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分区模型生命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编制中国分区模型生命表的需要及条件 模型生命表是人口研究的有力工具,利用它可以对各地区人口死亡现象的特征进行动态分析,还可开发出一系列间接分析方法对数据有缺陷或不完整的地区进行深入研究,以及对历史资料进行评价、比较等。即使是统计系统比较健全的地区,利用模型生命表也可对各类数据作出对比分析,深入认识死亡现象的统计规律,提高对未来人口特征变化的预见能力。因此,自50年代以来,国际人口学界就先后研制过5种不同的模型生命表:1955年发表的联合国模型生命表;1966年发表的柯尔—丹尼区域模型生命表,1969年发表的赖  相似文献   

2.
一、模型生命表及其用途 人们熟知的普通生命表是在本地区实际死亡数据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它对所研究地区的死亡水平、模式和平均预期寿命进行了科学的推算,并对人口的按龄死亡过程作出了概括的描述。这种死亡分析方法精确、严格,而且编制方法简单。因此,生命表不仅在人口研究中得到了应用,而且还在卫生统计部门、人寿保险公司以及有关的计划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缺乏较详细死亡资料或数据质量不可靠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论模型生命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人口都没有详细和可靠的人口数据。研究这些人口的增长与死亡,一般可以借用一些特性与这些人口相近似其数据又比较可靠的人口资料,来作比较与分析。也可以利用模型生命表进行试探性的比较与分析。自1955年联合国人口司编制出第一个模型生命表以来,现在世界上一共有了五种模型生命表。本文将就目前五个模型生命表作简单的叙述。  相似文献   

4.
关于生命表模型的研究,大致可在二个方向上进行。一方面为通过比较大量的实际生命表,找出各种生命表之间存在的一定关系,利用这种关系,作出模型生命表。这种方法可以称为模型生命表方法。例如,为大家所熟知的1955年的联合国模型生命表,1966年发表的定尔和德蒙尼的分区模型生命表等。英国的布拉斯(Brass)的 logit体系也可认为是属于这一类方法。另一个方面为所谓的生命法则或死亡规律的研究,即把生命表上的函数(简称生命函数)看作是年龄的函数,它服从某一分布规律。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贡贝尔兹法则,这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1953—1964年,1964—1982年生命表指标的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表在人口数量关系的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生命表上的各指标不仅综合地反映了一个人口的死亡水平和模式,它还是进行人口动态模拟与预测的基本数据之一。因此,估算和编制人口在各个时期的生命表,始终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是,由于我国的死亡登记制度在广大农村地区还很不完善,人们一直无法得到50—70年代的较准确的分年龄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生命表在人口研究中是个有多种用途的工具。它反映的是一个出生队列的整个生命过程。由于它的重要性早已为人们所知,所以到自前为止,在生命表的编制方法与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很有价值的成果,为人口学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从理论上讲,生命表分为两类,一类是时期生命表,它是根据某一特定时期(如某一年,或某连续若干年等)实际死  相似文献   

7.
把生命表用于人口回测,是生命表研究的一个发展。在生命表的传统研究中,编制生命表是仅为求得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目的的。随着现代人口统计的研究与发展,生命表的广泛用途远不止于此,把生命表用于人口回测,就是现代生命表的主要用途之一。利用生命表进行人口回测需要注意下列前提条件。1.必须是根据准确人口资料编制的具有先进编制技术和具有较高精度的生命表;2.所研究的实际人口其发展过程是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在对人口死亡作研究时,生命表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关于生命表,它是基于这样的现象基础上制作的:同时出生的一批人,在死亡力作用下,这一批人随年龄增大人数逐渐减少,最后全部死去。生命表的编制就是对这一现象的记录。我们把这种随时间的推移,同一事物的数量逐渐减少,最终消失的现象称为衰变现象。实际上,无论是在自然界和在人类社会,这种衰变现象都大量存在,所以我们也可以用类似编制生命表的方法来描述这类现象。例如在生态学研究中编制某类物种的寿命表来表现这种生物的死亡过程;在婚姻研究  相似文献   

9.
我国1987年进行的1%人口抽样调查向我们提供了1986年中和1987年中分性别分年龄组的人口数以及1986全年和1987年上半年分性别分年龄组的死亡人口数。根据这些数据,应能编制出1986年和1987年的生命表。但在实际编制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一些年龄组中调查到的死亡人口数过少,使得计算出来的死亡率曲线出现了较大的随机波动,用这样的死亡率编制出的生命表肯定是不可靠的。为此我们采用了如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 本刊于本期开始连续刊登亓昕等人编制的《我国1995年各省市分性别简略生命表》,将分6期刊发完毕。  生命表是人口学工作者及社会学工作者经常使用的工具,它能为社会经济工作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利用原始资料(普查资料或抽样调查资料)编制生命表,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我国于1995年10月1日进行的1%抽样调查,提供了1994年10月1日至1995年9月30日死亡人口数和同期中点的分年龄人口数。由这些资料,可以编制出1995年各省市分性别简略生命表。  一、编制方法为减少数据的波动性,我…  相似文献   

