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伴随科学的昌盛和宗教的衰微,特别是科学与宗教"冲突论"的出场,科学与宗教、科学与信仰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为学界所关注,并形成了两者关系解读的多种模式,如"对抗说"、"平行说"、"相融说"、"互补说"、"整合说"、"对话说"等。问题是这些科学与宗教关系的解释模式是何以可能的呢?对该问题的求解成为当前学术聚焦点和理论生长点,并集中体现在将相对抽象的科学与宗教关系模型再次置入具体的情境之中的努力。因此,本文对近年来中美科学与宗教学术会议讨论给予分析,以呈现来自科学与宗教关系探究的不同进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宗教与科学关系的研究角度出发;通过对两者关系的横向、纵向两方面研究,阐明了学者关于宗教与科学关系研究的主要观点,最后指出要正确认识宗教与科学的本质,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西方学界提出了种种模式用以解释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尽管这些解释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宗教与科学关系的内涵,但是这些抽象性的解释模式不足以概括说明宗教与科学关系的整体历史内容与实质.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因素,既可以充当科学发展的助推剂,又可以充当科学发展的抑制剂,这些不同表现受制于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历史内容,因而具有了不同的历史本质.  相似文献   

4.
让信仰与理性各得其所——重新审视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与宗教作为人类的文化现象,两者存在着辩证关系:既相互矛盾、冲突,又相互独立、促进。但在传统的观点中,往往夸大对立冲突的一面,认为科学与宗教是水火不相容的、势不两立的。其实,科学与宗教的和平共处是两者关系的主流:宗教生活不仅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是人类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宗教还为个人和社会提供一种终极的思想价值观和追求目标。同时,宗教在某些具体问题的认识上包含着科学的内容,宗教信仰对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从而推动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代科学与宗教关系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方法论问题,巴伯最大的贡献正是在重新梳理传统科学与宗教关系的过程中引入了批判实在论方法论,并在此基础上把科学与宗教作为两种社会建制进行类比研究。批判实在论类比模式也是巴伯关于科学与宗教关系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四分说”(冲突、无关、对话、整合)的思想来源。巴伯对批判实在论的新突破在于尝试运用过程范畴思想对类比模式的融合进行新型本体论上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学说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宗教这一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的理论体系。本文仅就以下几个问题阐明马克思主义科学宗教观的一些基本理论前提。 一、宗教与世界观的关系 宗教与世界观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般地说,世界观是宗教观的理论基础,宗教观则是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者是世界观的反映与表现。就两者的关系而言,宗教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所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宗教观。例如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常常是战斗的无神论者,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就宗教观与世界观二者的  相似文献   

7.
科学与宗教的共存是长期现象。科学与宗教的产生同源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两者在道德和认知领域有着共存的基础。在当代,科学与宗教在各自的发展道路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危机,两者的共存有助于各自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科学与宗教关系的三种模式:对抗、分离与融合各自表现了科学与宗教关系的某一个方面,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或隐或显的存在,并发挥各自的作用。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的今天,科学与宗教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界与宗教界应该摈弃前嫌,坦诚对话,用分离与融合模式化解冲突与对抗,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建立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科学与宗教的共存是长期现象。科学与宗教的产生同源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两者在道德和认知领域有着共存的基础。在当代。科学与宗教在各自的发展道路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危机,两者的共存有助于各自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调了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与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的重要性。从中国宗教的社会学研究来看,此两者紧密相连,此判断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前瞻性与现实指导性。因为,宗教关系即是宗教理论的起点和终点。就起点来说,我们既要跳出对西方理论的完全套用,也要摒弃过分的东方学式否定,而宗教信仰方式中的关系及关系主义则可能成为构建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宗教社会学理论的重要视角和方法论基础。而就其终点而言,在现代社会高度分化的社会结构基础上,我们需要通过法治化的宗教工作与社会治理来协调五类宗教关系。  相似文献   

11.
拉比约书亚与文喜禅师在对待神(佛)态度上的相似性为拉比犹太教和禅宗之间的宗教对话搭建了桥梁。拉比犹太教和禅宗都是高扬"人"的宗教,在人神关系上极力强调人的价值,从而使神(佛)作为信仰权威的色彩不断淡化,两者具有很强的可比性。然而,两者在本质的人神(佛)关系中存在差异,拉比犹太教依然为神保留绝对至上的位置,通过语言逻辑无限趋近于上帝之道;而禅宗将人与佛的地位拉平,不仅消解佛、菩萨之无上权威,而且消解人佛之间的差异和距离,剔除了语言逻辑的作用。宗教对话的意义在于通过交流实现彼此之间的深刻理解,而以相似性为开端进而挖掘两种宗教的本质区别这一过程,有效地增进了彼此之间的理解,可以作为宗教对话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2.
刘玲娣 《南都学坛》2007,27(1):39-41
汉魏六朝时期道教的孝道问题是一个受到儒、道、释三教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道教的孝道充分吸收了儒家的孝道伦理思想,使孝成为道教的基本宗教伦理规范。同时,道教孝道也体现出自己鲜明的特点,为六朝以后道教伦理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孝道的贯彻方式上,道教通过强调“孝”的必要性,在仙道中注入了“德”的内容,改变了纯粹修道成仙的个人利己倾向;在孝道的内容上,道教孝道只是在整体上认同儒家孝道,当某些具体细节与道教的宗教追求出现矛盾时,道教开始区分教内外孝道伦理义务之别。道教的孝道伦理还是一种在整体思维模式下协调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更为科学的生态型伦理。  相似文献   

