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进入现代科学时期,作为科学认识的经验认识方法的观察和实验,不再是纯粹的经验方法,而是广泛而深刻地渗透着理性思维及其成就。这一方面,使观察和实验更完备、更规范、更具理性;同时也使观察和实验中的客观性问题更加复杂与突出。在观察与实验的过程中,既应反对"纯粹客观性"的奢望,又应不放弃科学的客观性原则。理论上的探求应与科学认识的实践结合起来,而科学正是在对客观性的不断寻求中获得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近代哲学转向了认识论,在真理观上认为理性是保证自我与外部世界符合的的东西,要获得真理必须遵循合理性标准。新实用主义代表人物罗蒂对此持批评态度,他认为理性是自我创造出来的,并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理性,合理性标准也不能绝对保证知识的客观性,相反还有可能导致同一性逻辑和技术统治。但罗蒂并不主张取消理性,而是主张对理性弱化,认为理性只是一种命题态度和对知识共同体成员伦理性的要求,这同时反映罗蒂实用主义的真理观:直理是体现协同性并非追求客观性的东西,它是不断证明与重新编织的信念系统,它总是与具体的社会、历史情境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3.
一、莱布尼茨的认识论立场作为一个唯理论者,莱布尼茨的认识论立场与其前人——笛卡儿、斯宾诺莎是基本一致的,但又有重要区别。笛卡儿认为,真理的标准在于观念自身的“清楚明白”。他说:“凡是我们十分明白、十分清楚地设想到的东西,都是真的。”只有依靠理性演绎得来的知识才有普遍性,才是真理,而从感觉经验  相似文献   

4.
把真理内容的客观性称之为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是不科学的,其理由是:提出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概念是对真理的本质片面性认识的结果,容易造成与事物客观性概念的混淆,同时也不能把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的客观性,作为真理的客观性的根据。应当摈弃“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提法,确立“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的提法。摈弃“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的观点,确立“真理的发展是从低级真理向高级真理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研究真理的表述问题,至少存在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因为哲学思维与常识之间的矛盾,必然会造成辩证理性对客体的科学认识与常识对世界合乎情理的把握之间的不一致性,人们往往把常识、经验知识、感性知识与真理相提并论。第二,是因为对哲学命题、哲学观点众说纷纭的争论及各不相同的解释,造成了理论的混乱。例如:在西方,笛卡儿认为真理就是自明之理,其表述应当清楚明白,以致马赫提出了思维经济原则;康德则认为真理是个判断,因为只有判断才涉及知性和理性,感觉无所谓真假之分;当代分析哲学大都认为真理是经过意义  相似文献   

6.
价值哲学与翻译批评研究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翻译批评研究的哲学基础,论述翻译批评研究的范式嬗变,指出价值论观照下的翻译批评的评价标准以交往理性为指导,追求共识性真理,具有评价的多元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7.
关于真理的本质属性问题,学界一直争论不止。本文立足"符合论"视角,对客观性作了重新解读,认为客观性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对象的符合、一致,从而否定了传统意义上理解的客观性以及许多学者们持有的科学性、过程性观点。并进一步阐明真理在本质上是一种"符合论"的真理,从而得出结论:真理的本质属性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即客观性。  相似文献   

