治,这其中有加强边防,防范入侵的因素,但是晋绥分治更多的是因为民国第一任绥远将军张绍曾为了摆脱山西省与蒙古族在财政、军事、司法上的羁绊,实现成为绥远军政一把手而策划的并且并被袁世凯利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美国政府运用财政、货币、金融等手段对经济进行日益广泛深入的调控,一方面是由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是由于受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影响。对国民经济进行一系列行政干预的史实,已经表明美国政府构建了宏观调控经济的框架和体系。  相似文献   

20.
美元循环周转机制与金融危机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在国际金融领域频繁发生货币危机,当前更是出现了以华尔街为中心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探讨地区性以及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必然要审视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美元循环周转机制导致了国际金融秩序混乱从而引发金融危机。这一机制包括在世界范围的美元发行、美元流通和金融自由化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美元发行使美元具有“美元本位制”功能和“世界基础货币”地位;美元流通的结果产生了“美元殖民地”和“劣势货币”;金融自由化是维持美元循环周转机制运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