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波普尔在扬弃方法论自然主义、历史决定论、传统的方法论个人主义与人文科学理解论等基础上建构了以"证伪主义"科学方法论、猜测一反驳法和第三世界理论为前提,以方法论约定主义、科学方法的统一性理论和独特的方法论个人主义为基础,以境况分析法、客观理解法和渐进技术法为内容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渡普尔正是依凭其独特而新颖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推进了西方科学方法论、行为理论以及理解理论在当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朱旭红 《浙江学刊》2012,(3):108-115
自由主义的精神实质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特征无论在古典自由主义中还是在现代自由主义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对个人主义进行批判和否定的力量最初主要来自保守主义思想和乌托邦社会主义思想.乌托邦思想家们对个人主义的批判反映出社会主义就是在批判个人主义的基础上产生的.作为社会主义运动中的重要思潮和流派,对自由主义及其个人主义的批判性和超越性是社会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共同所具有的本质特性.“社会民主主义”一词是社会主义概念进入政治的结果,其诞生同样意味着对自由主义及其个人主义的批判和变革.同时,社会民主主义的份值观也是以社会主义为取向的.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的实践,使得社会主义因素和特征——对自由主义及其个人主义的批判性和超越性较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在西方民族国家的历史实践中得到了更多的体现.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的锋芒所指即是作为自由主义核心的个人主义.马恩对个人社会性的揭示体现出对个人主义的批判:个人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不能离开共同体而独立存在;共同体的自由和发展程度决定个人的自由和发展的程度;“自由人联合体”是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个人的共同体社会组织形式.马克思主义把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对自由主义及其个人主义的批判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哈耶克方法论个人主义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正来 《浙江学刊》2002,1(4):53-69
本文对哈耶克方法论个人主义及其遭遇的批判进行了讨论,并结合哈耶克对“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批判阐明了哈耶克的个人主义观,认为Simon和lukes的批判,就哈耶克的方法论个人主义而言,可以说完全误置了对象;而当代“社群主义”论者对方法论个人主义所做的批判则根本无法适用于哈耶克的方法论个人主义。哈耶克所主张的方法论个人主义乃是一种既反对“整体主义”方法论又在本质上区别于“原子论”个人主义的阐释性的非化约论的方法论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4.
政治个人主义是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主流传统,其理论基础由霍布斯和洛克奠定,其核心主张是强调对个体人格的尊重、对个性自我实现的赞美和对个人合法权利的保护。马克思极其重视个人的价值,就此而言,马克思与近代政治个人主义具有一致性。但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解与近代政治个人主义完全不同,马克思关注的个人是现实中的个人即作为人类解放目标的无产者;马克思认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是最终目的,但个人只有在集体中通过"自由的联合"才能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7,(2):159-165
上世纪80年代,文学界对张爱玲文学作品的研究开始重视起来。到90年代,张爱玲的翻译家身份得到认同和重视,随之而起的张爱玲翻译研究也进入学术界视野。她的成名作《金锁记》历经翻译、改写,现存四个版本,是翻译学界的独特现象。在翻译界,语言学文体学已经和翻译实践与翻译批评相结合,在文学作品的翻译当中应用广泛。本文将选取从《金锁记》到其自译本"The Golden Cangue"为研究分析对象,采用Leech和Short的语言学及文体学衡量标准,分析在语音和词汇两个层面两个版本前景化的风格表达。通过对原文和译文的比较和分析,发现张爱玲译文的优点和弱点。即使译文中有不到之处,张爱玲依然是翻译《金锁记》的很好译者。同时,本研究也在语言学文体学应用于翻译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正宗白鸟(1879-1962)冷静凝视现实,他的眼睛能够惊人地准确洞见事物本质。白鸟在作品中力倡个人主义,他觉得人的一切只能靠自己,这是白鸟个人主义的极致。这种个人主义是非常寂寞的。因此,白鸟是小说或剧本,主人公都是孤零零的。漱石认为个人主义可取之处是能令人确立独立人格,弊端是将个人搞成一盘散沙,让人尽尝寂寥。白鸟小说神髓亦然。白鸟否定对现象的过度奢望,珍视原封不动的真实,这是白乌的人生观,也是他的文学观。白鸟的作品并不想有意识地为读者服务,不违心地取悦读者,只忠于个性的真实。不理解这一点,就不能理解白鸟文学的真价。  相似文献   

