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前言现今分布在云南西南边界及上缅甸的泰族支系,汉族称其为摆夷,缅甸人称其为掸族,欧美人称其为中国掸族或缅甸掸族。根据前辈学者对民族志的研究,这两者是否为同一民族,尚存在某些疑问。但从他们之间存在着大量共同的文化要素来看,可以将他们称作掸·摆夷族。这一泰族支系从原籍云贵高原沿湄南河、伊洛瓦底江河谷平原南下。南下的最初原因是8世纪时南诏推行的政策,但强大的封建土侯国的形成和寇边活动的猖獗时期却在缅甸史所谓掸系王朝统治时期的13世纪末叶之后。当时,其直接原因则是元朝征滇和征缅带来的  相似文献   

2.
何平 《世界民族》2002,42(5):50-64
迄今所能见到的关于缅甸历史的论著几乎都告诉我们 ,1 3世纪蒲甘王朝衰落后 ,缅甸本部便被称为“掸族三兄弟”的三位掸族首领所控制。“掸族三兄弟”的后裔先后建立了邦牙、实阶小朝廷 ,不久 ,到他忉弥婆耶时 ,又以阿瓦为中心 ,建立了一个阿瓦王朝。因此 ,从“掸族三兄弟”开始 ,缅甸历史便进入了一个“掸族统治时代” ,而这个时代是缅甸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代或“黑暗时代”。然而 ,随着研究的深入 ,越来越多的资料证明 ,这竟是西方学者在泰学研究领域内制造的一个讹误。如果说过去在国际泰学研究领域一度流行的南诏是泰族建立的国家和今天…  相似文献   

3.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克钦是其中一个人数较多的民族。“克钦”、“康卡”等是缅族、掸族(傣族)对他们的称呼。本族自称“景颇”,意思是“一个人”。同中国云南省境内的景颇族系同一民族。克钦族是蒙古人种,克钦人的古老传说提到该族的发源地是“玛壮信克亚蓬”,原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共有25个民族,居住在其西边中缅边境德宏的世居民族共有5个,即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德宏5个世居民族与缅甸对应民族分别是掸族、克钦族、迈达族、崩龙族和傈僳族,其中傣、景颇两个民族对应缅甸八大民族中的掸族、克钦族。原来被误称的缅甸勃欧族不是阿昌族,而是另一个民族,即中国境内的侗族。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共有25个民族,居住在其西边中缅边境德宏的世居民族共有5个,即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德宏5个世居民族与缅甸对应民族分别是掸族、克钦族、迈达族、崩龙族和傈僳族,其中傣、景颇两个民族对应缅甸八大民族中的掸族、克钦族。原来被误称的缅甸勃欧族不是阿昌族,而是另一个民族,即中国境内的侗族。  相似文献   

6.
我国壮族与东南亚国家越南、老挝、泰国、缅甸、印度等5国的20个民族有亲缘关系,其中与越南的岱族、侬族、拉基族、布标族、山斋族关系尤为密切,从历史记载、语言、家谱、传说以及现在的通婚状况都可说明他们的兄弟情义.由于中国和越南民族识别的标准和方法不同,族称不同,有些人不了解他们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壮、布依、傣,侗、水、仫佬、毛南、黎族,越南的岱、依,泰、卢、布依、热依族,老挝的老龙族,泰国的泰族,缅甸的掸族,印度的阿萨姆人,现有约8000万人。100年前,西方学者对上述的一些民族作了语言调查对比,认为他们之间有亲缘关系。此后,中外语言学家又作了进一步的语言调查研究,结论也相同。有人泛称这些民族为泰族,这是错误的。过去,由于时代的限制,资料的局限,对他们的渊源关系不是很清楚;对其中某些民族的迁徙缺乏确凿的根据,只是一种推测,更无法解释他们为什么分化形成不同的民族。稍后,历史学家、民族学家除根据语言资料外,又加上历史文献、考古资料来进行探索,但是资料很有限,不足以解决这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缅甸各民族及中缅跨界民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缅甸联邦是—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也是一个相对较为封闭、落后的国家。缅甸的北部与中国接壤,在这一区域内有许多民族跨中、缅两国边界而居。中国民族学界对于缅甸各民族的研究非常薄弱。由于我们对缅甸的民族划分、各民族的历史源流情况了解不够,以致中、缅跨界民族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一、生态环境在缅甸北部及其边境地区,除克钦族和他们的邻居掸族以外,还有克伦族、钦族、那加族、崩龙族和佤族。大体上,缅甸包括伊洛瓦底江流域和萨尔温江下游。靠近这两大流域及其支流的地区,是低洼、平坦和肥沃的;远离江河的地方,一般多为险峻的山区。在降雨量大的地区,覆盖着茂密的亚热带季雨林;在气候干燥的地带,则多为灌木林、松林和草地。沿着河谷平原,种植水稻是容易的,开拓道路也很迅速;但在那些把平原分割开来的高地,无论开拓道路或垦植稻田,都是艰巨而庞大的工程。所以,高地民族和低地民族的技术、经济组织是大相径庭的。  相似文献   

10.
侬智高及其影响范宏贵(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依智高(1025—1055年)这个历史人物,经过不断地演化,成为中国的壮族,越南的岱族、依族,泰国的泰族,缅甸的掸族崇敬的神,有的还说成是始祖。因此,有必要了解依智高及其事迹。一、四国关心依智高的缘由关于...  相似文献   

