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馬寅初先生在不久前出版了“我的經济理論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場”一書,他自認为这本著作“是根据辯証唯物論写出来的”。我們認为确有必要來分析一下他所贩卖的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貨色,是辯証唯物主义的了还是唯心主义的了是馬列主义的?还是反馬列主义的? 在这篇短文中,只就他的所謂“团团轉”的理論,进行一些批判。由于馬先生的“团团轉”理論,不仅是方法論,而且是作为事物发展的客观“規律”,作为綜合平衡的“理論基础”,因而在这里也联系到综合平衡理論来进行分析批判。 馬寅初先生在这本書的开头就說明他的“团团轉”的“联系”: “唯物辯証法和毛主席的矛盾論告訴我們宇宙內的事事物物都有內在联系,都不是孤立的。譬如有甲乙丙丁戍己庚辛壬癸十个环节于此,各  相似文献   

2.
馬克思列宁主义教导我們說,每一种生产方式都有它特有的基本經济規律,而这个規律是决定于各該生产方式的主要方面和本质。 斯大林同志发現了社会主义基本經济規律,并予以科学的論証。这个規律的主要特  相似文献   

3.
一也从按比例发展規律談起 馬寅初先生在“联系中国实际来談談綜合平衡理論和按比例发展規律”、“联系中国实际来再谈谈綜合平衡理論和按比例发展規律”、和“我的经济理論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場”中,提出了他的“平衡論”。随后为对批判进行答辯,馬氏又連续发表了談“平衡論”和“团团轉”的两篇文章,仍坚持其所提出的“平衡論”为“顾仆不破,无法动搖”的。 馬氏認为“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平衡是事物发展的規律”,“我們实际生活正是在平衡和不平衡的矛盾中发展的”,“一定可以在較高的水平上平衡起来,这就是进步,就是辯証的发展,就是螺旋式的团团轉”。 馬氏“平衡論”的要点就止于此;除此之外,在先后的几个长篇大論中,便都只是拉扯的一些统計数字和别人的談話,并沒有什么能自圓其說的論証。  相似文献   

4.
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門研究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即經济关系发展規律的科学。它以深刻的科学分析教导我們:資本主义社会一定要灭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必然要取而代之,这是不以人們意志为轉移的客观規律。它教导我們,无产阶级是資本主义的掘墓人,也是建設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决定性的力量。因此,馬克思主义政治經济学是无产阶級进行革命、实現无产阶級专政、建設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銳利的理論武器。政治經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这是馬克思列宁主义創始人早已明确解决了的問題。但是,平心先生在他論述生产力性质的文章中,和在社联召开的座談会的发言中,却認为这不是已經解决的問題,而提出了修改政治經济学对象的建議,認为政治經济学的对象应該“包括生产力”。他说:“我不認为这个問題可以这样簡单解决。不论从馬克思主义經典有关  相似文献   

5.
辯証唯物主义是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論,是真正科学的哲学或宇宙現。历史唯物主义是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論,是真正科学的社会学或历史現。这在馬克思主义的經典著作中本來是早巳明确了的問題。  相似文献   

6.
毛主席的关于不断地总結經验的指示,正确地概括了人类对于认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規律。这个指示有着强烈的理論性和战斗性,在理論上,丰富和发展了馬克思主义的认識論和方法論,在实践上,則有无可估量的巨大的指导意义。目前,我們正在紧张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設,这是一个伟大的而又是嶄新的认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革命事业。經过解放以  相似文献   

7.
对于絕对真理与相对真理,向来就存在着不同的理解。类如下面这样的看法就是早就存在着的:認为相对真理只是对客觀世界規律性不完全正确的反映,或者是尚包含某种錯誤因素因而需要在实踐发展中被修正的認識;認为絕对真理是在人的意識中全面地、完备地反映出了客观世界所固有的內部联系和規律性的真理,或者是对現实的某一  相似文献   

8.
毛主席在“矛盾論”中一再引用列宁的話教导我們說:“馬克思主义的最本質的东西”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我們必須时刻記得列宁的話:对于具体的事物作具体的分析。”这里所說的具体分析,也就是运用辯証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場、观点、方法,对于客观事物进行科学的分析,发現其本身所固有的規律,并找出来解决問題的正确方法,用以指导革命斗爭,指导实踐。毛主席是运用科学分析的偉大的导师,他的每一篇著作都貫串着科学分析的精神。不管是  相似文献   

9.
一、辯證法是研究互相聯系和互相制約之普遍規律的科學自然现象和社會现象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約,是唯物辯證法的第一個基本待徵。事物的互相聯系和互相制約,是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基本現象,也是觀察事物的最初步的方法。斯大林同志在‘辯证唯物論與历史唯物論’中說明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第一個特徵時写道:‘與形而上學相反,辯證法不是把自然界看作什么  相似文献   

