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爱玲的生活经历、童年记忆与缺失性体验是其作品切入变态心理的内在动因。其小说对于变态心理的刻画,是以时代和社会的视角加以关照,对人物精神及生存状态给予揭示,以人物变态的情欲、扭曲的心灵来诠释产生悲剧的人性因素。张爱玲将小说人物变态心理描写与创作技巧紧密结合,运用现代创作技巧,来剖析变态人性,这促进了人们精神的反思,为借助心理分析来解释变态心理如何支配作品主人公的意识和行为提供了范例,为她以后的作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审美视角。作者借助变态心理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深化和丰富了人物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个人主义本来意义上扬弃个人主义——确立社会主义契约道德观真实的集体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科学评论》2006,(2)
真正的理性个人主义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其反义词是专制主义、整体主义、虚假的集体主义,而不是真正的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自尊、自重、自主、自由、自立、自足、自信、自力、自强、自我负责、自我控制、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真正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应该在个人主义的本来意义上扬弃个人主义,即摒弃个人主义可能导致的绝对化倾向而把个人主义的基本价值纳入自己的整个体系之中,既不使"社会"作为抽象的东西与个人对立,也不使个人与社会对立,以实现自由的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一致。 相似文献
3.
个人主义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思潮,这个思潮涉及到了国民性改造、传统伦理道德的反思与批判、人的解放和人格独立、个人的平等自由权利、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理想与社会革命等等许多具体问题。无政府主义的个人主义观具有极端和空想的特点,马克思主义的个人主义观与中国革命事业紧密相连。个人主义思潮的兴起和消退都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5.
哈耶克方法论个人主义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哈耶克方法论个人主义及其遭遇的批判进行了讨论,并结合哈耶克对“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批判阐明了哈耶克的个人主义观,认为Simon和lukes的批判,就哈耶克的方法论个人主义而言,可以说完全误置了对象;而当代“社群主义”论者对方法论个人主义所做的批判则根本无法适用于哈耶克的方法论个人主义。哈耶克所主张的方法论个人主义乃是一种既反对“整体主义”方法论又在本质上区别于“原子论”个人主义的阐释性的非化约论的方法论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6.
一 引言
相对于那具有浓烈宗教痕迹与本质主义色彩的“社会”概念,以及其社会决定论的方法论倾向(渠敬东,1999a:81),涂尔干对个人及个人主义的论述似乎显得有些薄弱,而且有些研究者(Chandler,1984;Lukes,1985:339)还指出,他对个人主义的论述本身也表现得前后不一致甚至矛盾,最明显表现在个人主义及个人崇拜是否能构成社会团结纽带的问题上。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张爱玲小说的叙事视角,发现她将“第一人称”视角和“多重选择性的全知”视角巧妙结合,使小说产生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正是张爱玲小说风格化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8.
自由主义的精神实质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特征无论在古典自由主义中还是在现代自由主义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对个人主义进行批判和否定的力量最初主要来自保守主义思想和乌托邦社会主义思想.乌托邦思想家们对个人主义的批判反映出社会主义就是在批判个人主义的基础上产生的.作为社会主义运动中的重要思潮和流派,对自由主义及其个人主义的批判性和超越性是社会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共同所具有的本质特性.“社会民主主义”一词是社会主义概念进入政治的结果,其诞生同样意味着对自由主义及其个人主义的批判和变革.同时,社会民主主义的份值观也是以社会主义为取向的.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的实践,使得社会主义因素和特征——对自由主义及其个人主义的批判性和超越性较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在西方民族国家的历史实践中得到了更多的体现.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的锋芒所指即是作为自由主义核心的个人主义.马恩对个人社会性的揭示体现出对个人主义的批判:个人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不能离开共同体而独立存在;共同体的自由和发展程度决定个人的自由和发展的程度;“自由人联合体”是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个人的共同体社会组织形式.马克思主义把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对自由主义及其个人主义的批判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夏目漱石认为,日本由西方引进的个人主义,使人赢得了个人自由与独立,但其副作用是极易使人心走向极端利己。《心》的主人公“先生”体验了因金钱、“自己本位”、恋爱强迫人变为利己主义者的恐怖。漱石预见到未来的日本个人主义必然盛行,就其可怕的副作用,他向后人发出了警告。由此看来,《心》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文学写作的角度分析了张爱玲小说的现代性特征 ,即古今结合、中西杂揉 ,融古典于现代之中 ,由此呈现出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女性书写是20 世纪三四十年代主流文学之外的重要收获。张爱玲的小说以婚恋题材为切入点,对“女性神话”进行颠覆,对生命本真进行思索,展示了人类生存欲望与生存困境之间的悲剧性冲突,达到了对现代人种终极意义上的关怀。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的成长经历影响了她的文学观念、思想观念、文化视点、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及其作品的价值取向等等,从而使她的小说创作独树一帜,风格遇异. 相似文献
13.
