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季良,盛唐时期河南洛阳偃师人。他是名儒尹知章的门生,又与著名诗人张说、贺知章等人同列开元十八学士。孙季良的传世诗文作品极少,在整个唐代文学史上湮没无闻,但在唐诗选本史上作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他编选的《正声集》是第一个唐人选唐诗的诗歌选本,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他还擅长书法,并且参与了唐代大型官修类书《唐六典》和《初学记》的修撰。  相似文献   

2.
雍裕之,中唐诗人.裕之创作了大量杂体诗,其中一些诗作含有裕之生平的信息,能够帮助我们解决裕之生平的一些问题.根据历代诗歌选本对裕之诗歌的收录,裕之两首在《全唐诗》重出的诗歌都应归属于裕之.  相似文献   

3.
包佶交游考     
包佶是中唐大历、贞元间名臣,又是当时的文坛盟主.他于天宝六载进士及第后广交文人,与刘长卿、皇甫兄弟、李纾、顾况、窦叔向、戴叔伦、卢纶、权德舆、皎然、灵澈、梁肃、于邵、孟郊等文人雅士来往密切,且多有酬赠之作.他们的交往与创作对中唐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除《全唐文》所录《罔两赋》《公卿朝拜诸陵奏》,《唐文拾遗》所辑《请详定开元时令奏》《明立私钱赏罚奏》《社稷改用太牢奏》五篇外,包佶还曾作《道瑾文》《杜佑去思碑》《山谷寺三祖大师偈》。还曾为道一碑纪述,为窦叔向集制序,曾以书荐灵澈于李纾。《御定全唐诗》中所录包佶诗中《寄杨侍御》《再过金陵》非包佶所作,除孙望《全唐诗补逸》包佶诗《翻经台》外,他还曾作《奉送刘侍御赴上都》诗。  相似文献   

5.
唐文宗大和年间,诗人李涉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李涉一次乘船过九江,行至浣口西边,忽遇一艘大帆船,船上数十人全都手执兵器。两船相近时,那艘船上有个人上前问他是谁,李涉的手下回答道:"是李博士的船。"那艘船上的强盗头子就说:"如果是李博士,因为久闻诗名,我们就不拿他的钱财了。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出现于《全唐诗》的“参差”一词作全面调查,并根据不同语境的词例给以归类和考释,其结论是“参差”一词的意义,在唐诗中,除表示“不齐”外,别有与“不齐”相联系的九个义项。  相似文献   

7.
戎昱是中唐大历时期有一定影响力的诗人.其籍贯,有“荆南”和“扶风”两种说法,当今学者普遍认同戎昱为荆南人,几乎成为定论.然而,通过充分挖掘戎昱自己的诗歌作为内证,以现存的史料典籍、当今学者对戎昱的研究资料为旁证,戎昱的籍贯应为长安附近的扶风.  相似文献   

8.
唐代诗人对乐人的广泛关注是在中唐,而不是在音乐处于鼎盛的盛唐,用音乐的繁荣来解释唐代诗坛这一现象显得过于笼统且不准确,其主要原因乃是中唐诗人从乐人身上挖掘出更多的文化元素,将之与国家兴衰、士人命运、生命感叹等诗歌传统主题联系起来。中唐诗人对乐人的关注不但使得唐代诗歌内容更为丰富,而且使诗歌与音乐结合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9.
唐省试诗中,德宗贞元年间留下的最多,有77首.这些诗,大都境界浑融,情感表达真实自然,从中可见贞元科举录取是知贡举者综合考察诗人的创作技巧、政治素质、人品性情等后的审慎决定.唐人“恶诗皆得官,好诗空抱山”的抱怨,唐笔记中所说的科举录取荒诞、偶然等与事实真相之间差距较大.至少在中唐,科举录取是“多公而审”的  相似文献   

