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 ,每种社会制度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 ,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文化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 ,是指上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我们经常所说的“中国文化”、“北京文化” ,就是指广义上的文化。文化从狭义上讲 ,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 ,如“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等等。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 ,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又对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对我国丰富、复杂的文化如何划分 ,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一般来讲 ,把一定社会的文…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先进文化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努力实践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严肃而紧迫的任务。 一、先进文化的内涵 现代的“文化”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关于“文化”的定义已有200余种,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从总体上看大致有广义说与狭义说两者之分。广义说强调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说则主张文化只是与意识生产直接相关的人的意识生活和意识成果。但是不论广义说还是狭义说,一般都认为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是密不可分,互相影响的。社会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文化发展的历史,文化发展体现和标志着社会的进步,这两者是一致的。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此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基于新时代大美育理念,从文明校园向文化校园建设转变,是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也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追求。宏观上,将地方文化、城市文化融入职教文化,将使校园更有特色;微观上,强化院系、班级、宿舍文化“一系一品”“一专一品”“一班一品”“一舍一品”建设,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有助于学生成长成才,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渊源流长,可是却少有全面分析历代文化人社会文化表演和政治文化作用的论著。政治形势的演变对于文化人的文化心态的历史影响,也有必要进行说明。刘修明先生的(德生与国运》(浙江人民出版社,lop年1月出版),正是我们期望的对于这一命题进行成功的探讨的学术专著。《田生与国运)一书循历史进程,分别论述了不同时期文化人的政治表演和历史作用。所论“春秋战国的社会变迁和局的产生”,“封建社会开创期和后生的地位”,“封建制振荡与转变期的局生及其特征”,“在封建社会巅峰期的历史潮流中浮沉”,“发展和僵化:宋元…  相似文献   

6.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无论从狭义和广义上来说,都具有引导社会发展,影响社会性质,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社会意义。文化“软实力”是一国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社会意义的集中深刻体现。在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关系和国际竞争中,提升文化“软实力”成为增强国力的一种战略选择。当前,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几对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经济、社会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改革之为制度创新,首先是人的意识观念问题;这些年来西学东渐,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探讨;所谓“本土化”就是一例。就中国改革的思路选择来说,既是一个思想理论问题,又是一个技术实践问题。制度演进和制度变迁史上若干正反事例表明,人的“意识”决定着人的“自负”在制度形成中的“权重”,这又进一步决定着制度创新的结果。中俄改革思路在现象形态上没有“同名”性,但在“制度创新”的意义上,它们却都是历史的选择而非改革者或决策者的意愿。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这个体系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它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重要方面。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之所以不断发展并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我们党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一)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是实事求是原则成和发展的坚实基础,从而使其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同志是最早提出实事求是思想的人。革命后,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力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去观察、认识中国社会,解决中国社会的实际问题,毛泽东同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毛泽东“从参加共产主义运动,缔造我们党的最初年代开始,就一直提倡和实行对社会客观情况的调查研究,”,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相似文献   

9.
1.先进文化、精神文明建设与高等教育的相互关系  先进文化包括先进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 ,在当代中国 ,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和高等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交融的本质联系。从广义上说 ,教育包括高等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文化的发展 ,变迁渗透到高等教育活动内部 ,深刻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形成、发展和变革。可以说“人类先进文化的聚合催生了早期的高校。”从狭义上说 ,高等教育是保存、传播、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工具。它通过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来进行文化传播和创造。因此 ,要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 ,必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心是中国人所具有的文化心理特质,其核心是中国文化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其中,“厚德载物”中的“物”是一个人所具有或想取得的社会地位或身份、名声、功业、财富、权力等身外之物,“德”是与它们相符合能够承担起这些身外之物的心理素养。“厚德载物”就是不断培养、增进、厚实或提升与人的社会地位或身份、名声、功业、财富、权力等相匹配的素养即德性。否则,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依据这一概念,“中国心”是承载中国人身份的必备条件,要做一个能承担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的社会责任或使命的中国人,就必须培养和增强中国心。承担的责任或使命越大,“中国心”就应越强越大。基于此,德育应该把培养学生的中国心尤其是中国文化精神作为重要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企业文化呢?我们可以依据文化的广义和狭义的定义,在两种意义上理解企业文化这一概念。一种是广义的企业文化,它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层是企业的物质文化,如生产工具、科学技术;第二个层面是制度文化,包括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奖惩措施;第三层是精神文化,包括企业的意识形态、社会心理现象等。另一种是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的基本信念、基本价值观念和对内外环境的基本看法等,简言之,就是广义企业文化的第三层面的东西。一般研究企业文化的人们基本上侧重于从狭义的企业文化定义去考虑。本文也是着重从后一种意义上来理解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艺美学思想不仅要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狭义理解,而且要“研究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和人自身处于平衡的审美状态”的广义的理解。从自然生态到生命生态、心理状态,春天的诗交融着自然、生命、人性、文化,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等关系上形成了一个动态和谐的生态审美存在。  相似文献   

