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高允是一位被忽视的历史人物。在近代的通史著作、高等学校历史教材中都没有他的地位,连南北朝断代史著作中对其人也不置一词,所有辞书亦语焉不详。今天提出这位历史人物来评论,希望能给他应有的评价和历史地位,同时给一些“谀言媚主,曲笔阿时”、“临危苟免,脱己陷人”者以无情挞伐。  相似文献   

2.
王闿运经学著作考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闿运(1833—1916),湖南湘潭县人,是近代中国晚清至民初时期罕有的文化名人。他在近代文学、经学、史学、教育等方面都有许多独到见解。尽管他的成就主要在文学方面,但他对于经学的研究自有特色,创获颇多,是影响晚清经学走向和学术转型的一位经学家。王闿运很早就对经学有兴趣  相似文献   

3.
吴治蒲 《理论界》2008,(6):201-201,262
蔡元培是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提倡美育的“唯一中坚人物”。他在建立近代教育制度伊始,就大力宣传和倡导美育,使美育事业成为我国近代教育方针的具体内容之一,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改造,为中国开创了美育新风。  相似文献   

4.
双峰历史沿革曾国藩是近代史上清廷满汉政权中权位最高的一位汉人.位至侯爵,是一位引人注目的著名人物。还在他在世时,人们就已经对他评头论足.议论纷纷,是非功过,毁誉不一。他死后一百多年来,史学家们更是把他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对象进行研究,从未间断过。时至今日,特别是八十年代的《曾国藩全集》陆续出版及唐洁明先生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问世以后.曾国藩研究热更是一浪高过一浪。在谈到曾国藩的籍贯时.史学家们都称曾国藩是湖南湘乡人。最近十年来不少有关曾国藩的著作:如1985年10月出版的朱东安先生的《曾国藩传…  相似文献   

5.
张謇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有特殊意义的爱国主义者.他经历了从忠君爱国的古典爱国主义向近代爱国爱民推进中国近代化的新爱国主义的伟大转变。他以通州家乡为试点,以发展实业和近代教育为龙头,全面推进他的“乡村建设”──中国农村近代化改造计划.并取得了灿然可观的成绩。他是中国知识分子中通过自己的奋斗,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确立自己的社会主体地位,并实行社会改造崇高理想的典型,充分体现了知识分子的主体地位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6.
试论张之洞与清末留日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洞(1837-1909)是晚清后期洋务派代表人物,又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教育活动家,对中国教育近代化做出过重大贡献,被后人称之为“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制度的重要奠基人”。本文拟就张之洞关于留学教育的思想和活动,来探讨他对清末留日运动的影响,从而对他的教育思想有一更全面的了解,亦简单谈谈对甲午战后洋务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问题的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黄远生是一位有影响的新闻记者和政论家。虽然他从事新闻工作只有四、五年时间,但他所写的大量的新闻通讯、报刊政论,以及他提出的办报主张,都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所以从他在一九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在美国旧金山遇刺逝世以后,我国的新闻界、学术界一直没有忘记他,对他的思想和著作,不断地进行研究探讨和评述。戈公振先生称他是“盖报界之奇才也”;邹韬奋赞他为“人民的喉舌”,“新闻界出色人物”;徐铸成同志认为:“真正以记者闻名的,首先是辛亥革命后的黄远庸……他为《申报》、《时报》,写的特约通讯,记事则源源本本,状人都栩栩如生”;有的文章指  相似文献   

8.
<正> 所谓“经学”,是指古代以至近代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化史家,对以孔子为代表的、经过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儒家经籍的阐发和议论。经籍主要是指《诗》、《书》、《礼》、《易》、《春秋》。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上述五部著作便被法定化,从而具有了“经典”的含义。有了“经”,自然就有了“经学”。考诸史籍,“经学”一词最早见于《汉书·儿宽传》,载云:武帝时,“宽为椽,见上,语经学,上说(悦)之。”从此,经学作为封建统治思想,作为特定的意识形态,整整延续了二千多年,历代经学著作,汗牛充栋,可谓  相似文献   

9.
一、引论:魏源——超越龚自珍,林则徐的大里程碑式的人物 当我们探讨封闭的、中世纪的中国,究竟怎样走向世界、走向近代,与“近代世界”建立联系,成为“近代世界的中国”这个历程时,我们不难发现:发生在1840——1842年的中英鸦片战争,不仅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而且成为这个时期的“中外古今”的汇合点;就在这个“中外古今”的汇合点上,有一位标志着古老的中国,力图以独立的地位,开始走向世界,走向近代与“近代世界”建立正常联系的大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就是魏源。  相似文献   

10.
从启蒙到卫道、殉清———王国维的思想变迁及其死因侯著曾论及王国维对顾炎武的继承关系 ,说“只有王国维是最后继承顾炎武的人” ,“王国维……也以继承炎武自居” ,但认为这只是就学术而言 ,如就思想而言 ,则二者并不相同 ,“炎武的经学是和他的社会运动与民族思想不可分离的 ,而王国维……却不能由研究方法的近代意识达到近代的社会理想”①。与侯著不同 ,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要略》、《王静安先生学行小传》二文认为 ,王国维不仅是一位“纯粹的学者” ,“在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转变的过程中 ,……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而且是一位“时代…  相似文献   

