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西夏蕃官     
西夏蕃、汉并存官制,是研究西夏政治史的一个重大课题。今人的研究,各持己见,众说纷纭,结论颇多不一。概而言之,有:<1>主张是二套官制者。持此种意见的人在解释其出现的背景时又有二种不同的说法:一是认为蕃、汉并存官制乃是受西夏  相似文献   

2.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官阶封号表》《天盛律令》卷首的"颁律表"与"司次行文门",以及西夏文献款题中出现的职官与封号是了解西夏官制的比较重要的资料,但其中职官和封号之难解也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本文利用《掌中珠》以及存世西夏文献中有夏、汉两种文本可资对照的款题,通过对西夏职官和封号的勘同,讨论了西夏人对这些专有名称的翻译原则,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这一原则为指导,对《官阶封号表》《天盛律令》卷首的"颁律表",以及西夏文献款题中出现的职官和封号进行了重译,希望对这些译名的勘同、翻译乃至西夏官制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西夏法典序     
戴锡章写完《西夏纪》后感慨万端,喟然而叹:“夫西夏声明文物,诚不能与宋匹,然观其制国书、厘官制、定新律、兴汉学、立养贤务、置博士弟子员、尊孔子为文宣帝,彬彬乎质有其文,固未尝不可与辽、金比烈!乃辽、金有史,而西夏无史,何也”?戴氏“颇怪当时史臣,不为建议,勒成专书,仅附见宋、辽、金三史以传。”此言差矣!  相似文献   

4.
辽蕃和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与西蕃通婚,是辽对西夏实行遏制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意在增加对抗西夏的砝码,其直接动因则是北宋仁宗朝联蕃制夏方针的转变。但由于辽、吐蕃和西夏三方构不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关系,致使辽蕃和亲不仅未能达到预期的政治目的,反而成为其后双方交恶的主要原因。尽管如此,和亲在客观上还是促进了契丹与吐蕃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
辽.金是我国北方两个少数民族政权。辽朝与金王朝前期统治政策基本相同,即都是接着因俗而治的方针进行统治。但金建国不久就在中央全部实行汉官制,而辽的因俗而治政策则贯穿始终。究其主要原因有:一是金的民族习惯更与汉族相近;二是金朝为加强皇权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论西夏文的形体结构和造字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文是西夏王朝创制和使用的一种文字。西夏大庆年间(公元一○三六——一○三七年),统治者李元昊命令他的宠臣野利仁荣创制了西夏字。西夏字产生之后,被定为“国书”,在官方文书中使用。宋景祐四年冬(公元一○三七年),西夏设立蕃汉二字院以教授蕃(即指西夏文)汉文字。《西夏书事》云:“元昊既制蕃书,尊为国字,凡国中艺文诰牒,尽易蕃书,于是立蕃字、汉字二院。汉习正、草,蕃兼篆、隶。”当时,用西夏文翻译了不少汉文典籍以为西夏人诵习之用,如《孝经》、《尔雅》、《贞观政要》等。西夏著名学者斡道冲还曾以西夏文写了《论语小义》和《周易卜筮断》等书。  相似文献   

7.
蔡美彪等著《中国通史》第六册(1979年人民版),在叙述西夏李继迁的继承人时,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其一,认为是李德昭。第三章(专述辽史的一章)第二节六八页:“一○○三年,继迁死,于德昭继立,辽封德昭为西平王(夏以灵州为西平府)后又册封夏国王”。 其二,认为是李德明。第四章(专述西夏史的一章)第一节一四九页:“一○○四年,继迁死,子德明继立,向辽朝报哀。辽朝封德明为西平王。……一○○六年,遣使封授德明定难军节度使、西平王。” 这两则文字,虽说继迁死亡的年代、继迁继立者的姓名都有差异,但显然指的是同一件  相似文献   

