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1840年到1861年之间中国人写成的22种有关介绍世界历史地理的书籍中,影响最大的是魏源的《海国图志》和徐继畲的《瀛寰志略》。就两书的比较而言,写作动机的不同决定了内容的不同取舍,而内容的不同取舍又决定了两书的不同特点,即《海国图志》以博见长,《瀛寰志略》以精取胜。但无论是《海国图志》的以博见长,还是《瀛寰志略》的以精取胜,实际上都有它们的合理性,也都实现了自己的写作宗旨和目的。我们很难笼统地在它们之间分出谁优谁劣。作为中国最早“睁眼看世界”的历史地理书,《海国图志》和《瀛寰志略》中对世界大势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它们的介绍具有较为全面,重点突出,新知识、旧观念这样三个特点。除它们所共同具有的这些特点外,在“睁眼看世界”方面,《瀛寰志略》有三点要优胜于《海国图志》:一是对传统的华夷观念的突破;二是对西方民主制度的介绍;三是对工商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的认识。如果说《瀛寰志略》之优长在“睁眼看世界”的话,那么,《海国图志》之优长则在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学习西方列强的长处,用来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鸦片战争后“师夷长技”亦即学习西方成了时代的主题或历史潮流,《瀛寰志略》通过对世界大势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使国人对西方有所了解和认识,从而为他们提供了产生向西方学习之要求的可能性,但《瀛寰志略》本身并没有包含向西方学习的内容;而《海国图志》提出的“师夷长技”的主张则开启了近代学习西方的新潮流。这一新潮流曾支配晚清社会和思想界达数十年之久。  相似文献   

2.
两年前,任敏同志在《光明日报》1990年7月8日第3版《史学》专栏上发表了一篇《魏源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文章,就魏氏在《海国图志》中首先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以夷制夷”的战略思想,系统地论述了“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  相似文献   

3.
<正>鸦片战争时,魏源辑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学习西方的理论主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揭起“师夷长技”、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成为魏源理论主张的继承者和实践者。本文拟对《海国图志》的思想及对洋务运动的影响,作一个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派遣留学生到国外去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培养新式人才 ,是变革传统教育的重要途径 ,留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一、倡导留学教育的几个重要人物  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的魏源 ,在《海国图志叙》中提到 :“是书何以作 ?曰 :为以夷攻夷而作 ,为以夷款夷而作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① 在这里 ,魏源指出向西方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攻夷”、“款夷”、“制夷” ,而最终目的还是“制夷”。最早实现向西方派遣留学生的容闳在《西学东渐记》中写道 :“盖当第四学年中尚未毕业时 ,已预计将来应行之事 …  相似文献   

5.
外聘人才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课题,由于学术界对此问题长期重视不够,因而成果甚少。本文谨就外聘人才与晚清舰艇工业近代化的关系做一初步探索。一、造舰活动的展开与外聘人才的到来在近代中国,林则徐和魏源是最早提出制造舰船以抗击侵略的人。在鸦片战争中,林则徐就指出:“即以船炮而言,本为防海必需之物,虽一时难以猝办,而为长久计,亦不得不先事筹维。……从此制炮必求极利,造船必求极坚,似经费可以酌筹,即裨益实非浅鲜矣。”①思想家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他认为:“夷之…  相似文献   

6.
1840年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当历史悠久而又具有灿烂古代文明的中国,还沉醉在自给自足、江山社稷万古长青的梦幻中未来得及清醒的时候,西方帝国主义就挟着鸦片和圣经,凭着军舰和战炮闯了进来。近代的中国,就这样被迫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畸型道路。首先觉醒的中国先进分子,萌发出打开国门,向西方学习,自强自立的理想。同时也使中国的近邻日本得到了启迪。中国有识之士醒世觉人之作,《海国图志》、《圣武记》、《瀛环志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敏感而又善于学习的日本维新志士选择了明治维新的道路。仅以《海国图志》为例,该书的60卷本1847年出版后,1851年即传入日本;其增补100卷本1852年出版后的第二年即传入日本。据统计,1854年至1856年间,日本刊印的《海国图志》各种版本就有20余种之多。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说:“日本平象山(即佐久间象山)、吉田松阴、西乡隆盛之辈,皆为此书所刺激,间接以演维新之活剧”。不仅《海国图志》等著作启迪了日本维新志士的思想,而且日本明治维新本身,也曾以中国古代的政治理论——“尊王攘夷”作为它的一种指导思想。可见,  相似文献   