11.
宋代的程额、程项及其思想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蔡方鹿先生近著《程领程颐与中国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将二程置于中国文化这一宏阔的视野中加以考察,并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剖析,无疑是一部贯以新的视野、新的方法并得出许多新的认识的优秀著作。该书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对二程思想本身的研究,二是对二程与中国文化关系的研究。第一部分贯穿于全书的第一至第六章,依次为“时代、生平和著作”、“政治经济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经学思想”和“教育思想”。与以前所有研究二程及其…  相似文献   

12.
1841年辞世的龚自珍何以成为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先驱?这是因为:其一,龚自珍在晚清由古文经学转向今文经学,大力倡行经世致用的学风和指陈时弊的议政风气,开启了晚清“议政”的一代新风。其二,龚自珍对晚清社会全方位的深入批判和对社会改革的热切呼唤,振聋发聩,惊世骇俗,警醒了世人,激发起后人的改革热情。其三,龚自珍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对人才和人之个性的压抑束缚,追求精神解放和个性解放,成为中国近代“主变敢逆”启蒙思想的先导。其四,龚自珍抱负恢奇,才气横溢,他的思想更具冲击力和感召力。因此,称龚自珍是中国近代之初的“但丁”,他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13.
吕叔湘第一部语言学著作《中国文法要略》是我国现代语法名著,加上《文言虚字》等一批近代汉语语法论文的成功,使他成了中国语言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自他担当语言所所长、《中国语文》主编、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以来,领导我国整个的语言学界,成为我国语言学界的领袖人物之一。其成就和影响,使他赢得了世界声誉。先生治学态度严谨,一贯提倡务实与创新相结合。对于培养年轻人,更是尽心指导,竭力扶植。他为我国语言科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被公认为是一位道德学问皆为人楷模的语言学大师。  相似文献   

14.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革命民主主义者,是近代中国一位不可多得的学贯中西的人物,也是清末民初文化调和论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中和”理念贯穿于蔡元培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5.
(1)韩非在中国逻辑思想史上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有些人,以韩非没有专门的逻辑著作为理由,不承认他在中国逻辑思想史上的地位。其实,韩非是中国古代一位应用逻辑专家。特别是他提出了著名的“矛盾之说”,十分巧妙地表述了形式逻辑矛盾律的精神实质,对中国逻辑思想史作出了值得称颂的贡献。(2)然而,至今我们对韩非的逻辑思想,特别是对他的“矛盾之说”研究得很不够。在罕见的几篇讨论韩非逻辑思想的著作中,对“矛盾之说”的理解也很不一致,其中不少问  相似文献   

16.
“教育要改革”,这是当前日本举国上下一致的呼声,但是,对“改什么”,“怎么改”,改革的着眼点和出发点又是什么,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争论也很激烈。 前不久,日本教育学会会长、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大田尧先生应邀来我国访问。大田先生是日本教育学术界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被誉为“民众教育家”,他还是日本宋庆龄基金会的副会长,一贯热心发展中日友好事业,在促进两国教育学术交流方面更是不遗余力。大田先生在访华期间,就日本教育的现状和改革问题,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现仅据大田先生的言论以及他有关教改问题的著作归纳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是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而又十分复杂的人物。尤其是他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人们称为“南陈北李”。可是长期以来由于陈独秀曾在大革命时期犯过严重右倾错误,后又变成托派被开除出党。同时也由于“左”的思想对党史研究领域的影响,使过去对陈独秀在建党作用估价上存在着严重的缺点。  相似文献   

18.
<正> 孟祥才同志写的《梁启超传》最近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独具特色的传记著作。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和成绩卓著的学者。他一生的政治活动,反映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侧面。他的学术活动和巨大的成绩,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研究梁启超的活动和思想,应该说是近代史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无论解放前还是解放后,我国学术界对他的研究,与其对他同时代的人物康有为、谭嗣同和严复等比较起来,都显得薄弱。甚至,只有当人们研究“戊戌变法”时才提到他。解放前,出版的关于研究他的学术专著,只有吴泽先生的《康有为与梁启超》一书,其  相似文献   

19.
容闳与上海     
容闳(1828—1912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可忽略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先驱,又是期待并致力于祖国进步富强、跟上世界潮流的真正的爱国者;他是一个充满热忱而不谋私利的社会活动家,又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同时,他还是“教育救国论”思想的早期阐发者,以及绵延至今的中国留学运动的缔造者。 在容闳84年的一生中,有一半时间是在美国度过的。上海则是容闳在国内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前后计达10多年,其中有青年、中年时期,也有老年时期。他的主张从实业救国到教育救国,由变法维新到反清革命,在上海留下了闪烁思想者光彩的印迹与卓越之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丁文江是二三十年代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对我国现代科学文化事业贡献颇丰。他是我国现代地质科学的开拓者,身体力行,使我国的地质事业成为一门科学。他长于科学管理,是我国早期科学事业少有的组织者、革新者和推动者。他力倡科学、捍卫科学,在“科玄之争”中成为科学派的斗士和主将。他以严谨的科学精神,成就了我国科学事业上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为中国的科学事业赢得了声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