11.
对婴、幼儿死亡率的研究,人口学家们已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其中如美国著名的人口学家Coale(寇尔)和Demeny(德蒙尼)所作的模式生命表。在这模式生命表中把死亡分成四种类型,每种类型的模式生命表有不同的婴、幼儿死亡率;其它有Gopertz(贡贝尔兹)曾设想过死亡规律;还有如北欧的非对称学派Thiele(西尔)也曾经提出过在年少期的人口生存率模型。这些研究,从人口研究的历史来看,都是作出了很大贡献的,但我们也可发觉在这些研究中还存在着不够令人满意的地方。例如在寇尔等作的模型生命表中,看不到生命过程的内部联系,即各年龄死亡率的联系,并且四种模式也不能概括各种各样的人口现象。而在其它的模型中精确度还嫌不够。1981年,南朝鲜的人口学者金敏子曾提出用韦伯(Weibull)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口,特别是高龄人口的死亡研究,是目前我国人口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大家知道,在死亡研究中,年龄别死亡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但在一般的死亡研究中,很少有这方面详细、确切的资料,有的往往只是“70岁以上的死亡率”,“85岁以上的死亡率”等类似粗死亡率指标;而这些指标,由于受年龄结构的影响,可以说是很粗略的。在制作生命表时,高龄人口的死亡率,常常是根据数学公式推算出来的,或者仅仅是根据一些较年轻的死亡人口的死亡率曲线的延伸,这样做,应该说并无可靠的根据,因为这些数值并不真正提供了该同期群在生命后期的真实情况,它充其量不过是用来最后完成生命表罢了。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死亡的水平、模式及区域差异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文章运用模型生命表方法对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三次人口普查和两次1%全国人口抽样调查的死亡数据建立了时序关系,有规则地进行了调整和修正,并编制了新的简易生命表。文章系统分析了中国人口死亡在不同时期的水平、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将年龄结构死亡模式变化对期望寿命变动的影响做了分解,考察了不同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动对期望寿命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4.
工作生命表也称就业生命表,是人口与就业研究的基础工具,对有关部门安排就业、建设社会服务设施、确定福利制度和就业保障事业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本文将人口学原理同普查资料结合,编制出重庆市工作生命表并进行初步分析。一、工作生命表编制原理及过程将社会经济变量引入生命表,在封闭状态中对多重衰减变量作用过程进行描述,反映同一批人从事某项社会经济活动过程,这样就产生了工作生命表。工作生命表就是将人口的分年龄死亡率同分年龄在业率综合考虑,既可反映全体人口的平均预期工作寿命和经济活动人口的平均顶期工作年数,还可以反映不同年龄人口进入或退出经济活动的比例关系。以  相似文献   

15.
张广裕 《西北人口》2009,30(3):62-66,70
本文用Brass曾生子女存活比估算儿童死亡率的方法和Gompertz死亡率定律等方法对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五普”男性人口的死亡和生存原始数据作了进一步的修匀和校正。在此基础上。我们用Farlle死亡概率法编制出了甘南藏族自治州男性人口的简略生命表.并通过生命表的结果分析了甘南州男性人口的死亡水平、死亡模式和死亡的性别格局。  相似文献   

16.
<正> 解放后,我国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人口,除某些年份外,死亡率都稳步下降,平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但是由于缺乏完整的有关分年龄死亡率的时间序列资料,因此无法全面地对我国死亡率的下降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尽管如此,我们仍能根据某些年份的死亡率统计资料对我国死亡率的变化过程作一些分析。1975年卫生部肿瘤防治研究所在全国二十四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全死因回顾性调查,并且根据这次调查所得的资料编制了全国1973-1975年的生命表。这些生命表基本上能够代表全国的情况,但其中也存在一些明显不合理的地方(翟振武:《人口研究》,1987年第1期),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正。1982年我们进行了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并且在这次普查中对我国1981年的死亡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根据这次普查结果编制的我国1981年的生命表,其质量还是比较高的。下面就根据1973-1975年和1981年的生命表对我国死亡率变化的性别差异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7.
论生命表的统计性质与统计检验李永胜(西南财经大学人口所610074)生命表是研究一个假定cohort人群的生命过程的重要模型。由于生命表函数具有标化年龄结构的性质,因此,就可用以分析说明不同人口所处的社会经济背景条件的差异与特征。这一特点,又受到生命...  相似文献   

18.
已知死亡水平和死亡模式时的生命表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在编制实际生命表时,我们通常是先根据人口普查或人口调查提供的资料计算出一组分年龄的死亡率,{M(x,n)},然后再根据这组实际的分年龄死亡率编制出相应的生命表。在编制模型生命表时,我们通常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对死亡现象的研究是人口学研究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现有的研究方法都是建立在经验数据的基础上,这方面静止人口模型即生命表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它给出了在某一死亡水平下按龄死亡概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在这一死亡水平下的死亡模式,反映了人口的某种死亡状态。处于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医疗卫生条件,不同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下的人口,其死亡状态可以有所不同,而且,随着所处环境条件的变化,人类自身的发展,人口的死亡状态也会相应变化,是一动态过程。在人口研究的许多场合,我们不但希望了解人  相似文献   

20.
编制生命表的第一步工作是将观察到的实际人口死亡率M_x转换成生命表上的死亡概率q_x。在1岁一组的完全生命表中,最常用的转换公式为q_x=2-M_x/2+M_x这个公式实际上是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