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目前 ,制约我国消费增长的关键是有效供给不足。而有效供给不足又是由体制、结构、观念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因此 ,为了启动消费 ,我们就必须在刺激消费的同时 ,从深化体制改革、调整经济结构、转变观念等改善供给的因素入手 ,积极增加有效供给 ,化解和消除无效供给 相似文献
2.
人口老龄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基本国情,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本文积极探索宝清县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对策,进而推动养老服务精准供给事业的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合作社养老开始在国内各地流行。那么,合作社能否融入农村养老供给以及合作社融入农村养老供给的逻辑和机制是什么?其有哪些运作模式以及实践中会出现哪些问题?通过实地调查,结合案例对这些问题展开了深入分析。从生成逻辑上看,合作社融入农村养老供给符合其本质规定的价值伦理,也符合其逐利的工具理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合作社服务社会的历史传统。在具体实践中,合作社融入农村养老供给在实现其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益,并呈现出物质资源输出型、照料资源输出型和精神资源输出型三种运作形态,但在服务水平、利益联结、盈利能力和发展目标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改进建议,即提高养老服务水平,积极引导老人入社养老;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开放经营模式,提高养老项目盈利能力;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合作社融入农村养老供给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5.
黄永洪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4):115-118
比较分析养老基金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的差异 ,说明在基金投资管理人和基金持有人之间采取收益分配方式是一种改进。同时 ,对我国的养老基金管理方式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增长,农民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农民作为一个阶层也在不断分化,对养老保障需求的内涵及层次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农村养老非均衡发展将是这个时期的特定产物,是实现农村养老保障向更高级阶段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运用扩展线性支出模型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需求进行分析,将农村居民需求划分为"生存、生活和发展"三个层次,基于此构建"社会为主"的普惠型或非缴费型养老、"社会、个人为主,家庭与社区为辅"和"自我养老为主,家庭、社区与社会为辅"的农村养老资源供给模式,并对其运行机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供需错位严重影响供给效率,精准供给已成为完善供给体系的必由之路。供需双方注意力的不断嵌入使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实现精准供给成为可能,但精准化理念下的智慧居家养老供给体系建设在注意力嵌入、加工、同步和交换方面对供需双方注意力系统提出更高要求。经历初步探索期、综合推进期和巩固夯实期等发展阶段后,德国智慧居家养老领域已初步形成了多主体混合筹资、政企社多元供给、政府双环节监管的以政府为主导的混合供给模式。此模式下,德国政府通过颁布法律条例、完善法定保险、资助技术开发、开展老年数字教育等一系列措施,在推动供需注意力嵌入、引导供给决策加工、提升注意力交换效率等方面均有所进展,但也存在供方注意力配置优化不足、供需注意力交换效率低下等问题。尽管中德国情有异,但德国的有益实践仍能为我国智慧居家养老领域解决“供需错位”难题提供启发。以德为镜,我国在推进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精准供给过程中应着力建立引导注意力加工的法律支撑体系、加强推动注意力嵌入的要素支持力度、健全注意力高效运行的经济保障机制、搭建注意力高度同步的协同供给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给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国家统计年鉴和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文章通过构建评估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给水平的指标体系,全面分析了中国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给现状及区域特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给总体水平偏低,内部结构差异显著,在地理分布上自东向西并未呈阶梯状分布。具体看,高供给区域以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直辖市地区为主,农村居家和机构养老服务供给水平表现尤为突出;中供给区域的农村机构养老服务供给水平整体偏低;低供给区域的农村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均较低,与其他区域的差距较大。可知,社会养老服务资源供给不均衡是我国农村地区现阶段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提高社会养老服务资源在农村地区配置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应成为农村老龄政策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林宝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6):11-16
认为养老服务供需失衡是我国当前养老服务业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从供给侧看养老服务存在供给总量不足和供给结构失衡两大问题.目前,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任务应包括促增长、去空置、降成本和补短板等.在此基础上,应重点推进供给主体多元化、供给机制市场化、供给方式便利化、供给手段多样化、供给内容专业化、供给政策系统化等各项改革. 相似文献
10.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
建立一个供给主体多元、功能互补、职责明确、有效合作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解决中国养老服务供需失衡问题的关键。基于合作伙伴关系的理论阐释,理顺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政府、非营利性组织、营利机构各自的角色和职能,探讨政府与非营利组织、政府与营利机构的合作逻辑,可以为提高养老服务供给主体的合作效率提供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1.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保障型的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的计发采用统一或基本统一的应计收益公式,即零或几乎为零的边际收益率 。经济转轨过程中,为了提高社会保障的边际效率,需要对享受养老金待遇进行改革。养老保险制度可以由自愿的私人保险和退休基金提供必要的补充。私营养老保险基金通过分摊率的竞争,可以大大提高养老保险的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12.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诸如制度设计缺陷、基金筹集运作困难、立法工作滞后等问题。从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拓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渠道、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与服务体系以及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制建设方面加以改革和创新,是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老年消费市场的特点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国敏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6(2):25-27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必然导致人口的老龄化,而人口的老龄化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同时也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决定了其消费能力、消费行为、消费方式、消费观念等方面的特殊性,因此,我们急需对当前老年市场的消费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相关企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讨论了保险基金投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然后 ,利用保费收取与保险赔付间的时滞 ,对保险基金投资的总收益和总风险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考虑承保风险 ,兼顾总收益与总风险的保险基金投资模型 ,并给出了最优投资比例公式 ,这对保险人进行保险基金投资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有效运营需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改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人直接投资为外部有关投资机构间接投资 ,二是把握好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之原则 ,三是拓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 ,允许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6.
宋子义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6(4):27-29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实际的会计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在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早,而我们则相对较晚。借鉴外国优秀的管理方法,并结合我国实情,应该制定出比较完善的企业养老金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影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面临的当期收不抵支和未来收支不平衡的难题 ,根据部分积累平衡的数学模型 ,对影响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变动的各相关变量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讨论 ,并从分析结果中得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杨波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2):65-68
货币市场作为短期资金市场应成为社保基金进行流动性管理的主要场所。社保基金进入货币市场可以增加货币市场的资金供给,活跃货币市场的交易,推动金融工具的创新。我国社保基金进入货币市场还存在着不少障碍。社保基金与货币市场之间在三个环节存在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及构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 Yun-guang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农村养老保险的制度缺陷和资源稀缺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在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应进行多层次体系的选择,针对失地农民、农民工等不同的人群设计不同的养老保险方案,以体现制度的多元化和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从而保证纵向和横向的相对公平性。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险基金审计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审计机关如何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与完整是一个全社会广泛关注的核心问题。为了全面保证社保基金的安全完整,需要加大对社保基金的审计监督力量,施行有效的控制手段。社保基金审计属于国家审计的一部分,由于社保基金的强制性、互济性和普遍性等特征,决定其在审计方式上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