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恩格斯关于哲学终结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长福 《学术研究》2002,4(11):38-43
本文系统论述了恩格斯关于哲学终结的思想。恩格斯的哲学思想包含两个理论层面 ,一是以“哲学终结”为轴心的元理论 ,二是以“哲学基本问题”为轴心的对象理论。恩格斯认为 ,以思辨的方式构造自然和历史规律体系的哲学在黑格尔那里已走到尽头 ,而包括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在内的实证科学则已发展到了足以提供世界联系和运动之总体图像的程度 ,用实证科学取代哲学去认识外部世界的规律已势在必行 ,哲学终结的时代由此来临。这种终结是一种有限终结 ,哲学还可以在思维领域活动。  相似文献   

2.
丹托艺术终结观的理论指向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学界对丹托艺术终结思想的研究重心往往放在艺术的哲学化走向以及其终结观是否是指艺术的死亡问题上,这是不全面的.实际上,丹托的艺术终结观念至少存在四种指向,即:走向哲学、历史意义的终结、发展与进步可能性的耗尽和叙事的终结.这四种对终结的理解,在丹托的文本中交织在一起,既使其理论充满魅力和弹性,同时也带来了种种含混和晦涩.  相似文献   

3.
意识哲学的终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常常被看成是“观念界的自我确证”,“意识”因此也成为哲学的中心概念。但本世纪以来,这一观念正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质疑。事实上,终结意识哲学正是一项贯穿整个20世纪西方哲学始终的思想事件。而从今天的角度看来,理解意识哲学的终结已经成为进入当代哲学的基...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清除形而上学,这是维也纳学派思想的出发点.但清除形而上学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宣告传统哲学的终结,而是为重新规定哲学任务扫清道路.这种新的哲学任务,就是澄清科学命题的意义.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维也纳学派强调的是科学的命题,而不是传统的哲学命题,或其他非科学的命题.因为在他们看来,传统哲学已经被逻辑分析所清除,而哲学工作本身也并不在于提出命题,或者说,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哲学命题”.所以,哲学的任务只能是澄清科学命题的意义.为了完成这一任务,维也纳学派提出了建立“理想语言”或称“人工语言”的构想,这被西方哲学界誉为它对当代科学和  相似文献   

5.
随着哲学巨擘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的谈论以及后现代主义的鼓噪,“哲学的终结”已成为20世纪的时代话语。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特定境遇中,哲学的地位问题在中国更是日见突出,“哲学边缘化”已成为不容争辩的事实。本文无意剖析哲学的终结问题在中国的某些特定的历史与现实根源,而是着力于语言与哲学的关系维度,在西方哲学发展的大背景下对这个问题做一学理上的明辩,以期有助于弄明哲学的未来走势。  相似文献   

6.
历经现代实证主义的“形而上学拒斥”和后现代主义的“本质解构”,伴随着美国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各种“哲学终结论”不绝入耳.伽达默尔以其解释学的实践哲学重新要求“返回到哲学的科学特性"“哲学以改变的方式存在下去”,这无疑是对哲学以及哲学作用的重新肯定和强调,也是对“哲学终结论”的回应和批判.本文以伽达默尔实践哲学为基础,深入探讨和分析了伽达默尔的哲学科学性、哲学作用和哲学命运问题,显示出以存在普遍意义与价值诉求为根本性质的哲学必然是人类存在与生活的一种方式,哲学命运不仅是哲学的命运,从根本上说,它是人类存在与生活的命运.从某种程度上说,如何对待哲学,意味着如何对待人类自己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早期维特根斯坦的幸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维特根斯坦的早期哲学,人们无法谈论生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因为这样的谈论超出了语言的界限。在他看来,“不可能有伦理学的命题。”但是,我们的考察表明,维特根斯坦在早期哲学中不仅涉及了伦理学问题,而且比较系统地阐发了自己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 ,当哲学家开始“重估一切价值”、“反叛黑格尔”或“拒斥形而上学”时 ,哲学通过对传统哲学范式的颠覆进入塑造自身基本特性。在百年嬗变中 ,这种对传统哲学范式的反叛和消解自始至终构成了 2 0世纪哲学的主旋。从海德格尔“形而上学的摧毁”、罗蒂“哲学的终结”、福柯“人之死”、德里达“在场形而上学的解构”到博德里拉和福山“历史的终结”、列维纳“超验的毁灭” ,2 0世纪哲学对传统哲学范式的排拒和消解在解构思潮“嘲弄哲学”、“终结哲学”然而却是“真正的哲学”之思中达到了顶点。回顾 2 0世纪哲学 ,我们不难看到 ,这…  相似文献   

