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体性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学生社团则是高校校园文化组织的基本单位,它以建构学生丰富而全面的主体性,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为己任.本文立足社团这个主体性德育的新的有效载体,分析发展大学生社团对高校主体性德育的积极意义,并探讨社团在开展主体性德育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德育教学工作中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内在学习动力和不同需求,采用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雷同的专业课程设置、单一的教学方法来培养人才,完全将德育教学实践中学生的道德主体性地位搁置一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高校德育教学就是要坚持把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德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德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动地、自主地、创造地进行德育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德育评估是高等教育评估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德育教育科学规范发展的重要手段。德育评估对人的主体性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激发、导向、鉴定、诊断、调节、决策、选拔和强化功能。但现实中大学生德育评估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应该引起每一个德育工作者的深思。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生社团德育自主教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德育观念往往将知理等同于知识,使得学生缺乏对情理的真切感受,德育自主教育是近年来教育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是深化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注重开发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承认和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本文立足社团这个德育主体教育的有效载体,提出社团主体性教育中的机制保障;挖掘自主元素,确立社团德育自主教育的优势;架构教育途径,驱动社团德育自主教育的深入开展,并探讨对社团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5.
王天宇 《现代交际》2016,(4):154-155
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究其本质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对个体主体性的道德人格的塑造起到关键作用,对个人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当今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愈加突出,然而在现在的高校德育中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存在着弱化现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要求,进而影响到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因此,需要对高校德育的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弱化现状进行探析,针对实际情况作分析,并分析导致相关原因。  相似文献   

6.
德育评估应与主体性理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落实德育目标。理论上德育评估有与主体性理论结合起来的必要性,在实际操作中,考评者应当树立和落实师生平等的观念,加大被评者在考评指标体系的制订和考评过程中的参与度,通过设置活动平台,给被评者提供发展的机会,此外,还要通过心理调适,保证考评的客观性,从而更好地发挥考评在德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柔性管理理念下的研究生德育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柔性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对研究生德育有着适切性。柔性管理思想要求德育管理者、研究生导师转变传统的德育理念,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倡导主体性德育,改变传统德育方式,拓展德育渠道,充分发挥管理、导师、网络、校园文化等因素在德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丽芬 《职业时空》2009,5(6):125-126
传统德育灌输式教育方法导致了我国学校德育实效性低下,在德育内容、方法、途径等方面借鉴国外主体性德育有效方法,对于提高我国德育实效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虹  于长春 《现代交际》2013,(11):231-232
本文阐述了我国主体性教育的内涵、发展概述以及主体性教育在国内教育领域的几点应用。其中,应用主要包括课程教学、学校文化建设和德育三个方面,力求在主体性教育的改革过程中能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吴瑾 《公关世界》2023,(9):145-147
主题班会是高职院校进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渠道,但当前的主题班会存在学生主体性缺失和德育实效性低的局限。高职学生价值观多元化,个人价值凸显,议题式班会能够为学生搭建讨论平台,能够确保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从学生和德育实效性的角度分析议题式主题班会的优势,分析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目前高校德育评价存在的不足之处出发,就德育评价中存在的被动性、限制性、封闭性、忽视主体性、形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高校德育评价的综合性、相对性、特殊性等特征和层次性、系统性、针对性、动态性等基本原则,对高校德育评价新体系的构建做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大学校园文化与德育有着天然的联系,两者相得益彰。但是目前大学校园文化中存在着冲突:理念性冲突、主体性冲突、制度性冲突,对德育课程的开发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大学校园文化与德育课程开发的联系:用优良校风引导大学德育课程的落实;在和谐大学校园文化氛围中促进德育课程开发;加强大学制度文化建设,发挥其隐性德育课程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传统德育忽视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特殊性,其脱离现实和“成人化”的教育模式使德育工作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吸引力和针对性。因此,构建适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模式是当务之急,通过明确德育目标、完善德育内容、优化德育环境、拓宽和改进德育途径和方法、提高德育队伍素质、建立和完善德育监督保障和评价机制,来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数育在实际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岳峰  陈晨 《公关世界》2022,(15):76-78
研究生科研道德教育是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的关键一环,必须高度重视。基于主体性德育理论分析,当前研究生科研道德失范与学生主体意识“异化”、德育“环境”作用缺位以及师生互动受阻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从教育主体回归、教育环境优化、师生协同发展等方面提出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论研究或教育学、教学论著作以及教学实践比较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建构,而忽视了教师教学主体性的建构。在人们的心目中,教师是已经成熟的主体,其教学主体性似乎无需在教学活动中建构,或者认为教师的教学主体性已在教师教育过程中建构起来。笔者看来,这种认识是不恰当、不符合实际的。教师的教学主体性只有在教学活动中才能产生、确证、发展和提高。教学现实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教师的教学主体性也必须相应发展和提高,才能适应变化了的教学现实。在交互学习模式中,教师的主体性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就在交互学习模式中教师主体性的发挥问题做简单论述,对于如何定位教师主体性,合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力进行探讨,提出要加强教师理论学习,加强师生对话和教师评价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赵艳玲 《职业》2015,(3):118
我国中职德育面临巨大困境和严峻挑战。本文指出,中职学校德育改革的出路在于德育模式的创新。创新德育载体是增强中职学校德育效果的有效途径。日常管理的军事化、生活习惯养成的7S管理体系、举办活动节和开展社团活动是行之有效的德育载体。  相似文献   

17.
当前尊重学生主体性的高校德育应将目光从老师的“教”转到学生的“自教”,本文拟对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必要性分析来探讨怎样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以德为先、德才兼备是社会用人的普遍标准和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也应遵循此项原则。社会和学校对人才的基本要求首先都是德育和素质方面的,德育素质的提高可以通过教育和培养来实现。本文提出通过制定一系列提高学生德育素质的举措和德才兼备人才的培养方案,以各种方式加以落实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对未来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本问题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以教育者为主导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现实中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作为社会交往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主体间性理论为实现由传统单一式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转向提供了新的哲学范式和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20.
《老子》道德观,可以从"上善若水、道法自然、轻名弃利、"理解。这种思想可以促进人们人格的独立和完善,对抑制当代人们浮躁的心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潜在地、隐含地作用于当代社会,对当代的道德教育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对我们完善德育目标、扩大德育整体效应,重视教育客体的主体性,尤其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