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改革新股发行制度,确保其向着公平正义方向迈进,是推进中国资本市场有序发展的基本条件。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股票发行定价制度不仅直接关系到市场主体的利益,也关系到资源的配置效率。因此,新股定价制度的改革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证券市场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首先系统地回顾了我国股票市场新股首发制度的沿革,并对当前IPO询价制度的利弊进行思考与分析,最后针对目前我国的新股发行制度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不同发行制度下我国新股首日收益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1991~2005年首次公开发行并在上海和深圳交易所上市的1230家IPO样本,发现其平均首日收益率高达145.87%,若将15年来中国A股IPO发行审核制度分成4个阶段,其平均首日收益率逐渐下降。多元回归结果表明,西方IPO理论中的“事前不确定性假设”和“投资银行声誉假设”难以得到中国A股IPO市场的证据支持,“市场气氛假设”可能适用于中国IPO市场,而制度变迁是影响我国A股IPO首日收益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长久以来悬在市场头上的一反利剑,终于落下。随着IPO重启,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大踏步迈向注册制。未来一段时间,将是新股发行体制改革配套规则集中出台期。  相似文献   

5.
新股发行、盈余管理与高管薪酬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研究认为基于会计信息的高管薪酬制度安排是高管实施盈余管理的诱因之一。本文以新股发行过程为特定的研究背景,实证考察发行公司会计信息对高管薪酬激励产生的直接影响。通过对我国资本市场2001-2007年的新股发行公司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第一,在控制其他因素影响下,公司高管通过盈余管理显著提高了货币薪酬水平。第二,实施高管股权激励的发行公司与没有实施高管股权激励的发行公司相比,前者现金流量的平均水平显著较低,而操控性应计的平均水平显著较高,表明实施高管股权激励的公司很可能普遍存在收益增加的盈余管理行为。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表明高管的盈余管理行为显著增加了其股权激励价值。近几年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高速增长以及相关约束机制的缺乏很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7.
文章从我国历史上采用的新股发行制度谈起,分析了以前制度的缺陷,得出制度改革的必要性,然后对最新的询价制度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基于随机边界定价模型的新股短期收益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应用随机边界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新股市场发行定价与新股上市后的市场定价是否存 在定价过高或过低的现象. 研究发现中国新股发行定价不存在类似于国外市场发现的随机上 边界,相反从新股发行定价的统计分布上却可以得出存在着显著的下边界的现象;并且研究发 现这种偏离程度对后市回报有一定的解释力;同时发现了新股上市后市场定价同样存在显著 的下边界,显示有部分新股上市后被市场高估.  相似文献   

9.
改革新股发行方式 从源头化解“大小非”的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证监会目前发布的新股发行方式改革讨论稿来看,其所列的所有改革方式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根本不能解决现行新股发行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大小非和现在股市上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根源于原始股东的持股成本和新股东的持股成本差距太大。采用以净资产按发行价折算原始股东上市后所持股份的发行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在的大、小非减持问题,避免旧的大小非解决了,新的大小非又产生,这才能从源头上化解大小非减持压力。“防止股市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促进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 新股上市,或是低开高走,或是腾上滑下,或是急起直落,往往激活市场。1995年,新股情结连绵不断;新股出台好戏连篇。 天津渤海亮起导航灯 6月30日,第一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定价上网发行  相似文献   

