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跨省流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建设是当前流域生态补偿的难点.研究把上下游政府作为博弈主体,分析上下游利益诉求,建立演化博弈模型考察长效机制的建设难点、必要条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引入激励约束机制和上下游的"动态"联系后,能够建立跨省流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保护-补偿"策略的稳定性受上游保护时的损益、下游对上游发展的正向拉动程度、横向转移支付额度、奖惩力度等影响.其次,分析了长效机制的内涵,提出分阶段确定长效机制下补偿标准的思路.最后提出完善绩效评估制度、科学规划、明确央地责任和补偿依据、推动完善市场化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流域水源地开展的生态保护和治理措施,在优化当地生态环境、涵养水源的同时,还给下游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受益区无须支付成本即可免费享用。从公平发展的角度看,下游需要就这部分效益对上游进行补偿,以弥补其生态保护成本,调动其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从这一视角对水源地外溢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估,可以为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一定程度上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生态补偿主客体的界定及其利益诉求是制定和完善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的先决条件。本文在分析生态补偿主客体界定的演进过程的基础上,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特别牺牲理论,对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的主客体及其利益诉求和行为偏好进行了分析,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主体应该包括中央政府和中下游的政府、用水单位、居民以及企业;补偿客体是指因维护和改善水源地保护区生态环境而利益受损的个人或者组织。本研究对于制定和完善公平合理的生态补偿制度,以及实现水源地保护区各利益主体的精准脱贫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生态补偿标准的量化问题是当前生态补偿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以水源地为研究主体,运用边际收益分析法对补偿标准的上限与下限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水源地水资源保护中产生的成本和水资源价值分别提出核算思路,由此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成本效益核算的一般框架与方法,以期为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跨流域调水水源地生态补偿定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态补偿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中的作用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由于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关主体利益十分复杂,因此补偿标准的确定便成为生态补偿研究的核心.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安康为例,定量评估了跨流域调水水源地生态补偿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政府、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者和生态系统服务受益者是生态补偿的责任主体,三方的行为策略选择直接影响生态补偿的演化和实施过程。通过构建政府、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者和生态系统服务受益者三方生态补偿动态演化博弈模型,揭示博弈主体行为策略的演化过程及对生态补偿策略演化方向和演化速度的影响,基于行为策略演化稳定路径的仿真分析提出提高生态补偿实施效率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在生态补偿演化博弈过程中,政府、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者和生态系统服务受益者三方最终的演化稳定策略是协同,各主体对生态补偿的参与态度、期望收益和奖惩力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生态补偿的长效稳态发展需要向鼓励主动参与、提高期望收益、增强信任关系、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奖惩机制的方向引导,不断提高生态补偿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黄河水源地生态补偿博弈分析——以甘南玛曲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南玛曲湿地对于黄河的蓄水和水源涵养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环境资源"公共产品"的属性,导致当地环境资源被过度使用,加之"搭便车"现象的存在又致使其生态建设供给不足.随着甘南玛曲环境资源外部性问题的日益突出,加强生态补偿问题的研究,从最大限度上弱化对环境资源的破坏已成为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黄河水源地牧民、政府、企业以及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各方的利益博弈分析,在博弈的基础上提出黄河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8.
城市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昭通渔洞水库水源保护地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了水源地生态补偿主、客体,生态补偿相关方补偿标准的定量研究,探讨了建立渔洞水库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提出完善该库区生态补偿的对策与建议,对于解决库区经济发展和水环境生态保护的矛盾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建立海岛生态补偿机制是无居民海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和促进海岛资源永续利用的重要保障。运用无居民海岛生态补偿利益主体非对称性演化博弈分析的复制动态模型,重点探讨利益相关主体间的行为及相互影响的动态演变过程,讨论演化参数结果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双方博弈策略的选择很大程度依赖于系统初始状态,并与博弈双方支付矩阵的关键参数变化有关;利益群体各决策选择的比例是稳定均衡策略的重要决定因素,增加无居民海岛生态补偿利益主体选择“保护”和“补偿”策略的比例,可加快稳定均衡策略的有效形成;加强对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利益主体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有利于实现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  相似文献   

10.
水源地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推进生态补偿政策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本文以山东省东平湖水源地为例,基于307份问卷调查数据,从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两个阶段,运用双栏模型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水源地生态补偿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东平湖水源地农户对实施水源地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水平为339.06~361.43元/...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公共资源开发利益主体多元、生态影响复杂的基本认识,从生态优先视角对水电能源开发的多利益主体合作博弈机理进行解构,修订和重构了基于生态优先的合作博弈增量收益分配方法。实例研究表明:第一,由于不同利益主体地位的非对称性和公共资源开发的外部性,公共资源开发多利益主体的合作博弈可能导致对弱势群体利益的侵害,形成合作博弈“陷阱”;第二,考虑生态优先和生态补偿重构合作博弈的Shapley值法,能够有效解决合作博弈“陷阱”,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利益改进明显。研究揭示了兼顾生态影响和生态补偿条件下,水电资源开发各合作主体间存在最佳收益均衡点,为水电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汉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引汉(江)济渭(河)工程的水源地,汉江水源地的生态环境现状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引汉济渭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为充分掌握汉江水源地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和绿色产业发展状况,以及汉江水源地人民对水源地生态保护的对策建议,本课题组就汉江水源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生态环境保护建议与对策进行了调研和访谈,为该区生态补偿及其实践提供实践依据,增强其生态保护的针对性、有效性,有助于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发展,提升水源地的自我生态建设能力.  相似文献   

