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活跃在中国画坛的油画家进行的写意油画创作与研究状况进行了跟踪研究,从"写"和"意"两方面结合目前油画家的创作与实践,分析了中国写意油画的独特审美内涵,揭示了中国写意油画强调意境的主观构建和极富想象力的艺术特质,并提出中国油画家在系统学习和研究西方油画技法的同时,把传统中国画的审美意趣、表现技法引入自身的油画创作,可以创作出有中国特色的写意油画。  相似文献   

2.
油画的民族特色包含着真实情感、地域特色、形式风格三个方面的因素。现行的展览体制干扰了油画家们的创作动机和创作活动,使油画家们的作品只注重形式而缺乏了真实情感的表达,中国油画"民族化"陷入困境。中国油画"民族化"要走出困境就要改革现行的展览体制,让油画家们的创作动机和创作活动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3.
意象油画画面的形隐显转换于抽象、意象的意味中,实与虚交融互生,体现了中国传统意象美学思想在当代中国油画创作中的应用。意象油画是中国当代的词汇,其生成及发展是在中国文化语境下出现的。中国油画家从传统的角度入手,结合当代绘画理念进行大胆探索、实践,使油画的意象趋向凸显,丰富了油画的表现形式,增强了油画的美感,而油画的意境表达也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4.
油画民族化,不仅要求中国的油画家要掌握西方的油画技巧,而且要经过消化变成中国民族自己的,使油画有属于本民族的"精气神",这是中国油画家的最高追求。1976-2015的40年间,是中国油画走向多元并富有个性的时期,也是油画民族化探索的关键时期。从社会环境上说,中国近40年来的油画创作已经摆脱为政治、政策服务的工具时期,开始真正自由学习和自主表达。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中国油画民族性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1世纪是中国油画开拓创新的世纪 ,当代油画家应胸怀“追求真理”、“歌颂美善”的创作思想 ,扎根于民族现实生活的土壤 ,融汇西方油画中的优秀元素 ,创造出有民族特性的中国油画 ,使中国油画在国际艺坛上绽放异彩。  相似文献   

6.
我省著名油画家刘依闻先生在抗日战争中学习成长,时代促成他形成进步的世界观与现实主义文艺观。56年的教育生涯,60年的从艺道路,使他桃李满天下,佳作累累。通过对他的分析评介,清晰展现出我国第二代油画家的艺术之路与特点风貌。  相似文献   

7.
现实主义油画自五四运动时期传入中国后,由于对国情的适应,很快便生根发芽,成为中国当代油画发展的基础,而其所蕴含的现实主义精神也深化成一种民族的精神。新中国的艺术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在世界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下,出现了各种形式风格的流派,具象写实绘画已不再是当代油画的唯一语言。然而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现实主义作为一种精神却始终存在。因此拥有了现实主义精神的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具有更高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十几年以来,我们的造型艺术确有长足的进展,目前各种艺术样式、风格、流派的造型艺术都有了,但透过这种繁荣背后,我们还是清醒地看到:与西方鼎盛时期的造型艺术相比较,差距还是明显的。中国的造型艺术是20世纪初开始向西方学习的,50年代又向苏俄学习,70年代后期以来更是如此,我们一直在学习着西方。难怪有专家说:“中国的油画作品缺少原创性。”所以今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因为客观地讲,我们现在还没有真正建立完善的造型艺术体系,素描基础教学也是如此。重温俄罗斯的素描教学,特别是契斯恰克夫的素描教学体系,有利于我们现…  相似文献   

9.
风景油画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风景油画创作逐渐倾向于现实主义。风景油画作为舶来品于19世纪后期由西方引进中国。笔者回顾了现实主义风景油画的发展历史,论述了风景油画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及当下风景油画创作语言的多样化,为我国现实主义风景油画的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油画作为一个外来画种,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上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再现与表现两种。无论是再现性油画还是表现性油画,都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语言表达一定的观念和主张,这些观念和主张是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的统一。中国油画何去何从,是一个民族性的问题。油画家们在任何时候不要忘记,引进与学习别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自己的创造。油画是个性与民族思想统一的体现,这也是民族油画兴起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代油画处在一个多元审美的创作体系之中,其形式观念变得越来越突出并成为一种亚风格化的审美倾向.长期以来,中国的油画家们不喜欢谈论形式,人们普遍认为创作形式是一种内容组构方式,属于技法范畴而非表现语言,忽视了其作为创作观念与思想的表现形态.系统分析中国油画的形式构成,必将对中国油画的发展与创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油画作为一个外来画种,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上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再现与表现两种.无论是再现性油画还是表现性油画,都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语言表达一定的观念和主张,这些观念和主张是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的统一.中国油画何去何从,是一个民族性的问题.油画家们在任何时候不要忘记,引进与学习别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自己的创造.油画是个性与民族思想统一的体现,这也是民族油画兴起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主持语:顾黎明一直是我们关注的油画家,油画界的朋友也不止一次的向我们推荐他。可以说,他是靠作品验证着自己的创作热情和能力的一位画家,而被油画界所认同。顾黎明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为创作依据,以民族民间的艺术语汇为创作母体,在深入文化思考的同时,对中国传统艺术符号进行创造性的解构,开创了中国油画后现代主义意识探索的又一思路...  相似文献   

