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人类起源的新观点看西藏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硕 《中国藏学》2008,19(1):110-115
本文根据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人类起源研究的成果,从人类起源新的观点对西藏高原旧石器时代遗存进行了新的探讨,对西藏旧石器文化遗存的上限年代、西藏旧石器人群从什么方向进入以及西藏旧石器文化同周邻地区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 ,金竹壮族消费结构经历了两次转型性的变迁 :2 0世纪 5 0年代土地改革后 ,消费结构由生存危机型向生存保障型转化 ;2 0世纪 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后 ,又由生存保障型向温饱型转化 ,并逐渐向小康型过渡。随着家庭经济收入的增加 ,金竹壮族消费结构将进一步优化 ,在未来 5— 8年内完成由温饱向小康的转型。目前阻碍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的主要因素是传统消费习惯中的不合理消费行为 ,需要加以引导和调节  相似文献   

3.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民族矛盾和民族冲突在世界范围内又出现了新的高潮 ,民族主义问题因而也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广为关注的课题。本文侧重就 90年代以来民族主义的类型和表现形式、世界民族问题泛起的原因、2 1世纪世界民族问题的走向等问题进行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人类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自1995年以来,由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牵头,先后举办了6届中国社会学人类学高级研讨班。这是中国人类学从复兴走向崛起的必然结果。在这个新的学术背景下,中国人类学以发展的态势进入了21世纪,面临21世纪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挑战的诸多问  相似文献   

5.
当今西藏宗教信仰的特点及与现代化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向春玲 《西藏研究》2000,(2):102-106
宗教是人类社会进入氏族社会以来就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 ,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存在形态。旧西藏是一个政教合一、全民信教的社会。 2 0世纪 5 0年代 ,西藏实行了民主改革 ,随着西藏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变迁 ,其宗教信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 ,西藏与全国人民一样 ,迈开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本文结合在昌都地区实地调查所获得的材料 ,就西藏当前宗教信仰状况及宗教与现代化的关系进行初步的探讨。一、宗教信仰的特点1、从 80年代的“宗教狂热”基本上走向正常“文化大革命”期间 ,党的宗教政策遭到…  相似文献   

6.
生态伦理学克服了传统伦理学的局限,把自然界纳入伦理学研究对象当中,这对于解决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建立的伦理依据,即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和自然界的权利却不具备合法性。面对这种情况,环境伦理学应用而生。其价值论基础在于不仅承认人的价值,而且承认自然界的价值,意识到人的价值包含在自然界的价值之中。只有当自然界的存在性价值和消费性价值获得全面发展时,人类的价值才能真正地实现,人类的生存悖论才能真正解决。其生存论基础是人类的生存及人类整体生存利益和长远生存利益问题,是在人与自然处于极端对立状态下和人类面对严重生存危机状态下所形成的关于人类如何生存的伦理思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族》2014,(10):17-17
1992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开先河:通过中央会议促进民族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民族工作领域进行了拨乱反正,民族工作回到了正确的发展轨道。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民族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与此同时,国外形势也发生了变化。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因民族问题导致动荡乃至分裂,民族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民族结构与民族属性研究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民族理论研究综述之三汤金松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也有很大的变化和新的良好的开端。很多社会科学教学研究者以新的视野、思路和方法研究民族和民族问题。近十多年来民族结构和民族属性...  相似文献   

9.
自 198 5年奥地利“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及有关影响”的国际论证会议上提出全球变暖问题以来〔1〕,气候变暖问题已经引起世界范围科学家、政府及公众的高度关注。 19世纪 80年代到 2 0世纪 80年代的 10 0年中 ,全球年平均近地气温上升 0 5℃ ,北半球大陆上升 1℃以上〔2〕。进入 90年代后的 1990年、1995年、1997年、1998年全球平均温度数创历史最高纪录 ,1998年成为有观测记录以来全球最暖的一年〔3〕。最近的研究表明 ,2 0世纪 90年代和 2 0世纪分别是近千年来最暖的 10年和世纪〔4〕。温室效应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这已是一个不争…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世界国内民族关系的类型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虽然国内民族关系问题属于有关国家的内政,但是在当今世界,它已经像环境破坏、核扩散等问题一样,成为给人类造成重大威胁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前,民族问题的严重性在世界范围内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把国内民族关系的严重性骤然突出了出来……民族问题是近代以来主导世界历史发展方向的一个大问题。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前,民族问题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封建帝国。殖民帝国的解体和民族国家的兴起,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民族解放。民族独立运动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到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差不多每个…  相似文献   