7.
魏源(1794—1857年)湖南邵阳人。鸦片战争前,他抨击时政,力主禁烟;鸦片战争爆发时,经林则徐推荐,曾协助两江总督裕谦办理浙江军务,参加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实际斗争,鸦片战争失败后,他努力探索清王朝衰弱和西方国家强盛的原因,于1842年底,完成了《海国图志》的巨著。在书中,魏源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善师夷者,能制四夷”的进步主张①。为了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他强调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实情,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长处,向资本主义国家寻找“制夷”的知识。魏源和民族英雄林则徐一样,不愧是近代杰出的爱国思想家,也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一位先驱者。  相似文献   

8.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曾将对世界各国舆地情势的研究归结为“所以志西洋”,而志西洋的目的“正所以志英吉利”。当时,在西方世界中,英国是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交往也最多。因此,对英国的了解与认识,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代表了中  相似文献   

9.
魏源深受艾儒略的影响,其《海国图志》至少在33处引述了艾儒略的《职方外纪》。《海国图志》的内容远比200多年前的《职方外纪》丰富得多,详实得多。但是,《海国图志》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存在着许多知识性错误和认识上的谬误。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常把林则徐编译的《四洲志》和魏源根据林则徐的材料编写的《海国图志》说成是我国近世最早介绍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情况的专门著作。如范文澜同志的《中国近代史》认为:在鸦片战争以前,林则徐就“积累材料,编成《四洲志》草稿,叙述各国历史、疆域、政治等情况。(他的友人魏源根据《四洲志》编《海国图志》,道光  相似文献   

11.
欧洲人在15~16世纪开辟世界航线,初次发现了“世界”,这是其他地区的人们没有能够完成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丰功伟绩。业已被证明为圆形的这个地球世界,因中国人魏源于1844年出版《海国图志》,又有了如下的发现: “红夷东驶之舶,遇岸争岸,遇洲据洲,立城埠,设兵防,凡南洋之要津已尽为西洋之都会,地气天时变,即史例亦随世而变,志南洋,实以志西洋也。”  相似文献   

12.
何秋涛《朔方备乘》的史学价值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片战争之后,经世致用之学形成一股社会思潮,出现了林则徐、魏源、姚莹、包世臣等为首的地主阶级改革派人物和《海国图志》、《康■纪行》、《海国四说》、《瀛环志略》等一批颇有价值与影响的史地著作。开拓了士林阶层的一代新风,在中国近近思想文化界产生了重要的启蒙作用。何秋涛编撰的史地巨著《朔方备乘》,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一何秋涛(1824—1862),字愿船,福建光泽县人。史载何“少负异禀,过目成诵”。“披天下舆图,能历举府厅州县名,默数其四境所至”。①1843年(道光廿二年)举于乡,逾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之职,1853…  相似文献   

13.
《楚辞·橘颂》曰:“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句中伯夷,古今注者皆以为即《史记·伯夷列传》中之伯夷。笔者以为这是一个误解。史传中的伯夷是古代所谓“岩穴之士”的代表,他们的行节是“独乐其志,不事于世”。(《庄子·让王》)而屈原则是古代所谓“庙堂之士”的代表,他们的行节是“竭忠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史翻开第一页,即出现了一些睁眼看世界的先趋人物。其中,林则徐、魏源已为世瞩目,而对徐继畬却了解甚少。其实,《瀛环志略》是近代国人自著的开创性世界史地专书,其地位可与《海国图志》交相映辉。王韬认为:“此二书者,各有所长,中丞(徐继畬)以简胜,司马(魏源)以博胜。顾纲举目张,条分缕析,综古今之沿革,详形势之变迁,凡列国之强弱盛衰,治乱理忽,俾于尺幅中,无不朗然如烛照而眉晰,则中丞之书,尤为言核而意赅也”①本文对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起过影响的人物及其主要著作《瀛环志略》试作评述。  相似文献   

