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利民 《唐都学刊》2010,26(3):27-29
李白的卒年,依据李阳冰、范传正所记的李白生年和李华所记的李白享年即可确定为大历元年。从曾巩到王琦,对此提出了异议。但他们所提出的依据没有一条是信实可靠的,包括他们认作铁证的《为宋中丞自荐表》,编在至德二载也是不可靠的。要正确地确定李白的卒年,还是要回到李阳冰、范传正和李华那里去。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自然经济一直处于统治地位。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曾经有过经济的大繁荣和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也曾有过统治阶级的腐败,使我国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但是,至今对我们影响最深的,莫过于小生产的传统势力.因而,能对小生产从理论和实践上做一番探讨和分析,则对正确认识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现状,无疑是有益的。这里,仅就任其同志的《两种小生产不能混为一谈》(以下简称《小》文)提出一些不同意见,以求教于众。(一)把小生产“一分为二”根据不足说“根据不足”,似乎不大准确。因为该文并没有说明把小生产“一分为二”的根据,只是笼统地说两种小生产的历史地位各不相同。《小》文认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隐居动因、方式以及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对陶渊明与王维进行了多角度的比较,以求深入揭示他们在田园诗创作中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4.
邵明珍 《求是学刊》2023,(1):151-160
《与魏居士书》确实反映了王维所信奉的“人生哲学”,但王维写作此信不是旨在为自己辩护,而是试图说服魏居士出仕以报效朝廷。魏征后人的贫困是王维十分关切的问题。晚年的王维孤苦伶仃,为朝廷尽忠是其余生唯一的追求。批评王维的诸多学者希望王维退出“浑浊的官场”,但当时包括高适、岑参、杜甫等大批诗人都在想方设法投身其中。“以隐为仕”是初盛唐文人普遍的风气,不能用“亦官亦隐”“独称”王维。王维受释道思想影响很深,但儒家“不废大伦”、积极入世才是其思想的主导方面。历来对王维的《酬张少府》《竹里馆》等作品都存在着严重的“误读”。王维集中“辋川之什”以及系于“天宝下”的不少作品反映了王维对朝政之关切与忧虑。  相似文献   

5.
魏皓奔同志在《浙江学刊》1933年第一期《对偶然因果关系要作具体剖析》一文(以下简称“魏文”)中,把偶然因果关系分为四种情况,并提出一种新的因果联系形式——或然的因果联系,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但文中的一些提法及主要论据值得商榷。魏文认为:所谓“或然的因果联系”,就是行为人主观有罪过的行为本身可能出现若干种不同的后果,但行为人的行为与每个具体结果之间并不是用“必然”、“一定”来联系的,它们的联系是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禅宗对王维的人生态度、艺术追求、审美情趣和诗歌创作手法的深刻影响。作者认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禅意,主要表现为空寂幽静的境界、闲适自在的境界以及“无常”、“无我”的理念。由于诗人把禅学理念融合在自然美的感性形式之中,从生动具体的形象画面里自然流露出自己的思想倾向,使诗情画意与哲理融为一体,从而达到了“神韵天然”、空灵含蓄的艺术至境  相似文献   

7.
文体选择是文学创作的关键问题。引入文化心理学原理,以王维山水田园诗为考察样本,探索文体选择与文化心理距离的关联性。关联因素有三:与主流文化中心的地理距离、文化心理距离、人群聚居模式。关联规律呈现为:与文化中心的地理距离越近,受主流文化同化的趋势越大;但当同一阶层的人聚居一处,组成聚落时,会形成文化势力,在此情况下,与文化中心的地理距离这一因素的影响力减弱,文化心理距离上升为主要影响因素。这为王维山水田园诗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进路。  相似文献   

8.
杨春学同志在《论数学——定量方法在经济学研究中的能与不能》一文中说,“数学作为一种表述经济理论的手段之一,不管它多么精确,也不论它有多么高的科学性,使用它丝毫也不能使“经济理论”本身高贵起来”。又说,“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既有量的规定性,亦有质的规定性。在认识经济现象的质的规定性的过程中,数学和定量方法所能起到的作用是极有限的。原因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哈耶克所说的,‘在需要解释的事件中,我们能得到定性数据的属性必然是有限的,而且可能不包括重要的属性’。理论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在于  相似文献   

9.
《学习与探索》1982年第1期,发表了庞长富同志的《物质与意识不是对立的统一》一文,对“物质与意识是对立统一”的观点提出了批评,并发表了一些值得探讨的“新”观点,“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了。”①(一)  相似文献   

