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亨泰是台湾“跨越语言一代”的著名诗人,他与纪弦共同发起现代派运动,是台湾现代诗的开拓者之一。他在半个世纪的文学生涯中,理论与创作并出,深刻影响了台湾诗坛。本文着力评述的即林亨泰诗学体系的形成和现代诗创作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思旧赋》的作者白先勇,是前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的儿子,我们熟悉的当今台湾较有影响的当代作家。由于他曾生活在中国大陆、台湾和美国,所以,这几个不同的社会环境,给他的思想和创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丰富的生活内容和复杂的思想情感,在他的作品中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3.
陈映真先生在台湾有海峡两岸第一人之誉。他以充满人间大爱和悲悯情怀的创作,成为台湾乡土文学的一面旗帜;他对理想信仰的执著追寻以及坚持启蒙、批判的知识分子立场,使他当之无愧地代表了台湾的良心。2009年9月,欣逢陈映真先生创作50周年之际,海峡两岸先后举办了大型学术研讨活动。本刊也特邀两岸知名学者共谈陈映真,并侧重从其文学创作的思想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4.
陈映真先生在台湾有海峡两岸第一人之誉。他以充满人间大爱和悲悯情怀的创作,成为台湾乡土文学的一面旗帜;他对理想信仰的执著追寻以及坚持启蒙、批判的知识分子立场,使他当之无愧地代表了台湾的良心。2009年9月,欣逢陈映真先生创作50周年之际,海峡两岸先后举办了大型学术研讨活动。本刊也特邀两岸知名学者共谈陈映真,并侧重从其文学创作的思想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5.
[摘要]杨逵是台湾现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1950年代他在火烧岛监狱创作的多部话剧,与当时台湾盛行的空洞宣教的“反共抗俄”剧相比较,呈现出独特的现实内涵和艺术审美。这些剧作具有强烈的现实性,作家站在人道立场去维护人的价值与尊严、人格与人性,在社会人生的真实描写中蕴涵着独立思考和理想憧憬,充满“台湾味”而又富于民族精神和世界视野。在1950年代台湾剧坛,正是杨逵在特殊境遇中创作的这些戏剧,传递了台湾现代戏剧精神,延续了“五四”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6.
从马来西亚到台湾定居或学习的马华作家,大部分能写、能评、能编,并以蕉风椰雨的异国情调成功地介入了台湾文坛。到了1990年代,旅台马华作家开始在台湾文坛大放异彩,以自己的"台湾经验"审视马华文学,在马华文坛掀起阵阵波浪。其中从婆罗洲走来的李永平,不断在"中国化"朝圣的道路上前进。他创作的中国原乡、中国母亲、中国文字,成为他艺术世界里的三位一体,构成了他与众不同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7.
在今天的台湾文坛上,著名作家、文艺理论家陈映真正在二十年如一日地和民族分裂主义进行着斗争,他是台湾思想文化战线上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的战士。他的小说创作建立了民族文学的风格,充满着深沉的民族主义内涵和强烈的爱国情感,他表现了丰富而复杂的台湾的"内心"。陈映真是台湾新文学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8.
陈映真先生在台湾有海峡两岸第一人之誉。他以充满人间大爱和悲悯情怀的创作,成为台湾乡土文学的一面旗帜;他对理想信仰的执著追寻以及坚持启蒙、批判的知识分子立场,使他当之无愧地代表了台湾的良心。2009年9月,欣逢陈映真先生创作50周年之际,海峡两岸先后举办了大型学术研讨活动。本刊也特邀两岸知名学者共谈陈映真,并侧重从其文学创作的思想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9.
清治初期,台湾文坛主要为大陆赴台文人所占据,大陆赴台文人创作的诗文大多为赏奇好异之作,缺乏真正扎根台湾本土、关切台湾社会生活的作品。乾隆年间,台湾首批本土文人成长起来,逐渐改变了这一局面,作品整体呈现出与大陆去台文人明显不同的特点:不再停留于台湾地理、山川、气候等生活表层,而是开始体察民情,反映民生时弊与社会矛盾。他们的创作具有承前启后之效,促成了台湾古典文学发展的转向。郑用锡便是这批本土文人的代表之一。他的诗歌绝大多数收录于《北郭园诗钞》,体现出民族性与本土化相交融的特点,在台湾区域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高晓声的小说创作始于1954年。处女作《解约》曾受到重视。在这个短篇里便初步显露出他后来在创作中所表现的、总要努力写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来的那种探求精神。1957年,当另一个短篇《不幸》发表之后,他自己生活与命运的大不幸也就开始了。然而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戴着“右派”帽子,长期在农村底层生活,“改造”的另一种结果,是使他获得和积累了丰富的农村生活知识和创作素材。确切地说,培养和锻炼了他在二十年后对新中国三十年农村社会生活本质再认识的能力。1979年,他重返文坛后,一篇篇描绘农民生活与命运的短篇脱颖而出,创作的爆发力达到惊人的程度。1979年至1981年称得上是高晓声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11.
陈映真先生在台湾有海峡两岸第一人之誉。他以充满人间大爱和悲悯情怀的创作,成为台湾乡土文学的一面旗帜;他对理想信仰的执著追寻以及坚持启蒙、批判的知识分子立场,使他当之无愧地代表了台湾的良心。2009年9月,欣逢陈映真先生创作50周年之际,海峡两岸先后举办了大型学术研讨活动。本刊也特邀两岸知名学者共谈陈映真,并侧重从其文学创作的思想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12.
陈映真先生在台湾有海峡两岸第一人之誉。他以充满人间大爱和悲悯情怀的创作,成为台湾乡土文学的一面旗帜;他对理想信仰的执著追寻以及坚持启蒙、批判的知识分子立场,使他当之无愧地代表了台湾的良心。2009年9月,欣逢陈映真先生创作50周年之际,海峡两岸先后举办了大型学术研讨活动。本刊也特邀两岸知名学者共谈陈映真,并侧重从其文学创作的思想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13.
一《呐喊》、《彷徨》的创作,从生活素材到小说的人物、事件和背景的描写,从大的地域方面来看,都与鲁迅曾经生活过的故乡绍兴和北方京城两地有着直接的联系。换言之,鲁迅在创作《呐喊》、《彷徨》时,他对绍兴和京城的社会生活及风情的观察和体验,成为他创作的直接生活来源,并对两个地方作了富有特征性的描写,从而形成了两组具有地方特色的小说。本文中把它们称作“绍兴小说”和“京城小说”。  相似文献   