13.
审美模式在西方环境美学发展中被高度重视,特别是阿诺德·伯林特的“参与模式”与艾伦·卡尔松的“科学认知模式”之间的争论最为引人关注。“参与模式”强调环境审美的身体化、审美感知与日常感知的交融以及家园感的营构,“科学认知模式”强调严肃审美、环境审美的伦理指向以及环境的结构功能性,两种模式的突出争议体现在介入与分离、一元化与二元化,两者的差异为环境美学提供了不同视角下的发展路径,从而推动了环境美学理论的多样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一直都是西方学者所关注的焦点问题,这种关注,即使在科学被宗教神权所压制的中世纪时期都没有停止过,就是在这样的关注之下,在中世纪末期,在神权的母体中,诞生了近代意义上的科学。在此之后,科学逐渐摆脱了仆人般的从属地位,获得了更大的自由。由于科学的飞速发展、哲学和宗教出现了新的进展,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也变得愈发复杂,从而产生了很多认识科学与宗教关系的独特看法,包括实证主义、语言分析、存在主义、过程哲学;新正统神学,自由主义神学。美国学者伊安·巴伯教授,以科学家、哲学家和宗教家的三重身份对此进行了研究,他将它们归入三个部分:"宗教与科学的对照","宗教与科学的相似"和"宗教取自科学的思想"。本文将以伊安·巴伯的文本为基础,基于新正统神学、存在主义和过程哲学三重维度分析探讨各流派对科学与宗教关系的探究,希望通过对它们的思想的解读与阐述,有助于我们对科学与宗教的复杂关系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李瑞环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对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有许多独特的建树和创新,他强调宗教问题是重大、复杂的问题,要十分谨慎;深刻阐释我们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真城的;高度概括了党在宗教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鲜明地提出"四个维护";指出把宗教活动纳入宪法和法律的范围,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强调坚持独立自主办教;精辟阐述"政治上团结合作"与"信仰上互相尊重"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宗教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他们由简单认定宗教是“凭空构造”的结果,进而揭示宗教的本质是“不平等关系的表现”;由强调宗教阻碍了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进而主张积极吸收、利用宗教中西方净土观念、普渡众生等有益的思想元素,为挽救世道人心、构建理想社会服务。他们这种对宗教既有批判又有吸收、利用的认识与态度,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人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研究宗教问题的先河。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与宗教的冲突在历史上一度非常强烈,甚至在今天,这种冲突仍时有发生。但这种冲突并非是贯串科学历史和宗教历史的始终,在远古时代,科学、哲学与宗教甚至巫术杂然相间,我们难以在他们之间作出断然的划分。那么科学与宗教为何会发生冲突呢?我们所理解的科学与宗教的冲突,通常是指基督教对科学的压制和对科学家的迫害,但在基督教的早期历史上,却难以看到两者有明显冲突的迹象。尚处于萌芽状态的科学与当时还不太完备的基督教之间有一种和平共处的趋势。早期基督教最杰出的教父圣·奥  相似文献   

18.
在校大学生的宗教教育,应基于他们未来所肩负之社会责任角度,培养其正确的宗教观和宗教判断能力。据此,高等学校应当开设宗教教育的通识必修课。课程内容,应直面现实,务实、切实。其重点,首先是宗教常识,尤其是应重点讲授各主要宗教的基本教义,以增强学生识别邪教的能力,并能够正确认识宗教与迷信、民间习俗的区别;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唯物主义宣传与宪法赋予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关系。我国现行的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应是该课程的另一个重点。高等学校宗教教育,是宗教健康发展的基石;而健康发展的宗教,则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支撑之一。  相似文献   

19.
自近代以来,科学和宗教一直是影响人类的两种"普遍"力量,它们都是对人类经验不同方面的表达和阐释,满足人类不同方面和层面的需要。两者的关系问题始终是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科学和宗教传统上被认为是冲突的,但20世纪中后期以来,人们对科学与宗教各自的内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有了新的视角:科学哲学的"历史学"、"社会学"转向以及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更是促进人们对科学本身以及其与宗教的关系进行再认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也毫不例外地提出了重新认识和反思科学、宗教及其二者关系的任务。其中,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深受怀特海过程哲学的影响,以"创造性""、"共在"为其终极性范畴,以"现实实有"、"纯粹潜能"等为其存在性范畴,以"主体统一性"、"客观同一性"为其范畴性义务,试图实现"(前现代)宗教"(正题)——"(现代)科学"(反题)——"(后现代)科学+宗教"(合题)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0.
西方科学家视野中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科学家视野中科学与宗教是和谐一致的关系。西方科学家都具有强烈的宗教信仰趋向 ,这种趋向决定了他们视野中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但是 ,这些科学家信仰的上帝与一般人所信仰的上帝是有区别的 :一般人信仰的上帝是拟人化的上帝 ,而西方科学家信仰的上帝是安排自然秩序的上帝 ;西方科学家在从事科学活动中从不怀疑自己的追求与宗教信仰的一致性 ;科学与宗教相互依存并不存在冲突 ,科学属理性知识而宗教属人类信仰 ,二者各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目的 ,科学解决的是实然问题而宗教解决的是应然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