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的散文结集。这些优美的篇章闪烁着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光芒,表达了鲁迅极其鲜明的爱憎感情。透过那些动人的忆述,我们也可窥见到青少年时代鲁迅思想的阶段性的发展和变化。 鲁迅生于一八八一年。其时离一八四0年的鸦片战争已约四十年,但离轰轰烈烈的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太平天国革命才只十多年。因此,鲁迅青少年时代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个特点,正如毛主席所论断的,“自从一八四0年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帝国主…  相似文献   

2.
《中国革命史》,作为我国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政治理论课之一,它所要解决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中国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各族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经济振兴而共同奋斗的基本历史进程及其规律。从而加深认识,提高觉悟,增强其为社会主义事业献身的历史使命感。因而,这是一门思想性,科学性和政治性很强的课程。《中国革命史》与《社会发展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一样,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一般理论原则作为指导,但它是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出发,强调中国近现代社会在一般…  相似文献   

3.
如何正确认识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这是一个直接关系到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革命史教学首先要向学生交待清楚的重大问题。但是,史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并不一致。因此,十分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1988年3月,国家教委政治思想教育司印发的《中国革命史教学大纲(试用本)》说,鸦片战争前夕,清王朝“政治黑暗,经济停滞,军备废驰,社会矛盾大量积聚,预示着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是按原始公社、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五种生产方式,或五种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那末,解放前的旧中国,其社会性质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在我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在《毛泽东选集》里不知有多少处说到和论证过这个重大问题。早就有明确的结论:“自从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因此,中国革命的性质就应当是而且必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我们在这里要进一步讨论的是:按五种生产方式或五种  相似文献   

5.
1842年8月29日,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宣告了鸦片战争的结束。过了八年四个多月,1851年1月11日,震憾全球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场大革命——太平天国革命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爆发了。这场伟大的农民革命运动是怎样发生的?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对革命的爆发起了什么作用?本文准备着重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国社会矛盾的变化及国内阶级矛盾的迅速激化来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知名社会活动家容闳,一生历经了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整个历史过程。他以“西学东渐”为职志,为挽救民族危亡和谋求社会进步,积极投身于近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应时乘势地紧贴了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历史进程。借助其自传体回忆录《西学东渐记》,有助于认识容闳现代化思想生成和演进的历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革命的过程同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进程中的两个相互耦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这两个相互耦合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起着独特的作用。《反对本本主义》是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经验的初步总结,《实践论》则是对它们的历史经验的系统而全面的总结。《实践论》为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领导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毛泽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践论》的思想。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胜利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对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十分关注。为了纪念他逝世一百周年,本文拟谈谈马克思对于太平天国革命的论述。一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以后,当年6月14日,《纽约每日论坛报》刊载了马克思写的题为《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的社论,社论指出:“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巳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在这里,马克思不仅满怀激情地欢呼太平天国革命的兴起和发展,而且把它称之为“中国革命”,同时明确地揭示了太平天国革命与鸦片战争的关系。马克思之所以把太平天国运动称之为“中国革命”,笔者认为,这不仅因为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性质,而且马克思是把它作为亚洲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不同的研究角度和方法提供了切入文艺现象不同层面的可能,但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没有一部文艺论著能穷尽文艺的本质属性。《讲话》从文艺与生活、文艺与人民、文艺与革命三个基本层次研究了文艺与社会的关系,建构了第一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社会学体系;但在理论上也留下罅漏,包含着非科学因素。离开了《讲话》的文艺社会学性质,就不能正确地认识它,评价它,坚持它,发展它。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哲学著作《矛盾论》,以马克思主义辯证法为直接理论来源,以中国社会的矛盾运动和中国革命为客观依据和实践基础,综合了人类认识发展中的辩证法思想的积极成果,总结了中国革命的极其丰富的经验,从而对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作了系统、深刻和创造性的说明和发挥,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作为杰出的唯物辩证法论著,《矛盾论》不独在理论原理、思想内容上有非常的深刻性和巨大的广阔性,而且在理  相似文献   

