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人小品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品文发展到晚明而盛极。明人小品受个性解放思潮和在样之风的影响,从文以载道的传统向消遣自适转变,从复古摹古向师心自运转变,形成一种最为自由的文体。明人小品追求“真”“趣”,并把诗歌体制融入散文之中。从传统古文的”以气为主”转而追求意境情韵,是古代散文的重大转折。明人小品受宋代散文的影响最大。明代作家对于小品文有自觉的美学追求。明人小品在现代社会仍有其价值。  相似文献   

2.
晚明小品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一种完全独立的自由文体,汤显祖创作了大量的小品文,成为晚明小品创作高潮中的重要作家之一,为古代散文体的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小品文创作是在他的文学主张和艺术情趣的指导下进行的,崇尚灵感,顺应潮流,具有融理趣、情感、章法、语言为一体的特点,在晚明文坛上别树一帜。  相似文献   

3.
他人对张岱的论述,大多以"晚明小品大家"为定论,通过分析认为,张岱的散文主要创作于清初,主要有小品文和纪传体散文两种文体形式,故称其为"晚明小品大家"不妥。小品文通过对明亡以前生活的追忆,表达了眷念和负责的心态;而纪传体散文以史家态度写前朝遗事,表达了忠义的心态。由于所表现心态及其所承载文体的不同,文风也各异:小品文文风空灵晶映,纪传体散文文风沉郁厚重,但二者殊途同归——均表达了作者的真挚情感。  相似文献   

4.
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史上,小品文曾作为白话文学的一个品类最先取得成功,并居于领衔地位达十几年之久。二十年代初发轫,至三十年代中期出现“小品文年”,其间名家辈出,佳作迭现,堪称小品文的黄金时代。作为一种新兴的文体,思想内容上与时代思潮紧密契合,艺术形式亦高度精湛完美,实乃文学发展史上的奇迹。无论当时还是后来,人们在总结开拓时期的新文学时,莫不称举小品文的成就。二二年三月胡适在为《申报》作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一文中首先肯定小品散文成功的意义——彻底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二八年朱自清在《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散文》里,  相似文献   

5.
他人对张岱的论述,大多以"晚明小品大家"为定论,通过分析认为,张岱的散文主要创作于清初,主要有小品文和纪传体散文两种文体形式,故称其为"晚明小品大家"不妥.小品文通过对明亡以前生活的追忆,表达了眷念和负责的心态;而纪传体散文以史家态度写前朝遗事,表达了忠义的心态.由于所表现心态及其所承载文体的不同,文风也各异小品文文风空灵晶映,纪传体散文文风沉郁厚重,但二者殊途同归--均表达了作者的真挚情感.  相似文献   

6.
《东坡志林》是苏轼笔记散文的代表,无论其描写内容、叙述模式还是审美趣味,皆表现出与传统散文不同的追求与特色,成为中国古典笔记散文文体风格发生转变的典型之作。因应写作目的与叙写内容的变化,其审美情趣之特色尤为突出鲜明,这就是对深情与雅致、颖悟与妙理、风韵与趣味的追求。这种新追求,直接影响了后世的小品文写作。以公安派为代表的晚明文人的小品文,与其即有着明显的承传关系,故从文学史、散文史的角度看,以《东坡志林》为代表的苏轼笔记散文的出现,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现代小品文,以其短小的篇幅、优美的文字、奇妙的情思,在中国文学史上成为独秀一枝的文学样式。由夏咸淳、陈如江先生主编的《历代小品文精华、鉴赏辞典》(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以其宏大的体制、精富的选目、独到的鉴赏,在当今书林中堪称独标一格的文学鉴赏读物。这部辞典囊括上起先秦、下迄近代的一百七十位作家、三百余篇优美隽永的小品文精华,勾勒了中国古代小品文发展的历史轨迹。小品文滥觞的先秦小品,小品文兴盛的六朝小品,小品文大放异彩的晚唐小品,小品文成熟的宋人小品,小品文臻于顶峰的晚明小品,分别以其显著成就和鲜明个性,在书中占居重要位置。以内容言,山水小品、咏物小品、寓言小品、抒情小品、幽默小品、讽刺小品……争奇斗艳,仪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叶圣陶以小说著名,其实他的散文更别具一种清醇宜人的风味,是现代中国散文史上独具魅力的一家。早在30年代中期,郁达夫就指出:“叶绍钧风格谨严,思想每把握得住现实,所以他所写的,不问是小说,是散文,都令人有脚踏实地、造次不苟的感触。所作的散文虽则不多,而他所特有的风致,却早在短短的几篇文字里具备了。我以为一般的高中学生,要取作散文的模范,当以叶绍钧氏的作品最为适当,”阿英也说:“他的小品文,给予小品文运动的影响是巨大的,而每一篇,都可以说是非常精妙的佳构。……他写的小品,在数量上不能说多,可是每一篇差不多都经过了很久的胚胎时期,而后用一种细腻老练的艺术手法写了出来.”  相似文献   

