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社会情况发生的变化,类推制度已不合时宜,因此,我国新刑法废除了类推制度而采用了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的确立,贯彻了依法治国的精神,是我国民主化、法制化在刑法方面的具体体现,是刑法典中最突出的进步。罪刑法定的实行将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罪刑法定原则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但作为一种传统的司法方法,类推却是法本来的性格,法律思维一直都是类推思维。不能将类推制度与类推思维相混淆,"不法类型"是界定可容许的和需禁止的类推的可靠标准,类推思维不会随着类推制度在刑法中的废除而消亡。同时,罪刑法定原则不应只停留在制度层面上,更重要的是给予其正确的价值定位,并培养与之相适应的权利观念的土壤,以真正使罪刑法定的价值内涵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随着罪刑法定原则的演变,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已不再被禁止,但对于不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刑法学界却持一致的否定态度。不过不容否认的是,我国颁布的相当一部分刑法司法解释中却着实存在着类推解释现象。同修改刑法和法官造法相比,刑法司法解释中的类推解释在填补法律漏洞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笔者认为应当正视类推解释在刑事司法解释中的客观存在及其积极作用,承认其合法地位,并完善其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4.
为了厘清学界就禁止类推所引发的诸多质疑,运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对禁止类推涉及的司法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中国刑法学界关于禁止类推与允许类推观点的对立是在不同层面上展开的,与之相对应,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区分之不可能说和区分可能说也具有不同的语境;现代社会禁止类推的提法仅仅具有抽象的符号功能,禁止类推所真正禁止的是没有处罚必要性的类推解释和附着在类推之上的对公民人权的可能侵害以及侵害威胁。  相似文献   

5.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这是罪刑法定主义在我国刑法中最完整的体现,同时它也是我国1997年刑法修订中确立的三大基本原则之一。它废除了沿用18年之久的类推制度。这对于切实保障公民的人权,完善民主与法制,开辟刑法发展的新时代,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类推适用的逻辑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推适用作为一个法学概念,它指的是刑事审判中所实行的相对于直接适用的一种法津制度。因为类推适用的过程也是个具体的推理过程,所以类推适用又为逻辑学所关注。一些专供法律院校使用的逻辑教本都认为,类推是类比推理,听以类推适用就是类比推理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这种似是而非的理解,实际上正是类推运用逻辑研究中的一个理论误区。尽快走出这一误区,给类推适用以正确的逻辑解释,不仅对逻辑学自身而且对法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刑法上类推适用禁止原则源于罪刑法定原则,是为了保障公民不受国家恣意的刑罚制裁。刑事诉讼法不同于刑法,其类推具有容许性,也具有必要性。为了防止司法机关"曲意释法",应当从外部和内部对类推适用加以制约。在刑事诉讼中进行类推适用时,首先要确定是否为开放性的法律漏洞,其次是探求与需要类推的案件具有类似性的法规,最后在此基础上对类推适用进行价值权衡,以确保类推适用的妥当。  相似文献   

8.
传统上类推仅仅被看作是法律适用的补充性技术,而考夫曼在诠释学的观照下主张所有的法律适用都是类推的过程。天下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案件,法律适用就是规范与事实不断逼近的过程,由此只有在规范与事实的对应中才会产生真实的法。类推的过程可以从考察规范与事实的共有意义、回归立法目的和判断相似性等方式来操作,从而实现类推从本体论到方法论的转换。  相似文献   