《私语》是张爱玲自传性的散文之一,虽是自传却给人强烈的审美感受,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率真的写作个性、俗中见雅的风格、美丽苍凉的氛围。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和老舍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小说家,均对喜剧性及幽默、讽刺、反讽手法存有偏爱,但在呈现形态上却风格迥异。张与老舍代表了喜剧艺术的两种型态:反讽的和讽刺的。通过喜剧方式,老舍体现的是社会关怀,张则是反思存在;老舍喜欢褒贬是非,张则超然物外;老舍常用夸张嘲谑,张则收敛沉练。 相似文献
15.
个人主义作为个体的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态度或立场,无疑是人性发展和历史进步的表现.然而,西方社会的后现代性基本进程悄然地侵蚀着原有的社会结构、制度和实践,深刻的社会变迁不断地推进了后工业社会的个人主义发展,并使之演变成为以自我为中心的情感或行为的普遍方式,从而令西方社会陷入了一种“社会资本”无情流失的局面,以至于使人们的生活进入到一个更加缺乏安全感的不确定时代,那么,这样的状态就不得不让人们感到不安了. 相似文献
16.
旁观者心态与张爱玲小说的叙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学史对张爱玲一直有某些误解,其中之一就是张爱玲的“冷眼旁观”。她这种貌似清高的创作姿态,给很多读者留下了冷漠薄情的印象。事实上,张爱玲是个“外冷内热”的人,这也正是她的旁观者心态的本质。了解她的旁观者心态的表现与动因对于她的叙事策略研究有很大帮助,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她的创作在人性、历史、哲学等方面达到的深度。 相似文献
17.
作为旷世不衰的文学经典,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富有丰赡的思想意蕴。其主要魅力在于:作者以女性天才般的睿智而悲悯之心,俯视浮华仓促而危机深重的乱离人世,为我们描绘了传统与现代碰撞交汇中的沪港两地旷男怨女苍凉的生存图景,在洞穿文明底蕴的书写中,将对人性的局限与无奈、人世的艰辛与荒谬的挖掘和剖析达到了极致,形成了充满独特体验和风格的文学世界。《传奇》的深刻意蕴再一次证明了它的传奇性是名副其实的,张爱玲在文坛上也是不可重复的。 相似文献
18.
尘埃里开出来的姊妹花
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滩,各类杂志多如牛毛,催生了一大批以写作为生的女作家,张爱玲和苏青属于其中的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19.
20.
童年经历和童年记忆对人的性格、处事态度具有重要影响,更是给作家的作品打上了难以磨灭的印记,甚至可以说有些作品本身就是作家的童年在一定程度上的再现与变形。本论文采取从理论到实例,从普遍到具体的研究思路,分析了童年经历是如何和怎样对作家的创作产生影响的,并以张爱玲为例,分析了她悲惨的童年经历对其性格及写作性格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是从哪些方面在她的代表作《倾城之恋》中体现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