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化生命的理论架构和文化生命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先秦儒家文化哲学的生命所在。在先秦儒家的思想符号世界里,人的生命形态首先表现为一种文化生命形态,它与外在的自然生命水乳交融,共同完成理想生命的建构,这就是孔子的"文质彬彬、孟子的"践形"和荀子的"性伪合"。先秦儒家对人的生命的文化安顿开辟了一个极具魅力的精神领域:人的心灵世界和价值世界,它从根源处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生命和文化精神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由济南出版社主办的“中国文化语境中的人文知识分子话语”学术讨论会于 2 0 0 1年 5月 2 8日至 3 0日在古城苏州东吴饭店举行。本次会议为同仁性质的小型学术讨论会 ,来自北京、南京、济南、沈阳、石家庄、淮阴等地的部分学者出席了此次活动。提出“中国文化语境中的人文知识分子话语”进行讨论的现实原因在于 :建立在西方文化叙事基础上的当代人文知识话语 ,由于脱离了中国民族固有的进行交流和对话的文化语境 ,所以不仅无法被广大的汉语听众所接受和解读 ,而且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剥夺着中国民族再现历史、表现时代与想象未来的可能。而一个…  相似文献   

3.
4.
多元文化在不同历史和文化语境中形成科尔沁小说多元开放的话语体系。话语是特定历史阶段产生的与社会实践关系密切的陈述,在科尔沁小说中既有国家话语的询唤,又有个人话语对国家话语的延伸思考,再到个人话语的自觉以及全球化语境中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对话,呈现出本土文学经验与全球化多元文化语境的碰撞、结合。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梦的话语内涵与话语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梦是一个具有宽广的理论视野和丰富的价值内涵的话语体系,有着鲜明的价值旨归、价值原则、价值维度、价值特性和价值基石。中国梦的出现表明了中国新的政治理想和治国理念,彰显了高超的政治智慧和话语魅力,具有强大的话语感召力和凝聚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中国梦所具有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示范功能和对话功能,对提升中国政治话语的影响力和在世界范围内中国话语权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全面认识中国梦的话语内涵和话语功能,对于我们倡扬这一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市民文化产生于市民群体的成长发展过程中 ,其背景是 1 9世纪末形成的文化危机。近代市民文化形成的最集中体现是近代话语范式的转变 ,它是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在近代市民文化运动的不断高涨中 ,市民群体的文化领导权基本确立 ,但同时又有较大的局限性。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和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为我们分析近代市民文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元话语不表达话语的概念意义,只体现说话人对话语的元认知监控。元认知是元话语产生的认知动因,元话语是交际双方元认知交互的语言手段。元话语在高频使用的情况下,通过语法化机制演变为话语标记。元话语和话语标记可衔接语篇或表达说话人的情感态度,都具有引导功能。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形式、结构和使用频率上。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20世纪的主流广告强调广告是销售的手段、所有的广告活动都应以销售为本的话,那么,关切人的生存状态、重视人的价值、捍卫人的尊严幸福、满足人的整体需求和关注人的个性发展,则是人本广告观念的核心.从销售观到人本观,是广告观念革命性的转变.这一转变给广告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促使广告主、广告人从"唯我独尊"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这一转变必然越来越契合人的特性和需求,越来越具有人文关怀的氛围.  相似文献   