15.
唐代开元、天宝时期,唐玄宗重兵实边,并非源于“有吞四夷之志”,而是被边事形势之所迫;重兵实边,是国家职能之所需,是明君英主之必为;唐玄宗并非“有吞四夷之志”,而是对四夷礼兵并举,志在和服四夷,乃至立盟誓约,分疆而治。唐玄宗的军事战略之失,在于军事力量不能相互制衡,而不在于重兵实边。  相似文献   

16.
《尚书·禹贡》之岛夷,《汉书·地理志》之东鯷,究竟在什么地方?胡渭《禹贡锥指》以为二者皆指日本;林惠祥等则主台湾说。以后,周维衍再次提出岛夷、东鯷皆台湾古称之说。其实,《禹贡》所载并非“岛夷”,只是唐人刻石经,把鸟夷刻成“島夷”,而贻误后人。清代考据家对此早有论证。解放前,童书业亦有《“鸟夷”说》解放后,胡厚宣在《甲骨文商族鸟图腾的遗迹》中,指出应以鸟夷为是。至于东鯷,胡渭之说不误。有人指为台湾,却未必恰当。现试为鸟夷、东鯷补证,以就教于学术界。岛夷本是鸟夷《尚书·禹贡》载,冀州“盛夷皮服”,扬州“岛夷卉服”。关于扬州岛夷,书说: “淮海惟扬州。彭蠡既猪,阳鸟攸居。……岛夷卉服。……锡贡。沿于江、海,达于淮、泗。”《史记·五帝本纪》称东方夷人为“鸟夷”(第43页);《夏本纪》冀州下作鸟夷(第52  相似文献   

17.
一、概说在有着丰厚史学传统的古代中国,有关外国史地的记载在历史著作中屡见不鲜。而且其地理范围遍及亚非欧。但是,中国真正放眼世界,进而把他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活动纳入史学研究体系,则缘于近代中国对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强势文明的应战。尽管先觉者林则徐、魏源、梁廷■、徐继畲等在鸦片战争前后编著了《四洲志》(1839年编写但未能出版)、《海国图志》(1842年)、《海国四说》(1846年)和《瀛寰志略》(1848年)等一系列介绍世界史地和现状的图书,然而当以德国史学大师兰克为代表的西方史学界在撰写多卷本的世…  相似文献   

18.
在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前,国人对域外世界的认识多局限于中国周边的邻国。对此,林则徐曾痛心地指出:“沿海文武员弁,不谙夷情,震英吉利之名,而实不知其来历。”于是,他组织人员编成《四洲志》草稿,革职后交友人魏源扩充而成《海国图志》。林则徐遂被人誉为“清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然而,我们对历史文献稍事梳理就不难发现,在此之前不仅有西洋来华传教士在明末清初对世界知识的传播,也有中国人浪迹欧洲的历史记录。方豪在著名的《中西交通史》中就列举了两位:一是康熙年间的樊守义(1682—1753),曾于1707年随康熙遣使罗马的西洋教士一道去欧洲,前后达十三年之久。樊守义将在欧美及沿途  相似文献   

19.
台湾学人江兆申先生所著之《文征明与苏州画坛》中介绍苏州名人王祥时谓 :“父著 ,善医 ,富收藏 ,与祝允明有瓜葛亲 ,所来往皆一时名人。唐寅曾为之两作款鹤图。”(台北《故宫丛刊》甲种之四 ,1 977年 1月第一版 ,六十二页 )同文中又在记叙唐寅《款鹤图》时云 :“(款鹤 )名著 ,乃王祥之父。”(同上 ,四十一页 )江先生在文中认为王祥之父名讳为“王著” ,其与祝允明的关系只是“瓜葛亲” ,其资料据称来自唐寅《款鹤图》卷后谢希曾题跋 :“款鹤名著 ,精医术 ,与枝山为姻亲 ,而与六如友善。”(此图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江先生此论对王款鹤的一些…  相似文献   

20.
<正> 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魏源,1844年考取进士时,年已五十,后数年间任江苏兴化知县、高邮知州。他在为政期间,致力于盐政、漕务、河运的改革,兴修水利,取得了显著的治绩。然而他一生最大的成就,乃是体现其“变革”思想及以“富国强兵”为主旨的大量著述。其中,他自称为“创榛辟莽,前驱先路”的《海国图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