11.
新股发行:渐进式市场化改革是否可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市场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扭曲,譬如新股发行抑价20年来平均高达181.6%.通过供求理论分析和实证计量检验,本文发现,我国政府主导的发行制度渐进式改革能够显著减少新股发行超额抑价程度.而这一有所成效的改革核心在于放松对于新股供给和定价的管制,亦即市场化.制度变迁能够推动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方匡南  何纯  王郁 《管理科学》2015,18(4):98-110
针对“中国IPO 高抑价之谜”,提出了Sai-GA-SVR方法,从市场特征的角度来判断新股是抑价还是溢价,分析了我国1997年―2011 年不同制度下的IPO 市场特征. 研究发现: 审批制和价格管制导致了较为严重的抑价,但是随着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新股市场已表现出极大程度的溢价现象; 询价制前的新股发行价格仅仅反映公司内在价值,不能反映IPO的市场供求关系与风险水平,同时过于依赖机构投资者的询价制扭曲了制度租金的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国IPO高抑价之谜”,提出了Sai-GA-SVR方法,从市场特征的角度来判断新股是抑价还是溢价,分析了我国1997年-2011年不同制度下的IPO市场特征.研究发现:审批制和价格管制导致了较为严重的抑价,但是随着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新股市场已表现出极大程度的溢价现象;询价制前的新股发行价格仅仅反映公司内在价值,不能反映IPO的市场供求关系与风险水平,同时过于依赖机构投资者的询价制扭曲了制度租金的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14.
私募发行作为证券发行中与公开发行相对应的直接融资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它可以满足发行人不同的筹资需求,节省发行时间和费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证券私募发行制度还存在不足之处,亟待改进。因此,本文试探讨通过确立私募发行的主体范围等措施,逐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证券私募发行制度,使其规范、合法。  相似文献   

15.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办学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只有围绕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培育中国特色的大学精神;树立学术权力的权威性等方面进行改革,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到现场去”是监管层主动升级监管手段的重要实践。本文基于手工整理的IPO现场检查及首发申请企业相关数据,从多个维度检验了IPO现场检查与新股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1)相较于未被IPO现场检查的公司,经历IPO现场检查后成功上市的公司,其上市前后的会计信息质量更高、上市后的财务业绩更好、各类违规行为更少;(2)经历IPO现场检查的公司,其信息不对称程度和股价崩盘风险更低;(3)进一步分析发现,IPO现场检查导致被抽查公司更可能撤回申请,同时也会导致其保荐机构更可能撤回保荐的其他项目,以及同行业其他公司更可能撤回申请;并且,被抽查公司在上市前面临发行审核委员会(或上市审核委员会)更严格的问询和审核;(4)异质性分析表明,IPO现场检查在非国有企业、法律环境较差的地区以及中介机构声誉较高的公司,更能发挥其提升新股质量的效果。论文分析和检验了“到现场去”这种监管手段升级对于提升新股质量的影响,对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后提高IPO市场监管水平和效率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证券发行审核制度是国家对证券市场上证券发行活动的外在干预措施,其目的在于防止不良证券进入市场,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保持证券市场的高质,高效运行.该项制度作为一国证券市场的准入制度,是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基本前提,本文通过对我的证券发行审核制度详细阐述,指出了我国在该项制度上的不足之处, 提出了一些有益于其发展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审批制、核准制和固定市盈率发行方式下共226家上市公司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和Chw检验,得到主要结论有①与审批制相比,在核准制下发行价格中的会计信息含量明显加强.②与核准制相比,固定市盈率方式下发行价格中的会计信息含量发生显著变化,但由于受到样本数量的影响不能给出具体怎样变化.③得到了核准制下发行价格中不同会计指标的信息含量之高低次序.  相似文献   

19.
询价制度下中国IPO长期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自2005年1月实施询价制以来至2010年6月30日在我国沪深股市发行的461个IPO样本,分别采用事件时间和日历时间的研究方法,使用不同市场基准计算IPO等权平均、总市值加权平均收益率,并实证检验了IPO长期表现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询价制下中国IPO在3年内总体上表现为长期弱势,与询价制实施之前的长期强势结果相反;新股发行的高定价、投资者情绪和意见分歧是我国IPO长期弱势的主要因素;IPO的长期表现受到不同的事件时间和日历时间研究方法,以及使用不同的市场基准收益率和不同的IPO超额收益率加权方式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考察中国银行业整体状况和总结海外上市理论的基础上,本案例分析了“中银香港”重组、发行上市和上市后的制度演变和绩效表现。本文认为,海外上市能够引致“中银香港”公司治理和管理机制的改革,破除路径锁定、提高企业绩效。“中银香港”管理层出现的历史丑闻无法否定“中银香港”在公司治理上的大幅进步。通过海外监管环境的强制和海外市场竞争的诱致,国家绝对控股的“中银香港”成功地实现了内部制度根本变迁,摆脱了传统国有银行的弊病,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