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黄庭坚是宋代梅尧臣诗歌接收史上的重要一环。他是宋代诗人的代表人物,把宋诗推向了发展的高峰。黄庭坚诗歌崇学尚典,注重对历代前贤诗歌的博采与融通。就本朝诗人而言,他对梅尧臣诗歌的接受尤为明显。无论是诗歌取材,还是写法技巧,乃至审美趋向都深受梅尧臣的影响。可以说,黄诗承袭着许多梅诗的因子,诸多方面都是沿着梅诗的特性顺延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梅尧臣是宋代诗学“平淡”论的首倡者,被誉为宋代“平淡”诗风的开山鼻祖。在批评晚唐五代以来西昆体之流弊的基础上,梅尧臣一改西昆体诗风浮艳、内容空虚、语言晦涩的缺点,倡导了平淡的风格,并在丰富的诗歌实践基础上,对“平淡”的地位、内涵和本质等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建构了其独特的“平淡”理论,是宋代“平淡”理论的重要奠基者,开启有宋一代文艺之“平淡”风气,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禅宗和文学同时在江西宋代达至鼎盛并在全国引领风骚,由此构成了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关于禅宗与文学之间的联系,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诗歌领域,其实禅宗对散文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仅就江西宋代散文的内容而言,这种影响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记载禅宗历史或阐释禅学思想;忘怀荣辱的达观胸襟与向往闲适的人生理想;人生如寄与世情梦幻的生命感叹。  相似文献   

4.
欧阳修、梅尧臣、刘敞三人有四首为注辇国的白鹦鹉唱和的诗歌,其中牵涉到宋代广州的对外贸易,牵涉到宋代的海外交通、海外物产,反映出宋代文人的海外观念,引起人们对宋代“涉外”诗歌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宋代历史文化背景的分析,概述了宋代服饰的特点。从具有代表性的宋代官服、文人服饰与宋明理学、儒家思想、禅宗、宋词、山水画等特定时期文化氛围之间的关系,阐明了服饰是重要的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6.
宋代是文人士大夫与禅宗联系最密切的王朝,禅宗旨趣深入影响当时知识分子的人生选择、精神追求、价值趋向等方方面面.叶梦得作为两宋之交比较重要的词人,在当时大的信仰背景的浸染之下,与禅宗也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禅宗思想与美学观直接影响到其<石林词>的创作思想、创作风格、创作意境等,使作品带有明显的禅意韵味.  相似文献   

7.
径山是中国重要的佛教名山之一,其在宋代成为著名的"五山十剎"寺院之首。宋代也是禅宗人才辈出的时代,四川地区更是涌现出诸多中国禅宗史上的重要禅师,其中也不乏曾住持径山的蜀僧。宋代蜀僧与径山之间具有很深的"因缘",同时两者的关系也成为名僧与名刹之间互动的缩影。  相似文献   

8.
颂古是宋代“以诗明禅”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中国禅宗创造的偈颂新体裁,体现了宋代禅宗“以文字为禅”的特色.临济宗杨岐派著名僧人圆悟克勤编撰的《碧岩录》一书是宋代禅宗“颂古”的集大成之作.其弟子大慧宗杲虽然焚烧了《碧岩录》版,但是自己也创作了110首颂古作品.慧宗杲并非对颂古这种形式不满,而是不满于学者的“不明根本,专尚语言,以图口捷”.大慧宗杲的“颂古”之作,是宋代禅宗由“文字禅”转向“看话禅”的体现,一定程度上说,是在扭转北宋中期以来禅宗向文字禅发展的方向,恢复禅门“言语道断”的传统.  相似文献   

9.
颂古是宋代"以诗明禅"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中国禅宗创造的偈颂新体裁,体现了宋代禅宗"以文字为禅"的特色。临济宗杨岐派著名僧人圆悟克勤编撰的《碧岩录》一书是宋代禅宗"颂古"的集大成之作。其弟子大慧宗杲虽然焚烧了《碧岩录》版,但是自己也创作了110首颂古作品。慧宗杲并非对颂古这种形式不满,而是不满于学者的"不明根本,专尚语言,以图口捷"。大慧宗杲的"颂古"之作,是宋代禅宗由"文字禅"转向"看话禅"的体现,一定程度上说,是在扭转北宋中期以来禅宗向文字禅发展的方向,恢复禅门"言语道断"的传统。  相似文献   

10.
论梅尧臣的边塞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经发生在宁夏境内的、残酷激烈的宋夏之战,为宋代边塞诗提供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生活素材。诗人梅尧臣面对宋军屡败的战局,有感赋诗,或抒心系边塞的报国之志;或述战事失利的伤痛之情;或写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皆表现了一位爱国志士崇高的民族精神。梅尧臣边塞诗的特点是:包容深广、长于纪实,敢于批判,笔势淋漓,思辩敏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