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学者视野中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分别有"冲突说"分离说"相互关联说"认识的不同状态说"和"完整知识说"等不同学说。各种学说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应当克服它们的片面性,把对立的合理论点统一起来,并正确理解每一学说在对立统一关系中的地位,以达到对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全面而正确地把握。  相似文献   

2.
西方科学家视野中科学与宗教是和谐一致的关系.西方科学家都具有强烈的宗教信仰趋向,这种趋向决定了他们视野中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但是,这些科学家信仰的上帝与一般人所信仰的上帝是有区别的一般人信仰的上帝是拟人化的上帝,而西方科学家信仰的上帝是安排自然秩序的上帝;西方科学家在从事科学活动中从不怀疑自己的追求与宗教信仰的一致性;科学与宗教相互依存并不存在冲突,科学属理性知识而宗教属人类信仰,二者各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目的,科学解决的是实然问题而宗教解决的是应然问题.  相似文献   

3.
西方科学家视野中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科学家视野中科学与宗教是和谐一致的关系。西方科学家都具有强烈的宗教信仰趋向 ,这种趋向决定了他们视野中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但是 ,这些科学家信仰的上帝与一般人所信仰的上帝是有区别的 :一般人信仰的上帝是拟人化的上帝 ,而西方科学家信仰的上帝是安排自然秩序的上帝 ;西方科学家在从事科学活动中从不怀疑自己的追求与宗教信仰的一致性 ;科学与宗教相互依存并不存在冲突 ,科学属理性知识而宗教属人类信仰 ,二者各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目的 ,科学解决的是实然问题而宗教解决的是应然问题。  相似文献   

4.
关于科学与宗教的关系,西方学界存在着三种观点:冲突、分离、正相关。20世纪中叶,科学与宗教关系的研究发生了从"冲突"论到"正相关"论的范式转变。在科学与宗教研究的科学史考察进路中,可以看到从罗素到默顿再到霍伊卡这一清晰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5.
西方宗教理论下中国宗教研究的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一直努力使用西方观念、理论来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与信仰,于是在理解中国宗教方面就无法避免地出现了各种问题和困扰。首先是宗教研究的基本词汇和概念问题。中国学者不仅接受了"宗教"等西学词汇和概念,而且在以西方的"宗教"视角来分析中国社会时,竭力靠近西方人对宗教的界定。其次是近代以来中国学者基本上都是以西方宗教价值观来看待和评价宗教在中国之存在,很多自远古以来形成的中国人世界观和共享性精神遗产都无法进入学术讨论的范畴之中,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中国宗教的主体性解释难以确立、中国宗教研究理论难有突破。因此,摆脱对西方理论的过于依赖已成为中国宗教研究必须突破的瓶颈。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西方学界提出了种种模式用以解释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尽管这些解释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宗教与科学关系的内涵,但是这些抽象性的解释模式不足以概括说明宗教与科学关系的整体历史内容与实质.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因素,既可以充当科学发展的助推剂,又可以充当科学发展的抑制剂,这些不同表现受制于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历史内容,因而具有了不同的历史本质.  相似文献   

7.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作为学术界经久不衰的话题,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对 于二者的关系,笔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必须放到人类社会及人自身的发 展史中去考察才可能全面而深刻,科学与宗教的对立和冲突不是它们关系的本质,而只是人 类认识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能力发展不完善的表现而已,科学与宗教的协调共处是必然的 .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科学与宗教之间关系的综合性分析,并“聆听”来自不同时代的科学家和神学家相同的“声青”,在形而上学过程哲学的框架下,力图探讨科学与宗教整合的可能性,旨在为实现科学与宗教和谐发展而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
诗歌是西方最古老的文学体裁,深深根植于西方文化,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诗歌在其历史演化过程中曾经与哲学、宗教和科学等对立。在古希腊古罗马诗歌与哲学二元对立,被哲学视为理性的扰乱者和社会秩序的颠覆者;在中世纪诗歌被宗教视为谎言散播者而被宗教桎梏,沦为宗教的工具和奴隶;在现代诗歌与科学激烈地论战,认为科学逻辑扼杀了语言的艺术性,诗歌试图恢复语言的艺术。从诗歌与其历史上的对立面的研究出发,阐释诗歌在不同时期和不同主导意识下的价值和历史地位。诗歌和其对立面,这一矛盾共存体引导诗歌的发展走向,促进了诗歌主题内容和形式的更新,谱写了西方诗歌的华美篇章。  相似文献   

