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家 《社区》2009,(15):21-22
每年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天,都是属于母亲的节日。在此之前,一些年轻人就已经早早地开始谋划着为自己的母亲送上一份心仪的礼物。但是,这几年来,“送什么礼物给母亲”越来越让子女们头疼,有时候花高价买来的礼物却遭来母亲的一顿埋怨,说子女乱花钱;也有的母亲明确地向子女表明“什么都不要买,这个节过不过都行”。本来是想买礼物讨老人欢喜,结果却碰了“一鼻子灰”。那么,这个节到底应该买啥样的礼物呢?  相似文献   

2.
我爱阅读     
我爱阅读,妈妈给我的零用钱,我都攒起来买书;每逢生日,爸爸问我要什么礼物,我总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书!”一有时间,我就钻进房间看书,因为读书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3.
爱家 《社区》2009,(10)
每年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天,都是属于母亲的节日。在此之前,一些年轻人就已经早早地开始谋划着为自己的母亲送上一份心仪的礼物。但是,这几年来,"送什么礼物给母亲"越来越让子女们头疼,有时候花高价买来的礼物却遭来母亲的一顿埋怨,说子女乱花钱;也  相似文献   

4.
吴长海 《社区》2010,(5):10-10
要乔迁新居了,母亲把旧家具、旧衣服等物什卖的卖、送人的送人,处理得差不多了。墙角还有几袋我和弟弟读书时用过的书.母亲不敢擅作主张.说让我回去处理一下。  相似文献   

5.
鹩哥传情     
田原 《可乐》2010,(11):57-57
中秋节前夕,在部队当排长的张强从西北大漠回城探亲,一进门就高兴地对母亲说:“妈,我给你带回一件礼物,你看是啥?” 母亲一看,咧嘴笑了。儿子带给她的是一只用竹子编的鸟笼,笼子里有一只可爱的小鸟,正欢快地跳来跳去,十分讨人喜欢。  相似文献   

6.
胡晓 《社区》2010,(24):6-8
细节尽孝最暖心 母亲生日前夕,小月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本设计独特的日历册。小月搜集了一些自己的照片或与父母的合影,还有小时候的一些有趣的照片,到专业影楼里经过加工扫描,做成1月到12月日历卡的背景,空白处还写上了对母亲祝福的话。不出她所料,这份颇费心思的礼物使母亲深受感动,称这是自己收到的最有纪念意义的生日礼物,连家里的叔叔阿姨也赞她“有心”、“孝顺”。  相似文献   

7.
读书对我来说是头等大事,从记事起我就与书有缘。母亲曾经说我,小时候就痴迷读书。躺着读书、坐着读书、站着读书,一书在手,万物皆可无。岁月久远,我不知道母亲所言可属实,但我现在是爱读书的,家中也唯有书多。《小窗幽记》中道:"万事皆易满足,惟读书终身无尽;人何不以不知足一念加之书?"第一眼看到这段话就心生欢喜。  相似文献   

8.
黄克敏 《新天地》2016,(8):46-46
在上老年大学写作班之前,我几乎是一个半文盲,只读过5年书,一生从事财会工作,连文章分段、标点符号应用都很模糊,许多简化字也不会写。虽然如此,我仍为自己的70岁生日设计了一份礼物--出一本书!  相似文献   

9.
看书就是病     
苗炜 《社区》2009,(11):15-15
有一回,我坐在失败者咖啡馆里.拉着一姑娘的手聊天,姑娘说,你最近都干什么呢?我骄傲地回答,我在看书。姑娘说,别看书了,干点儿别的吧。沉溺于任何东西都是一种病态,你年轻时沉迷于打游戏.有俩钱儿之后沉迷于打高尔夫.现在你又假装爱看书,这也是一种病.不借助于书。就不知道自己说什么好,不借助于书,就没啥可表达的,不借助于书,就从生活中得不到乐趣。  相似文献   

10.
今天是母亲生日,逛街的时候我顺便买了件毛衣做礼物。回来送她时,我无意中看到她的眼眶里有泪水在滚动,顿时像被一种什么东西揪紧了整颗心。  相似文献   

11.
周国平 《社区》2011,(32):7-7
书是人生益友,但也仅止于此.人生路还得自己走。也许有人对一本书或一位作家一见倾心,爱之弥笃。乃至白头偕老.我在读书上却没有如此坚贞专一的爱情。我不愿同我所喜爱的任何一本书或一位作家厮守太久,以免受染太深.丧失了自己对书对人的判断力。  相似文献   

