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秋瑾 《21世纪》2001,(8):22-23
清华大学精心筹划承办的《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在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中落下了帷幕。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咀嚼与回味。艺术与科学的水乳交融,给了传统中科学与艺术格格不入的观念当头一棒,一种全新的理念给21世纪的社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引发了更多人对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思考,还有对未来喜悦的 展望。 同样,我 们记者的心情伴随着一幅幅集科学与艺术精华于一身的作品由平淡走向了一种极端——激动中伴着智慧的光芒。为了使更多的读者获取一份平静、一份深层次的心智收获,我们采访了清华大学副校长、美术学院院长王明旨教授。 记…  相似文献   

2.
语言选择是理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研究重点。语言选择指使用者在“约定俗成”的心理规约及语法规范内的组词造句、表意述事并以言行事。以社会语言学、语用学及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语言、使用者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为理论基础,首先认为语言选择关涉可供选择的语言与变体的选择性使用,并以交际性、语境性和规约性为主要特征。其次语言选择具有表情达意及以言取效的社会功能。通过选择不同的语言或语词,顺应或调适规约意义,生成基于选择的话语意义,实现表情达意及言语取效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分析科学对美的追求的机制和途径入手 ,论述科学对美的追求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进而探讨科学与艺术的同一性 ,从而为审视科学与艺术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文化和艺术的创新总是和技术分不开的。几乎每一次文化和艺术的变革的背后都有科学技术的原因。尤其在现代社会里,科学技术对文化和艺术的影响更加直接和深入。技术直接改变了文化和艺术的内涵,也使承担文化和艺术媒介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文化和艺术的生产方式、接受方式和存在形式。大众文化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直接产物,信息科学和传播技术所造就的大众媒介,使得文化和艺术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普及。技术复制虽然使文化艺术作品失去了原真性,但消解了文化艺术作品的神秘性和权威性,从而改变了艺术和大众的关系,导致了大众文化的出现和繁荣。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学科融合的背景下,科学与艺术这两个似乎互不相关的领域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整合,特别在教学中,在某些学科领域里,科学与艺术手段以必不可少的互补的方式共同并存与促进着学科的发展,因此,探讨教学中的科学与艺术关系问题成了进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着眼点.通过对科学与艺术的特点、发展、共同基础与共同规律等方面来阐明科学与艺术的关系问题,并进一步说明现代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正确地运用科学与艺术的方法是教学进步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教育技术是运用相关科学知识以可以复制的方式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这些相关科学知识就是教育技术的科学基础。但由于相关科学理论发展尚不够充分和完善,导致教育技术的科学基础不够厚实。本文试图在归纳其科学基础后,对其科学基础充分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作为当今高新科技的产物,为艺术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空间,开拓了艺术家创意的潜能,同时也带来审美标准和审美形式的深刻变革。只有注入艺术家的个性和深厚情感,才能使科学技术与艺术内涵完美融合。技术越发达、人们对美的追求就越强烈。对美的追求,其实也正是人类发展科技的本来目的。  相似文献   

8.
理解"技术实践"——基于科学、技术的划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技术"概念的界定是技术哲学研究最重要的逻辑起点。作为一个多义性概念,在"科学技术"一词使用频繁的时期,技术之真义有被遮蔽的风险。"科学技术"是语词误用,已危及科学观念的传播,并有可能导致政策上的偏差。可以从研究对象、思维方式、研究目的、评价标准等方面对"科学"与"技术"进行划界。对技术的反思已经从认识论、人、社会、形而上学等维度延伸至技术实践维度,技术实践是一个有别于科学实践的,包含制度、文化、器物在内的多维度活动。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人对自身全面发展的不断追求,艺术与科学在走过了彼此的分离之后,要求重新融合在一起。时代对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呼唤,要求高等艺术教育在外在层面、内在层面和实践层面上都要做到二者的有机融合,才能满足社会对创新艺术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关系是一个相当陈旧的话题,也是一个常写常新的主题。在历史上,共有四种典型的科学-技术关系观及其模型;当前,科学-技术关系的探讨出现了新动向。其中,技术哲学家主要集中于讨论技术知识的本质及其在科学认知中的基础作用;而史学界则围绕保罗.福曼的长篇巨著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11.
现代科学技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是极其广泛而深刻的。艺术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现象,与现代科技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现代科技对艺术的发展,既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这是不可回避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艺术与时代的脉动相互影响。技术科学是人类为解决问题、调适人和环境的关系、扩展人类能力而利用知识、创意和资源所做的一切意图和努力。教育的一般目的是要培养人的个性发展,同时又要使其个性与所属的社会团体有机地融合。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简要探讨理工科高校开展艺术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在理工科高校中实施艺术教育的方式:成立艺术教育中心、采用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法、创立良好的教育环境以及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等.  相似文献   

14.
理工科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艺术活动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教育属于校园文化的精神文化范畴,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气质养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入,文化素质教育在人才整体素质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现,而艺术教育对提升大学生文化品位、人文素养等文化素质更具有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科技革命与艺术文化 ,是两种并存和互为作用的、且有着各自独特性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因素 ;人类发展生存的理想方式应是虚拟化生存与艺术化生存的圆融性整合形态  相似文献   

16.
世界3是科技创造价值的本体论基础。科技体系不但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世界,而且还按照自身逻辑独立的发展,不断增殖出新的更高级的科技知识,最终形成了一个科学技术价值库,成为世界3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中的生产活动在很大程度是将这种科学技术价值库的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实现由间接生产力到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科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坚实的哲学基础 ,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结果。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邓小平科技理论的理论基点是唯物史观的生产力标准论 ;二是邓小平科技理论是正确遵循和运用唯物辩证法思想的产物 ;三是邓小平科技理论既源于实践 ,又在实践中发展 ,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正面临教学水平同质化、教学模式单一等困境。在深入分析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内容基本构成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阐明当前理工类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中国计量学院为例提出从借鉴建筑学教育建立专业课程体系、发展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和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等三方面入手培育理工类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特色。根据各类高校不同的条件和优势差异化办学是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不断发展和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科技教育价值是影响科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所在,也直接影响科技教育目标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等。青少年科技教育是未来公民高境域科技素养的保障。当前我国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科技教育价值的认识存在偏差,主要有传统文化、科学哲学及科技教育理论等方面的原因。为保证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科技教育的经验,结合我国当前社会文化及教育现状,探索和构建我国现代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价值精神。  相似文献   

20.
关于建立科学技术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学是以科学技术整体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呼唤加快科学技术学这一学科的建立。从现代科学和技术发展、科学学和技术学发展、"自然辩证法"学科调整等方面探讨了建立科学技术学的必要性;从科学技术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学科建设等探讨了科学技术学应如何建立;介绍了东北大学的科学技术学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