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用状态空间模型,预测陕西省农村居民1993-2020年相对和绝对消费潜能结构。得出:农村居民消费潜能结构优化空间狭小。表现为:消费结构处于生存型和享受型叠加阶段,尚未进入发展型阶段;享受型消费趋向合理,而发展型消费未表现出合理化趋势;消费结构升级速度减缓。在收入既定前提下,这是由收入结构限制性、消费结构升级被迫性等原因所致。未来消费潜能的释放:生存型消费仍是支付能力与原有消费需要的结合;享受型消费产生新增消费需要;而发展型消费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仍主动或被动受"抑制"。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农村的经济在当前的情势下大步前进,但在消费结构上还是与城市差距很大.本文基于2000-2011年山东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数据,利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主成分分析,研究其动态变化状况.结论显示,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整体呈逐年上升态势,但各项指标增幅有所不同;从生存型和享受型消费方面来看,生存型消费所占比例降幅明显,由2000年79.46%下降到2011年69.77%,其中以食品消费支出比例的下降最为明显;相反,享受型消费逐年增长,其中以交通及通讯和医疗保健最为明显.结果表明近年来山东省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正处在由生存型逐渐向享受型过渡的时期,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后危机时期,城镇居民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本文从我国城镇居民不同消费层次和结构的视角,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30个省(市、区)2006-2010年城镇居民消费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了各地区城镇居民不同层次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联合产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1)我国城镇居民生存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之后依次是发展型消费、享受型消费;(2)生存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对经济增长均起正向促进作用,但产出弹性系数都较小。并且,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弱于中部地区并低于全国水平;(3)全国大部分地区享受型消费弹性系数为负,表明我国目前应谨慎发展享受型消费。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相对收入假说框架下,基于消费者“有限理性”与个体自我约束,研究了城乡收入不平等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及居民理性预期的修正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城乡收入不平等使城镇与农村居民的消费心理发生相反变动,显著扩大城乡消费差距,而居民理性预期的修正作用使得城乡消费差距有所缩小;进一步划分消费结构后,研究发现城乡收入不平等促进城镇居民生存型和发展享受型消费支出,抑制农村居民发展享受型消费支出,居民理性预期则修正城镇与农村居民发展享受型消费支出的偏离,也促进农村居民生存型消费支出。以上研究不仅为全面理解城乡收入不平等与消费结构的关系提供经验证据,也为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提供有现实意义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数据为基础,探讨新农保对农民耐用品消费的层次促进作用.研究发现,新农保对农民生存型、发展型耐用品消费影响显著,对享受型耐用品消费影响不显著.主要结论:陌生人信任对农民耐用品消费的影响比大众信任大,新农保在中、西部地区对农民耐用品消费的影响较一致,在东部地区的影响和全国相比情况差异较大.建议:因地制宜发挥新农保对农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扩大农民耐用品消费.  相似文献   

6.
基于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03—2017年的面板数据,利用中介效应分析方法,研究居民消费升级在互联网技术进步影响环境污染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在互联网技术进步增加生活污染排放的过程中,享受型消费支出比重和发展型消费支出比重不支持互联网技术增加生活污染排放的结论;在互联网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污染过程中,享受型消费比重及生存型消费比重支持互联网技术降低生产污染排放的结论,而发展型消费支出比重不支持互联网技术降低生产污染排放的结论。同时,进行地区异质性分析,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截面消费数据,运用ELES计量模型,从基本需求支出、边际消费倾向和需求收入弹性等方面,对甘肃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平均增速、市场潜力和市场需求三个层面对甘肃省农村居民的耐用消费品需求进行了预测分析,以比较研究甘肃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特征和消费热点的选择。结果表明,食品、居住仍然是甘肃省农村居民追逐的消费热点;交通通讯、家庭设备、文教娱乐、医疗保健是很有潜力的消费热点;移动电话、家用电脑、摩托车、电冰箱和照相机等耐用消费品将成为新的消费热点。甘肃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处于从生存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过渡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通过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对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和需求收入弹性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我国城镇居民满足吃、穿为主的生存型消费需求阶段已经结束,逐步向以发展型和享受型阶段过渡.同时预测恩格尔系数会继续下降,高层次消费项目将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最后针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运用多个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四川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城镇居民文教娱乐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文教娱乐消费的收入弹性较高,文教娱乐的消费支出也逐年增加,四川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正从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方向转变,从注重物质消费向追求精神消费转变。因此,应增加文教娱乐供给以适应这种趋势。  相似文献   