11.
“不断革命”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标识。丰富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丰厚政治资源。始终高扬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需要革命精神,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需要革命精神。对于不断发展的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而言,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未有穷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完成历史使命担当的历史进程中,处理好理想与现实、资本与劳动、政府与市场、科技与社会、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关系,都需要不断增强革命精神。“革命理想高于天”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坚定意志。  相似文献   

12.
赵凡 《21世纪》2001,(1):18-20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人们从未像今天这样体会到科技进步的巨大冲击力。这个冲击力有怎样的表现?它如何渗透进了我们的生活?中国在此冲击力的作用下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不久前,科技部副部长、中科院院长徐冠华对上述问题的一次激情阐述让我们充分意识到了中国科学家、中国官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有足够的清醒理智。 记者:现在大家都说,以信息革命为中心的当代科技革命,正在全球蓬勃兴起,标志着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历史性跨越。而在这种革命性变革当中,科学技术的进步无疑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徐冠华:当代…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门学科的“中国近代文学”自它被命名那天起就处于尴尬状态,这主要表现在:第一,这一学科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政治性歧视事件,也就是说,这一概念不是一个价值中立的时间概念,而是一个隐含着丰富政治信息的文学史概念,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衍生物。毛泽东把鸦片战争之后的历史称为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从历史发展的实际来看,这一革命过程到1949年方告结束。  相似文献   

14.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著作,它奠定了我国语法学体系构基础,有着划时代的历史地位。如果我们把它放到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来考察,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马氏文通》也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一、《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提供了中西文化交流的范例,成功地构建了中西文化的桥梁。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治进一步混乱腐败,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日益加剧。一批“开眼看世界”的先进人物,他们从专事繁琐考证的汉学和空谈性理的“宋学”中解脱出来,着眼于研究当时社会的实际问题,寻求解决社会危机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毛泽东同志把这个理论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他在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提出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时,丰富和发展了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一、毛泽东同志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概念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首先创立的。他们在进行资本主义社会历史过程的研究的时候,看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看出了由这个矛盾所产生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这些矛盾都作了经  相似文献   

16.
1 关于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及近代史开端问题,在解放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史学界的意见曾经是基本一致的,即都同意毛泽衣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的观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是鸦片战争。但是,这种一致并没有牢固的基础。人们接受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概念,却没有深入探讨,究竟怎样来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概念?近代中国的半封建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半殖民地化的内涵又是什么?半封建化与半殖民地化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史,过去习惯上是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前期的历史,即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八十年间的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三十年来,有关中国近代史的论著和大中学校的教材,普遍地以此时限来划分中国近代史的上下限。 其实,这个问题大有重新研究的必要。中国近代史的上限问题姑且勿论(不是不可以讨论),即以下限问题而言,以五四运动为断,这样的划分并不科学,也是说不通的。我认为中国近代史应该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一百一十年间的历史,即包括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包括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内的整个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至今,已整整半个世纪了。它是毛泽东文艺论著中的代表作,全面而深刻地总结了“五四”以后文艺发展的历史经验,并且紧密地联系当时的革命实际和文艺运动的实际,正确地解决了文艺的方向和一系列理论问题。它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发展史上是一篇极为重要的历史文献,在中国现代文艺理论史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史文献研究的新成果──《英国档案有关鸦片战争资料选译》评介吴乃华胡滨先生的新译《英国档案有关鸦片战争资料选译》已于199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全书约80万字,它是鸦片战争史文献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多年来,胡滨先生利用其深厚的英文功底,对涉及中国...  相似文献   

20.
回族与国内其它民族相比,是较年轻的一个民族。根据史学界一般的意见,至迟在元末明初,回族就加入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行列。回回先民跻身中华时,这个古老的国度已进入高度发达和繁荣的封建社会,所以回回作为一个民族,没有经历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发展阶段。回族古代史的上限自回回先民进入中国,下限是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我们所说的回族古代史的范围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内回族社会所呈现的种种复杂的历史现象。 解放前,大多数的论著是把回族、回教史合二为一的,所谓《中国回教史》(傅统先)、《中国回教史鉴》(马以愚)、《中国回教史研究》(金吉堂)等回教史著作,实际上主要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