10.
西方的法律与其宗教传统有着极深的渊源。首先 ,宗教特别是基督教为西方法律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文化心理的基础 ,宗教的信仰对象以及伦理观念 ,使得“自然法”观念在西方有着不容动摇的地位 ,为西方法律的自身完善化提供了前提 ;同时 ,近代的“教会法”对于现代西方法律的理性化、世俗化特征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形式上对现代西方法律体系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西方现代法律虽然有着深厚的宗教之根 ,但已经越来越功利化了。  相似文献   

11.
宗教与哲学都是人借以超越自身有限性的文化表现形式。宗教哲学依赖哲学的成果实现宗教信仰的合理化。古代希腊时期不存在宗教哲学,但是却提供了宗教哲学发展的模式。随着基督教的产生与确立,西方宗教哲学才应运而生。中世纪,理性是信仰的奴婢,哲学是宗教的工具。近代哲学虽然把理性从信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但是却又使宗教认同于哲学。随着现代哲学对传统宗教信仰的批判和现代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转换,宗教哲学也发生了理论模式的转换,即从对理性与非理性认识的依赖转换为对人的生活实践的依赖。  相似文献   

12.
弗洛伊德在将自己的研究转向人类社会领域时,着重探讨了宗教与科学问题,深入探讨了宗教的起源、作用和可靠性。他认为,宗教的性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幻觉,其中有些观点类似于妄想;宗教有它存在的理由;当人类度过童年期后,必然会脱离宗教而进入科学阶段;科学不是幻觉,它有可能使人们获得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哲学领域,宗教哲学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如西方文化与基督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样,西方哲学中的许多重要概念范畴也与神学问题密不可分。中世纪经院哲学之父安瑟伦关于上帝存在的古典本体论证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该论证不仅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对西方文学与科学的“事实联系”进行“立体”梳理。从纵向审视,这种联系大致经历了合分合过程;从横向考察,这种联系大体表现为四个方面。首先,有的作家,尤其是古代作家,从文学角度来描绘迄今视为归于科学范围的问题;其次,在某一特定时期,文学领域中的新气象能够加速科学发展的步伐;第三,自然科学在勃兴进程中,以其把握世界的方式和务实的精神波及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它的大部分成果通过间接或直接的途径影响文学;第四,文学往往依凭形象地去描述、概括已有的科学成就来推论未知的科学境界,而从事科学的人们常为之受到启发或获致灵感。由此深入认识:“人类越前进,艺术将越是科学的,同样科学将变成艺术的”.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西方的宗教学领域,关于宗教本质有几种典型的观点:一是侧重以崇拜对象为中心来规定宗教的本质;二是从宗教的社会功能的角度来规定宗教的本质;三是倾向于把信仰主体的个人体验作为宗教的本质。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宗教的本质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与宗教的协举模式不同于科学与宗教的反相关、不相关或正相关模式.协举模式包含了反相关模式中对立的因素,但又不夸大这种对立,而是认为对立是促进发展的先导;协举模式也包含了不相关模式中的分离,正因为双方彼此之间的独立、各是其所是,才有了交叉、互补、跃迁的可能;协举模式更包含了正相关模式中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但是比相关模式更注重第三方、中介方,更注重双赢、并举、跃迁.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与宗教是人类文化中的两大重要因素、宗教曾对近代科学的兴起起过致命的迫害和阻滞作用,但它同时也是近代科学兴起的一个积极因素.科学与宗教是辩证的关系,宗教不会随着科学的昌明而消失,而是随着人类的进步以不同的形式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宗教、科学、文化思考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宗教、科学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在文化的层次上进行了深刻的思考。笔者透视了各种文化中隐含的“元宗教精神” ,认为对无限本体的信仰是宗教的本质 ,而一切有限之物仅能作为理性思维和学术研究的对象。将有限之物作为非理性的信仰对象 ,会导致社会躁动和现代迷信。宗教信仰自由是人的价值主体性的基石。本文的思路起于笔者同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刘吉教授的一次谈话 ,并在 1999年佛教协会内参《研究动态》披露过  相似文献   

19.
宗教和语言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宗教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文化因素,既深受语言的影响,又对语言的历史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与渗透。本文就西方宗教文化对英语的影响和渗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宗教与科学是两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二者分别遵循不同的认识路线。从宗教与科学的相融、磨擦、分离、对话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 ,二者的关系极其复杂 ,复杂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科学不是万能的 ,宗教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向度。宗教与科学各有其自己的问题域 ,二者是影响人类的两股作用不同的最强大的普遍力量。随着历史的发展 ,二者的关系会呈现新的形式、包含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