11.
缅甸的克伦人与克伦人分离运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克伦人是缅甸第二大民族 ,早在殖民统治期间就谋求建立独立的克伦国。缅甸独立以来 ,克伦人继续不断进行民族分离运动。由于克伦民族联盟在缅甸的少数民族反政府武装斗争中长期发挥着核心作用 ,缅甸政府与该组织能否达成政治和解直接决定了缅甸民族国家的构建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从周边共同体到民族国家——东南亚的民族分裂主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东南亚存在不少民族分裂主义运动,本文着重谈谈菲律宾摩洛人、泰国南部北大年马来人、缅甸掸人与克伦人的分裂主义运动。关于民族分裂主义产生的原因,存有6种观点。1.新建立的多民族国家,尤其是那些用人为边界将民族共同体分成两部分的国家存在着固有的脆弱性。由于缺乏共同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3.
龟兹国位于今新疆库车县周围,疆域包括今新和、沙雅、拜城三县的全部和轮台县的西部。土著居民属白色的雅利安人种。张骞通西域时,其国始为内地所知,已经创建多年,王族姓“自”,有时也译作“帛”。自西汉至唐朝,龟兹国与中央政府始终保持着密切关系,因此,不断有龟兹贵族和平民迁入内地,他们大多与羌族杂居在一起,双方关系十分融洽。羌族是我国上古西北地区的主要民族,商周时期即聚居在今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和青海东北部,两汉时期,又逐渐扩展至今四川西北部、青海西部和西域的阿尔金山、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内外。由于龟兹国与两汉中央政府关系密切,也有不少羌人西迁至龟兹国居住,与当地居民共同生产和生活。  相似文献   

14.
在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一带,居住着一些被称为“阿洪姆人”(Ahoms)或“阿洪姆泰人(Ahom-Tais)”或“泰—阿洪姆人”(Tai-Ahoms)的居民。过去,许多研究者认为,阿洪姆人是从上缅甸掸邦地区迁往印度的缅甸掸族的一支。但是,随着泰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15.
一、是否需要根本改变“民族”概念的定义“民族”概念的科学定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的本质、起源和民族关系发展规律学说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斯大林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概括了他们关于民族本质的论述,在《民族问题和社会民主党》一文中对民族下了定义。这个定义指出,民族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产生的人们的稳定的共同体,它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  相似文献   

16.
十三世纪至十九世纪印度东北部的历史当属阿洪王国的历史.阿洪王国是十三世纪上半叶由侗台语民族之一支的阿洪人在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地区建立的国家.阿洪人的先民属中国古代"百越"族群,与云南傣族、缅甸的掸族有直接的族源关系.与周边的山地民族相比,阿洪人拥有先进的稻耕农业技术,并由于文字、宗教、政治、军事体制等因素,使其得以稳定和发展.但是由于人口比例、交流与融合方面的变迁以及内部斗争的消耗,加上英、缅等外部势力的入侵,终于让延续了六百年的王国灭亡了.本文在探求阿洪王国历史的同时也对阿洪人的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变迁进行分析,审视他们是融入还是脱离印度的主流文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移居缅甸的云南回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在云南与缅甸的交往过程中,有一部分云南回族因各种历史原因,主要是经商和躲避战乱,移居邻国缅甸。这些云南籍穆斯林在当地生活奋斗,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沟通云南与缅甸的交往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作为一个民族群体,这些回族虽然还保持着本民族的许多传统特征,但由于环境的影响,其社会经济文化面貌又发生了一些与他们故乡同胞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跨境民族,全世界约有260余万人,其中我国占2134014人,其余分布在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泰国的瑶族是从中国经越南、老挝、缅甸等国迁徒去的,至今约有32000余人,主要分布在泰国北部的清莱府、难府、碧瑶府、南邦府、甘烹碧府、素可泰府、清迈府和达府。中泰两国瑶族源流相同,习俗相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本民族共同的文化,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然环境以及毗邻民族影响的不同,两国瑶族在文化上又各有特色。其异同程度如何?国内外一直未能有人作深入的探讨。应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的邀请,笔者于1989年春到泰国作学术交流与考察,在泰北瑶区生活、考察一日余,现就所是,对中泰瑶族文化作一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9.
泰语民族的迁徙与现代傣、老、泰、掸诸民族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何平 《广西民族研究》2005,84(2):134-143
泰语民族的发源地到底在哪里?或者说今天分布在中国云南和与之毗邻的东南亚中南半岛地区的现代傣、老、泰、掸诸民族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一直是国际泰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认为,泰语民族的发祥地是在今广西、云南和越南交界一带地区,其先民是后来才辗转迁徙到今天他们居住的这一带地区并形成今天分布在中国云南和东南亚的傣、泰、老、掸诸民族的。  相似文献   

20.
壮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人口数仅次于汉民族的南方民族。与之同源异流的壮侗语诸民族如傣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仫佬族、毛南族、黎族等也居于中国南方珠江流域以及云贵高原东部、海南岛等广阔的区域里,除此之外,中国大陆境外的东南亚国家中,如越南的侬族和岱族、老挝的老族、泰国的泰族、缅甸的掸族和印度阿萨姆邦的阿含族等,这些民族历史上都与壮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被学者们喻为"同根生的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