11.
一、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研究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利用政策与机制透视 /刘闽∥新疆大学学报 -2 0 0 2 ,⑴ -2 7~ 3 1处理民族问题要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 /牟本理∥西北民族研究 -2 0 0 2 ,⑴ -5~ 12对当今世界民族问题和我国民族问题的若干思考 /毛公宁∥西北民族研究 -2 0 0 2 ,⑴ -68~ 772 0世纪 9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民族政治的淡化 /韦红∥世界民族 -2 0 0 2 ,⑴ -5 5~ 61关于当今世界民族问题与民族主义的思考 /李其荣∥世界民族 -2 0 0 2 ,⑴ -12~ 2 1关于民族发展和民族关系中的几个问题 /杨建新∥西北民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小民族的处境,探讨了小民族对社会科学及人类发展所起的作用,提出了两个论点:一是在人类探讨自身历史、探讨自身方式和探讨自身问题诸方面,小民族为社会科学做出了贡献;二是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小民族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部分,其破坏将导致人类发展的"特化".故此,唯将问题意识与人文关怀结合,社会科学才有出路.  相似文献   

13.
肯定性行动计划与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 2 0世纪 60年代中期以来 ,美国实施肯定性行动计划 ,通过实行特别招生计划、加大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财政资助、加强补习教育、开设少数民族研究课程等措施 ,有力地促进了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但近年来 ,肯定性行动计划在美国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一些州甚至取消了肯定性行动计划 ,这很可能导致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严重倒退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和发展,不仅是我国社会稳定的基本前提,也是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民族地区发展相对滞后,由此引发的民族矛盾和民族问题也比较突出,只有正确认识和分析民族地区存在的这些问题,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一、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问题(一)民族地区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危机严重。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不仅是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也是社会和谐的根本标志。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然而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严…  相似文献   

15.
消费是整个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消费活动在人类社会化生产及人类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当代社会中,随着人类消费量的日益增长,消费区域的不断扩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价值观的偏离、社会矛盾的激化。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民的消费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的同时,西方一些不良消费观念对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也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特别是"灰色消费"行为的迅速蔓延,引发了许多经济社会问题。可见,消费过程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因而,研究消费问题特别是研究当前中国"灰色消费"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从纵向分析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惟一真正的生存哲学,进而提出了这一真正的生存哲学何以真正地长期生存,旨在告诫哲学工作者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必须要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从而发挥其真正生存哲学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正潜伏着严重的生态危机。大气、水、土壤受到的污染日趋严重,许多动、植物的种类濒临灭绝,人类的生存也受到了环境污染的威胁,种种可怕的警钟、信号,要求人们尊重自然规律,注重生态平衡问题。同时,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又不得不千方百计地利用各种手段开发自然资源,努力发展经济,而开发又不可避免地带来对环境的破坏与污染,因此,开发与保护已成为一对突出的矛盾,需要进一步研究其辨证关系。本文仅就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与生态平衡的辨证关系,提出一些个人的粗浅见解。一、迅速开发民族地区自然资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恩格斯指出: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物质:生活条件之一。并说:“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但人类作用于地理环境的同时,被作用的地理环境相应发生变化,并且也在相应的范围和程度上作用于人类。对此,恩格斯曾明确指出:“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末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按他利用自然力的程度使他服从一种真正的专制,而不管社会组织怎样”。本文拟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地理环境作用于人类社会的基本理论,对沙俄侵藏政策作一初浅的探讨,以就正于学者方家。  相似文献   

19.
简要叙述了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所面临的生存危机,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社会在发展,文明在进,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法则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展现得尤为突出。它始终遵循着这个新陈代谢规律,因此当人类历史进入到网络时代的时候,曾经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图书馆事业也将经历一场剧烈的阵痛,并由此裂变而产生新的生命。然而在这种阵痛式变革中,作为地市级的我馆在时代大潮的面前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挑战。  相似文献   

20.
综述和讨论:关于小民族的生存及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人类社会、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小民族的生存及未来前景问题,他们因传统文化特点、因外部社会因素而引发的带有小民族特有特点的现实生存难题,早已引起人类学以及相关学科的高度重视,我国近些年对国内小民族的研究也渐成气象。那么,国内就小民族生存、发展问题的关注和实证研究状况如何?近数十年来,整个学界围绕小民族生存和未来前景以及影响因素的探讨,主要关注了哪些层面?提出了哪些主要观点?从问题意识出发,并结合自己有限的田野工作经验,本文尝试进行初步的综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