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仲友,字与政,号说斋,南宋婺州人。他是绍兴二十一年进士,“兼中宏辞,通判建康府”,曾上万言书给孝宗皇帝,“除著作郎”,又“出知信州,以善政闻,移知台州”(《宋元学案<说斋学案>》)。在台州任上,“锄奸恶甚多”,擢为江西提刑。其时朱熹恰好为浙东提刑,出于学派的对垒和朱的偏执性格,六次上书,罗织罪名,竭力弹劾唐。从此,唐仲友闭门讲学,以自己广博的学识和“不专主一说,苟同一人”的杂博治学方法,成为  相似文献   

2.
吕祖谦是南宋一位非常重要的学者,后人对他的研究在三个主要问题上发生了错误:一是颠倒了吕祖谦的学术传承次序和地位,认为吕祖谦的理学思想和心学思想来自朱熹、陆九渊,功利思想来自陈亮、叶适;二是认为吕祖谦的思想兼容朱熹、陆九渊;三是将吕祖谦的中原文献之学解释为对图书资料的占有。这些错误影响了人们对吕祖谦学术的评价,也影响了对南宋学术的整体认识,所以这些错误有必要纠正。  相似文献   

3.
夏侯泉仁 《老友》2012,(3):57-57
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在出仕前。家乡有个叫盛温和的好友,此人亦是博学多才的人。一天,两人相遇于巷子内。盛温和手中拿着一个竹篮子,朱熹问他:“你去哪里?”盛温和回答说:“我要去买点东西。”  相似文献   

4.
从强烈的事功主张出发,注重实际问题,研究实用之学,这是南宋浙东学派的最大学术特点如讲究"事功之学”的永康学派和永嘉学派;讲究"性命之学”的金华学派;而此中另有一位超然于各派而独树一帜的,就是讲究"经制之学”的唐仲友.唐仲友的学术思想紧紧围绕"经世致用”,提倡脚踏实地,注重现实功效.这种实事求是、身体力行的朴实作风,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5.
朱熹与胡宏都是南宋理学大家。胡宏因其创立“性本论”思想进路而占有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胡宏及其思想对朱熹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影响,一方面表现为胡宏对朱熹积极的正面的影响,朱熹肯认胡宏,并得益于胡宏;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朱熹在怀疑和批判胡宏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理本论”思想进路更清晰、更纯粹。可以说,如果没有胡宏思想的“引领”,朱熹便很难以成为朱熹。  相似文献   

6.
南宋进士试赋制度较北宋更为长期稳固,与此相关的律赋集的编选在南宋也极为兴盛,然今天大多佚没无闻。《后典丽赋》是南宋律赋选集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部,乃婺学唐氏学派代表唐仲友所编选。该书选文详今而略古,体现出鲜明的趋时特征。此外,该书刊刻所涉及的贪墨行为,凸现了律赋集编选的牟利动机,因而在选文质量上难与北宋律赋集相比。在这样的律赋范本的指导下,宜乎南宋律赋日渐走向没落。  相似文献   

7.
朱熹的理学思想及评介张志强朱熹,字元晦,南宋徽州婺源人。他在程颢、程颐的唯心主义理学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庞大、严密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相应地,他本人也成为封建社会后期思想影响最为深远的哲学家,后人为纪念朱熹在思想上的贡献,谥其为“朱子”;又因朱熹...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分析陆九渊对朱熹的攻击。陆九渊甫一出道就名动士林,但亦面对朱熹学术的压力,这直接导致陆九渊对朱熹的回应由学术的对话转变成理学共同体内部的思想竞争。朱熹取守势,呈现出包容;陆九渊取攻势,决无妥协。在南宋结党已成为客观现实的背景下,学术思想的阐明、知识形态的塑造、理学共同体的认同、权力世界的斗争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致使朱熹所撰《曹立之墓表》引发陆九渊对朱熹的攻击。通过对朱熹的攻击,陆九渊最后判定朱熹思想的核心是老学、话语是禅学、性质是伪学,同时彰显了自己对形而上学的拒斥。  相似文献   

9.
学而时习之     
南宋时,著名的理学大师朱熹在庐山白鹿洞书院讲学,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学子前来听讲。有个叫黄干的年轻人,见朱熹反复阅读他已经熟读的书,深受感动地说":先生简直是在‘吃’书啊!"朱熹回答说":对!白鹿洞书院的第一条学规就是讲究‘吃’书。"朱熹认为,人  相似文献   

10.
洛学和苏氏蜀学(简称苏学)是崛起于北宋中期的两大学术流派,因学术思想的严重分歧而导致了一场著名的政治斗争,即洛蜀党争。党争之后,二学继续相斗,并在南宋中期达到高潮,其标志就是以洛学为衣钵的朱熹做《杂学辨》,力攻苏学。伴随斗争的同时,二学也在逐渐地融合,尤以刘光祖、李壁、李埴、魏了翁等人为代表,其表现形式是,以洛学为基准,吸取苏学的部分思想,统一到理学的轨道上,这就是“洛蜀会同”  相似文献   

