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建国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8(3):70-73
从爱尔兰诗人叶芝的政治诗歌出发,分析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其与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诗人对待整个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的复杂情感,指出叶芝不仅是蜚声世界的诗人,而且亦是争取爱尔兰民族解放的卓越战士。 相似文献
2.
王斐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18-122
文章以由话语绘制而成想象的地图(cartographic presentation)探讨爱尔兰父权文学传统借由书写、再现的行为,在延续凯尔特文化传统的过程中重新建立自身主体性,进而重新绘制爱尔兰的新地图的尝试。但同时透过解析叶芝、希尼等爱尔兰男性作家所建构的雄性史诗指出,在追求爱尔兰性的过程中,爱尔兰父权文学传统又陷入另一窠臼:将爱尔兰民族性阴性化的策略——国族即女性的文化想象投射于爱尔兰主体身份的建构,或者将女性物化为无生命的国家象征物,这些修辞其实就是男性按天生的权力对女性实施支配,实现精巧的内部殖民,也是一张爱尔兰男性强加于女性的殖民版图。 相似文献
3.
龚浩敏美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3):39-47
作为爱尔兰现代诗歌的代表,叶芝自信地承担着对爱尔兰民族性构建的历史责任,然而叶芝自身暧昧的盎格鲁—爱尔兰的民族身份对他构成了一种挑战。因此,诗人试图寻求一种文化的民族主义成为其构建爱尔兰民族性的基础,爱尔兰原始的乡土文化被视为其民族根性的源泉,然而这种民间性又与诗人精英性的气质相抵触。在建立现代的民族诗歌的过程中,叶芝瞥见了神秘的东方传统这一蹊径,用东方文化的宇宙观与美学观为灵感来抵制西方文化中的裂隙。可是强烈的民族诉求又决定了诗人强力主体性的始终存在。通过对东方传统中"无我"的挪用来确立"自我"的民族意识,叶芝的诗歌始终显现出无法超脱的种种悖论。然而,这种悖论的存在也正凸显了叶芝的诗歌美学。 相似文献
4.
叶芝早期创作显示了抵抗英国殖民主义文化和弘扬爱尔兰本土文化的文化民族主义写作立场,但在这种文化立场中,叶芝的言说和文本中存在着诸多早期文化取向的症候现象,如失误、矛盾、缄默和缺失等。通过对这些症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叶芝文化民族主义立场中意识形态的复杂性和含混性。这归因于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叶芝不同于主流意识形态的独特社会阶层归属和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5.
戴从容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8(5):115-120
诗人谢默斯.希尼出生在北爱尔兰这个现代民族主义造成的殖民空间,同时又生活在试图超越民族主义的后现代时代,他的诗歌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对爱尔兰民族身份的思考。希尼的民族观中既包含着后殖民杂合立场,又包含本质主义思维模式,反映了当代社会既立足民族主义,又试图超越民族主义的努力。他提出的将个人灵魂作为当代爱尔兰民族的立足点的看法,为如何在民族主义之后理解民族提供了一个可能答案。 相似文献
6.
张思齐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55(4):485-489
叶芝诗歌以东方神秘主义的象征著称于世。玫瑰、狮身人面怪、天鹅和螺旋是叶芝诗歌中具有凸现主题意义的意象。其来源有二 ,对《旧约圣经》抒情诗风格的继承是叶芝诗歌抒情性的直接来源 ,东方神秘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对中国和日本诗歌的模仿学习是叶芝诗歌抒情性的间接来源 相似文献
7.
樊英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
在拉美民族解放运动中,玻利瓦尔的民族主义思想不断充实、丰富、完善,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民族主义思想体系。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高举民族独立旗帜,坚决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二)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的民主共和国。(三)为争取和巩固拉丁美洲的独立,始终坚持美洲大陆团结和联合的主张。玻利瓦尔的民族主义思想,在拉美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产生过巨大影响,并成为了一个半世纪以来拉丁美洲人民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和团结的旗帜。 相似文献
8.
肖福平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78-82
叶芝生命与艺术创造的过程总是伴随着东西方宗教思想的关怀,他对东西方主要宗教灵魂思想的接触与吸收成就了其生命与艺术创造的不朽地位,其中,来自日本宗教文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诗人接触和研究能剧及其神道教而产生。诗人虽未直接受到日本能剧写作和日本神道教教义的严格引导,却能对它们进行艺术阐释和再现,并以此凸现灵魂与宗教关怀主题的永恒性地位。在诗人的心灵里,唯有这样的永恒性主题才能真正地造就生命意义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叶芝W 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爱尔兰诗人,爱尔兰文艺复兴的中心人物。叶芝一生的诗歌创作可分成三个阶段,本文结合其人生经历谈叶芝的诗作风格。 相似文献
10.