9.
自巴门尼德始,形而上学经历了一个学科逐渐趋向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中黑格尔哲学将其推到了顶峰和完成.形而上学在现代哲学看来已落入不可自拔的理论窠臼,成为被诘难的标靶和被遗弃的对象.然而,痛贬形而上学学科化的种种时弊并不意味着形而上学本身超越性意义的终结,更不意味着哲学致思的终结.在马克思哲学中,形而上学是关于人的生存本性理解的形上视阈、本体论维度和哲学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化”成为社会各界的热门话题,各种自称从哲学的角度研究、谈论全球化问题的著作、论文也大量涌现。但人们在谈论、研究“哲学视野中的全球化问题”时,往往忽视了其中的一些元问题,很少有人对这种谈论研究本身进行反思,很少考察这种谈论、研究本身所预设的一些前提性问题:怎么才算哲学的视角;对“全球化”的哲学考察主要是什么样的考察。对于“哲学视野中的全球化研究”中的元问题是否有明确的意识、能否作恰当的处理,将关系到“哲学视野中的全球化研究”能否走向有序与成熟,能否进行认真的有意义的对话。本文的第一部分考察了怎么才算是哲学的视角或视野,澄清了流行做法中的问题,阐述了哲学的视角应有的四个特点。本文的第二部分根据所确定的哲学视角的特点,指出在从哲学的角度研究全球化问题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但本文并不展开论述这些问题本身。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哲学与本体论的“纠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汝伦先生在《马克思的哲学观和“哲学的终结”》 (载《中国社会科学》 2 0 0 3年第 4期 )一文中认为 ,马克思从来不关心“重建本体论”或“本体论转向”之类没有实践意义的问题 ,任何学院式的玄谈或机械僵硬的比附与马克思哲学都是不相干的。按这个意思 ,谁要试图谈论马克思在本体论上发动的根本转向并实现了某种本体论的“重建” ,那谁就是“无视现实问题、只会凿空蹈虚的学究”。对此 ,笔者提出质疑。笔者以为 ,马克思哲学固然是一种改变世界的哲学 ,是人类解放的精神武器 ,确实在“清算”传统哲学中也提出过要“消灭哲学”的主张 ,但是…  相似文献   

12.
《终结》是恩格斯在晚年集中阐述马克思哲学的专题著作.在《终结》中,恩格斯从容而自由地阐发了他对马克思哲学性质、产生和内容的理解.虽然,这种阐发带有一定的恩格斯自身的思想色彩,但从总体上看,恩格斯在《终结》中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是对马克思哲学及其精神实质的忠实展现.因此,《终结》无疑是马克思哲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纲要性文件.  相似文献   

13.
“哲学的终结”是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结论,后现代主义哲学彻底否定了传统哲学,得出了“哲学消亡”的命题。本文从对这一问题主要涉及到的三个层面再探“哲学终结论”。  相似文献   

14.
强调物质性是以“主体的终结”为口号的当代法国哲学之当代性特征的集中体现.马里翁关于饱和现象的探讨揭示了“受体”对“主体”的取代.与“主体”预见和引起现象不同,“受体”后于现象并承受这种突如其来的现象.“受体”是“被给出的接受给出者”,其被动性衬托了现象的自主性、自足性或自身物质性.事件是最基础、最简单的饱和现象,以其量的无限扩张而特别显著地表现出偶然性、不可预见性.通过推进法国实存哲学和概念哲学的最新努力,马里翁的强调绝对给出的物质现象学典型地代表了当代法国哲学对物质性的关怀.  相似文献   

15.
《学术研究》1989年笫2期报导了姜建强同志的“‘应用哲学’即‘无哲学’”的观点。对此我有所启发,但不敢苟同,特提出一些看法与之商榷。姜建强同志的立论依据之一是:“应用哲学”取消了哲学思维的特点。这一论据,至少包含五个需要回答的问题,即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的特点、什么是“应用哲学”、什么是“应用哲学”的特点和“应用哲学”是否取消了哲学的特点等,对这些问题,我与姜建强同志的观点是有区别的。在姜建强同志看来,哲学“是人类智  相似文献   

16.
施蒂纳的唯一者概念常被误认为一个荒诞的哲学形象.出现这种误解,是因为忽视了施蒂纳的黑格尔主义的背景.通过解读他与黑格尔哲学的关联,我们将发现,唯一者展示了哲学和历史的终结,他是精神运动达到绝对知识阶段的化身,也是历史发展达到自由终点后的人类状况.作为哲学和历史的终结者,唯一者成为了“最后之人”.  相似文献   

17.
王心刚 《北方论丛》2017,(6):102-105
马克思提出“消灭哲学”的口号,因此,西方学术界有学者认为,真正的马克思的理论是没有哲学的.对此,沃尔夫冈·豪格认为,马克思是有哲学的.首先,马克思哲学不是“机构哲学”或学院派哲学;其次,马克思哲学终结的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西方传统哲学,即西方形而上学;最后,马克思哲学是扬弃了黑格尔哲学和他自己早期哲学的哲学,即“扬弃了哲学”的哲学.  相似文献   

18.
思入现代社会的本质——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曙光 《学术研究》2002,1(5):30-38
要论证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当代性或当代意义 ,就不能回避它之于现代性难题有何价值问题。马克思哲学是执行着现代社会自我批判的现代哲学 ,内在地具有对现代性的批判精神和超越向度 ,实质上是终结了一切哲学形上学的历史性的“生存 -实践”哲学。理论界以往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实用主义和片面性问题 ,即根据某种潮流和时尚要么把它往“纯哲学”上拉 ,要么把它往“实证科学”上靠 ,结果使马克思在哲学上发动革命变革的意义和真实内容隐而不见。本文认为 ,整个马克思理论都包含着两种思想要素或双重旨趣之间的张力。经由对这种思想张力的阐明 ,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马克思哲学思想对于现代性难题的深刻洞察力和重大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分析了青年阿多诺的哲学思想.在阿多诺看来,从胡塞尔到海德格尔的现象学运动是德国当代哲学的主流,这一主流起于反对唯心主义,但却终结于唯心主义.海德格尔终结之处也就是具有现实性的马克思主义开始的地方,这就是自然历史观念.  相似文献   

20.
本文按照西方哲学的固有思路 ,从命题结构“它是”和“我是”出发 ,对西方本体论哲学中的实体概念和主体概念 ,包括康德哲学中的“物自身”和“我自身” ,进行了解构式分析和探讨。文章着重描述了西方本体论哲学从客体形而上学到主体形而上学演变的逻辑历程。文章还有针对性地讲到了从哲学上谈论主体和客体以及主客体关系的一些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