7.
何蓉 《社会理论》2006,(1):123-148
作为转化知识的手段,方法是理论问题获得解决的关键。马克斯·韦伯在社会科学界的地位,很重要的一部分源自其方法论贡献。他的方法论学者的地位来自其价值无涉及价值关联、理解与解释、方法论个人主义、理想型等理论成就。  相似文献   

8.
论西方个人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通过西方个人主义起源的论述,认为,在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眼中,个人主义是一种政治和社会哲学,而且从总的方面表明,个人主义不仅仅是我们在伦理道德意义上所理解的资产阶级道德原则,而是一种关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及思想文化制度的全面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体系。因此它也造就了资本主义文明,从人性理论和人的价值理论上看,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在实践中相互认同;从政治制度上看,主张强胜弱败原则;从经济制度上看,就是保护和鼓励人们在经济领域的扩张和竞争,强调的是生存竞争原则;从思想文化制度来看,个人主义速成的是一种光怪陆离和扭曲痛楚的所谓“现代主义”和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的<封锁>以车厢内外的世界隐喻了社会和人生,借此表明:战乱的封锁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社会规范对人的封锁,人们对自己思想的封锁.正是后一种封锁,造成了人与人的疏离,人成了永远的孤独者.同时它还揭示了人性弱点:人们渴望背叛既定生存状态、既定社会角色,行动起来却又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由此,她用一个非常态的封锁空间展现了人生的真相:人生的常态就是社会规范对人的封锁,也是人对自我的囚禁.张爱玲要表现的,正是那面向丰富的"真人"如何在现实的规范下,在"好人"的全国中逐渐风干成为"标本"这一令人深思的人生寓言.  相似文献   

10.
谷永新 《学术交流》2008,2(2):35-37
解释学作为一门哲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提供新的维度和新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为一个哲学问题来研究就包含着运用解释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解"问题.用解释学意义上的理解,包含"解释""理解"和"应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解释就要对这一问题作出哲学层面的理解和阐释,从学理方面作出深层次的探讨,经过理解、解释和应用三个方面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可以说,当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的具体实际、中国优秀文化结合时,实际上就是在携带着我们自己对中国实际的理解所形成的视域、中国优秀文化的视域,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交汇,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实践、应用过程.本文试图借助于哲学解释学的一些观点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所蕴涵的理解和解释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尤红娟  高月丽 《唐都学刊》2009,25(4):105-108
老舍与张爱玲都是各自所生活的城市的忠实书写者.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成长起来的作家,受时代浸染,其小说创作或隐或显地呈现启蒙意识.老舍立足民间,直接承继启蒙传统;张爱玲将新文学传统隐蔽地介入到她的小说中,转化成叙事背景.对于二人都关注和表现的都市女性悲剧,老舍注重从社会批判的角度来解读,张爱玲倚重挖掘女性自身的劣根性,其创作延续并发展着"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一直提倡的改造社会、改造国民性的启蒙传统.  相似文献   

12.
李伟 《社会》2018,38(4):100-132
个人治疗与社会变革是社会工作的双重使命,但在实践中,社会工作沉溺于个人服务,社会变革被边缘化或抛弃。这种“去社会变革化”是由专业的内部因素(专业化)与外部的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市场化与管理主义)、文化(个人主义)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而言,专业化的科学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控制、市场化的营利主义、管理主义的效率至上、个人主义的“个人自由”与“个人责任”逻辑,都会将专业的焦点引向个人治疗,远离社会变革。于是,专业化盛行、意识形态保守、市场化与管理主义风靡、个人主义高涨的时期,如20世纪20年代、3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80年代,便是社会工作的“去社会变革化”阶段。同时,专业化是“政治-经济-文化”力量塑造的产物。社会工作“去社会变革化”的真正根源在于外部环境的型塑,其中个人主义文化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真正的理性个人主义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其反义词是专制主义、整体主义、虚假的集体主义,而不是真正的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自尊、自重、自主、自由、自立、自足、自信、自力、自强、自我负责、自我控制、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真正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应该在个人主义的本来意义上扬弃个人主义,即摒弃个人主义可能导致的绝对化倾向而把个人主义的基本价值纳入自己的整个体系之中,既不使"社会"作为抽象的东西与个人对立,也不使个人与社会对立,以实现自由的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一致。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经璀璨过的,以她的作品实力向读者展示了其天才的女作家,她的成功与出名是在一个特殊的环境里。作家柯灵先生曾这样评价她:“我扳着指头算来算去,偌大的文坛,哪个阶段都安放不下一个张爱玲,上海沦陷才给了她机会。日本侵略者和汪精卫政权把新文学传统一刀切断了,只要不反对他们,有点文学艺术粉饰太平,求之不得,给他们点什么,当然是毫不计较的。天高皇帝远,这就给张爱玲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柯灵先生的概述,使我们对张爱玲成名的社会背景有了粗浅的了解,然而,更能引起读者惊诧的却是张爱玲那颇具传…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夏,美国住房市场价格下跌,由此引发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凸显出近30年发达资本主义经济的重大结构性转变,金融化的资本主义已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如何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金融化及其危机,也成为政治经济学研究面临的重大问题.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希腊学者科斯塔斯·拉帕维查斯从经典马克思主义出发,在吸收盎格鲁-撒克逊政治经济学和日本宇野学派货币金融理论的基础上,从金融化的货币特征、金融与资本主义生产的关系,以及金融利润的来源与本质等角度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金融化理论.  相似文献   

