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相关文献中辑出为《全宋诗》及《全宋诗订补》所遗之宋诗,计有一百则,聊作补遗。  相似文献   

2.
《全宋诗》的出版是一项巨大工程,其补充完善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披阅众多订补文章,笔者又得误收1首,重出17首,补遗11条。  相似文献   

3.
本文为作者读《全宋诗》系列札记的又一篇,以补为主,以订为辅。  相似文献   

4.
帖子词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诗体。作为一种宋代皇宫节日门帖用诗,帖子词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几乎贯穿两宋。但由于诗作散佚严重,今所存帖子词仅约六分之一。《全宋诗》漏收了《盘洲文集》、《后村先生大全集》中洪适和刘克庄帖子词共53首,兹予以补遗。  相似文献   

5.
明初编纂的大型中国古代诗词总集《诗渊》被称为“古诗,尤其是宋诗辑佚之渊薮”,在《全宋诗》的编纂及其订补过程中虽然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然而尚多有遗珠.考订该书所录宋诗,《全宋诗》及其“订补”所失收者尚多有之,今择其要者凡诗人7家12题31首,公诸同好,并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依据近人徐乃昌《安徽通志稿.金石古物考》所著录的宋代石刻材料,考核《全宋诗》相关内容,辑录佚诗25首,可补《全宋诗》之缺。  相似文献   

7.
本文为作者读《全宋诗》系列札记《读〈全宋诗〉识小》的续篇 ,对 72巨帙的疏失又提出了 10类问题  相似文献   

8.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宋诗》在标点方面有不少失误,该对其作了订正,并简要说明了理由。  相似文献   

9.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纂的《全宋诗》是规模最大的中国古典诗歌总集,是20世纪古文献整理的代表性成果;《全唐诗》更是诗歌总集整理的典范。但《全宋诗》、《全唐诗》重出、误收、重见的诗歌数量庞大,除前人所论,又有300余组,可粗略分为作者两收诗歌重录、《全唐诗》误收、《全宋诗》误收、诗歌重见不能考订时代等四种情况。《全宋诗》误收唐诗的部分,共计24组59例诗歌,或重录于近同,或误收于相关,或错讹于无绪,缘例释证,甄别真伪,可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署名“后村居士编集”的《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 (《后村千家诗》)中 ,尚有以下诗人、诗篇在《全唐诗》、《全唐诗补编》、《全宋诗》中未收入。笔者通检《全宋诗》两遍后 ,姑系于此。通人正之。宋邕《七夕》 :“北斗佳人双泪流 ,眼穿肠断为牵牛。封题锦字凝新思 ,抛掷金梭织旧愁。桂魄三更云漠漠 ,银河一带水悠悠。欲将心向仙郎说 ,借问榆花早晚秋。” (卷四 )《春风》 :“轻花细叶满林端 ,昨夜春风晚色寒。黄鸟不堪愁里听 ,绿杨宜向雨中看。” (卷十二 )刘允济《琴》 :“昔在龙门侧 ,谁想凤鸣时。雕琢今为器 ,宫商不自持。巴人缓…  相似文献   

11.
杜甫的原集在他去世后不久就已散佚,宋代"二王"本<杜工部集>是杜甫诗文集的第一个定本.宋人在"二王"本的基础上陆续对杜诗进行拾遗补缺,共得佚诗46首.今存之<续古逸丛书>影宋本<杜工部集>与文献记载中的"二王"原刻本在诗歌数量上有抵牾不合之处,即前者较后者多收诗歌5首.宋代不同版本的杜诗集注本所收杜诗的数量不尽相同,本文对宋代各种集注本所收之杜诗进行了准确的数量统计与评述.  相似文献   

12.
《宋诗别裁集》批评主张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诗别裁集>是清代一部很有影响的宋诗名选.该书在编选时崇尚理学,多选理学家之诗;在宗唐前提下,有唐宋兼采倾向.本文在细心钩沉几位编者的史传材料、认真研读其诗文集的基础上,指出姚培谦、王永祺的诗学思想及创作实践与该书的选本理念有着种种契合.  相似文献   

