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体制外作家的叙事空间和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作家创作成就的取得,与其中很多作家的体制外创作身份是分不开的.体制外创作使新生代作家直面市场,文学的自主性和叙事空间有了进一步的拓展.但是市场机制和既存的文学体制,也是新生代作家自由书写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西部散文精神内核的审美传达主要通过“异域想象”的文学途径来实现,而甘建华新近出版的西部散文集《冷湖那个地方》摒弃了这种异域想象,善于从西部自然、社会、人生的原生态中表现西部实有的地理景观,并提取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真人真事,对西部进行还原式的原貌书写.新闻记者与作家的双重身份使他把新闻散文化的叙述拓展转换为散文新闻化的叙述,并把西部之西的地理辞典和柴达木的文苑逸事融汇在模块式的散文结构中,书写着柴达木独有的石油文化和崇高的石油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审美情感与现代意识两方面论述了两部小说作家的创作心态。两部小说作家的审美情感中渗透着严肃的创作精神,积淀着西部地方文化基因,这使西部小说创作勇于探索,呈现为动态开放、自我调节的特点,也使西部小说家具有了自己独特的选材领域和地域风格。西部小说作家与现代意识构成奇特的关系:他们执着地用自己的切身体验与之相为通,这既使他们的创作质朴而深刻,在客观上也符合了文学创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与现代性语境相伴而来的是人的创伤感。遭受创伤,就必然要解释创伤。文学作为审美的意识形态,在解释创伤中独具优势。当今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个人有更多的机会生活在多元文化语境下。多元文化造就了跨文化作家,这个作家群体与现代性语境下的创伤感关系密切。跨文化作家的多元文化视角是在创伤体验中形成的,他们身上都不同程度地体现着流亡情结,这也使跨文化作家获得了世界眼光。  相似文献   

5.
新丝路时代是一个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的时代,西部文学作为丝路区域的民族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化身与表征,它是区域发展的软基石。虽然历史上几次文人的“西迁”让西部文学汲取了发展的动力,作家队伍也在逐渐壮大,但西部文学的概念性模糊及身份认同问题依旧存在。在新丝路时代,继西部大开发之后,西部这块土地再一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在此形势下,西部文学更需要借此机遇向外界展示自己的魅力,重新构建西部文学的国际国内话语。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作家崛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转型时期,叙事法则的个人化是其共同的追求。在这个写作风格驳杂的群体中,山东新生代与外省新生代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为:(1)写作立场的不同观照。外省新生代小说美学立场多姿多彩;而山东新生代在写作立场上则有着相近的取向,他们视文学为精神寄托,对文学怀有不可随意把玩与亵渎的神圣理念。(2)言说主题的不同取向。外省新生代热衷于表现城市生活,城市生活在他们笔下暴露出了某种内在的空虚和困顿;山东新生代则主要关注乡村生活,表现普通人物,其地域情愫较为浓重。(3)文本风格的叙述差别。山东新生代文本风格没有叛逆性和躁动感,其显著特征是内敛,对生活的敲打、对人性的开掘、对时代的反思是在克制着的文字与情感下展开的。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军事文学暂时难以走出低迷状态,原因在于:从军事文学生存环境看,军队生活的边缘化引发了作家的自闭症,军事文学单一化、模式化的艺术解读与读者多元化的阅读取向之间的矛盾,使军事文学失去了越来越多的读者;从创作主体看,非文学的诱惑无情地剥蚀着作家的创作激情和执著力,充当军事文学创作主力的作家的生活准备和文学准备严重不足,他们难以担当振兴军事文学的重任;从军事文学精神内核看,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内涵正在发生变化,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军事文学的复兴。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的困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新生代农民工为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他们在融入城市的进程中却遭遇着以下困境:制度困境、生存困境、发展困境和心理困境。笔者认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必须尽快从根本上解决事实上存在的困境,即寻求走出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西晋文坛存在着多个作家群落,这些作家群落多是以当时政治中心人物或世族文人为核心,其成员依附于该类人物并围绕其进行文学活动.这样以当时政治中心人物为核心,集合了大量文坛精英而形成的作家群落在文学的传播过程中势必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西晋短暂统一、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作为社会中强势群体的作家群落更有能力将他们的生命体验和内心情感以文学或与文学相关的活动方式传播下来;更有能力使他们的文学创作倾向、文学观念成为当时文坛的主旋律,进而影响到那个时代整体的文学特色.  相似文献   

10.
哲学反映着时代的精神。但目前由于受来自社会、经济、文化和哲学自身等方面的影响,在哲学基础理论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困难,并使之陷于困境之中。在此对其原因略作分析,以为哲学基础理论教学走出困境和为其课程的改革、重构与长远的建设做一点前期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鲁迅和周作人同时投身“救救孩子”的新文化运动,以人道主义思想基础同时接受西方“儿童本位论”儿童观,构筑其大致相同的儿童文学观。十年以后,各自思想发展历程不同,其儿童文学观亦发生变化,一个提倡儿童文学培育新人,一个仅仅主张顺应儿童需要;一个主张“有味”与“有益”并重,另一个只提倡儿童文学的“趣味”。  相似文献   