9.
法律类推是类比推理在法律审判中的运用,却具有不同于一般类比推理的结构模式及其两项内在要求:先例与后案之间的相似点必须是关键性的;必须识别先例处理时所依据的理由或原则。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类推的理由,具有类推理由的法律类推为法律实质类推,否则为法律形式类推。法律实质类推应该成为法律审判中运用类比推理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10.
语言因类推的作用而寓于规则性与条理性。类推作用于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动词的过去式,过去分词等词语变化形式。类推是英语词形划一的原则。类推还广泛存在于新词的创造之中,几乎所有的构词法都是一种类推模式。类推也是英语词汇创造的原则。类推使英语词汇朝着规范化、简明化、丰富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在类推适用的旧刑法时期,还是在罪刑法定原则确立以后的新刑法时期,扩大解释都是刑法学理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刑法中扩大解释的目标与一般法律解释无异,是以探究立法原意为指向。立法原意包含两个方面:静态的立法原意是指立法时所意欲表达的意思和目的;动态的立法原意是指立法后所认可的法律用语的变更与发展。合理的类推解释应当并入扩大解释,扩张后的扩大解释的界限仍是罪刑法定原则,具体以刑法规范对解释的形式约束为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2.
重新审视简化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汉字简化的方向不能改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的语文政策做了调整,因此,我们要重新审视简化字,汉字有繁体和简体两种体式,简繁转换和繁简转换要经常进行,可是转换常常遇到困难。困难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简化字与繁体字并不都是一个与一个的整齐对应。这就逼迫我们换一条思路,在改进简繁对应关系上想办法。《汉字简化方案》采用了个体简化和类推简化两种经方法。类推简化字遇到了两个矛盾:一个是个体简化与类推简化的矛盾;另一个是有限制的类推和无限制的类推的矛盾。取消类推简化字,只保留个体简化字,使简化字的字数控制在五百多个左右。从学术上说,这不失为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法公布和实施以来,报章杂志上发表了一些文章,对我国刑法是否采用罪刑法定原则展开了讨论。从已发表的文章看,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刑法是以罪刑法定为基础,以有严格控制的类推作为补充;另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刑法规定了有控制的类推原则,而没有采用罪刑法定主义。这里就涉及到如何看待罪刑法定主义、罪刑法定和类推的关系、以及我国刑法是否采用罪刑法定原则等。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扩大解释与类推解释的区分是中国刑法理论尚未解决的问题,二者之间存在着能否严格区分,以及如果无法严格区分该如何处理,是禁止扩大解释抑或允许类推解释的争议。反思争议,已有区分标准无力严格区分二者,扩大解释的概念本身也决定了二者确实无法严格区分;不过,既有的禁止扩大解释和允许类推解释的处理方案并不合理,前者偏废了刑法的法益保护机能,后者则无法保全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事实上,如果认识到禁止类推解释的理由只是在于防止法官权力的绝对不受限制,二者之间本就无需严格区分,应当提倡一种“不必严格区分说”,即不必纠结于如何明确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实际也无法明确),只需给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划定一个边界——被解释事项不能与刑法用语之间存在明显的文义相异即可。至此,二者的区分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5.
当前,人们对于汉字简化是实行有限类推还是无限类推,说法不一。有些人认为,汉字类推简化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没有必要在辞书中给予位置,而有些人认为,汉字简化符合现代实情,有利于汉语学习与交流,应当在辞书中恰当处理类推简化后的汉字。但是,类推简化汉字,在辞书中具体如何处理,讨论的还相对薄弱。笔者从无限类推给规范性辞书编纂造成的三方面具体困难进行阐述,从而肯定有限类推在规范性辞书编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个案研究,亦称之为案例研究,是社会科学中最为常见的研究方法之一。但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使得个案研究的方法与价值备受质疑:当前社会的复杂程度使得其异质性大大提高,基于个案的研究是否能够类推受到怀疑;而建立在统计学基础上的定量研究因其从样本到总体的科学推论更是将这种质疑放大,挑战个案研究的信心。目前,几乎所有的关于个案研究的文献都集中探讨个案研究的代表性与类推问题,并且这一问题成为决定个案研究价值的核心因素。不同的研究者基于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对个案研究的类推做出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是,细究学界有关个案研究类推的方法,我们发现这些方法的质疑与辩护还是建立在传统形式逻辑认知的基础上。而发轫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非形式逻辑可以很好的回答个案研究类推问题,其所提倡的批判性思维使得我们在面对个案研究时,持一种更为开放的心态,使得个案研究的价值更为凸显。  相似文献   

17.
此文是作者在德研修期间的学术交流心得。文中论及中国刑法的修改、类推、死刑和反革命罪诸问题,既有介绍,又有探讨,更不乏作者个人颇有新意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察了先秦墨家类推方法的运用和理论建构情况,结合先秦文化特色,揭示了它是同质、同构或同法类推的内涵性推理方法,具有浓厚的功利性和实用性,是先秦逻辑思维中重要的求证、辩说、喻理工具,在我国逻辑史上独具显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原则例外关系是民法体系性的重要体现。传统方法论上"例外规定不得类推适用"命题的正当化理由并不充分。在当然推论、非延伸型类推适用和回复型多层次的例外等情形中,例外规定的类推适用并不会侵蚀原则规定。原则例外关系呈现动态发展的特征,例外规定往往代表了法律发展的方向。在《民法典》的适用过程中,不应一味恪守这一命题,而应进一步细化。路径一为类型化区割,通过分析原则规定与例外规定的逻辑关系、例外规定的品性、待类推事实与例外规定的相似性,判定该规定是否可以类推适用。路径二为实质评价,具体衡量类推适用例外规定与拒绝类推之法律后果,看何者更具有实质的妥当性。拒绝类推产生适用原则规定的法律后果与产生适用一般消极原则的后果,在论证负担上有所区别。路径一侧重法的发现角度,路径二侧重法的证立角度,两者共同服务于《民法典》准确适用,呈现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语言发展的动力是语音变化和类推变化。英语词汇屈折演化,就是在类推机制的作用下,从一套具有完整的词尾屈折变化的综合性语言系统,逐渐演化为仅具有简单的、规则的屈折变化的分析性语言系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心理联想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