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温庭筠诗、词创作的分析比较,探讨了他在“词境”开掘方面的贡献。其主要表现是:一、温词专主艳情,以“绮怨”见长,缩小了词的题材范围,却从一个方面开掘了抒情的深度。二、温诗中的凄怨感伤情绪在词中得到了强化,使词成为一种专门抒写“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的抒情文学体裁。三、温庭筠在词代诗兴过程中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其诗中已有了具有“词境”的作品。而且主要在于温诗中的某些片断的意境构成在词中扩展和延伸了,温诗中许多具有柔美特征的语言成了构筑词境最适用的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2.
晚唐诗人温庭筠被誉为“花间鼻祖”,其“花间”词的艺术创作在文学史上取得了重要的艺术成就。从性别审美的维度探究温庭筠“花间”词的艺术创作,不仅探析温庭筠“花间”词女性的审美特征,并且揭示影响晚唐女性生存状况的文化因素,以及“花间”词女性的社会身份地位,而且进一步地分析温庭筠“男子作闺音”即以男儿身写女儿情的文化性别观,从而拓展“花间”词的审美视野。从性别审美的维度展开研究,以期为“花间鼻祖”温庭筠传统的诗歌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切入点,为反思与重估古典诗歌研究提供一种契机。  相似文献   

3.
词最重要的部分是词境。作为晚唐“花间派”的鼻祖,同时也是整个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温庭筠的词境与其他婉约词人的词境稍有不同。与其他婉约派词人相比,温庭筠和同时代的韦庄更喜欢以春天作为词的季节背景;温庭筠更喜欢以画楼闺阁作为主人公活动的舞台;温庭筠词的抒情主人公几乎都是曼妙的女子;温庭筠词的意象比较密集,同时意象与意象之间跳跃比较大;温庭筠比较注重辞藻和设色,尤其喜欢用色彩鲜明、饱满的词。以上诸种要素,使温庭筠的词境相对于其他婉约词人,更香艳温暖,也更繁缛富丽。  相似文献   

4.
隋代及初唐的民间词即是当时的民歌,中唐以来文人词属于诗余性质。温庭筠是词史上第一位大力填词的文人。他生活在需要小词产生的环境里,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创作。温庭筠的作品代表性风格是设色浓丽,辞藻繁密;另一种风格是气韵清拔,格调高峻。温词是对齐梁时代美学精神的隔代传承。以温庭筠为代表的晚唐五代词是一种介于俗文学与雅文学之间的并逐步向雅文学转化的过渡性文学样式。《花间集》中的词人围绕温、韦分为两派:一派以温庭筠为代表,可称为"伶工之词";另一派以韦庄为代表,可称为士大夫之词。以温庭筠为代表的一派词人在文学自身以及历史发展的双重指向下,开拓了全新的诗歌之路。伶工之词在晚唐五代词稀⒗的发展期是不断进步的,由温庭筠到欧阳炯、顾,词的语言和表现手法变得越来越纯熟而自由,为词在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最近很高兴读到林邦均同志《文学遗产》1981年第四期上发表的《论温庭筠和他的诗》,一扫论坛上对于温庭筠的诬罔,真是快人快事。他的论点,我是万分赞同的。但,也许是温庭筠沉沦太深了,以至卓识如林邦均同志也说:“温庭筠乐府中确有一些以浓艳之词写狎邪之情的诗,如《夜宴谣》……等,自当摒弃。”读到这里,我深深觉得  相似文献   

6.
温庭筠是第一个大力作词的文人,并以自己独特、鲜明的艳体词开了“花间”词风,影响了一大批词人,使词从民间词向文人词转变。温庭筠给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艳曲”词以完美的艺术形式,并以个人的创作实践使词逐渐离开了诗,取得独立的地位。他所写的内容大多为闺情绮怨,所作之格调秾丽精美、香软绮靡,而其风格又丰富多样,因此在词学上具有开山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温庭筠的词,从审美方面来说,有一种朦胧之美。它既有“隐”的一面,又有“显”的一面。这一风格的形成有着较为复杂的原因,一方面与作者的人生遭际和社会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也受到温庭筠诗歌创作的影响,同时“无限心曲”内容的表达和“时空跳跃”手法的运用也对温词朦胧美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温庭筠词意象富丽、用词华美、刻画深细,作者的情感是隐晦的,是暗藏在静静的闺房之中、华美的装饰之下的。温庭筠以自己独特、鲜明的艳体词开了“花间”词风,他所写的内容大多为闺情绮怨,格调裱丽精美、香软绮靡,在词学上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本文旨在从意境特征、结构特征、语言特征三个方面分析其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试论温庭筠词的艺术成就与审美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庭筠作为“花间鼻祖”的出现既是时代文化选择的结果 ,更与他本人所独具的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狂放不羁的个性气质、丰富多彩的艺术修养等个体因素有关 ;温庭筠词不仅开创和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类型和美学风采 ,而且还表现出“因艳入俗”、“以艳为俗”的另一面的艺术风貌与审美特色 ,对五代西蜀词人的创作和“花间词风”的形成 ,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温庭筠是晚唐著名诗人,又是词坛领域的“花间鼻祖”。温庭筠一方面抓住诗高度词化的特质并加以转化与创新,开创了“婉约词”的新天地;另一方面又坚持分体意识自觉进行诗词有别的创作,确立了他对诗词这两种文体的不同审美追求。温氏恋情诗是婉约词产生的基础和桥梁,又是词向前发展、不断完善的动力和催化剂。  相似文献   