9.
苏轼小品兼有魏晋之洒脱和六朝之隽永,而自成一家。这些优秀的作品,为晚明小品文创作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晚明小品文作家在其中吸收大量的精华。苏轼小品文在题材的生活化、语言的简练畅达、幽默与讽刺、自然成文不拘格套等方面对晚明小品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林语堂幽默小品文的幽默、性灵、闲适和娓语笔调及其小品文理论 ,都带有鲜明的个性文化特征 ;他在《语丝》、《论语》、美国、台港时期的小品文良多于莠 ;他的小品文古今中外、任意而谈 ,娓语笔调、亲切自然 ,亦庄亦谐、幽默有趣 ,语言平实、平中有奇 ,具有鲜明的特色。他的幽默理论在上世纪 3 0年代不合时宜 ,受到批判 ;但其作品和创办的小品文刊物 ,对当时的散文创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 80年代以来的散文创作和发展也是有益的。他对中西文学、文化的交流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受到海外评论界的高度赞扬 ,誉为“文化人之龙凤”  相似文献   

11.
海派小品散文主要是指以上海这个地域为主的小品散文创作 ,在二三十年代 ,海派小品散文的出现是大规模性登场的 ,这与上海作为当时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不无关系。海派文人无视当时文学主潮的铺天盖地 ,用热情的目光把小品散文发展到了极致 ,从而创造了继五四小品散文之后的又一个小品文的创造巅峰。一 个体与自我 :与闲适派比较谈所谓闲适派散文 ,即是在周作人的影响下 ,经 30年代林语堂、4 0年代梁实秋的大力倡导和发扬 ,从而贯穿于整个现代文学进程中的一种散文小品 ,闲适派散文与海派散文在漫长的时段几乎可以说是并存的 ,虽说海派散文…  相似文献   

12.
小品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它的广义化,扩大化致使它失去了文体特质的规定性,本文将小品文放在与随笔、杂文这两种散文体式既互相联系又互有区别的基点上,以体裁的规范、语体的匹配、风格的追求这三个层面为论述的内在逻辑顺序,探讨小品散文文体的特性;即认为小品文是在杂文、随笔等散文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灵动个性、智慧和精微特质的优美文体。  相似文献   

13.
周作人所处的时代是没有自由的,但他却把这种不自由的心境转化为自由的形式(小品散文)表达出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还将现实中沉重的东西尽量予以化解,为自己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精神空间,小品文是周作人心灵世界的自然流露,潜在文字间的那份“苦涩”不仅表明了他的一种“苦中作乐”的生活态度,还指陈着他心灵自由的限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 2 0世纪 3 0年代小品文的兴盛是汲取了古今中外小品文滋养后的必然结果。现代小品文对晚明小品顺势承传的同时 ,也接受了来自异域散文的影响。英国随笔的注重个性、幽默味以及闲话风格调 ,对 3 0年代小品文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而共同的文学渊源又给日本写生文对中国现代小品文发生渗透提供了文化前提。 2 0年代小品文理论倡导的深入、出版物的盛行、报业的发达 ,又为小品文的繁荣发展提供了理论和物质前提  相似文献   

15.
张岱作为晚明小品文之集大成者,他提出的"冰雪之气"、"空灵"等文学主张及其文学实践都深受王阳明、王畿、罗汝芳、李贽等心学思想家的影响。心学思想在张岱小品文的主题、内容、风格等方面,都留下了明显的印记。因而,张岱的小品文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心式"小品。  相似文献   

16.
作为现代作家的梁实秋在精神气质上受传统文化心态影响很大,他的小品文与明清小品文相比,在文化境界和文化心态上既有所继承又有所超越。雅舍小品继承了明清小品文对市民文化的关注,并以现代文化的目光加以审视。在创作心态上,梁实秋的文学选择与明清小品文大家的文学选择一样,经历了由迫不得已,不再关心于重新架构文学理想,选择独抒性灵的小品写作,到认同这种边缘的文化身份而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浅谈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小品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20世纪30年代小品文是在"五四"高扬个性解放、思想解放的时代氛围中兴盛的。它轻松活泼、闲适从容、个性鲜明的笔风是汲取了古今中外小品文滋养后的必然结果。现代小品文对晚明小品顺势承传的同时,也接受了英国随笔重个性、幽默味格调的影响。同时,中国当代散文的发展与突破,与中国现代小品文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周作人的小品文由前期浮躁凌厉之巅向平和冲淡之谷转变,追求一种闲适蕴藉、"自我表现"的趣味之风;但透过其柔和的笔调,却又可以发现其散文貌似平淡实质蕴含"苦"和"涩"之味。由此,构成了其小品散文存在平淡与苦涩矛盾对立纠缠的二元风格。具体言之,"平和冲淡"不是周作人散文的唯一风貌,"凌厉苦涩"也不是周作人散文的仅有格调。周作人的散文风格是既"平和冲淡"又"凌厉苦涩"的,是由辐射性与内敛性这二元相结合的统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对立又纠缠。周作人小品散文纠缠于二元之间的复杂风格,既让我们看到了其散文丰富多彩的一面,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其颇受争议的一生。  相似文献   

19.
小品兴盛是唐末散文创作的突出现象,但不是惟一现象。皮、陆、罗主要以古文创作见长,不能将其古文都视为小品。三家古文各具艺术特色,不能因为鲁迅说了“罗隐的《谗书》几乎全部都是抗争和愤激之谈”,就把罗隐称为晚唐小品文作家中最具“光彩和锋芒”的“第一位”。  相似文献   

20.
刘墉是台湾当代著名的作家兼画家,其潜心创作的励志、处世系列散文小品在大陆创造了发行销售量的奇迹,对读者心灵产生了积极影响.特殊的人生历练、文化背景和艺术追求赋予了其散文小品文本特殊的意义.作为生活的思想者,其散文小品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大俗世界里的智慧,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传统教育观念的颠覆和对人类"爱"的家园的守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