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自觉的能动性问题,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问题。《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从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中,深刻地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着重阐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反映论,特别强调充分发扬根据和符合客观实际的自觉的能动性”。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已反复证明,是否发挥了自觉的能动性,以及能动性发挥得是否充分,是否正确,同我们事业的成败关系极大。认真学习和领会毛泽东同志关于自觉能动性的思想,对于振奋革命精神,做好各项工作,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强调充分发扬根据和符合客观实际的自觉能动性,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深入研究毛泽东同志关于自觉能动性的论述,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研究中,近年来争论颇多的一个问题是关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特点问题。由于讨论者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研究中采用的方法不同,因而揭示和概括出来的特点也就大不相同。目前看,揭示和概括出来的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特点就有以下几种:(1)阶级性和实践性;(2)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喜闻乐见的民族风格;(3)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转化为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4)强调充分发扬根据和符合客观实际的自觉能动性;(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发扬根据和符合客观实际的自觉的能动性的一般问题。着重分析了它所包含的各个带矛盾性的方面。  相似文献   

5.
正确发扬人的自觉能动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所谓自觉能动性,就是指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的思想或思维的能力;二是人的实践活动;三是人的意志和干劲。当然,这种自觉的能动性,不仅仅指正确的言行,也指错误的言行,因为错误的言行也是人的能动性。所以自觉能动性有两种,一种是脱离实际的,就是主观主义的自觉能动性;一种是符合实际的,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觉能动性。因此,毛泽东同志一方面告诫人们,“反对主观地看问题”,“一个人的思想,不根据和不符合客观事实是空想,是假道理,如果照了做去,就要失败,故须反对它”,另一方面又强调指出,“一切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是正确思想,一切根据于正确思想的做或行动是正确的行动。我们必须发扬这样的思想和行动,必须发扬这种自觉能动性”。  相似文献   

6.
<正> 能动性问题是一个与社会主义事业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我们党已经把发扬自觉的能动性作为一条历史经验和要求写进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就使我们感到能动性问题大有进一步研究和宣传的必要。目前我国哲学界在使用能动性概念时,存在外延上的分歧;对能动性的本质属性也缺乏应有的研究。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能动性的历史考察,来阐明能动性的外延和本质属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长期以来,我们总是用历史决定论来界说历史唯物论。诚然,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是一种决定论而不是非决定论,它“确定人类行为的必然性,推翻所谓意志自由的荒唐的神话”(列宁语)。然而,“确定人类行为的必然性”即承认人的意志和行为都要受必然性制约,这还只是属于对人类活动的客观性、受动性的认识,而并非对人类活动的主观性、能动性的阐发,并非对人类改造世界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全面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改造世界。而要达到对世界合乎规律合乎目的的改造,哲学就不能停留于人类活动的客观制约性上,而必须“现实地”发展人的主观能动性,即发展“人们根据和符合客观实际的自觉的能动性”。否则,它就不能担当人类首先是无产阶级根据自己的利益改造世界的指南  相似文献   

8.
中国80年代改革开放的10年,是史学大变革的10年,史学理论研究突起的10年,也是当代历史认识论研究接受新挑战的10年。本文拟就历史认识论中“纯粹客观的历史”、“人心中的历史”、“二重历史客体”等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纯粹客观的历史”与历史学家笔下的“历史” 世界上有没有“纯粹客观的历史”?历史学家能否写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历史?这一直是古今中外历史学家、历史哲学家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中国的乾嘉史学、19世纪德意志的兰  相似文献   

9.
自觉能动性是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他说:“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这里,毛泽东同志对自觉能动性的概念作了科学的规定:从外延上看,自觉能动性使人区别于物——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植物和动物),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动性。从  相似文献   

10.
1.“自觉能动性”概念界定,自觉能动性与主观能动性是种属关系;2.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必要条件是:正确认识并运用客观规律,积极利用和改造客观条件,付诸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3.毛泽东晚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一些问题上不能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原因及教训。  相似文献   

