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资源的进步,网络反腐逐渐成为人民监督的一种形式。然而对于网络反腐我们要理性面对,在看到其参与者众多、方便快捷的同时,还应注意到其存在的部分网民反腐动机不纯和我国的网络监管不尽完善等问题。为充分发挥网络在反腐中的作用,应使网络反腐从"意外反腐"走向"制度反腐"。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的推进,网络反腐不断规范化和制度化,已经形成了网民积极参与、权力部门联动跟进、信息反馈及时的闭环反腐流程,但内部多元使网络反腐落入传统制度反腐的窠臼。因此,需要整合现有各部门网络反腐平台,优化网络反腐流程,实现举报信息由"宽进窄出"向"窄进宽出"路径转变,真正发挥网络反腐的实效性。一、近年网络反腐研究动态分析近年,网络反腐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明显提升,具体呈现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3.
因网络反腐而下马的官员所能警醒世人的无非是贪赃枉法必然要承受法律的制裁,起因可能是网民监督,利用网络进行权力的博弈,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网络政治的一种体现。如今,作为一种新型的反腐模式,网络反腐又是怎样让政治腐败犯罪当事人落马的呢?其过程又是如何?本文试图以"杨达才案"为个案进行"过程—事件"的叙事与分析。研究得出,这样一场"无声的革命",背后却是"网络举报—媒体关注或网友转播—制度惩治"的一条反腐路径,且与以往的反腐体系(运动反腐1+权力反腐+制度反腐)比较来看,已经形成了更为复杂的"四维一体"(运动反腐+权力反腐+制度反腐+网络反腐)的反腐新体系。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非常强调制度反腐,无论是高层传递的信号,还是长期研究反腐的专家学者口中,制度反腐共识已然形成。然而面对当前依然严峻的反腐败斗争形势,依靠单一制度反腐很难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效。"边反边腐"的现实和反腐模式的历史昭示我们:制度反腐虽然是治本之策,但制度反腐不是万能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任何制度都难免百密一疏。只有在制度为本的基础上辅之以技术为器,才能有效发挥技术反腐的热炉效应,有效弥补制度反腐的局限。针对当前制度反腐面临的新挑战,需要通过应用技术反腐优势弥补制度反腐漏洞难题,对技术反腐与制度反腐进行协同创新,以探索"互联网+"条件下的技术反腐与制度反腐协同创新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制度反腐专家李永忠近日提出,要解决反腐败的战略问题,其核心问题是"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借鉴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建立"反腐特区"先行先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反腐一直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这令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反腐困境到了不得不突破的关口。至此,我们必须向主动性预见式的制度反腐转型。而制度反腐的核心就必须改革权力结  相似文献   

6.
正围绕反腐、雾霾和扫黄,春节过后,我国又进入一个舆情事件高发期。反腐斗争持续发力,海南省副省长冀文林、陕西省政协副主席祝作利、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道铭等"大老虎"相继接受调查。与持续反腐相伴生的,是网络平台对"环境治理"话题的持续"高烧"。中青舆情监测室2月27日发布的"全国两会前夕十大民意热点",环境治理超过反腐成第一民意热点。马年伊始,央视曝光了东莞色情行业,包括东莞市副市长在内的一批  相似文献   

7.
《决策》2013,(Z1):10
1月中旬到2月初,地方两会顺利召开,伴随着地方两会新风,网络反腐、炒作式反腐、房产曝光和情色反腐风潮此起彼伏,网络监督虽是反腐利剑,却不应成为"被使用"的手段和工具,网络监督还需制度保障。1月17日,原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因作风问题被免职;19日经济观察报发出重磅文章"房子的焦虑",  相似文献   

8.
新视野     
<正>反腐下一步:局势和路径关于反腐以及中国的局势如何变化,有这样几条轨迹:反腐突破到了腐败的利益结构的深层,腐败力量被恐惧感攫住,必然殊死抵抗,反腐形势已到"两军对垒"的时刻;这次反腐和以前不大一样的是,它指向的是整个政治结构的重整,因为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4,(43):F0004-F0004
四川省纪委出台《关于深化"三项建设",深入推进"三转"的实施意见》,将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有效对接,确保其在法治化的轨道上发展,并以此带动"两深"工作和深化反腐倡廉建设,是当前深化网络监督、确保网络反腐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石勇 《领导文萃》2015,(1):27-29
<正>类似于改革一样,中国的反腐也已进入到了"深水区"。"副国级"的前全国政协副主席苏荣落马是一个象征。很清楚,中央的反腐,客观上,已是在当下中国诸多复杂问题的解决中,相当关键的一个战略。以其中的一个功能——拯救社会道德——来说,反腐正在通过建构一种政治伦理,来  相似文献   

