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又谈起“文道统一”的问题,似乎有些老生常谈。就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和人们对语文教学中“文”与“道”关系的认识来看,笔者认为再来一番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一、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是语文科自身固有的特点所决定的 在语文教学中所讲的“文道统一”,有两重含义。一是指文章本身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即“因道成文”,“文以载道”;二是指在语文教学中的语文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统一。即“以文悟道”,“因道学文”。“文”与“道”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它学科的一个特点。它反映了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2.
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一条最基本原则,可以说,语文教学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中对文、道关系的把握和处理。形而下者文,形而上者道。文有可感之象,道属精神范畴,超形绝声。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某一特定的外部事物在大脑电力场中造成的结构与外部事物的力的结构达到同形同构时,这种外部事物看上去就具有了这种感情的性质。”(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在语文教学中,阅读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感受语言与理会文义、以文悟道与因道学文是相互对立而又辩证统一的,阅读的效率既取决于感文之切,又取决于悟道之深,只有…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原则,目前出版的一些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专著和报刊上发表的有关论文,各说不一。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一些原则: 1、语文教育和思想教育统一原则(或“文道统一原则”,“文道统一、以文为主”,“语文形式与思想内容不可分割原则”); 2、听说读写相互促进的原则(或“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原则”,“听说读写并  相似文献   

4.
矛盾到底是什么? 任何理论的成立,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理论内部逻辑的统一,不能自相矛盾,这可叫做逻辑的一致性原则;二是不能和客观事实相违背,必须保持与现实相一致,这可叫做现实的一致性原则。就以这两个原则为准绳,先衡量一下现行的矛盾学说。 什么是矛盾?现行哲学教科书说,“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应和同一关系的哲学基本范畴。”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其中同一性把矛盾双方结为一个统一体,为斗争性提供场合、条件。因为统一体在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要破裂,所以说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斗争性推动着对立双方力量和地位的变化,会最终导致统一体的破裂,从而使事物发生质变,斗争的结果之一是一方战胜,消灭另一方。 从中我们发现它有两个问题: 问题之一,现行哲学说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任何一方的存在都以对方的存在为  相似文献   

5.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互相对立而又互相统一的两个方面组成的,失掉了一方,它方就无法存在,矛盾双方的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发展。这就决定着人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必须顾及到矛盾的两个方面。正如毛主席指出的:“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是由各方面的因素决定的。看问题要从各方面去看,不能只从单方面看。”否则就要犯片面性的错误。片面性就是思想上的绝对化,就是形而上学地看问题。  相似文献   

6.
许慎的六书“转注”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书的“转注”,也是以形表意的汉字的一种表意方式。这种表意方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字分别表示同一事物,这就是《说文·叙》所说的“建类一首”。“类”,当解释为事物之首,“建类”即用不同字形表示相类的事物;“首”,当解释为事物之首,一首”即那些相类的事物原来是同一个事物。正因为用不同的字形所表示的相类事物原来是同一个事物,所以这些不同的字形的意义才完全相同,才可以展转相注,这就是《说文·叙》所说的“同意相受”。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方法林林总总。有的就文讲文,有的架空“论道”,有的文道虽并重,却是“花开两朵,各表二枝”。依我看,文道统一的教法最为可取。 “文”与“道”,本是古代文论中的术语,是指文章的形式与内容而言。“文道统一”,作为文论中的重要命题,前人多有精辟的论述。汉代王充曾在《论衡·超奇篇》中,把“文”与“道”比做是“皮壳”与“实核”的关系。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中说:“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宋代周敦颐《道书·文辞》中的至理  相似文献   

8.
纵观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大量作品,无不凝聚着作者的爱憎,深蕴着作者感情。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由文章自身的这一特点所决定的。同时,从语文教学“文道统一”的原则看,其“道”,即作者蕴含于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因此,语文阅读教学中要达到“文”和“道”的统一,将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紧密地结合,就必须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  相似文献   

9.
《光明日报》哲学副刊第119期(见一九七九年八月二十三日第四版)上发表了苍夫、金睿两同志的《不能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概括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一文(以下简称苍文).文章认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只能用能动的反映论来表达,决不能用“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来概括的.因此,用“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来概括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同样也是不可以的,是唯心主义的,是歪曲了恩格斯、列宁的意思.读了苍文后,我认  相似文献   