11.
人的自觉能动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问题。但正是在这个问题上,至今仍存在一些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误解。因此,有必要重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观点。能否把人的自觉能动性归结为主观能动性把人的自觉能动性归结为“主观能动性”,这是我国理论界的传统做法。在这种情况下,人的自觉能动性=“主观能动性”,便成了约定俗成的公式。其实,这并不是科学的概括。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概括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强调了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强调了人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深刻地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认真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指导我国革命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人总是在一定的客观环境中生活,但是,人并不是消极被动地适应环境。人们按照自已的目的、要求,在客观可能的基础上,改造世界、创造历史,这就是人在社会实践中的能动作用。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人的能动作用。他还指出:“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67页)在这里,毛泽东同志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人的能动作用作了科学的概括和说明。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军事辩证法,在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毛泽东同志创立的关于发扬符合客观实际的自觉的能动性,以劣胜优的理论,是毛泽东军事辩证法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个特点,象一条红线贯穿于毛泽东同志全部军事科学著作和整个领导革命战争的伟大实践中,成为指引我国革命战争胜利的旗帜。  相似文献   

14.
<正> 人的主动行为是指人自觉地作用于客观世界的活动,过去将驱使这种活动的能力定义为主观能动性。这个定义出自“由因而果”的思维方式。如果我们“由果而因”地反向思维,经过归纳和分析,就会感到驱使主动行为的能动性,不仅来源于人的头脑中已形成的认识和思想,还来源于直接的社会作用和诱导。这种由社会作用和诱导使人发生主动行为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等著作中系统地阐述的人的自觉能动性,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贯通起来,彻底否定了把人消极化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和“从人出发”,把人主观化、抽象化的唯心主义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人类思想的伟大贡献。我们把这一学说称为“自觉能动论”,并就此谈点学习体会。 一 人与物的本质区别是什么?这是一个哲学史上长期争论的问题。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认为“人是机器”,他们看不到人与物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无自觉能动性。黑格尔等唯心主义,则把精神活动作为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可是无视人的物质活动的力量,因而把人的自觉能动性抽象化了。费尔巴哈虽然把人看作有血有肉的人,但他所说的人仍然是生物学上的一个“类”,人这一类生物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生物类,仅仅在于他有感情,能爱,能从事理论  相似文献   

16.
王书道 《东岳论丛》2002,23(6):72-75
社会控制问题涉及人类社会系统能否有序发展的机制问题 ,是社会学、控制论和社会哲学共同关心的重要理论问题。本文立足于人类活动论立场 ,认为在社会哲学角度 ,社会控制是社会结构的基本功能 ,它内含社会自在控制和自为控制两个层面的内容。社会自在控制体现了社会运行的客观必然性 ;社会自为控制是人们对社会运行客观必然性的扬弃 ,是认识历史必然性和发挥主体能动性的自觉尝试。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 ,我们应当坚持社会自为控制的适度性原则。  相似文献   

17.
自觉能动性与主观能动性是什么关系?我认为,它们既不是等同关系,也不是种属关系,而是两个交叉概念。(一)辩证唯物论认为,主观与客观是认识论的一对范畴,主观是指意识、思维、精神,客观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存在。主观的物质承担者是大脑,主观的内容是客观实在,主观世界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反映、摹写、摄影的产物。主观对客观有能动的反作用,主观的能动性表现在意识、思维、精神活动能够认识客观世界和指导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为深刻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场所。然而,达到两者的高度统一尚需要澄清许多理论和实践的问题。当前,在加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刻,正确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提高对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自觉能动性统一的认识和把握的水平,对于正确理解和贯彻加速改革开放的方针,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实事求是是社会主义建设、加速改革开放的基本思想指导方针,它是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自觉能动性的高度统一。相当长时期来,不少人往往只把实事求是理解为尊重客观规律性,  相似文献   

19.
关于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的理论,历来认识上分歧最多。分歧主要集中在:(1)“绝对贫困化”这一概念的内涵是什么?(2)它是不是客观经济规律?(3)它是否符合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的实际情况?解决这些主要分歧的关键是:(1)符合革命导师有关论述的原意,(2)符合当前客观实际情况。现在,我们试对上述主要分歧,分别作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方同义 《浙江社会科学》2001,23(Z1):108-112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也是合乎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建立在认识、掌握运用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基础上的"历史自觉能动性",尤其是"社会主义历史自觉能动性",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并且也是二十世纪以来社会主义实践的重大问题.因此,反思和总结二十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挫折及教训,应对这一问题展开深入的询问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