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东北地域文化研究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世界大背景下提出的。东北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地域文化共同为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成为加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文化资源。东北地域文化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东北民族的变迁与东北地域文化的历史演变,东北地域文化的特质及其表征形态,东北文学艺术,东北地域文化与东北亚区域文化的交融与比较,东北地域文化与东北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等。研究东北地域文化,对中华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东北国企改革中的文化阻滞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国有企业肩负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任,对全国国企改革的成功也具有战略意义.以往以产权改革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为思路的改革路径,没有完全改变东北国有企业的窘境.究其根源,是长期受地域文化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影响,东北国企人员形成了封闭而非开放、退隐而非进取、虚名而非实利的文化心理.这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东北国企进一步发展的阻滞.企业文化的转型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前两种路径的不足,化解阻滞,作为一种内部回应,成为东北国企改革成功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乡村治理模式转型是科学发展观和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东北乡村治理问题的根本举措。解决东北乡村治理问题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从根本上进行乡村治理模式转型,建立合作型乡村治理模式,改变乡村治理的体制性障碍。首先应完善村民自治,实行"乡政自治",然后应抓住有利时机,实行"乡村自治"。  相似文献   

4.
刘慧敏 《学术交流》2013,(2):183-186
对萨满文化中"跳神"场景的描述成为现代东北作家群小说中的一种叙事常态,并始终缠绕着两种叙事态度和叙事策略:一方面,将"跳神"场景作为东北独特地域文化的一种表征,在对"跳神"场景的细节放大中掺杂了个体的文化记忆、地域文化历史积淀和区域文化模式;另一方面,将"跳神"行为作为复杂历史语境中的一个社会事件和文化场域,在其中隐藏了国家意识形态诉求、个体精神指向、文化身份认同、文化运作机制和文学社会功效等隐性层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东北近现代文学以其独特的地域特点为基础,在20世纪初开始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文类建设承载并具体体现了这一转型和相应的文学成就,在一些功能相对稳定的类型或范式上出现了集中的变化.这些范式质素的变化,在一个向量上体现着东北社会、文化面向现代性的转变;在另一向量上,指向东北文学内部:这些质素的消长转化,聚集了东北文学的现代之变,这些改变联结成东北文学的现代性进程,据此可以考察东北文学新的生态和成果.  相似文献   

6.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的转型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充 《求是学刊》2005,32(2):56-58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离不开产业集群这种组织模式 ,但现有的产业集群体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文章分析了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转型的因素 ,提出了以获取区域竞争优势为目标 ,加快产业价值链的调整和再造 ,培养自主开发能力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7.
阴艳 《学习与探索》2012,(9):137-140
东北电视叙事以对乡土文化的再现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乡土文化是东北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在区域电视以区域文化为发展根基的今天,乡土文化成为了东北电视的必然选择。东北电视通过对民俗仪式原初意象的展现和对狂欢精神的言说,通过对东北电视文化符号——赵本山的塑造,完成了在东北电视叙事中的建构,从而实现了东北电视叙事中对乡土的归附与对人类精神乡土的想象。  相似文献   

8.
清代东北居民宗教信仰结构具有多元性,并大致表现出三个阶段的变化:清前期为以原生为主的多元民族文化时期;清中期是东北文化与内地移民文化相互吸收与融合后的多元文化变迁时期;晚清时期外来文化不断渗透而使东北文化多元性达到空前程度.由宗教信仰管窥东北文化变迁原因,自古以来多民族杂居,是其形成区域内多元文化架构的历史因素;与内地移民文化的不断融合.是东北文化变迁的长期因素;晚清东北开埠后外来文化的渗透,是近代东北文化多元性加剧的主要原因.至于东北文化多元变迁的特点,首先是东北传统文化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其次是西方文化无法完全融入.  相似文献   

