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4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阐述,分析了木垒胡杨林景区现状,包括资源现状、经营现状的分析,总结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结合环境因素提出了在可持续开发战略的指导下怎样开发、利用和保护木垒胡杨林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也蒸蒸日上。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也给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科学、合理开发带来了压力和难题。旅游资源是旅游的物质基础,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旅游业要想将可持续发展落到实处,关键是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本篇文章探讨了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五个途径,并对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需要规划先行,采取渐进开发与绿色开发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广西民族民间文学资源丰富,民族特色鲜明,极具保护与开发利用价值,对其进行旅游开发是现阶段保护广西民间文学资源的必行之路。但由于民间文学不可恢复性、不可补偿性、不可逆性等特点,若盲目开发则很容易给民间文学资源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本文以“刘三姐歌谣”成功开发为大型歌舞表演“印象刘三姐”为例,对广西民间文学资源的旅游开发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期实现其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旅游开发会给旅游区带来一些负效应.首先是一些为经济利益所驱动的短期旅游开发行为,危及到旅游区的资源环境,旅游区的资源环境的不可再生性要求对旅游区必须进行严格的保护.但保护不应是消极的保护,而应该是积极的保护,合理开发必须以保护为前提,当开发建设影响保护时,开发必须服从保护;合理的开发必须尽量避免开发带来的不利影响,把保护与开发统一起来,使旅游区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要加强管理、促进发展,以保证黄连河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盐城以其独特的海盐资源和盐文化而出名,但由于种种原因,其盐文化资源并未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本文对盐城盐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体验旅游的角度,提出盐城盐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对策,以期能对盐城海盐资源及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提供理论支撑,提升旅游者的体验质量,推广盐城海盐文化,促进盐城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区域旅游整合开发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全面整合旅游资源,联合开发出一个特色鲜明、文化深厚、可游性强的区域性旅游圈,对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实现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了安徽"合六巢"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安徽"合六巢"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具体介绍了昭觉县彝族文化旅游资源,并针对性地指出了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面临的问题,进而对昭觉县彝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理论告诉我们,旅游业在发展的同时,应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而在实际发展中却表现出了许多不利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现象,因此,旅游业应实现旅游产业生态化。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研究可持续发展与旅游产业生态化的关系,并提出通过实现旅游产业生态化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旅游功能挖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分析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文化旅游的互动关系的基础上 ,提出福州开发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必要性及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0.
生态旅游也称为绿色旅游,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并且迅速发展,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市场发展的潮流。但是生态旅游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旅游资源开发不科学、资源保护不到位、生态旅游专业人才缺乏等。本文通过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讨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促进生态旅游市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是我国首批的11个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不仅有大量的岩溶景观,而且还有古冰川遗迹和古生物化石遗迹等自然旅游资源。然而,5.12"汶川"特大地震,对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针对地震对龙门山地质公园的影响,对地震后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开发提出了建议,并阐述了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旅游业作为焦作的"龙头"产业带动着焦作快速发展。以旅游业为突破口,整合焦作现有特色旅游资源,对焦作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全面分析研究,提出合理有效措施为其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借鉴,实现焦作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周兰 《科学咨询》2007,(7):25-26
在体验经济时代旅游产品的体验开发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从旅游的本质、发展趋势以及本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和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势方面提出本地区乡村体验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体验旅游开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何平 《引进与咨询》2013,(12):65-6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区域文化旅游的重要旅游资源,旅游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命题.该文从区域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谈起,以福州软木画雕刻技艺为例,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陶琼 《经营管理者》2011,(9):120+119
对于民族地区来说,旅游业的发展与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很自然地就成了一个热门话题。本文从正反两方面概括总结了相关学者对二者关系的分析研究,并有针对性地从文化重塑、多种资源相结合进行开发、客观再现民族文化、动态保护、重视当地人的参与等几个方面就旅游开发当中的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全国各地兴起了古镇旅游开发热潮,一些古镇通过旅游开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一些古镇的旅游开发存在各种误区和问题,导致其旅游开发失败。本文拟通过对古镇旅游开发中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在剖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以探求出一条正确保护和合理开发古镇、实现古镇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黄果树旅游资源在国内的开发较早,是属于比较成熟的一个旅游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自然条件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然而在开发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提升景区旅游品牌,以达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何静 《决策与信息》2010,(1):106-106
本文对徽州古民居的现状及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发掘民居旅游资源的特色指导思想下,提出了加强规划、择优开发、丰富内容,提高旅游活动的参与性等四项具体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19.
桂西资源富集区是广西确定"两区一带"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资源是桂西特别突出的富集资源,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桂西资源富集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旅游城镇化是通过旅游开发而引起的城镇化现象,是以旅游产业为动力推进城镇化的动态过程。将桂西旅游开发融入到城镇化建设中,加快桂西旅游城镇化发展,完全符合新型城镇化道路。笔者在介绍桂西资源富集区特殊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城镇化的理论观点和实践应用,最后提出桂西旅游城镇化发展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20.
从1988到2008年,弹指20年间,旅游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今天的旅游已不再是奢侈,而是度假,是时尚,是享受。因为旅游,我们幸福。著名学者余秋雨在走遍了欧洲90多个城市后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欧洲最发达的国家最稳定的收入是旅游,最贫困的国家的第一收入也是旅游。旅游作为一项产业,正带动—方水土发展。因为旅游。我们改变。诚如阆中,这个位于四川北部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因为古迹、名胜、美食、民俗,因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7四川十大宜居城市",当地政府正以旅游为龙头,推进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跨越,谱写了一曲借势旅游谋发展的幸福乐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