10.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现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市场经济只能影响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途径、范围和程度,它不能改变按劳分配原则的本质规定,更不能决定按劳分配能否存在。把市场经济看作是按劳分配实现的前提条件,不但在理论上讲不通,而且,以此作为理论依据,必然会对现阶段我国的分配问题做出错误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求是学刊》2015,(3):71-79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公布实施,对于保障和促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在不动产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该条例并未明确登记机构登记行为性质。不动产登记作为一个整体,由当事人所实施的申请登记的私法行为和登记机构所实施的登记审查的公法行为共同构成。不能将作为公法性质的登记机构登记行为界定为民事行为中的补助行为。我国的不动产登记不能想当然解释为物权行为,从登记机构登记行为的性质、登记行为与补助行为的区别及补助行为功能角度分析,将登记机构的登记行为界定为补助行为,并不妥当。登记行为并非补助行为,并不影响登记机构因错误登记所应承担的民事侵权责任性质。  相似文献   

12.
<正> 北京地区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城市建设和工农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中央和市领导对此极为重视,社会各界也十分关注,并就解决北京水资源紧缺问题,提出了不少建议,其中有的已被主管部门采纳。为了更好地博采众议,深入探讨对策,有必要将北京  相似文献   

13.
“主题统帅说”是前人写作经验的结晶,对各种文体的写作都有指导意义。文学作品的主题包含思想、情感、形象三个因素,是三者相互渗透、交织、融合的有机统一。它对创作的统帅职能是通过上述三个因素的统帅作用在其相互制约、求得统一的过程中实现的。陈老萌同志把主题的审美性特征和认识性特征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号召作家挣脱“统帅说”的“绳索”,必然招致理论上的混乱不清和实践上的无所适从。正确的结论只能是:主题是统帅的观点必须坚持。  相似文献   

14.
对《沦陷时期北京文学八年》一书的政治评价——与张泉同志商榷王凤海张泉同志的《沦陷时期北京文学八年》,读之颇受启发,受益匪浅。此书论述的事实长达八年,而且时局极为艰难复杂,文艺团体、报章杂志变化不定,作家中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乃至不同观点的人由于时局变化...  相似文献   

15.
1981年第三期《浙江学刊》上发表了吕宏同志《对“调解为主”的质疑》一文,读了以后,深感文章中的许多观点,涉及到我国民事诉讼程序制度中的一系列原则问题,关系到我国民事审判工作今后如何发展。有的问题还涉及历史事实的认定和分析。因此,提出来同吕宏同志商榷,也与其他法学理论工作者、司法实践工作者共同探讨和研究。一、关于“调解为主”的提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卓炯同志在《浙江学刊》1985年第4期发表文章,再次提出社会分工是商品生产存在的唯一原因,读后深受启发,笔者特提出以下观点参加讨论。(一) 从五十年代末至今,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就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原因进行了长期的讨论,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观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传统的观点认为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近年来,随着对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研究的逐步深入,有些学者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其中尤以“南昌起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的观点引人注目。对此,我们不揣昌昧,略陈管见,求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8.
如何确立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问题,是经济学理论界争论的热点之一。龚益鸣同志在《现代农场制:农村后续改革的新思路》(见《学习与探索》1991年第4期)一文中提出了建立中国式的与商品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农场制的新思路,并就其前景进行了描述,构思了初步实施方案。龚文思路新颖、论证有力、前景诱人。本人认为龚益鸣同志提出的推行现代化农场制度的方案的唯一不足之处是方案的设计跨度太大,受到了一些现实问题的困扰,这一方面影响了方案的可信度,另一方面降低了方案的可操作程度。本文因此提出“土地租赁经营”的中间方案作为推向现代农场的中介,与龚益鸣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9.
本刊第三期发表了卢良梅、薛克诚两同志写的《关于区分两类社会矛盾的两个问题》一文以后,陆续收到了不少和他们商榷的文章。我们认为,深入研究和探讨如何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时期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问题,对于进一步学习毛主席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阶级、阶极矛盾、阶极斗争的思想和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学说,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团结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民群众,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加强对敌人的专政,防止产生修正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选刊三篇文章,希望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热烈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20.
刘国宾 《求是学刊》2001,28(5):100-106
本文针对韩国学者金正善博士提出的渤海国亡于后唐天成二年 (丁亥、92 7)说 ,从四个方面对之提出商榷 :(1)渤海国亡于后唐天成元年 (丙戌、92 6 )说 ,乃后唐以至于南宋三百余年间史家之共识 ;(2 )《辽史》不仅《太祖纪》 ,而且其《表》、《传》所载大量史实亦确证渤海国亡于天显元年 (丙戌、92 6 )正月 ;(3)宋人所记载天成元年四月之渤海大陈林朝贡使团当由忽汗城出发于上年十一、十二月间 ;(4)由朝鲜史籍亦可旁证 ,渤海国确实亡于公元 92 6年正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