8.
(一) 十世纪六十年代至十二世纪初,我国境内形成几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主要有北宋、契丹(辽)、西夏、大理等。另外,还有回鹘、吐蕃等族在西北、西南地方建立的一些小王国或地方割据政权;也有一些少数民族保持着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组织形式,而分别隶属于宋、辽等大的封建王朝。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上看,当时虽没有形成汉、唐那样统一的封建国家,但它却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9.
北宋时期,西夏归明族帐数量很多,其中有党项的蕃部族帐(包括党项、西夏的职官),也有西夏政权统辖下的其他民族的蕃部族帐,这些归明族帐大多被安置在宋夏沿边地区。考证西夏归明族帐对于研究宋夏关系以及宋夏沿边人口的分布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陪都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特殊意义的社会建制,其管理体制(官制)亦具有特殊性。陪都留守官制是中国古代陪都官制的主要特征和核心。中国古代陪都留守官制经历了一个现象出现期、制度确立期、彻底职官化和两京双套制时期。从先秦到汉晋是陪都留守官制的发生期,西周为陪都官制之始,直至东汉末期出现了陪都留守,预示着陪都留守官制向着新阶段发展。经过南北朝的酝酿,隋唐时期正式建立了陪都留守官,陪都留守官制进入了建置时期。宋元时期,陪都留守官制进入彻底职官化时期,陪都留守具有了较完备的管理机构——陪都留守司。明清时期,陪都留守官出现了两京双套制,演变为与京师相似的一套官制,是陪都留守官制进一步独立发展完善的阶段。对于陪都留守官制的梳理与总结是中国古代陪都史乃至官制史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北宋的西北边区多为少数民族聚居 ,外与西夏及其他部族相邻。自宋神宗即位以后 ,为扭转长期以来被动防守的局面 ,相继向外开拓疆土。北宋后期的西北开边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人力财力都遭受了重大损失 ,但对这些新边地区的经营 ,又促使了民族关系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开拓地区进一步推行“汉化”政策 ,部族蕃官开始担任汉官职务 ,仿汉官制进行磨勘迁转 ,蕃兵则采用汉兵法进行组织和管理。在经济关系上 ,设立固定市场 ,鼓励蕃汉贸易。颁行关系法规 ,保护蕃民利益。废除土地禁令 ,开放土地买卖。不分民族、地域 ,各类人户均可移居边地耕殖自营。这对宋代西北边区的开发和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西夏赐姓李氏一事在《宋史》、《辽史》和《金史》中记载不同,《宋史》载两次:唐贞观年间和唐末僖宗年间;而《辽史》、《金史》仅载一次,即唐末僖宗年间。史书对此记载有所出入与史书作者生存年代、王朝修史方式、史官态度以及西夏王朝自身的因素等不无关系。因此,对此加以考证,读史者在阅读史书时讲求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北宋的统一不同于汉、唐的统一;与北宋并存的政权,还有以北中国主人自居的辽、和雄踞在祖国大西北的西夏,故北宋的疆域比起唐朝要小得多。但北宋的经济确比盛唐发达得多。试以北宋经济活动的几项主要指标来看,北宋比唐朝至少翻了一番。北宋经济在短期之内取得较快的增长,其经济活力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14.
辽、夏、金三国均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西夏在李元昊建国时,自称"皇帝",但一直没有得到周边大国的承认。辽末和金末,辽金两国则分别以不同形式对西夏王的"皇帝"身份给予承认。辽金两国的这种做法是在各自末期,因所处内外环境复杂,统治危机加深,为保存自己共同应对外来敌人迫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  相似文献   

15.
198 6年 ,笔者在《宁夏社会科学》(1986年第 4期 )上发表了第一篇专题研究西夏文书法的学术论文 ,题为《西夏文书法研究初探》一文 ,发表之后 ,被学术界认为是填补了西夏学研究领域的空白 ,同时也填补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研究的空白。 1987年又发表了《谈西夏文书法与创作》一文 ,入选宁夏社会科学院建院 10周年论文专刊 ,其中有笔者所创作的不同书体的西夏文书法作品。倘若对西夏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也未必见识过西夏文字 ,究其因 ,乃是因为元人在纂修辽、金、宋三史时 ,独未给西夏修一部等量齐观的纪传体专史 ,至于对西夏文的书法艺术更是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16.
《宋史·夏国传》载:西夏在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始立通济监铸钱”,这是正史中有关西夏钱币仅有的一条史料。与西夏同时期的辽、金钱币的研究,虽然也因资料的残缺而比较困难,毕竟尚有辽、金二史中《食货志·钱币》一节可资参考,而研究西夏钱币,就别无可依了。前人对西夏钱币也作过若干研究(主要是对个别钱币的辨伪和考证),但比之其它朝代钱币  相似文献   

17.
宋县沿边蕃部生存的河湟、陇右地区既是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交汇之处,又是宋夏两国缓冲地带,宋朝抚御蕃部,以固沿边藩篱,而西夏争夺蕃部,作为巩固边防,进攻宋朝的前沿阵地。这种过渡性的生存环境影响着蕃部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8.
辽、宋、西夏、金时期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张邦炜死亡乃是人生之大变故,各民族为安置死者都形成了一套虽非一成不变,然而毕竟相对稳定的丧葬习俗。本文拟对辽、宋、西夏、金时期各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作一概述,以期从一个侧面反映这一时期各少数民族的社会状况、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历史上说,中华民族的形成经历了秦统一和元统一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秦统一是以少数民族的汉化为主要特征;元的统一,则以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共创中华意识为主要特征。本文试就辽、宋、金、元时期各民族的中华意识,做一粗浅的评述。 五代十国以后,在中国出现了多民族封建王朝并存的现象。这是自唐代以来,统一的封建中央之下,地方民族政权向更高发展的结果。历史的发展不仅在地方出现民族政权,而且在地方还出现了少数民族封建王朝。这种并存与宋代以前的分裂不同。从整体看,中原封建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朝贡作为一种重要经济联系,而成为同一个国家内共同经济生活的标志,并为元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从民族意识变化看,这时期的少数民族开始自觉地增强了中华意识。这与历史上少数民族的“汉”化是根本不同的。“汉”有两重含义:  相似文献   

20.
党项与西夏的史料就是党项与西夏国发生、发展、消亡过程中的史迹遗存、文字记录和口碑资料。具体地说就是唐、五代、辽、宋、西夏、金、元时期的汉文党项与西夏史料、西夏文文献和考古发现,亦即唐、五代、宋、辽、金士大夫和西夏人书写的党项和西夏史料,是党项和西夏存续期间同时代的人的历史见证,是故其史料性质对于研究党项与西夏而言是第一手资料。而明清时期的汉文西夏专史,从文献整理上有其独特的价值,但是对研究党项与西夏的历史只有学术上的研究参考价值,而不能作为原始史料征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