12.
骆海林 《金陵瞭望》2006,(22):62-62
我是江宁区湖熟镇和进村的一名普通村民.我感到物质丰富并不能算什么.关键在于精神也要富有。我在南京市区有两套住房.多年从事建筑劳务也积累了一定财富。但为了年迈的母亲和患病的弟弟.多年来我一直住在老家。我母亲今年80多岁.生活基本不能自理.40多岁的弟弟从小痴呆.时时需要照顾。2000年.我放弃了城市生活.回家担负起赡养母亲、照顾弟弟的重担。几年来.我给年老的母亲和痴呆的弟弟端茶送饭.日复一日.毫无怨言。有人不解,问我:“老骆.以你的条件.完全可以雇个保姆照顾他们啊?”我说:“外人总没有自己人贴心嘛!”为了让亲人生活得更好.我动足了脑筋:痴呆的弟弟喜欢玩.我买来了玩具;母亲出行不便.我买来了轮椅;卫生间距离远.我买来了便携式马桶……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我却用行动、孝心感动了亲人.打动了众乡邻。  相似文献   

13.
<正>王富仁先生为我的这本书作序,开篇从我与他的缘分谈起,这是人与人之间的缘分,而人与书也是有"缘分"的。《春秋左传》是我生命中情有独钟的一部书,他凝聚了我人生中太多刻骨铭心的情事与情感。60年前的那一个龙年,我的父母把我带到人间一个温馨的小康之家。我这几年在课堂上讲欧阳修和苏轼,都会告诉学生,人生有一个好母亲是最大的福气。我的母亲是完全意义的大家闺秀,端庄贤淑,心灵手巧,不知书而达理(那个时代,家境再好的女子也多不能接受学校  相似文献   

14.
童年的书香     
窗外又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六年级的我趴在窗外回忆起童年。哇!我闻到了童年的书香……六七岁的书香是神秘的,母亲为了引发我对书的兴趣,便买了一本童话书,每天晚上读给我听,那时我最爱看《一千零一夜》和《安徒生童话》,里面白雪公主的继母令我厌恶,公主和王子的结合令我高兴。对丑小鸭受到的歧视,感到怜悯,  相似文献   

15.
积雪草 《社区》2015,(25):58-58
年少时,书念得不好,考试没有通过,回家后唉声叹气,食不下咽,话也懒得讲,人也不愿意见,一个人关在屋子里不出来。母亲叫我出去吃饭,我不肯,母亲笑,说:“考试没有考好而已,又不是世界末日,快点出来吃饭!”我仍然不肯,说:“考得那么烂,怎么出去见人啊?”母亲也不融,一边干活一边说:“走路还能不摔跤啊?磕倒了不要紧,要紧的是赖在地上不起来。”听了母亲的话,我忍不住笑了,磕倒了不在地上坐一会儿,怎么会是我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我的书房     
龚鹏程 《社区》2009,(26):11-11
读书人谈他的书房.就像女人谈她的首饰盒,是要惹人嫌厌的。 何况.据报馆里的朋友们分析.20岁以上的人。有百分之六十一。这半年来几乎没买过任何一本书。另外,百分之四十六的人在选择礼物赠送亲友时,从来都不把书考虑进去。剩下那些虽或想到可以选朋友一两本书的好人。当然大部分并不曾真送了书,因为他的朋友恰好就是不读书的。  相似文献   

17.
正每年父母过生日,我都会为送什么礼物伤透脑筋。有一回,几个朋友相聚,我突然想起这个问题,便问大家:"父母过生日,你们一般都会送什么礼物?都说说,我好参考一下。"这个话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于是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人说:"我给母亲买了护手霜。母亲每天在家洗衣做饭  相似文献   

18.
今天是母亲节,我要送给妈妈一份礼物,感谢妈妈的养育之恩。我左想右想,送什么呢?买的礼物一点也不好,今天我帮妈妈做事,就算是我的节日礼物吧。于是我去找妈妈,笑眯眯地说:"妈妈今天是母亲节,  相似文献   

19.
母亲老了     
王云霞 《老友》2012,(2):42-42
母亲住院了,我去陪护。坐在病床边,看着母亲花白的头发和眼角处深深的皱纹.我心里感到阵阵酸楚……时光真的催人老啊!仿佛还是昨天,我依在母亲的怀里撒娇。缠着母亲给我做我最爱吃的炸麻叶。每当这时。母亲总是半嗔半笑地放下手里的活。用食指刮一下我的鼻头,然后笑着去洗手、和面、擀皮、炸麻叶。看着我将麻叶咬得“嘎嘣嘎嘣”脆响.母亲的脸笑成一朵菊花似的。  相似文献   

20.
周莲珊 《新少年》2009,(1):62-63
我3岁就失去了父亲和母亲,只好与我5岁的哑巴哥哥相依为命。因为小,又不懂事儿,常常整天哭个没完。哥哥为了哄我,常常趴在地上给我当马骑……我的童年是在哥哥背上玩儿过去的!小时候,哥哥的背是我的摇篮,也是我的家园……我的哑巴哥哥为了我能有书读,他历尽了艰辛,磨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