11.
朱熹是南宋儒之集大成者,其学术思想在很多领域对后之学者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研究朱熹的《周礼》观,对理解朱熹的礼学思想颇有参考价值,对学界关于《周礼》的争论也是种推动。  相似文献   

12.
王道与霸道、道统与非道统历来是儒家内部争论的主要话题。南宋期间此问题论争达到顶点。以陈亮、叶适为代表的浙东功利主义学派与朱熹就功利与道义展开激烈论战。陈亮提出“王霸、义利-元”的观点,而叶适则直接否定了朱熹所宣扬的道统论。  相似文献   

13.
张栻是南宋时期与朱熹、陆九渊、吕伯恭齐名的道学家。宋人陈亮曾指出:“乾道间东莱吕伯恭、新安朱元晦(朱熹)及荆州(张栻)鼎立,为一代学者宗师。” (《陈亮集》卷二十一)《宋史·道学传》将朱熹与张栻并列,朱熹亦曾多次表示张栻的学说对他“多有启益”,“其学之所就,足以名于一世。”(《南轩文集序》)可见,张栻的哲学在南宋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研究张栻的哲学对深入掌握南宋哲学思想的发展、理学与心学的分野以及理学与事功学派的论争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由欧阳修撰写《范公神道碑》而引出的范仲淹与吕夷简解仇公案,在南宋庆元年间引起了周必大与朱熹之间的激烈争论,前者认为吕、范始终未曾解仇,后者则坚持两人确有解仇之事。但周、朱两人争论的实质并不在于对是否解仇进行事实判定,而是两种非常不同的关于党争的政治思想间的交锋。周必大在政治上信奉调和思想,坚持朝廷用人当不分党派,兼收并蓄。朱熹则主张政治的首要之务在区分"君子""小人",坚决反对两者杂用的调和倾向。在整个南宋时期,两种思想皆不乏追随者,但总体上看,周必大所代表的调和思想获得更多青睐,调和构成了南宋政治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综观《左传》评点发展史,南宋是《左传》评点学的形成期。现有研究虽已指出吕祖谦与《左传》评点学的关系,却忽视了朱熹对《左传》评点学形成的重要贡献。朱熹基于《左传》所传《春秋》之事,对《左传》文章进行了重新阐释,从而促成了朱子后学如真德秀、汤汉、朱申等以《左传》为“文章之祖”进行评点。结合《文章正宗》《妙绝古今》《音点春秋左传详节句解》《新刻诸儒批点古文集成前集》等南宋时期《左传》文章评点著作,可见朱熹对南宋《左传》评点学的形成以及《左传》评点学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朱熹、张栻、吕祖谦并称南宋初年的“东南三贤”,其中吕、张交游学界尚无专论,然却是分析此学术共同体之由来以及内在构成的关键。特别是吕、张为期两年的严州、临安之会,当是学术史上一大被忽视的盛事;二人约十二年的论学,以及“不在场者”朱熹的书信参与,影响了他们学术的发展。“东南三贤”中的学术领袖当为张栻,而撰述、发问推动最多则是朱熹,吕祖谦则以张、朱之后学自居。张、吕去世之后,学术共同体自然解体,朱熹的地位日愈重要,然而其议论则使后人对浙学、湘学之认识发生偏差,故梳理吕、张交游,并还原“东南三贤”由来历程,当极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论朱熹诗     
针对过分拔高和贬低朱熹诗歌成就的两种错误倾向,本文对朱熹诗歌的概况、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重新作了考察,指出朱熹诗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刘克庄等大家相比,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尚有一定距离.但朱熹在诗歌创作方面确已取得相当的成就,他在南宋诗坛的地位是不容抹杀的.  相似文献   

18.
"闽学"成词大约在清康熙时,并渐多使用。它原本指称朱熹的学说思想,后在此基础上被引申指称包括朱熹及其门人在内的南宋朱熹学派的学说,以及其后历代闽地理学家对南宋朱子学的继承和发展。"闽学"的学术品格是"旧学商量"与"新知涵养"融为一体,学理建构与经世致用并重,努力在"持旧"中"新变",以期求真务实、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这样的学术品格一而贯之,影响深远,对当代中国社会各界尤其是学界依然具有重要的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朱熹的《四书集注》开拓了儒家经学章句训诂与义理发挥相兼综的新型学风。《四书集注》的行世导发了四书经典本文与《四书集注》为双重研究对象的南宋四书学热潮。南宋四书学的经学文化史实表明:经学是依缘经典本文的诠释阐发之学;明经和经义是经学继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量;经学形式的变革有助于经典义理的时代焕发;经学是儒家塑造人的主体性资质的人文原理。  相似文献   

20.
夏柳 《老友》2012,(3):57
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在出仕前,家乡有个叫盛温和的好友,此人亦是博学多才的人。一天,两人相遇于巷子内。盛温和手中拿着一个竹篮子,朱熹问他:"你去哪里?"盛温和回答说:"我要去买点东西。"朱熹是以穷理致知研究学问的人,他听完盛温和的话,很好奇,随即问道:"你说‘买东西’,为什么不说‘买南北’呢?"盛温和反问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