11.
赵杰 《领导文萃》2013,(18):122-125
近日,王岐山陆续推出反腐新举措,反腐战略构想日益明晰。在制度反腐专家李永忠看来,这一战略的核心思路是:从整肃自身队伍开始,加强制度化的整合,通过先头部队"火力侦察"摸底,为以治本为导向的制度反腐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2.
从"制度—文化"的双重角度入手进行反腐是当前我国反腐的主要方式,但腐败依然发生,并且还出现了奇奇怪怪的现象,继续损害着党和人民的形象和利益。如何创新反腐机制是当前面临的一项挑战。将"制度—文化"转向为"制度—文化—个人"的反腐模式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一方面,个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拒绝腐败,也可以成为腐败的监督者;另一方面,个人与制度、文化彼此关联,环环相扣,从个人层面加强建设,可以完善"制度—文化"的反腐体系,从而精准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13.
正【政策背景】立法反腐的呼声已有多年,尤其是去年国家层面将"综合性反腐败立法"列入近5年立法规划之后,广东省的反腐立法工作又先行一步。10月22日,《广东省预防腐败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据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介绍,制定条例既可将广东省的反腐防腐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同时亦为全国用法治和制度反腐探路。  相似文献   

14.
正一、网络反腐存在的问题网络给予网民一个充分表达话语的平台,将网民的意思和想法得到更充分、更明确的表达。网络反腐借助网络这个平台,在腐败治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网络反腐具有传统反腐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网络它本身是把"双刃剑",这就是的网络反腐也存在一些不足的问题:1.网民缺乏理性思考、易走极端路线。我国的网络反腐尚未成熟,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来自于以下网民在意向表达方面:1.1网民非理性表达,放大腐败问题。网络反腐已经成为与腐败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新的形势任务,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重要内容,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但清廉政治的形成不仅需要雷霆之势,更需要深入持久的长期建构,这就需要制度反腐、过程反腐与文化倡廉三维并举,共同构成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有机内涵和创新维度。其中,廉政文化建设是制度反腐和过程反腐的  相似文献   

16.
"责令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监察事项涉及的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这就是中国的"双规"制度。在纪检监察体制的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前,它在中国的反腐进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直主张"制度反腐"的著名学者李永忠为你揭开"双规"的朦胧面纱。  相似文献   

17.
游劝荣 《领导文萃》2012,(24):15-17
在这次关于消极腐败问题的问卷调查中,在被问到"您认为当前解决消极腐败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时,有40.1%的官员和31.9%的民众选择了"法制建设"。通过法制建设来解决消极腐败问题,成为官民的高度共识。在笔者看来,这个"高度共识"的形成,既契合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战略方针贯彻落实的新形势的要求,也说明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路径选择的认识和判断更趋理性和建设性。抛弃"运动式"的反腐方法,改变对通过教育和个人修养的方法进行反腐的依赖,转而更多地认同和选择"制度反腐"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省反腐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发现,各省反腐努力成果与腐败高发领域等相关性并不大,即各省的房地产、土地出让等腐败多发领域与各省反腐效果关系不大。从新制度理论来看,来自中央坚定反腐决心和系列反腐制度改革产生的反腐强制压力,以及公共舆论和公众的反腐期望造成的外部压力才是各省反腐取得效果的重要因素。这一发现表明,当前的反腐败工作如果能够持之以恒,真正做到"四个不减",就很有可能形成制度化反腐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9.
网络反腐日益受到网民的青睐,其便捷、低成本、传播快、容易形成围观效应、有利于保护爆料者自身安全等独有特点也加速了网络反腐的发展。面对网络反腐的热潮,如何将其转变成一种"制度反腐"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正>王岐山反腐的特点王岐山反腐的特点可以归结为三个层面:第一,反腐战术坚决。他深知腐败问题太多太重,经过调研和判断后,得出"当前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的应急举措。他提"当前",不是"现阶段",更不是"将来长远",直言只是权宜之计——以治标为主。更重要的是后面半句——"治本"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