16.
以“躺平”“佛系”等为代表的当代青年的消极价值取向,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其社会根源较复杂,包括阶层分化、内卷化竞争、个人主义与精神至上、消费主义文化、经济发展与福利制度的逐步完善、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等。消极文化与价值观的蔓延对国家、社会和个人都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与这种消极价值观相对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出现的铁人精神,其所展示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干事创业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奋发图强,对受到消极文化影响的当代青年能够起到价值引领的作用,对于消极文化中的置身事外、空虚安逸、个人主义、消极无为等价值观能够起到价值重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竹赢 《学术交流》2007,(3):149-152
张爱玲的生活经历、童年记忆与缺失性体验是其作品切入变态心理的内在动因。其小说对于变态心理的刻画,是以时代和社会的视角加以关照,对人物精神及生存状态给予揭示,以人物变态的情欲、扭曲的心灵来诠释产生悲剧的人性因素。张爱玲将小说人物变态心理描写与创作技巧紧密结合,运用现代创作技巧,来剖析变态人性,这促进了人们精神的反思,为借助心理分析来解释变态心理如何支配作品主人公的意识和行为提供了范例,为她以后的作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审美视角。作者借助变态心理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深化和丰富了人物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承载城市作家张爱玲苍凉而凄艳一生的便是公寓了,上海的,香港的,洛杉矶的,从极盛到凋零,张爱玲的清高与世俗,没有谁比那些旧时的公寓更清楚。张爱玲说,"公寓是最合理想的逃世的地方。厌倦了大都会的人们往往记挂着和平幽静的乡村,心心念念盼望着有一天能够告老归田,养蜂种菜,享点清福,殊不知在乡下多买半斤腊肉便要引起许多闲言闲语,而在公寓房子的最上层你就是站在窗前换衣服也不妨事!"于是,从大家庭出逃的张爱玲,便穷其一生,在公寓里进行着她避世却不离世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法学的特点与研究的转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金钊 《求是学刊》2003,30(2):60-67
从实证法学的立场出发,本文粗略地论述了法学的三个特征法学是一门实用性(实践性)学科;是一门以对法律的理解为主要内容的学科;是一门带有很强教义学属性的学科.基于对法学这三个特点的认识,作者认为我国法学应进行研究范式的四个转向,即立法中心主义立场向司法中心主义的转向;研究内容从本体论向方法论的转向;研究的价值趋势由单一的阶级意志向价值多元的转向;研究方法的整体主义向个人主义的转向.  相似文献   

20.
肖瑛 《社会》2008,28(2):39-39
功能分化和领域分离被视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也构成许多建基于启蒙理性的社会建设理论的核心观点。但分化条件下不同社会领域及功能之间如何整合的问题在启蒙理性传统中却付阙如。本文在M.莫斯的“总体的社会事实”的启发下,尝试构建一个“总体的社会组织”概念来考察涂尔干的“法人团体”想象。文章认为,涂尔干的“法人团体”想象是以在社会组织层面整合国家与个人之间,社会主义与个人主义之间以及社会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道德功能之间的人为对立为目标,“法人团体”属于中介性的“总体的社会组织”范畴。虽然涂尔干的这一想象有简单化和乌托邦化的嫌疑,但其对于洞悉和超越高度分化状态下的社会生活弊病有着很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