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拉拉是李可小说中的人物,也是众多白领心中的偶像。不久前,小说作者李可新出版了杜拉拉系列小说的最后一部《杜拉拉大结局:与理想有关》。捧读之余,笔者发现,杜拉拉大结局也与劳动争议有关。本文试举一例从劳动法的角度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
Q:我在某公司从事文秘工作已有3年时间.不久前,我的劳动合同到期后,公司没有和我续签,但我仍继续上班.最近,我到医院查出自己怀孕了.请问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我的权益是否会受到影响呢? 相似文献
3.
4.
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劳动合同法>第14条第3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5.
亮点五:服务期未满,劳动台同应当续延 [案例回放]2005年9月,小朱毕业后与一家公司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2006年6月,公司把小朱送到日本进行专门培训3个月,支付培训费用4万元,并与小朱签订了培训协议.在接受培训后,小朱必须再为公司工作4年但没重新修改劳动合同的期限.2008年9月.小朱劳动合同到期,提出终止劳动合同.而该公司却认为双方签订了培训协议,小朱的服务期还有两年未履行,小朱应继续为该公司工作,如果一定要离开该公司,就应该赔偿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分摊的培训费用2万元. 相似文献
6.
随着劳动合同法的施行,一些用人单位为了规避法律赋予的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特别是为了规避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采用了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协议,使用由派遣公司派来的员工进行劳动。 相似文献
7.
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力拓在中国上海的四名雇员宣判数小时后,力拓发表声明,宣布解雇这四名员工.力拓公司首席执行官艾博年在声明中说,这四名员工触犯中国法律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但是这不会影响公司继续与中国建立重要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8.
兼职,是指劳动者同时受雇于两个以上用人单位而从事双重或者多重的有报酬的职业劳动.现行法律对兼职工的相关界定比较模糊,<劳动合同法>虽然承认了兼职劳动关系的客观存在,但对兼职是一种既不提倡也不禁止的态度,实践中因兼职引发的劳动争议也比较多. 相似文献
9.
问:Offer Letter的法律性质和法律效力如何?李熠:从Offer Letter的法律性质来看,Offer Letter是对应聘者的录用通知,换句话说就是希望和应聘者订立劳动合同的意思表示。《劳动合同法》未就Offer Letter作出明确规范,但是基于民法理论及《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内容具体确定的Offer Letter到达受要约人时,即发生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0.
11.
变化一:非“三性”岗位不得使用劳务派遣
【案情回放】2013年1月4日,一名来自1号店(上海益实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配送员徐辉(化名)由于劳务派遣、被无故解雇等问题,将1号店告到深圳市罗湖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这是劳动合同法修正案通过后,国内首例劳务派遣无效纠纷。 相似文献
12.
13.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招聘面临的新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劳动合同法》的颁布与实施,对企业人力资源目前的管理方式、用工成本与用工模式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企业应针对《劳动合同法》出台的相关条款重新审视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尤其要搞好招聘管理,如果招聘工作没 相似文献
14.
9月18日,国务院公布了《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以下称《条例》),重点针对《劳动合同法》中比较原则的规定和一些社会上存在误解的条款,作出具体的规定和必要的衔接,增强劳动合同制度的可操作性,同时也为地方立法留下了一定的空间。本文结合社会上发生的真实案例,为您解读《条例》的几大亮点, 相似文献
15.
根据员工年度考核结果,对于考核等级为'不合格'的员工,公司可考虑调整岗位;对于年度考核等级连续两年为'不合格'的员工,公司有权选择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劳务派遣成为企业较为普遍的用工形式。全国总工会发布的《劳务派遣报告》显示,至2011年,全国劳务派遣人员已达6000多万,其中部分央企甚至有超过2/3的员工属于劳务派遣性质,石油、化工、电信、金融、银行、航空、铁路等系统更为普遍。劳务派遣已经变成用人单位规避用工风险的一个工具。劳务派遣用工的泛滥导致实践中被派遣劳动者的权利受到严重损害,同时,也对常规的用工方式和劳动合同制度造成较大冲击。 相似文献
17.
18.
2012年12月28日下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劳动合同法》修正案,此前争议较多“三性之争~同工同酬”等问题,全盘获得通过。但是还有很多问题尚待《劳务派遣规定》等实施细则明确,《劳动合同法》修正案才能得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9.
“根据员工年度考核结果,对于考核等级为‘不合格’的员工,公司可考虑调整岗位;对于年度考核等级连续两年为‘不合格’的员工,公司有权选择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