13.
鲁迅小说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人与文化的关系,鲁迅小说世界的人物都是受到周围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打着时代和民族文化烙印的人物。人是"文化的动物",社会文化的优劣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人的素质的高低。鲁迅小说世界的病态"文化人"群像是鲁迅目视下清末民初中国人的真实写照,是中国封建专制文化、病态社会文化的产物。鲁迅通过病态"文化人"群像的塑造、剖析和批判,旨在颠覆制造病态"文化人"的罪恶渊薮———中国封建专制文化;通过封建专制文化批判,最终实现民族文化反思、民族文化建设和"国民性改造"的文学理想。  相似文献   

14.
当代文学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在所谓学科规范的名义下,教学内容越来越趋于自闭和僵化,真正的“问题意识”匮乏。课上得有没有“深度”,有没有“内涵”,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有没有“问题意识”,能否指导学生从习焉不察的“常识”中发现问题。当代文学教学的另一个问题是与社会和时代脱节。大学人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有一种介入意识,必须有自己的立场,肩负起社会责任,对我们身边的文化现象作出反应。  相似文献   

15.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从一个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角度出发,对文化建设(也称“文化革命”、“文化变革”)予以高度的重视,深刻论述了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原则,以及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列宁关于文化建设的内容非常宽泛,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说,既包括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教育水平,又包括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与我们现在讲的精神文明建设基本相似;从广义上说,既包括狭义文化建设,又包括物质文化建设。本文着重介绍列宁关于狭义文化建设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应从狭义的角度研究文化问题 ,把文化理解为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与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关系 ;说明了在当代中国如何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问题 ;认为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讲话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在人"假设与"养用分途"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人”本质的认识,是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基础。中国社会转型作为一种过程具有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存续的客观性,使身处文化事业单位中的国家干部职工在社会角色定位上逐步由社会核心人员过渡为一种中性状态,他们既不是传统计划体制下完全意义上的“单位人”,又不是市场体制下完全意义上的“社会人”,对这种中性状态的理论抽象就是“自在人”。建立在“自在人”假设基础上的聘任制和“养用分途”制度作为一种过渡性策略是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吕明灼在《孔子研究》2008年第3期撰文指出,崂山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儒佛道“三教一家”的格局:第一,三教共“和”。中国是一个讲“和谐”社会、讲“中和”哲学的国家。我们自古就有“大同世界”、“天下为公”、“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之说。  相似文献   

19.
论社会主义公共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公共服务”和“服务型政府”的概念,标志着中国社会即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就是“公共社会”时期。“公共社会”是一个讲究和注重公共产品、公共机制、公共权力和公共服务的社会。从历史上看,当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它及其所有制性质的认识和设想还是初步的、模糊的,而如今,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一个整体存在并和谐发展的公共社会。社会主义的公共社会是以“公共所有”为基础,以“公共权益”为纽带,以“服务型政府”为上层建筑的。这样,现实社会主义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如何把“公有”转变为“共有”,然后再组合为“公共所有”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內容就是文化的现代化,也就是创建新的中国文化。新的中国文化当然和旧的中国文化有很大的不同。“革故鼎新”是文化现代化的主要任务。如何改旧创新呢?改旧创新是否要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呢?这是一个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列宁在谈论无产阶级文化时曾说:“应当明确地认识到,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沒有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不能完成这项任务。……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列宁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