10.
1958年,人民公社这种新的社会組織象初升的太阳一样,出現在我国辽闊的土地上。它的出現不是偶然的,它是我国經济和政治发展的产物,是党的社会主义整风运动、社会主义建設总路綫和1958年建設大跃进的产物。它的产生完全符合社会发展的两个客观規律,卽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适应的規律、上层建筑和經济基础相适应的規律。人民公社是毛澤东同志領导全党和广大人民利用这些客观規律的伟大創造。  相似文献   

11.
一、問題的意义現实主义作为創作方法和文学潮流,極其深刻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現实。現实主义是在特定的歷史条件下,在时代的階級斗爭和思想斗爭的錯綜复雜底关系中形成的,并在各个不同的歷史階段上發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研究現实主义問題有助于樹立真正科学的世界文学史观,把世界文学史看成是有規律的發展过程,有助于闡明各个不同民族文学的相互关系和相互联系,有助于闡明每个民族文学發展的特点以及人类藝術發展的性質和方向。深刻研究这一問題可以,并且一定有助于解决苏共二十次代表大会向苏联科学提出的極重大的任务之一,有助于解决在各个知識领域中展开理論研究的任务。研究現实主义可以成为提高我國文学理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过渡时期在社会主义革命高潮前的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爭論,大致有四种看法:一是无基础論;二是綜合的基础与上层建筑論;三是单一的社会主义的基础与上层建筑論;四是新旧基础与单一的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論。究竟哪一种說法对?我認为要能符合下面几个要求:一是正确理解我国过渡时期社会的基本特点;二是符合馬克思主义关于經济基础的原理;三是符合馬克思主义关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原理;四是能正确說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发展規律及其总趋势。基于上述要求,前三种說法都不能不遇到困难,因而我看来都难以同意,而第四种說法則比較可以說明問題。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和研究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論和社会主义經济运动規律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一些有爭論或疑难的問題。在《关于生产关系的几个理論問題的研究》一文中(載1961年12月18日《光明日报》),我曾对其中的“所有制問題”、“生产关系总和問題”以及“生产关系和經济基础问題”,提出了自己的粗淺認識。本文拟繼續就馬克思主义学者有爭論的“生产力二要素或三要素問題”作一些研究和討論。  相似文献   

14.
毛主席在一年以前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是运用辯証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問題和处理問题的典范,是馬克思主义辯証法在当代的重大发展。恩格斯在“費尔巴哈論”中曾經指出,承認辯証法的基本思想是一回事,“而把这个思想运用于每一具体場合和每一具体研究部門却是另一回事。”毛主席在这篇論文中也强調指出懂得辯証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应用这个原理之間的区别。說作为辯証法核心的对立统一規律,懂得的人逐漸多起来了,“但是,对于許多人说来,承認这个規律是一回事,应用这个規律去观  相似文献   

15.
一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美好的理想,是中国人民和全世界进步人类許多世紀以来梦寐以求的神圣目标。从前許多卓越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直到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多次的寻求与論証过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条件与道路的理論。空想社会主义者,当然并不是从历史进程的必然性来论証的,他們也并不代表最先进的阶級无产阶级的利益,他們仅仅凭着一种偶然的幻想作为論証的基础,因而他們被称为烏托邦。馬克思是第一个根据历史发展的規律,論証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同一性和差别性的經典作家。1875年他在哥达綱領批判中写  相似文献   

16.
量变质变規律,乃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惟发展的最一般的規律之一。这已是众所周知的真理。然而,当客观事物、現象遵循着这一辯証規律而运动、发展的时候,在它的質变过程中,有沒有量的变化呢?在它的量变过程中,有沒有部分的質变呢?这种部分質变,会不会发生在質变过程中呢?如果說这些現象都存在,那末,其原因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7.
我們时代的基本特点,是存在着按照不同的規律、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的两个对立的世界体系,“我們时代的主要內容是由俄国偉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所开始的由資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因此,在現代国际关系发展的一切矛盾中,最基本的矛盾是两个世界体系——社会主义体系和資本主义体系——之間的矛盾,解决这个基本矛盾是現代人类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自从苏联共產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批判了“联共(布)党史簡明敬程”以后,在我国某些理論工作者中間產生了一种不正常的現象,这就是对“馬克思列寧主义基礎”课程產生了怀疑,感到沒有前途,沒有方向。因而,有的人对这門課程觉得心中沒底,曾一度失去了信心;有的人則認为它己沒有继續研究的意义,主張取消  相似文献   

19.
在討論中,許多同志都認为:党的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經济的总方針,不是与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再生产的理論相独立的,而是再生产理論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設中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反映了农业是国民經济的基础和工业是国民經济的主导这两个客观經济規律的要求,是以这两个客观經济规律为依据的。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刘丹岩、高清海二同志宣揚一种奇談怪論,說什么馬克思主义根本不是三个組成部分,“創造”一种馬克思主义組成部分“不断增加論”。 刘、高二同志在其所著“論辯証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一書中,既要把历史唯物主义从馬克思主义哲学中分割出去,又要从根本上修正馬克思主义的三个組成部分,而美其名曰反对“凝固”和“僵化”,来“发展”馬克思主义。 馬克思主义的三个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三大基石。在这个問題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