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丁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
近日翻阅王锦民先生《古学经子》(华夏出版社1996年9月版),发现该书第127页有这样一段: 《仪礼》在三和中实际年代最为久远。《礼记·明堂位》云:“周公摄政六年,制 礼作乐。”孔颖达《礼记正义》云:“成王幼弱,周公摄政,六年,制礼作乐。但所制 之礼,则《周官》、《仪礼》也。”按这一说法,《周官》、《仪礼》均为周公所作。不过 《周官》虽保存了很多西周到春秋的官制,但其成书实在战国时代。《仪礼》则自 孔子时已经成书,《礼记·檀弓》云:“恤由之丧,哀公使孺悲学士丧礼于孔子,士丧 礼于是乎书。”这是《礼记》… 相似文献
2.
陈连庆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3)
陈君恩林著先秦兵制一书,既成,以余前曾应金晓(?)先生之邀,参与陈君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之役,浼余作序。余惟作者既倾其多年研究之心得,推陈出新,发为宏论,能成一家之言,今又在前此之基础上,踵事增华,拾遗补阙,益臻美备,亦不宜无一言以畅斯旨,爰不辞翦陋为之作序曰: 孔子曾云:“周因于殷礼。”夫子之说,征之卜辞,灼然可信。武丁卜辞:“王作三(?)(师):右、中、左。”于周,则东都有殷八师(后改名成周八师),西都有西六师,是王畿皆有兵也。又殷代方国有兵,周代诸侯亦靡不有之,是地方无不有兵也。但书传中材料有限,甲 相似文献
3.
高蕾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8(2)
《中国历史大辞典》《隋唐五代卷》是一部质量很高的专科辞典,博得了学界的高度评价。但正如俗语所谓“金无足赤”、“百密一疏”,本辞典的个别条目也存在着解释不当的问题。如辞典第579页[统叶护可汗]条就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本条解释说: 统叶护可汗(?-628)唐时西突厥可汗。公元619-628年在位。身匮可汗弟。武德初 嗣位,建牙石国北之千泉。勇而有谋,北并铁勒,西拒波斯,南接■宾,控弦数十万,霸有西域。 授西域诸国王以颉利发称号,遣吐屯监统之,督征赋税。三年(620),遣使与唐通好,又请和亲, 以颉利可汗… 相似文献
4.
纳国昌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
回族的丧葬制度纳国昌汉文记载中的回族丧葬制度评析回族的丧葬,见于中国士大夫著作中,最早载唐代杜环《经行记》:“(大食)一名亚俱罗。其大食王号暮门,都此处……凡有征战,为敌所戮,必得生天;杀其敌人,获福无量,率土禀化,从之如流,法唯从宽,葬唯从俭。”虽... 相似文献
5.
金爱秀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4):15-18
北魏丧葬制度系承袭汉魏、西晋并融合东晋、南朝之制而来 ,但也具有自己的民族特点和时代特征。北魏丧葬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与北魏社会的汉化过程大体同步 ,不仅对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的丧葬制度产生了直接影响 ,而且对隋唐的丧葬制度及其演变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先秦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得到充分孕育并初步成型的重要历史阶段。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经由各具特色的诸子百家的探索和创造,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得到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大致确定。在这一被文化史专家称作“轴心时代”或“枢纽时代”所兴起的闪耀着人类智慧之光的诸子之学,是古代思想的精华, 相似文献
7.
叶南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S6)
先秦时期语言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语言研究尚无独特的方法,更无专门的研究成果。但是先秦时期仍有不自觉的语言研究,有不自觉的研究成果,这就是《尔雅》以及体现在《尔雅》中的语言学思想:一、《尔雅》用先秦时期的共同语──雅言解释各地方言和古语词,体现出"名实相符"的语言学思想。二、《尔雅》首创按词的意义类别编排词汇的体例,形成了后世的"雅学"。三、《尔雅》为后世辞书释义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陈宗祥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1)
从我们伟大祖国西北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南部,包括陕西西南部、青海东部、向南经过四川西部、西藏东部到云南西部以及缅甸、印度北部有一条狭长的地带,国内外学者称为民族的“南北通道”,“藏彝走廊”.我国的民族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说:“这条走廊沉积着许多现在还活着的历史遗留,应当是历史与语言的一个宝贵园地”.已故的考古、民族 相似文献
9.