9.
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学术成果和中国的翻译研究领域发生的文化转向,其原因是语言学的翻译研究迟迟不能建立科学的范式,对翻译实践又缺乏指导作用。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矛盾,翻译的文化观应当与翻译的语言观相结合,才能最终促成翻译研究领域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话语中的大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出现是一种文化进步 ,对中国当前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然而 ,作为一种有着巨大影响而又充满内在矛盾的文化境遇 ,肯定大众文化的进步性并不意味着可以漠视大众文化的弊端给中国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事实上 ,大众文化自身也的确存在着种种不足和问题 ,必须对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过程进行引导、规范、调节、控制和改造 ,以现代人文精神提升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简要论述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重要性的基础上 ,分析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内涵 ,并就高校如何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了具体思路。本文对高等院校 ,尤其是理工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英美文学教学与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密切相关,解读与欣赏英美文学作品,不但能够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的夯实和人文素质的提高,而且还可以加强学生对英美文学及文化的认识与感受。英美文学是英语语言艺术与西方人文精神的整合体,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不可或缺的。英美文学在人文学科教育、文化教育、意识形态教育三方面影响了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理工院校的中国古代文学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理工院校人文素质的教育现状出发 ,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内容实质的概括 ,阐释中国古代文学教育在人文素质培养中的重要意义。认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教育是理工院校人文素质培养中最主要的内容和文化载体之一。其主要实质是 :中国古代文学传播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体现了广泛而独特的审美特征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4.
体现着科学以及科学共同体精神气质的科学文化是科学的文化标格和标志,以人文学科为基底的人文文化渗透并显现于人文主义或人文精神。斯诺关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对垒、分裂与冲突的机智表达适逢其会,而对其历史研究得最为透彻的,非麦克莫里斯莫属。在某种意义上,当今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实证主义与存在主义的对抗、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对局、科学与反科学的对阵,都是两种文化对峙的表露。事实上,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对立不是自然的,而是人为的,两种文化必须融汇与整合。秉持平权的立场、平等的态度,科学共同体与人文共同体必须相互借鉴、彼此学习,科学人争当哲人科学家,人文人力作科学人文家;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亟须各自补苴罅漏,科学文化需向善臻美,人文文化需崇实尚理;综合学科尽力综合,交叉学科尽量交叉;从教育入手,全面推行博雅教育或通识教育或通才教育。通过符号学的、诠释学的、意会认知的、契合的进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结束对峙与分裂,走向融汇与整合。所谓的两种文化融汇与整合而成的文化是斯诺所指的"第三种文化",即由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熔铸而成的"合金文化",或由两种文化化合而成的"化合物文化",或由两种文化杂交而成的"杂交文化"。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汇与整合的有效途径是,走向科学的人文主义和人文的科学主义,即走向新人文主义和新科学主义。这是双重的复兴——人文的复兴和科学的复兴。  相似文献   

15.
在科学教育中,构建和塑造人文精神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现实召唤。物理文化的实质,就是从文化的角度来理解物理,挖掘物理学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因此,物理教学中需要深入到这门学科的文化层面,而不仅仅局限于学科的知识层面。在教学中,要以课程为重要载体,传播物理文化,沟通"物理"与"人文",建立两者融合的"桥梁",以培养具有科学和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6.
马来西亚华人文化的特点是人文关怀精神 ,这种精神源自中华儒家文化 ,具体表现为报本返始的人文关怀及崇德的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17.
人文文化在工程文化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文化教育是一种创新的工程教育模式 ,必须注重人文社会科学在工程教育中的作用 ,将工程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人文文化教育有机融合 ,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对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作用、对各学科知识融合的整合作用、对工程人才知识模块构建的兼容作用、对工程人才适应社会的超前导引作用、对工程人才智力发展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我国当代高等教育中日益受到重视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也逐渐得以显示。本文通过对人文精神内涵和人文素质教育基本任务的分析 ,阐述了在我国高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物候是先秦昆虫文学描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前提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生产、生活方式有重要的联系。目的是关注先秦时期以昆虫活动为代表的物候描写,以及昆虫的文学形象对农耕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影响。《诗经》中有大量的物候描写,而其中的昆虫尤具代表性,这不是偶然的昙花一现,而是有着更深意义上的生存思考,也是微观世界中昆虫文学与文学社会性需要之间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在高等师范学校设置传统文化系列课程,对增强学生对文化传统的认知和认同,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有重要作用。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有互补性,与文、理各科专业课程有互容性。对该系列课程的深入研究,有待于教学体系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