10.
宋代省试、解试多数时间考有诗,但这类诗在现存文献中保存却很少,《万宝诗山》成书及真伪情况复杂,其它拟作专辑多未流传,科场所作只零星散见于各类文献中,文人场外拟作则相对较多。宋代省试、解试诗作出题多以古人诗句为题,尤其是以杜甫诗句为题较多,命题相对较为随意。宋代省试、发解试诗及拟作对研究宋代科举考试内容、宋代诗歌及文学风尚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维是盛唐杰出的诗人,以山水诗的突出成就而负盛名。他的诗篇在当时就很有影响,评价也很高。但其作品在流传中羼入他人的诗作,相重的有20佘篇。清代《全唐诗》的编者不一一甄别,编入王维集中,这就使王维的研究者在运用其诗篇时遇到困难。因此,对王维重出诗进行考辨,判其归属,很有必要。本文即是在掌握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王维重出诗逐一考辨,可谓言必有据,对王维研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维是盛唐杰出的诗人,以山水诗的突出成就而负盛名。他的诗篇在当时就很有影响,评价也很高。但其作品在流传中羼入他人的诗作,相重的有20余篇。清代《全唐诗》的编者不一一甄别,编入王维集中,这就使王维的研究者在运用其诗篇时遇到困难。因此,对王维重出诗进行考辨,判其归属,很有必要。本文即是在掌握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王维重出诗逐一考辨,可谓言必有据,对王维研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清编《全唐诗》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是重出互见较多,这不仅使这部诗歌总集的学术价值受到损害,而且使广大唐诗研究者在运用有关诗篇时遇到困难,还可能导致失误。因而,对《全唐诗》中一些诗人重出诗进行考辨,也是唐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初唐三位重要诗人的重出诗,在掌握有关材料的坚实基础上,逐一考察辨析,判其归属,这对推进这三位诗人诗歌的研究是有益的。文中征引资料翔实,论证充分,辨析有力,做到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对重出诗篇归属的判定,也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14.
选本是中国古代诗学的重要批评形态。它可以反映出一个批评家的文学批评观念,也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文学思想的变化轨迹。研究唐后期唐诗选本可以明了唐后期唐诗观念流变的路向和诗歌审美倾向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选本是中国古代诗学的重要批评形态。它可以反映出一个批评家的文学批评观念,也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文学思想的变化轨迹。研究唐前期唐诗选本可以明了唐前期文学思想流变的路向。  相似文献   

16.
选本是中国古代诗学的重要批评形态。它可以反映出一个批评家的文学批评观念,也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文学思想的变化轨迹。研究唐中期唐诗选本可以明了唐中期唐诗观念流变的路向和诗歌审美倾向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与吐蕃和亲,发展相互间的友好关系,一直是唐朝的政策。继文成公主之后,金城公主下嫁吐蕃赞普弃隶缩赞,以敦睦唐蕃关系。她的事迹在拉萨布达拉宫、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山南桑耶寺等古代各寺中,都有文字记载,并存有大幅壁画;民间还流传着关于她的种种美丽传说。在《全唐诗》中,以"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或"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为题的17首诗,是唐代诗坛对金城公主远嫁吐蕃的文学见证。  相似文献   

18.
元诗多宗唐,推崇“盛唐”诗风。元人在前人基础上完成唐诗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诗学体系建构。元人唐诗分期标准的迥异,体现了元人在宗唐背景下多元的诗学观,而不同的诗学观的现实意义是元人指摘当时诗弊继而促进元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对鹤的描写始于鹤鸣,先秦文献记载认为鹤鸣有求友引朋之意。后来蔡邕的《琴操》与鹤意象相结合,形成了表达夫妻分离的“别鹤”意象。唐代稳定的外部环境和便利的交通使诗人离别逐渐常态化,唐诗中“别鹤”意象过渡为友人离别。唐代诗人整体更积极入世,被贬谪的情况也更常见,使诗歌的情感在传统离别之情外增添了知识分子“仕”和“隐”的人生抉择之苦,深化了别鹤意象。文人们敏感地在“羁鹤”与“困士”中建立同构对应关系,逐渐形成了鹤悲情结。文人在鹤悲情结中产生了对生命的喟叹,对命运无常的拷问和对生命有限性与追求的无限性之矛盾的思索,让诗歌中的鹤悲情结上升到哲学高度。  相似文献   

20.
<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所收墓志中有许多有关唐代科举的资料,其中进士科年份可考者十九人,年份待考者四十四人,均对<登科记考补正>有补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