11.
唐书明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03-106,114
泰戈尔的民族主义思想主要是倡导民族之间的道义法则,正确认识民族的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则是泰戈尔倡导的民族之间的道义法则的内在核心。泰戈尔在其所生活的时代就断言西方民族主义已到黄昏时刻,在于泰戈尔认为西方民族主义违背了民族之间的道义法则,对于东方民族主义的发展方向,泰戈尔认为应该遵循民族之间的道义法则.彰显民族的道义之光。道义法则不仅构成了泰戈尔评判民族主义走向的重要标准,同时在近现代以来的民族主义思想发展过程中也有着诸多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2.
近代民族主义与梁启超的新民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春梅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本文认为近代民族主义不仅使梁启超以“维新吾民”作为“维新吾国”的主要途径,而且以开明专制作为达到这个目标的有效工具,这是梁启超主张自上而下近代化改革的理论基础,尽管它最终没有能够为社会所接受,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它的历史价值,而且重新认识梁启超对近代化方案的选择,对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不无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3.
常春红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3):97-100
当今世界是一个民族自决、民族自主的时代,又是一个全球化日益铺展的时代。民族主义在受到全球化冲击时,势必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冲突。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进行研究,从民族主义的本质特征论述民族主义与全球化是当代并行相悖的两大浪潮,对民族国家的生存与发展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并引发深层次的思考——如何使民族主义与全球化共存共赢。 相似文献
14.
罗朗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2):105-108
文章立足于20世纪初爱尔兰戏剧复兴运动的发展过程,系统总结了戏剧发展的基本特点.认为20世纪上半期爱尔兰戏剧最突出的特点有二:一是矛盾的独立观念;二是英国本土文化和爱尔兰文化的冲突.这些特点导致和形成了爱尔兰文学发展的三条道路,即英国道路、爱尔兰本土道路和欧洲道路. 相似文献
15.
刘小玲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6-50
陈去病是辛亥革命前后著名的革命活动家和政治家,民族主义思想是其一生中占主导地位的重要思想。在晚清急剧动荡与变革的社会里,陈去病写出了许多重要的政论性文章,阐发了他的民族主义思想观念,具体表现为种族民族主义思想、文化民族主义思想和政治民族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6.
从对民族与文化双重危机的体认中,梁漱溟衍生出对民族与文化前途的深切关怀.由于国内外情势和自身认识的变化,梁漱溟救国救民的思想也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诉诸政治到入佛沉潜,再转向文化上寻求安顿,清晰地映现了他民族主义思想的衍变理路.在某种意义上,民族主义成为理解梁漱溟全部思想的基本点. 相似文献
17.
略论吕思勉的民族主义史学思想——以抗战时期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亮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7(6):88-93
吕思勉的学术思想有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但始终不变的是他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他认为,史学研究的目的在于经世致用,但应以真实的历史知识为前提;文化乃国家民族盛衰兴替之本,民族主义是国民活力的源泉;国史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发掘文化历史传统的民族主义精神。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吕思勉所表现出的对抗战前途和中华民族命运的乐观和自信,根植于他对历史的深刻体认。吕思勉是一位热情但不失理性的民族主义者。 相似文献
18.
张晖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6(1):122-126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经历了三个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发展阶段,其思想渊源来自西方进化论、自由平等观念以及改良派关于民族与国家的理论探索和中国传统的民族平等观念等。孙中山民族主义学术价值在于:它立足于建立真正意义的具有国民认同特质的民族国家,兼有强调民权论的政治民族主义和包含中华文化自信心的文化民族主义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19.
方长安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5):69-72
闻一多的民族主义思想是反西方现代文化的产物 ,民族历史、传统文化是其民族身份认同的基础和民族主义情绪表达的最有效的场景 ,是其民族主义张扬的核心内容。这种民族主义思想 ,一方面因缺乏历史批判意识而无补于本土文化的良性循环与新生 ;但另一方面 ,它因致力于“民族”、“国家”意识的启蒙而获得历史的合法性与意义。到 194 0年代 ,他的民族主义思想完成了由早期的以民族传统反抗西方现代文化向以西方现代文化透视、批判民族传统的转换 ,这种转换记录了特立独行的诗人痛苦的情感历程与思想探寻的真实轨迹。 相似文献
20.
赵光锐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4):37-39
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形成与日本不无关系,文章着重分析了以下几个方面:日本因素对孙中山民族主义信念的影响;日本因素如何影响了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转变;孙中山民族主义中济弱扶倾的精神和"恕道"精神与日本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