14.
论油画艺术中的主观性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传统油画的色彩基本上是以物象客观色彩感觉为依据的。从后印象派开始,油画色彩的主观性成分逐渐得到加强。主体精神的强化,使油画艺术的色彩在情感表现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研究与探索油画的主观性色彩的表现,借鉴与吸收中国传统画中主观性色彩表现这一审美要质,是当今油画家创新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油画艺术迅速发展,新式美术教育体制的确立促使中国油画教育机构化。一批中国艺术家在日本、欧美接受西方美术教育以后陆续回国从事艺术教育。他们将欧洲的油画教学带回中国,油画成为中国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校的油画教学,欧洲不同风格流派的油画影响中国。在接受西方美术教育影响的同时,中国油画家在努力创造具有民族风格的油画艺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现代城市营造出美术展览、画廊、美术刊物等前所未有的公共空间,促使油画艺术多样繁荣和发展。油画教育的机构化推动中国美术教育的现代化,推动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中国油画和油画教育的变化,反映出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演进。  相似文献   

16.
<正>主持语:在当今中国美术界,沈行工是一位有影响力的油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创作的富有诗意、讲究意象表现的油画作品.无不打上了江南文化的鲜明印记。詹建俊评价他是"用画笔书写的一位诗人,也是用色彩谱曲的一位歌者"。近年来,沈行工深入追求油画语言的精炼与丰富,让自己始终处在充满激情的创作状态之中。他在油画艺术表现力的基础上,展现了江南的蕴藉、温润、清雅与明丽,赋予江南风物以沉静、深湛的品性。他在油画色彩语言上对于中国诗性文化的表达与创造,显示出了中国油画在语言上对于本上文化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油画虽然创作理念和成长背景不同,但都有着对意境追求的需要。如何立足本土,在潜心研究西方油画体系的基础上,融入中国山水画的精髓和理念,追求画面的诗画意境,探索具有中国文化特性的视觉形式和审美意象,是中国当代风景油画家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 西洋绘画,简称油画,从欧洲传入我国只有近百年的历史,它的明亮的色调,丰富的层次,能充分表现自然界的色彩变化规律,并以风格的多样化而受到人们的钟爱和推崇.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油画家对于油画的绘画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不甚注意.欧洲古已有之的油画材料学科并没有随着油画的传入而在我国建立起来,许多优秀油画作品,由于在材料上不太讲究,大多难以长久保存而留传后世.这个问题随着我国出访画家的增多,国外油画材料学家来华讲学等,逐渐引起了我国许多画家的重视,尤其在第七届全国美展中,因其选用材料、技法应用比较讲究,而显示了多种不同的绘画语言和别具特色的艺术佳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油画家在这方面的探索和进步.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油画变迁的多元化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角度出发,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的油画家的绘画主题及表现风格都不同,着眼于现代技术及材料的运用和当代油画的多风格并存的状况,可以看出油画的发展趋势将是油画风格的多元化及其与其它绘画形式的日益融动。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油画史上再没有比“油画民族化”更诱人的提法了,它始终影响着中国油画的发展。很多油画家为之着魔,不少美术理论家为之发狂。然而“中国风格油画”的辉煌时代并没有出现——既没有出现影响世界的民族化风格的油画巨匠,也没有出现震撼世界画坛的中国风格的油画巨作。“中国油画民族化”如同闪烁在地平线上的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及。问题的症结何在?在改革开放后的今天,西方油画面貌逐渐展示,为解决此谜提供了时机。重温中国油画发展的曲折历程,将有助于这一至今在中国油画界还未深入涉及的重大理论问题的澄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