9.
文博 《今日辽宁》2013,(6):4-11
“一股淡淡的茶香,一曲悠扬的音乐,一段婀娜的民族舞……”第五届东北文博会浓郁的文化气息沁人心脾,令参观的人们陶醉其中,难以忘怀。现在的东北文博会已经升格为国家级展会,从2005年举办以来,为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提供了平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印度模式及其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印度模式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即从印度独立至 80年代末 ,统称为尼赫鲁混合经济模式时期。第二阶段从 90年代初开始后至今为走向自由市场经济改革时期 ,即印度模式转型时期。两个时期特征有着明显差异。一、90年代前印度模式基本特征经济发展模式基本特征 :尼赫鲁社会主义 (计划经济、公营企业、消除贫困 ) 混合经济体制 土地改革、绿色革命 进口替代发展战略(1 )以尼赫鲁式的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方针尼赫鲁自 5 0年代开始 ,便大力宣传建立社会主义类型社会。1 95 6年 1 2月 ,尼赫鲁宣称 :“我们正在努力建设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东北地域小说的生态意识是东北独特自然文化传承、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现代进程导致的生态危机日益严重而逐渐凸显。梁晓声、邓刚、张抗抗、迟子建等人的创作,体现了生态意识从不自觉、无意识到自觉、有意识,直至有鲜明生态主导意识的演进过程。新时期东北地域小说生态意识的演进不仅与20世纪中国生态文学的发生、发展、繁荣相一致,更体现出鲜明的东北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2.
论当代政治转型理论的背景与逻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治转型理论是当代比较政治学中一个重大的新兴研究领域,是在对当代政治转型浪潮的比较中逐渐形成的,是对传统政治发展理论的修正和发展。这一理论具有宏观视野,注重规范分析,重视文化历史环境,强调发展经验的总结和发展模式的探讨。当代政治转型理论的主导模式是市民社会理论和战略选择理论。但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充分吸收这些理论模式的长处,才能真正把握当代政治转型的动力和进程。当代政治转型理论的研究对中国政治发展和政治学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学问》2010,(3)
在冰天雪地里孤绝苦战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东北抗联文化,是在吸纳东北民俗文化精粹基础上生成的军旅文化,全面反映了东北人民在反侵略抗争过程中所呈现的多样化生活面貌。抗联文化与东北民俗文化有着天然的渊源关系,东北饮食习俗赋予抗联部队极强的生存能力,关东土仓子习俗赋予抗联密营以独特的创造力,关东狩猎习俗赋予抗联别具特色的游击战术内涵。抗联文化在反侵略斗争中不断丰富民俗文化的内涵,在为东北民俗文化注入抗日救国的先进文化因子的同时,更以开放进取的变革意识、兼容并包的团结精神,张扬东北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对东北民俗文化的长久续存和传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天才 《唐都学刊》2006,22(5):137-140
全球化带来了文化转型的新时期,表现为两个特征:一是文化的发展产生裂变,由纵向的传统承传走向横向的文化开拓,主流文化遭到质疑,异己文化得到认同,文化走向解构、沟通、重构;二是在一定的时期内,文化的发展由一元独霸或二元对立走向多元共存;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未来文化转型与发展的战略选择及其出路只能是:以创新求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文化的创新首先必须确立科学的指导原则和民族文化的主体精神;其二,创造新传统,是民族文化面临的现实选择;其三,文化创新的根本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自我”观;其四,文化创新的目标是建设以“先进文化”为努力方向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战略下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转型升级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特别是近年来的"新东北现象"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再度提出了"振兴东北经济"计划。文章将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问题与"一带一路"战略共同研究,在分析了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周丽萍 《社科纵横》2013,(6):102-104
本文着眼于信息时代空军转型的使命要求,紧密结合空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前沿,科学地提出了用空军蓝天文化助推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有效对策,搭建了空天时代下蓝天文化健康有序发展的崭新平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创新性、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春杰 《学术交流》2015,(2):212-217
日本统治者在长期侵略中国东北的过程中,不仅在经济上进行疯狂掠夺,军事上进行野蛮屠杀,同时在文化上推行奴化教育,摧毁东北人民抗日意识,疯狂破坏沦陷区文化事业。日本对我国东北地区的文化侵略实质是在破坏中华民族文化,泯灭东北民众的民族精神,消磨东北人民意志,进而实现其统治中国东北的目的。通过对东北多维度的文化侵略形式,呈现出日本殖民统治带有残酷性、欺骗性、渗透性等特点。日本帝国主义在文化上对中国东北侵略的罪恶行径,不仅在日本对华侵略中起到巨大作用,而且这种侵略的后果对中国东北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制造业转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战略的实施,对黑龙江制造业在区域定位、发展模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黑龙江制造业必须以建设东北亚制造业经济枢纽中心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过程中的装备制造业中心为目标,在制造业区域定位、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方面完成转型。积极推进黑、吉、辽三省区域制造业经济一体化;以打造“东北亚制造业经济枢纽中心”为目标,推进东北亚及国际制造业经济开放与合作;以装备制造产业为核心,依托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建立纵向延伸,横向连接的集群发展模式;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建立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9.
《求是学刊》2017,(5):84-92
进口贸易模式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都能产生重要影响,进口贸易模式的转变是需要一定条件的。通过考察1980—2015年间日本最终产品进口在总进口中的比重出现大幅度上升、初级产品进口比重大幅下降的现象,即进口贸易模式转型的历程、动因和实现的内在机理,得出产业海外转移、日元升值以及日本国内私人消费的增长是日本进口贸易模式转型的主要动因。其中,产业海外转移是日本进口贸易模式转型实现的基础条件,供求机制是推动日本进口贸易模式转型的根本机制。虽然中国进口贸易模式转型在短期内很难实现,但进口贸易政策的有效管理、最终产品进口所占比例的提升对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经贸往来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进口贸易结构的调整也是改善经济供给面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对民营企业政治行为进行文化哲学视角的解读,可以从更深层次上揭示其本质和优化的路径。中国传统文化在其向现代文化转型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模式,也形成了浙江的亚文化模式,造就了浙江民营企业政治行为的双重属性。民营企业政治行为要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依赖于文化转型的推动。通过文化转型,在非理性和理性的统一中,弘扬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权利意识和契约精神,把民营企业的政治行为纳入理性化的轨道;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中,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规范体系,把民营企业的政治行为纳入制度化的轨道;在个体理性和公共理性的统一中,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治架构,把民营企业的政治行为纳入公正化的轨道,构成了民营企业政治行为优化和提升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