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人类生存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变迁切入,以历代乡愁诗作为线索,论述了中国诗歌中乡愁情结的形成、流变,及其由物质层面的乡愁向精神家园升华的轨迹。文章结尾探讨了中国诗歌的乡愁情结在实现统一,振兴中华大业中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托物以言志而使物皆著我之色彩,不啻为中国诗歌的一大传统。梅花,是诗人杨圻诗中萦绕不去的意象。诗人爱梅、种梅、画梅、咏梅。在他一系列的咏梅诗中,诗人托梅或表个人之志,或寄悼亡之情,或寓家国之痛。即句句系梅,处处写己。本文即以杨圻梅花诗为支点,以窥诗人之心志。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以中文书写、创作主体与接受群体又绝大多数是华人的文学系统,马华文学的确很难摆脱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马来西亚华人自然也受到“中国”的影响,从中国飘洋过海而来的祖辈们把“中国”的记忆传递给下一代,并且一代接一代地传递下去,因此,它无法)开与中国文化藕断丝连的关系。中国情结在马来西亚华文作家群中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多数表现出作家对中华文化丝丝缕缕割切不断的牵连。不同的是,有的流露于言谈举止、气质神采之中,而有的则化成字里行间的情愫。  相似文献   

4.
余光中是诗、文兼擅的当代作家.20世纪60年代以来,他在诗歌理论与创作中倡导和应用"适度散文化"的艺术方法.此一方法既是对中国古代"以文为诗"传统的回顾和借鉴,更是一个现代诗人、诗论家为促进现代诗创作的健康成长而提出的开拓性命题.  相似文献   

5.
余光中是台湾诗坛上一位极重要的诗人,他的诗歌倾向多变,艺术风格极不统一。这与他的诗歌创作经历了从传统出发——走向西化——回归传统的历程有关。通过深入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诗歌具有这样一些特点:思国怀乡情感浓烈;现代与传统意识交融;地域感、现实感、时代感强烈;咏物寄情,托物抒怀艺术手法娴熟。  相似文献   

6.
钱澄之是明末清初的遗民诗人,他的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急剧动荡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对清廷统治造成民不聊生的不满,缅怀故国之思,体现了诗人不肯臣肥于清朝的民族气节,充满了高度的爱国主义激情。  相似文献   

7.
易卜生关心他那个时代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每每将其写进自己的作品里,并且满怀一种热情,从来不隐藏自己的观点,这就让其诗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诗人主要是通过对政治人物的歌颂与批评、对政治事件的叙述与评论,表现自己关心公众的政治态度、关心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政治立场,充分体现出一个大时代的诗人及其作品的社会价值。政治情结对易卜生的诗具有特别的意义:其一,政治情结给易卜生的诗带来了时代的亮色,一种少有的激情,一种理想化的、浪漫化的色泽;其二,过于浓厚的政治情结也让其诗有所失,主要是政治情怀的直接表达,可能与真正的诗歌艺术方式存在一定的距离。易卜生的诗之所以存在这样浓厚的政治情结,原因有四:一是他自己童年与少年时代的所见所闻;二是伴随家道中落而来的人生历程让他在情感上产生了极大的落差,让他不得不对时局有所关心;三是他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和以反叛为特征的个性气质,也使其固有的政治情结有所发展;四是他所处的那样一个时代所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诗歌传统及社会环境入手,透视了三曹现实主义诗歌中感伤情结大量存在的成因,进而刨析了三人作品中共同存在的感伤所呈现的不同特征,并力图探究造成三人风格各异的现实因素,从而窥见当时文坛的总体风貌。  相似文献   

9.
魏晋诗歌以普遍的生命情结,深邃的生命气息,彪炳千古和仪型后世的艺术风格,在中国诗史上独树一帜,具有永久的艺术魁力和不朽的审美价值。魏晋诗歌的生命情结和艺术风格的形成,乃是士人的人生体验经玄学与美学升华的结果。它的审美表现虽带有慨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同一情感特征,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社会状况、社会心理及诗人的个性和人生体验的不同,其审美风格及境界也彼此殊异。  相似文献   