13.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纂的<全宋诗>中存在一些重出误收的篇目,对其中数例加以甄辨,明确作品的真正归属,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摘要:  晚清宗宋诗派以苏轼、黄庭坚为发始,将宋诗的体派传统上溯至韩愈,再由韩愈推源至杜甫,从而完成了唐宋一体的诗学思想的构建,打破了明以来诗坛崇尚盛唐的主流局面,重新确立了韩愈在诗歌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同时宗宋诗派对韩愈诗歌中折射出来的儒家正统思想、人格魅力以及诗歌风格进行了新的阐释,赋予了韩愈及其诗歌较为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时代精神。宗宋诗派对韩愈及其诗歌多层面的阐释,不仅凸显了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使韩愈的儒家生命哲学的价值在晚清内忧外患的特定语境中重新彰显出来,从而也传达了宗宋诗人求变求新的诗学主张以及关怀现实的忧患意识和除弊去疾的革新意识。可以说,宗宋诗人是通过对韩愈诗歌的阐释来张扬自己的诗学观念和政治理念的,而韩愈诗歌则因宗宋诗人的阐扬而有了新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史通融,富有历史学识的主体文化特征,使宋代士子可以把宋代的史学思想、精神渗透到史论诗的创作中。具体而言,受以史为鉴、探求治道的史学精神影响,宋代史论诗体现出强烈的史鉴意识,重视人在历史活动中的作用,尤其强调从君主角度探寻兴亡之因。注重史料选择,重在把握关系国家治乱兴衰、具有垂法训诫意义的事件与人物,题材选择具有典型性、趋同性。疑经辨伪、不拘成说的史学精神,使史论诗敢于怀疑传统经史之义,注重历史的细致辨析,表达己见,促成了翻案体的盛行。适应重建思想秩序的时代要求,伴随着新儒学的建构,宋代史学完成了指导思想的儒家化,以理观史成为宋代士子的着眼点,史论诗的内蕴也因此上升到哲学层面,体现出鲜明的历史哲学性质;多从义理角度评价人物,发明史义,在历史认知上有鲜明的道德化、义理化倾向;褒儒颂隐成为基本的题材倾向,特别是在探求义理时,始终以尊王为本,具有鲜明的正统意识,形成了强烈的褒贬之风。  相似文献   

16.
《全宋诗》著录诗人九千余人,卷帙浩繁,出之众人,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重收诗现象。对此,学界已做了不少修订工作,如陈新等人编著《全宋诗订补》、张如安《〈全宋诗〉订补稿》。近来,通过查阅文献,发现李建中、陈世卿、宋涛诸人名下还有二十余首诗歌与他人重出,故很有必要对这些诗的归属加以一一考证。  相似文献   

17.
宋代诗人在观赏山水画图时,常常会表现出强烈的画中有我的意境参与意识,产生如入画境的出位之思和欲入画境之想望。如果说前者还只是暂时置身其间的艺术幻觉,后者则由艺术的审美活动,深入到人生的理想追求。宋代诗人在题山水画诗中表现出来的这种画中有我的自寓性,是宋代特定文化环境中的士人心态所致,亦与当时山水画创作的实际情形密切相关。从审美主体而言,眼观画图、神游山水,是宋代士人身居庙堂之中而获得山林野逸之趣的重要途径,是他们化解仕隐矛盾的一剂良方。就审美客体来说,是宋代山水画“可行”、“可望”、“可居”、“可游”之景及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直接导引出诗人自寓其中的感受。  相似文献   

18.
宋代诗歌的特点是 :在表现方法上“以文为诗 ,以议论为诗” ,在内容上有较多的说理。一般有直接说理 ,就事说理 ,即景说理 ,寓理于景等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清乾隆时著名诗人、宋诗专家厉鹗,继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后,从宋人文集、诗话、笔记以至山经、地志等各种珍秘典籍中搜集宋人诗歌及有关故事、事实,用二十余年功夫辑集三千多家,写成《宋诗纪事》,为编撰《全宋诗》提供了大量难得的资料。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的《全宋诗》,从《宋诗纪事》中采录得很多,但由于编者万虑一失,核对不够,尚有"遗珠",本文为"遗珠"的第三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