14.
台湾经济之所以发展到今天人均收入1万3千美元的水平,资讯工业总产值居世界前列,让世人瞩目,他在其中扮演了不寻常的角色,人们把他与台湾经济发展“划等号”。 在台湾,他敢想、敢说、敢做,几乎垄断了台湾三十多年来的所有的进步观念,独占了老百姓对政府的所有信任。 1993年“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国际研讨会”在大连召开,他也应邀参会,朱镕基还专门接见了他,倾听他的意见。 他——就是享有“台湾经济发展的建筑师”、台湾“科技教父”之称、如今已90高龄的李国鼎,一位从南京走出来的经济奇人——  相似文献   

15.
从《笠山农场》看客家文化在台湾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笠山农场》是台湾现代客籍作家钟理和创作的一篇优秀作品,以日据时期台湾客家人聚集地南部山区小镇为生活背景,着意刻画了台湾客家人的生活景象,从文化的视角,将近百年来客家族群在台湾的发展呈现出来。作者将客家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生活方式、民俗、语言三个方面融入到叙事之中,通过这些具体的族群文化形态,既表明了自身客家的文化身份,同时,也将也让我们看到了经过百年多的流变,台湾客家文化与原乡文化在保持本质一致的同时,也产生了差异,而这种差异既是客家文化发展变化的必然,也是客家文化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期文学的大潮中,被当代文坛誉为“大墙文学”之父的从维熙,近几年的创作步履显得缓慢而艰难。1986年他发表了《鹿回头》系列中篇之一的《风泪眼》后,直至1988年秋才见到了这部系列之作的之二《阴阳界》。同1978年作家重返文坛创作发生“井喷”的时候相比,显然是迟缓了许多。究其原因,是作家创作的生活源泉枯竭,题材老化,“大墙文学》已走到了它的尽头了呢?还是从维熙被眼花瞭乱,瞬息万变的生活所困挠,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呢?在考查了他的全部创作之后,得出的结论是:从维熙的“大墙文学”“枯竭”、“老化”倒未必,困挠倒是客观的。面对着现实生活的不断  相似文献   

17.
在同一语言背景下的大陆和台湾的小说,共同经历了从热切地关注现实并在一定程度上趋于政治的创作蜕变为现代人用现代的眼光观察社会、思考生活的创作,并且呈现出多元并存的文学现象的发展过程。本文拟从作家作品比较和文学现象比较两方面,比较近一时期以来大陆与台湾写实小说的相似与区别。  相似文献   

18.
赵树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独特创作个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创作的现实主义特征,我以为有三个方面: 一、坚持写自己所看到的,不为观念而牺牲现实赵树理说他有一条创作原则:“有多少写多少”。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他写的东西都必须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身经历的,亲自感受到的。因为坚持从生活出发,写出的作品不能“完整”地符合某种理论、观念,他为此受到过某些评论的指责。本来一种理论如果是正确的,它一定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这种理论与实生活总是统一的。然而,抽象化的东西并不等于实生活。例如社会主义时期的级阶矛盾,归纳成为理论,可能只有几十个字,而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却十分纷纭复杂、丰富多彩,绝不是只有一种模式。作家如果要使自己的创作生命永不枯萎,那就绝不可脱离生活,而躺在书本上。坚持“有多少写多少”的原则,恰恰是赵树理在  相似文献   

19.
在台湾乡土文学的传统中,陈映真是极为独特的个案。作为乡土文学的主将,他却进行着都市题材的创作。“华盛顿大楼”系列小说显示了陈映真迥异于其他乡土派作家的创作姿态。陈映真介入乡土文学的独特方式,暗示着乡土文学的式微。  相似文献   

20.
一对某一特定领域的生活有着特殊的艺术敏感,善于从中发掘出与众不同的文学内容,往往会使作家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个性。正如歌德所说:“最大的艺术本领在于懂得限制自己的范围,不旁驰博骛。”艾煊是深谙这艺术的奥妙的,他以自己逐步划定的带着他特殊印记的题材范围,为读者展示出“独创的完全特殊的世界”。艾煊是一位著作甚丰的小说家兼散文家。纵览他从1950年开始走上文学道路以来近四十年的创作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小说和散文创作在题材上是有着明确分工的,各有一个独特的、足以显示他创作个性的艺术敏感区。他的四部长篇小说《战斗在长江三角洲》,《大江风雷》、《山雨欲来》、《乡关何处》重在对他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