10.
作为朝鲜文学经典《春香传》,在其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这两个层面,与中国相近的同类作品予以比较,具有一定的共同之处。不论在对真爱的憧憬,对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同情,对任何破坏他人幸福之恶势力的憎恨等方面,均能找到同属汉文化圈的中国意向与中国情结。不仅体现了东方文化的伦理精神,而且预示着彼此间各种文化融通与精进的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三曹"诗歌中的感伤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曹”诗歌研究历来都是古代文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众多专家和学者对“三曹”诗歌中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理想和信念比较热衷 ,却相对忽视了“三曹”诗歌感伤内容的大量存在。本文主要从感时伤势主题、思乡念人主题、才士不遇主题这几个层面 ,去探析“三曹”诗歌的感伤情结 ,进而阐释“三曹”诗歌的感伤情结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2.
台湾诗人余光中一生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且称其为自己写作“四度空间”。余光中先生在翻译中就翻译与创作关系、译者译德、诗歌翻译、翻译对中文影响等方面着重阐述了翻译的重要性,翻译是一种创作,译者要充分发挥中华文字的优势来从事翻译事业。先生的观点多属随感而发,且皆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而国内尚无人作文对其予以总结描述,故而对其作一基本梳理,以彰显其要。  相似文献   

13.
蓉子是当代台湾影响最大、作品最丰富的女诗人.就蓉子整个诗集而言,抒写女性意识和乡愁情结的诗歌所占比例最大.对女性自我价值的充分肯定是蓉子诗歌的灵魂.蓉子诗的乡愁情结,既烛照了诗人自身的内心天地,更辉映着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精神渴望.  相似文献   

14.
余光中的散文家气质使得他的诗歌创作兼有散文文体的长处与缺陷,"以文为诗"的探索既使他的诗歌雅俗共赏,也为中国诗坛提供了新诗发展的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5.
中国俄侨诗歌是俄罗斯侨民文学中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中俄文化合璧的特点,是诗歌中的精华,诗歌中的精品。据有关资料显示,已经有记载的诗人有58位,出版诗歌文集180部以上。虽然这些中国俄侨诗人已离我们远去,但他们创作的文学珍品却成为了世界文学宝库中的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这笔财富值得挖掘,值得研究。文章将以文本分析形式对中国俄侨诗歌创作主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6.
斯奈德受中国的影响几乎是全方位的:儒家和道家思想、禅宗、中国山水画、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都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广泛影响。斯奈德的诗有禅意,他特别钟情于寒山和王维等人充满禅机佛理、歌颂大自然的诗篇。斯奈德所翻译的寒山诗和他寒山式的生活方式使他成为美国的寒山。  相似文献   

17.
世界著名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文学家兼哲学家让-保罗·萨特在晚年对中国仍然梦魂萦绕,这位拒绝领取诺贝尔奖的铁骨铮铮的作家,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一直伴随着他的一生。本文从萨特访华45天所发表的观感来分析他的中国情结。  相似文献   

18.
以细读为基础,可全面检视洛夫诗歌的成就,进而捻出其主要特质,为洛夫之诗歌定位。彰显洛夫主要成就的十项诗歌特质为:1.质与量俱丰,影响深远;2.意象运用独特,有"诗魔"之称;3.其诗论聚焦以超现实技巧为主的现代精神,带动和影响1950年代以降的台湾现代诗坛;4.形式多所创发,内涵富饶深广;5.金句甚多,充满性灵与创意;6.以淡淡的语言表现浓烈的诗质,以创作见证"诗之所以为诗"的哲学意蕴;7.高龄73岁完成诗质稠密而理路清晰的长诗《漂木》;8.破除我执,反躬自笑,老而愈醇,淡然而苍茫;9.融天真与深广为一体,隐约、温厚、锐利;10.洒脱自然的知识分子格调与"中华文化在我身"的风骨。  相似文献   

19.
归纳、分析了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评论家、翻译家余光中的翻译观,着重讨论了余光中对于译文语言、文学翻译本质、译者素质三方面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学者从事文学创作,这是大学中文系的传统,不过近些年来,由于多种原因,这样的传统正走向式微。值得庆幸的是,在岭南师范学院聚集了一群未曾放弃文学梦想的学人,他们在教学和研究之余,创作出了不少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将学者们内心的文学情结鲜明彰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