12.
明清两代文人具有鲜明的群体化倾向,地域性文学社团丛生成为一个突出的文化现象。这些地方文学社团努力守护心中的文学圣地,构建本地文学谱系,形成地方文学话语,光大地方基层的文学地位,留下了大量的作品。我们有必要将地域社团作为明清诗文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把大量的作家和他们的创作放到地方基层写作的语境中去考察,对具体地域空间的文学场景和版图加以还原,由此形成对明清诗文发展的某种特殊机制的认识。这不仅对明清诗文研究,同时对将文学史研究从重视时间维度、重视宏观、重视文本、重视主流发展引向对时间与空间、宏观与地域、文本与经验、主流与支脉并重齐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美两个文化截然不同的国家,其文学的发展却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了惊人的相似,这就是产生了在中美文坛占据主导地位,在两国现代文学史和文化史上都有过重大影响的左翼文学,两国左翼文学尽管发生和终结的背景不一样,但都以自己辉煌的成就谱写了文学史的灿烂篇章,并且都以人类博大的胸怀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渗透,对人类黑暗的一致谴责和对光明的共同追求,使它们形成了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可喜局面,对世界文学作出了各自独特的贡献,从而远远超越了不同质文化交流的一般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五四"浙东乡土作家群的创作以群体推出的态势造成强势效应,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是重大的,特别表现在其对"五四文学"的提升与超越、在乡土群体中的独特品位及对于丰富"浙江文学"的意义等方面.本文拟就其创作意义及其文学史价值略作申论.  相似文献   

15.
在 2 0世纪中国的现实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上 ,茅盾和胡风代表着不同方向。他们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之间存有对立和冲突 ,但却都重视文学的审美本质 ,是从不同角度对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拓展和丰富。而在特殊的政治氛围之下 ,处于实用与审美不可调和的逻辑张力之间 ,茅盾和胡风在各自的文艺理论中所暴露出来的局限性同样引人深思。比较他们文艺思想的异同 ,对于我们今天更加深刻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也有助于我们对现实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发展做出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积极参加了新文学运动,在文学的社会功能与基本特征等问题上表达了基于个人不同审美兴趣与认识水平的解释,关注文学的政治功能、强调文学的人道主义蕴涵、肯定文学的审美特性等相互矛盾的观点杂然前陈,并都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文学创作到文学传播再到文学接受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作家地位和作品影响的形成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环节—文学传播在起作用。对于那些生前文学成就相差不远的作家来说,后来地位距离的逐渐拉大,传播在其中充当着重要的指挥棒。曹丕、曹植兄弟即是一例,二人生前各拥才赋,难分轩轾。但历代以来,二曹不再并肩驱驰,曹植风骚独步。这其中,文学传播对二人的地位差异之形成发挥了非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侨民文学是20世纪俄语文学的组成部分,其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显示出与苏联国内文学迥异的风格特征,而且作家人数之多、创作成就之大,为世人瞩目。通过对俄罗斯侨民文学三次浪潮的成因和成就的梳理,揭示俄罗斯侨民文学与苏联本土文学的根本不同在于:意识形态的分歧、不同社会制度的选择、不同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界定。俄罗斯侨民文学不同于苏俄文学的品格为:不满当时国家的社会制度或文化政策,对故国的深深眷恋之情,尊重传统,接受异域文化。伴随着俄罗斯侨民文学回归的欢乐景象,其消亡是必然的。侨民在侨居地不可能创建自己的文化,侨居地仅仅是保留个别侨民作家及其创作的地方,没有读者的艺术家注定会成为愤世嫉俗的孤独者。境外俄罗斯文学的回归可能成为俄罗斯侨民文学终结的悲剧。  相似文献   

19.
成人看儿童和儿童文学类似殖民者看殖民地的人民和文化。成人为了确证自己文明、理性的现代人身份而创造了具有野蛮、幼稚、不文明、未开化等特征的原始人/乡野人/儿童这个他者形象,以将自己和他们、自己的文学和他们的文学区分开来,这自然赋予儿童文学某种保守性质。保守于儿童文学并非都是负面的。现代“并喻社会”“后喻社会”的到来也为儿童文学挣脱保守主义的羁绊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20.
在文学"意识流"最初尝试的问题上,中国"新感觉派"的"狐步舞",从接受心态来说,"跳"得既时兴又焦灼;从接受实践来讲,似乎"把根留住"的情况要多一些.不过,总体的实际运作水准参差不齐,模仿的痕迹不同程度地依然存在,尽管如此,他们的最初尝试毕竟是当时历史产物下具有先锋性质的一次艺术实验,所以无可避免地要有相当的稚嫩性付出.要不然,哪有往后中国文学繁荣兴盛和中外文学关系健康发展之收获的喜悦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