吴景山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6)
《北史》卷九十九《突厥传》中对突厥人的法律有如下的一段记述:“其刑法:反叛、杀人、及奸人之妇、盗马绊者,皆死;淫者,割势而腰斩之,奸人女者,重责财物,即以其女妻之;斗伤者,随轻重输物,伤目者偿以女,无女则输妇财,折支体者输马;盗马及物者,各十余倍征之。” 相似文献
10.
星全成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
丧葬制度是藏族制度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内涵十分丰富。通过对丧葬制度的剖析,可以了解藏民族及其先民的生命观与死亡观,全面地把握藏族人生观、价值观和伦理观。 相似文献
11.
12.
赵轶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2)
《清史稿》卷三百十三《舒赫德传》:“行边至努兑木伦,护厄鲁特人。掠马者乌梁海人入边,竄匿俄罗斯,驰檄往索。”考《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六十二《舒赫德传》作:“巡台站至努克木伦,沿途查孥掠马之额鲁特,护送运往军营口粮牲只至额尔齐斯。有掠台站之乌梁海竄俄罗斯,向之索取。”1.“努兑木伦”当作“努克木伦”。“木伦”者。河也。努克木伦清属乌里雅苏台辖,入 相似文献
13.
李全祥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
《论语》一则新探李全祥《论语·学而篇》第八则:“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对孔子这则语录,古今注疏家有不同的注释。杨柏峻先生在其《论语译注》的译文中解释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所学... 相似文献
14.
赵强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
《旧唐书》勘误一则赵强中华书局出版的点校本《旧唐书·萧传》有一处突出的标点错误:“时令狐楚左迁西川节度使,王播广以货币赂中人权幸,求为宰相……”令弧楚是唐宪宗晚年的宰相,元和十五年七月罢免相位后降职为宣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和宣歙池观察使,并非西川节度使,... 相似文献
15.
笪珪如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1,23(3):64-66
本文对今文《尚书·微子》中一则句读的传统解释,提出不同见解,以充分的证据论证了“狂”字当作“往”,使文义豁然开朗。本文同时也解释了古文《尚书》同句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赵强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3)
《旧唐书·职官一》在列举“从第六品上阶”官名时,有如下记载:起居郎、起居舍人、尚书诸司员外郎、八寺丞、大理司直、国子助教、城门符宝郎、通事舍人、秘书郎、著作佐郎.(第六册1797页)遍查古今,我国历史上不曾有过“城门符宝郎”这一官职,而唐朝却分别设置过“城门郎”和“符宝郎”,隶属门下省管辖.“城门郎掌京城、皇城、宫殿诸门启闭之 相似文献
17.
刘梦清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
评《先秦诸子经济哲学思想研究》刘梦清收稿日期:1998—05—22最近,朱有志教授所著的《先秦诸子经济哲学思想研究》一书由湖南出版社出版发行。虽然该书出版离作者首次发表关于“经济哲学”研究框架的论文已有十个年头了,但正是长久的理论准备、新颖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8.
何丹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5(1)
通过对《春秋》所记天子、诸侯、诸侯夫人的卒葬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春秋葬日制度存在着明显的阴阳观,即丧月等级用阳、葬日用阴,体现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观念.除此,本文还对丧月不计闰、葬日不用疾、卜日先远日等规定进行了探究,对《春秋》卒葬的书写原则及体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59-62
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赋、诗、文总集,《文选》收录了四百三十多篇诗作。这些诗作从不同侧面展现了社会的动荡、历史的兴衰,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丧葬习俗和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0.
韩小忙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
文章通过西夏法典《天盛律令》中鲜为人知的有关材料,结合其他文献和考古资料,对西夏的丧葬习俗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西夏丧葬习俗一方面明显受汉族丧葬礼俗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西夏游牧社会的生活和生产情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