13.
耕地保护主体行为分析及补偿激励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耕地保护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户)行为目标出发,采用博弈分析方法,构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户行为的分析框架,并在此框架下分析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户的耕地保护行为,对我国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构建和进一步保护农民主体的合法利益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1.在当前的耕地保护制度安排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户对耕地保护存在着巨大的目标差异,再加上外部监督和相应激励机制的缺失,三者的耕地保护行为不一致,地方政府和农户更倾向于采取机会主义行为;2.实现耕地保护主体行为一致的关键是重新构建耕地保护激励机制,主要包括确定耕地保护补偿的主体和受偿主体、合理确定补偿标准、建立多渠道的耕地保护补偿资金筹集模式和建立多元化的补偿方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针对水环境已经遭到严重破坏的一类流域的生态补偿问题,通过建立3种情形下的演化博弈模型,递进地分析这类流域的生态补偿策略。研究发现:建立没有流域政府参与的演化博弈模型,证明了流域上下游在生态补偿问题上的演化稳定策略是(不修复,不补偿),该策略显然是无法达到生态修复目标的;引入上级政府参与生态修复,依然无法得到上下游间的理想演化稳定策略(修复,补偿);假设上级政府既承担生态修复成本又制定约束机制规范上下游的行为,当上游选择“修复”获得的自身收益增加和政府补贴大于其生态修复成本,且下游支付的补偿金额小于政府对其惩罚金额时,则上下游的演化稳定策略为(修复,补偿)。此结果证明:在市场交易模式尚不成熟的当前,由流域政府和下游共同承担的生态补偿模式必将成为水环境严重破坏流域的理想补偿模式。  相似文献   

15.
水源地生态补偿模式及其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在部分流域对水源地进行了生态补偿,并在实践中探索出了财政转移支付、水权交易、异地开发以及生态补偿基金等模式,创新并丰富了水源地生态补偿理论,充盈了生态补偿资金,为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提供了保障。但由于我国生态补偿相关机制尚不健全,现有的生态补偿模式存在着一些自身所无法克服的问题。本文结合案例分析了四种水源地生态补偿模式,比较分析了四种模式的优缺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各种模式的适用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运用定性分析法在分析耕地保护相关利益主体损益关系的基础上,探讨耕地保护生态补偿作用机理及我国耕地保护生态补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指出生态保护和补偿可以通过人工干预加速耕地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以达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并进一步提出了建立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的具体措施:明确被征耕地生态补偿的范围和内容,调节好相关利益主体损益分配;强化公众的耕地保护意识,建立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社会共担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方式,拓宽耕地保护生态补偿资金筹措渠道;建立耕地生态价值损失考核体系,推进耕地保护法治化进程等。  相似文献   

17.
海洋生态补偿的法律内涵及制度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是调整在实施海洋生态补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组合。任何忽视海洋生态本身的价值及其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的海洋生态补偿制度都不具有持久生命力。海洋生态补偿制度设定的最终目的应是为了保护或恢复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或生态价值。构建海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必须在明确其法律内涵,了解其立法、司法及执法现状与不足的基础上,围绕补偿法律关系主体、补偿形式、补偿标准、补偿资金来源等要素展开。  相似文献   

18.
论流域生态补偿的制度构建 --从社会公正的视角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环境影响因素作用于流域生态时具有从上游到下游的单向性,加之上下游地区对流域生态资源做出的贡献性质上的差异,导致了上下游地区在利用流域生态资源上的不公正.从上下游地区付出和收益的情形分析,流域生态补偿既要包括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的补偿,也要包括上游地区对下游地区的补偿.流域生态补偿的制度构建可以通过制度和市场两条道路进行就制度而言,应该明确流域生态补偿的原则、标准、方式和资金来源,并将补偿保证金制度、补偿责任保险制度以及补偿基金制度作为辅助性的制度;就市场而言,应该建立和完善生态使用权交易市场来实现上下游地区之间的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19.
赵秀玲  陶海东 《南都学坛》2012,32(5):124-126
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干渠的起始点,也是库区移民的重点之一,承担着移民搬迁安置、库区环境保护和工程建设等任务。在南水北调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仅依靠政府补贴的补偿机制,对渠首地经济社会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补偿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除调水区与受水区在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方面的非公平性矛盾。为妥善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弥补渠首地在中线工程建设、维护过程中所受到的直接、间接损失,使其享有与受水区同等的发展权利;另一方面,更要引入市场补偿为主、政府补偿为引导的新型补偿机制,充分发挥市场自我调节功能,将水资源生态补偿推向市场化、规范化运行。这样双管齐下,才能保证渠首地对生态补偿的信心不衰落,保证"一池清水送京津"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20.
流域生态补偿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生态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的社会背景下,流域生态补偿已成为恢复和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在生态保护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流域生态补偿资金不到位、流域生态补偿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错位、流域生态补偿市场缺失以及流域生态多头管理的弊端。鉴于此,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和法制完善的途径,为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有效运转提供强力的管理机构、完善的市场和充足的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