10.
当今蒙古族农牧民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正在由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发展型消费的转变。这种变化基本适应了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蒙古族农村牧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是演变过程中也存在消费观念滞后、过度消费等不合理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蒙古族社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蒙古族农牧民消费观念的演变入手,对其演变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消费情况和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村消费结构冼化是全国消费结构优化优化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农民消费结构存在以下问题:营养结构不合理;恩格尔系数偏高;享受型、发展型资料比重偏低;精神文化消费比重偏低;愚昧消费,人情消费依然盛行。  相似文献   

12.
太谷县禅坊村作为山西省的一个农村固定观察点,从2012年起,对该村农户的收支情况进行了入户调查。根据2012年回收的56本有效账本进行了整理,重点对禅坊村农户收支情况和消费结构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发现禅坊村居民消费从收支情况分析来看,支出结构以生产支出和生活支出为主;从消费结构的分析来看,农村居民仍以物质消费为主,精神生活消费有待进一步提高;从物质生活支出内部结构的分析来看,衣食的消费在农村居民物质生活支出中占很高的比例。最后针对禅坊村居民消费特点提出提升居民消费潜能的几点措施,如增加农民收入,刺激农民消费全面提升;完善政府职能,提升农民消费信心;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拓宽农民消费领域和层次。  相似文献   

13.
数字金融为缩小城乡居民收支差距提供了新路径。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金融对城乡收支差距的影响;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支差距;数字金融每提高1个单位,城乡收入之比和城乡消费支出之比分别缩小0.0012和0.0015;数字金融通过提高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扩大农村居民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进而缩小城乡收支差距。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应在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发展数字金融,引导鼓励农民使用数字金融,同时在发展过程中注意城乡协调,多措并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丰富农村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14.
以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因子分析,从全国31个地区在3项收入来源变量和8项消费支出变量中提取出2个公共因子(非工资性享受型消费因子和工资性生存型消费因子),并对各地区的因子得分进行排名;再运用K-Means聚类分析将全国各地区消费水平分为5个层次,通过因子分析比较该5个层次在收入来源与消费结构上的异同,在得出一些特点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村居民消费层次,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从边际消费倾向、基本消费支出和需求弹性3个方面对2005年和2010年东北三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的整体边际消费倾向在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在不断优化,但各省的消费结构和生活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且各省内部的城镇居民消费差距也较大;辽宁省城镇居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支出的比重较高,吉林省次之,黑龙江省最低;交通和通讯目前已经成为三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热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强度变化和影响因素视角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特征及趋势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具有显著的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的持续升级特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先行于农村居民,现阶段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强度相对更大;收入和价格因素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具有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影响效应,收入因素的总体影响相对更大,并且每种因素对城镇和农村居民具体消费支出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与收入差距缩小,将会推动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与趋同,进而促进我国消费总量增长。因此,需要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加强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978~2007年福建省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前期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数据,运用OLS方法对影响福建省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成正比;前期消费支出过高会使当期消费支出减少;消费者物价指数与农民消费支出成正比,但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提高只是增加农民消费支出金额,并不增加消费品数量。因此提高福建省农民人均消费水平应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兰州市所辖城关、七里河、安宁及西固四区的550份问卷调查,对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消费以生存型为主,享受型与发展型消费不足;消费工具的使用上仍以实体消费和现金支付为主,消费的制度供给不足;消费观念相对传统及消费缺乏计划性。收入水平低、缺乏对消费环境的充分认识、消费教育和消费引导不足是新生代农民工消费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政府、企业应继续提高收入水平、提升消费环境、完善消费政策、加强消费教育和消费引导等对策,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合理、健康地消费。  相似文献   

19.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于扩大内需、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依据常相对风险规避效用函数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揭示转移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机理,并进一步分析转移性收入对缩小消费结构升级差距的作用。研究发现:每增加1%的转移性收入,农村居民发展享受型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将提高2.6%,并且随着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转移性收入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程度的影响效应逐渐减弱;转移性收入主要是通过降低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占比、提高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比和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占比的方式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程度;转移性收入缩小了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地区间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程度的差距,尤其对于中低收入和中西部的农村居民作用明显。据此提出实施差异化的转移支付政策、强化弱势群体帮扶措施、拓展农村居民消费供给等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消费:一个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的重要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市场经济、消费经济启动以来,消费需求日渐成为带动我国社会生产增长的关键因素,我国国民消费也正由生存型迈向发展型、享受型,然而经济增长的同时付出的资源、环境与生态的代价越来越大,国民消费的升级呼唤科学、持续消费。本文分析了我国消费实践的凸显与“场域”特征,探讨了基于消费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及其问题的本土化解释、批判、建构三种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