10.
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语)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古人云:“文所以载道也”,“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自觉地贯彻“文道统一”的教学原则,深  相似文献   

11.
本质这个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列宁认为,本质和规律是同一类概念,是同等程度的概念,都是在现象中起决定作用的东西,都是人认识事物所得到的同一认识。所以,亚里士多德在其《形而上学》一书中首先从认识论方面提出“本质”这个范畴,因为,他认为每一个事物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方面,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认识事物,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人们怎样才算认识了这个“存在”呢?亚里  相似文献   

12.
“文道统一”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把语文训练与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辩证的统一。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这说明语文教学不光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双重任务不可偏废。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严重的“重文轻道”的现象,不能真正做到思想品德教育与语文训练的辩证统一,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积极探索渗  相似文献   

13.
读过文天祥《正气歌》中的人都知道其中有这么一句:“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文老先生的本意说的是:自己虽生逢乱世,却是志向高远的宝马、身栖梧桐的凤凰,宁愿“留取丹心照汗青”也不能混迹于牛槽吃草、鸡笼觅食。我们把文先生的这句名言用在婚姻生活中,就会发现,如果夫妻之间没有共识、没有共同的理想、抱负,其中一方就像宝马良驹一样,很痛苦地和牛挤在同一槽中吃草;而美丽的凤凰也会委屈地和鸡一样,被关在同一笼中喂食。今天,本文就要推荐给诸位两个小故事,一个讲的是“牛骥同一皂”,而另一个则是“母鸡变凤凰”,每一位在职场上为自己理想和志向打拼的男女都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论断:“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也提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对于这两种观点,哲学界认为前者承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是正确的;后者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是错误的。然而,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它们都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赫拉克里特认为一切皆流,一切皆变。河水不停地流,人第一次踏进河里遇到的河水与第二次踏进河里遇到的河水不一样,因此,“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大家知道,哲学上的静止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物体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一是指事物本身的性  相似文献   

15.
一篇文章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它们共居于文章的统一体中。文章一体分二,即主客观因素两个方面的矛盾的辩证统一。写作一定要立足于现实。时代、社会是不断前进的,事物的发展就没有穷尽的时侯,作为反映时代、社会的文章,其内容就不会一成不变。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也要随之而变。前进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也就是“走万里路”同“写万卷书”的观点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不少语文教师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给人以不少启发。这里想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语文教学中“文道统一”的问题。其间容有偏颇,无非想抛砖引玉,引起同志们共同重视这一问题。 所谓语文教学的“文道统一”,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字、词、句、篇的讲读分析,正确地阐发其思想内容,做到以道统文,因文见道,把课文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完整地而非孤立地、统一  相似文献   

17.
肯定、否定之我见尤丽洛现行哲学教科书,为“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作了简洁的定义:“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其存在的方面,它决定事物的性质。“否定方面”是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它破坏事物的稳定性,促成事物的变动。大部分教材在定义之后,为了使这两个概念更通俗...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认为生产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体现为同一生产过程的两个方面。邓小平的“生产力”概念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为目的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离开生产关系谈论社会主义是导致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中,蕴藏着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及许多哲学范畴的丰富内容,尤其在整体观、动态平衡观、朴素的对立统一观三个方面,更有其本身的特点。本文仅就辨证施治中所涉及的矛盾法则进行初步探讨,冀期就教于同道。对立的统一法则,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反映这一法则,在中医学现论中首推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有“阴阳离合”的论述,阴阳者,一分为二也。分而言之谓之离,并而言之谓之合。阴和阳是一对矛盾,它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分析一种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阴和阳,既对立又统一。对立是两者相反的一面,统一是两者相成的一面。阴阳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之谓也。阴阳每一方的存在,都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没有阴,就无所谓阳;没有阳,也就无所谓阴。“阴阳又各互为其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  相似文献   

20.
江青一伙及其御用文人们吹嘘说,“三突出”这个以一方突出和陪衬另一方的“原则”,是为了“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体现了辩证法的“重点论”,是“用对立统一规律指导文艺创作的典范”。这是为江记“三突出”贴金。事实上,这个所谓的“创作原则”,纯然是用形而上学的模式来扼杀革命文艺的紧箍咒。“三突出”刚一出笼时,“权威”解释是:其一,突出一方和陪衬一方相比,在戏的份量上应占“突出”的优势。据说,如果“把反面人物写得与正面人物份量对半,或者写得非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