8.
传统教科书把真理本质属性定义为"客观性",这一规定无视真理的获得与检验是一个主体创造的过程,是各种主体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而夸大了真理本质属性中的客观性成分.因此,必须全面把握真理的本质属性:从抽象层面上看,真理决不是纯客观的,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从思维具体层面上看,真理决不仅止于是真实的,是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论实践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真理是实践唯物主义真理观的根本范畴,它的提出既是实践唯物主义理论自身完善的内在要求,又是解决当前理论界关于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的争论的关键。本文在创造性地用实践真理去概括事实真理和价值真理的基础上,阐明了实践标准是理性真理的检验标准,而生产力标准是实践真理的检验标准,并阐明了理性真理观发展为实践真理观的必然性和实践根据。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实用主义主要代表的美国著名哲学家罗蒂,在真理观上反对真理是思想和对象之间的客观性符合,而认为真理是由具体、历史的群体约定的,避免不了群体因素随机性、流动性和开放性的制约,与实在无关,真理的实现更多地要依靠文学等媒介的“叙述”。这种真理观用想像力代替了理性,用希望代替了知识,同时赋予文学真理指向的意义。一是文学成为真理多元话语中不可或缺的一元;二是文学的性质得到重新理解,传统的反映论被消解了;三是文学批评只有采用民主的、谈话的和面向现实公共生活领域的态度,才能实现文学理论真正的价值;四是文学作品的真理指示意义不仅仅被束缚于作品本身,而是在文本的各种诠释中体现出来,即在交流中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11.
要彻底埋葬“真理”问题上的形而上学 ,不仅应该把实践概念引入认识论 ,而且还应该将它引入真理论 ,这就是“实践真理”的概念。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实践真理观的视角 ,在实践真理与认知真理的联系与区别之中 ,阐发了实践真理的涵义及其辩证特性 ,论述了真理的客观性与主体性、普遍性与具体性、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关系的新含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真理的定义、要素和本性。认为,真理是人在实践中反映对象所形成的正确认识;被反映者、反映者和实践是构成真理的三要素;真理的本性是客观性、主观性、实践性和正确性。初次把实践引入了真理的定义中并认为它是构成真理的要素之一,并把实践性、正确性也看成是真理的本性,同时指出真理并非纯客观也非纯主观的东西,而是客观性、主观性、实践性和正确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在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人的认识产生可分为感性认识阶段和理性认识阶段、理性认识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即真理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以及真理的无限性和人的认识、实践的相对性等方面,毛泽东的《实践论》对王船山的哲学思想都有明显的继承与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概括总结出了人类认识的总规律,为夺取中国革命,尤其是为夺取当时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4.
《实践论》与船山哲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人的认识产生可分为感性认识阶段和理性认识阶段、理性认识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即真理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以及真理的无限性和人的认识、实践的相对性等方面,毛泽东的《实践论》对王船山的哲学思想都有明显的继承与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概括总结出了人类认识的总规律,为夺取中国革命,尤其是为夺取当时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5.
思想路线正确与否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哲学。哲学上的失误曾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极大损失。以真理标准讨论为起点的哲学上的拔乱反正是挽救国家危局、开创社会主义新时期的转折点。实践标准回答的是认识的真理性问题,生产力标准回答的是实践的合理性问题,两者各有独立意义,不能混为一谈。从真理性的认识出发引出许多不同的实践方案未必都合理,还需要以生产力标准来检验。“三个有利于”标准不是前两个标准之外的另一套标准,也不是两者的复述或迭加,而是两者的综合和发展,体现了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和实事求是的精髓。弄清三个“标准”的关系是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哲学界通行的真理客观性观点与实践标准相矛盾,与唯物辩证法的范畴论相冲突,背离了真理定义的基本要求,不符合实践唯物主义的精神,曲解了经典作家关于客观真理的论断,其基本论据和推理过程存在严重的逻辑错误和内在矛盾,因而从根本上说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真理观虽然坚持了真理的客观性,但它无论是对于真理客观性的理解,还是对真理客观性的论证,都存在着缺陷,不但难以令人信服,而且存在着重重隐患。而把真理的客观性理解为其正确性,不但可以在真理观上与主观真理论划清界线,而且克服了传统的客观真理论的缺陷和隐患,从而更好地坚持了客观真理论。  相似文献   

18.
从客体理解,还是从实践理解真理的问题,是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所在。传统教科书把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本质和属性观"理解为传统哲学的"符合论"真理观、认知真理观和"绝对的真理观",其缺陷是不从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问题,陷入了"只见知识,不见人"的错误之中。从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本质和属性观,就是从实践理解真理的生成根基、形成机制、发展机理、真理的证明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全面性、过程性。从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本质和属性观具有重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有利于根本转变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本质和属性观的思维方式,有利于澄清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本质"和"真理的属性"等概念的科学内涵,有利于解决人们"追求真理和发展真理"的价值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