11.
浓艳香软是温庭筠词的主导风格。晚唐城市经济的繁荣,追逐享乐、追逐感官刺激的社会风尚是这种香艳词风诞生的温床;晚唐文坛的格局,诗、散文以及晚唐传奇中所流露出的世俗情调和唯美倾向,给温庭筠浮艳词的创作提供了文学的范本和参数;温庭筠的个人经历和性情使他更熟悉、更了解、也更沉醉于这种香艳的生活氛围和词的氛围;温庭筠在词中所关注的对象——歌儿舞女,也决定了温庭筠词的面目应该是浓艳香软的;而温庭筠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对词境以及语言辞藻的偏好,更是温庭筠香艳词风的最有决定意义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2.
温庭筠的《菩萨蛮》,以“绮怨”见长,常借风花雪月、艺妓、贵妇之题,书写“非亨”“非利”“非贞”等人生诸多不如意之情事。这首词借用古代山水“比德”观的动静规则,省略了一系列动词;词人比照和美,主动挖掘女性的缺憾人生主题,其艺术创作为词坛首创一绝。  相似文献   

13.
韦庄与温庭筠齐名,世称“温韦”。温是花间派的鼻祖,韦是花间派的主要作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已之词,骨秀也。”又说:“端已词情深语秀……要在飞卿之上。”周济的《介存斋论词杂著》说:“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飞卿,严妆也;端已,淡妆也。”可见在晚唐五代词坛上,韦庄的词可与温庭筠的词分庭抗礼。  相似文献   

14.
温庭筠的爱情词向来是词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有人以为温词“类不出乎绮怨”,有人认为‘’全祖离骚”,寄托遥深,论者甚众,歧见亦多。本文联系温庭筠的身世和创作状况,并结合温庭筠的诗歌对温词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温词并非一味浮靡,而是大多别有怀抱;温庭筠爱情词的主题及其表现形式多重复同一模式,这一模式信与其人生心还相吻合;温词与其诗歌中那种有心寄托不同,而是悲愁深隐,兴寄出于无意。温词的这种创作特点对词在后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田同之以“男子而作闺音”论词,准确地把握了词最为范式化的特质。花间、南唐词人,在创作中大都“遵循一种惯例性的艺术表现范型”,即“男子而作闺音”范式。这种范式由温庭筠开创,为花间、南唐词人所强制乃至发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温庭筠创作的代言体词。代言体词是对具有悠久传统的中国代言体诗歌的继承和发展。温庭筠赋予了代言体词的若干重要特点,从而为确立词之细美幽婉的审美特性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温庭筠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也是词坛领域的"花间鼻祖"。在意象运用上,温庭筠的诗与词都注重对华美物象的客观描绘,但诗中意象流丽动荡,典故众多,带有虚化的幻想,而词中意象浓艳静谧,以写实为主。由于崇尚客观的审美理想,温庭筠的诗与词意象运用上有相似之处,但他对诗和词已经有了自觉的分体意识,这引发了他对这两种文体不同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8.
"花间鼻祖"温庭筠的词自古以来多受关注,清代常州派词论家张惠言以"比兴寄托"解温词,遭到王国维等人的反对.加拿大籍华人女学者叶嘉莹亦反对张惠言的穿錾比附,但她并不是如王国维等人那样完全从知人论世的角度,而是直接从文本出发,独辟蹊径,从跨文化的角度,以尼采和康德的美学理论来观照温庭筠词,认为其词的最大的两个特色一是多为客观之作,二是多为纯美之作.并为张惠言以比兴寄托解温词找到了原因,也据此驳斥了张惠言之说.  相似文献   

19.
温庭筠名作《更漏子》(玉炉香)历来批评简奥、褒贬不一,尚无详解。我以为此词上阕浓丽拙重,下阕淡雅流畅;而且温庭筠除了有客观、纯美之作外,沉郁凄婉与浓淡相间为其又一大词作特色。  相似文献   

20.
温庭筠词在晚唐五代首先主要是以歌妓传唱方式进行传播的,为便于记诵出现了抄本形式的词集文本,这对温庭筠词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为适应歌妓的歌唱出现的歌本<花间集>,作为温词在后世传播中的主要媒介.为温词的持续性或永久性传世提供了根本保证,完成了从口头传播到书面传播的转变.在这种转变流传中,还可能对南唐词产生了直接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