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受西方学术东渐的影响,现代学科词典兴起,术语释义日益讲究和规范化。现代术语词典形态,有利于学科术语概念的阐释和系统化,在知识的科学性、概念定义方式、学科术语系统、术语规范化和术语关联释义系统等方面,有别于古代称名词典。现代的汉语文学术语词典,《辞海》(文学分册)、《中国文体学辞典》《文心雕龙辞典》等,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注意以现代的学科术语观念整理现代和古代文学研究学科术语,反映了文学研究的学科知识系统。然而,像《文心雕龙辞典》那样,在文学范畴观念的历史梳理中,一名之下的术语释义与多家思想的梳理远未完善,还有待分层处理。《西方文学术语辞典》译释体例,反映了现代西方术语词典编纂理念,包括术语翻译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学科知识点的构成,术语知识点的适度阐释和关联等方面,其中不乏可资借鉴的体例思想。  相似文献   

2.
医学术语浩如烟海,最为广泛应用的莫过于中医、西医了。术语是学科中的专门用语,不同于习惯用语或俗称,应当有一个规范化的问题。中医,西医似已作为专用术语收载入现代汉语词典,新版辞海把医学分为预防医学,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对于这些医学术语使用是否确当,是否符合科学,  相似文献   

3.
现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语文工作委员会、延边朝鲜语规范化委员会2006年发行的《朝鲜语新名词术语规范集》中的3400个词汇为基本资料,从形态、意义、起源等方面对中国朝鲜语新名词术语的特征进行考察研究,从中能够了解到朝鲜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语言学术语译名规范化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我国语言学术语中文译名的混乱状况,文章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英汉语言学词典中术语译名存在的一词多义现象和个别术语误译现象进行分析,并就如何界定语言学术语译名的标准展开讨论,就其规范化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经济·社会·自由:近代汉字术语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语 ,指各门学科的专门用语 ,每一术语都有在各该学科中严格规定的意义。术语基本都是名词 ,所含概念与某学科或其专门领域的整个概念系统相联系 ,并受其限定。术语的大量出现始于近代 ,是近代科学兴起、学科分野明晰、思维日益精密的产物。而近代科学及其诸学科分野 ,均在西方发端并形成体系。随着西学东渐的展开 ,大批西学术语也传进中国。由于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 ,又有着悠久、丰厚的文化积淀 ,故西方术语译成汉语 ,主要是意译 ,其方式有二 :或借助中国古典词语 (如革命、共和、封建、社会、经济、文学、思想、文化、文明等等 ) ,通过放…  相似文献   

6.
中国朝鲜语新词术语作为词汇领域内的特殊分支,在结构、起源等多方面都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同时,因受地域影响颇深,中国朝鲜语新词术语与朝鲜及韩国语言词汇相比差异巨大。通过分析朝鲜语新词术语的构词、起源、规范化问题,可探知中国朝鲜语新词术语的词汇学特性,进而归纳出朝鲜语新词术语的规范化建议,并以此厘清对中国朝鲜语词汇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语言学术语缺乏统一性 ,出现混用现象。本文列举了语言学术语不规范问题 ,并且就术语翻译的标准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文化术语是指一种语言中代表其文化元素的集中称谓,文化术语外译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有效解决的问题。本文解析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与文化术语外译间的密切关联,追溯中国文化术语的对外传播历史,进而探索软实力建设视角下中国文化术语外译应采取的翻译策略,讨论中国文化术语译名的规范化途径,推动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9.
汉韩语言对比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汉韩翻译等应用领域均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目前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不多,对比研究陷入诸多困境。汉韩语言对比学界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全面总结汉韩语言对比学科发展史,统一和规范汉韩语言对比的学科术语,认清它在理论语言学中的地位,明确汉韩语言对比的理论研究目标,拓展宏观对比,完善多元化的理论方法,是当今汉韩语言对比研究亟待着手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的30年中,随着大规模西方人文社科著作的译介与研究,大量的人文社科术语进入了我国相关的学术研究领域,深刻地影响了我国学人的话语模式和心智结构。西方人文社科术语的引入,在丰富我国人文社科研究术语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术语建设的一些问题。这其中,术语的翻译策略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相关领域术语建设的学术生态。本文主要结合人文社科术语研究的特殊性来探讨术语翻译策略选择过程中的国际化与民族化问题,旨在对今后我国人文社科术语的规范化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学术行为的规范化: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有关学术规范的讨论中,学术规范的价值、学术规范的主体和学术规范的方法是三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学术规范的价值应该包括本体价值和工具价值;学术规范的主体应当包括学术生产者、学术评价者和学术管理者;寻求学术规范的方法的关键在于从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的原因入手,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使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无利可图。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期刊与学术双重“失范”、学术期刊概念不清、界限不明是困扰我国学术界和期刊界的主要问题,有必要重新探讨学术期刊的内在要求和基本规范,以此为现有期刊的分类界定提供理论支撑。根据学术期刊的本质与相关规定.学术期刊的规范性应该包含学术规范性和编排规范性两个方面的内容;重点讨论了学术期刊的学术规范性。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厘清学术期刊范畴、评价学术期刊规范性的框架模型,阐述了该模型涉及的定性、定量指标体系。为进一步对具体学科领域的学术期刊的界定和规范性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编审的学术旨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审的学术旨趣之“编审”采取广义的概念。包括在编辑、出版工作中所有参与稿件的编辑、鉴审活动的一系列相关过程及人员的活动。结合编辑工作的内容概括编审学术旨趣的若干类型,可大致分布于六个方面,这些类型将编审学术旨趣的内涵作了进一步的扩充,包涵了编审的个体行为与心理特征,还包涵了编审与出版物、与周围密切相关事物和环境的内在联系。将学术旨趣作广义的阐释。即编辑对于学术思想发展与传播的一种理想、愿望、情感、追求,可以引导其工作具有学术原动力,沿着学术规范的道路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层次、完善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英语的专业术语主要通过旧词新义、新创词、缩略词等途径组成,同时采用了较多的专业词组。在句法结构上大量使用被动结构、There be句型、It句型、陈述定义句以及含有名词化结构的句子。从词汇和句法角度分析了计算机英语的主要特征及其汉译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逻辑学和文学,就学科分类、研究对象而言,属于性质和特点迥异的学术领域。但从中国古代文化发生发展的史实与特点出发,可以揭示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即先秦名辩学,与古代文学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先秦名辩学中的基本观念(名、类、理等)形成后,对秦汉及至唐代文学理论中的属对分类观和文学创作中骈文、连珠等文体,及喻、比等方法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技术风险社会,技术主体在履行责任时往往会遇到伦理困境,所以技术主体伦理成为技术伦理的重要话题,它是对技术研发、运用以及运用后果等一系列技术过程中技术主体作用的伦理反思。文章分析了技术主体伦理构建的必要性:人与技术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增强技术主体道德责任的重要途径、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在此基础上,认为明确、可行、合理的技术主体伦理原则对于指导技术主体走出伦理困境极为重要。为此,提出几条原则:“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主体愿用(受用)”、“技术风险即命令”等,以期实现技术价值认同、技术灾难教育素质化及技术德性“经营”的目标,而构建技术主体伦理是真正有效解决技术伦理问题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7.
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途径与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以及为地方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意义,探讨和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的途径和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学术期刊编辑规范化的意义和作用:学术期刊编辑规范化是时代的要求;规范化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和促进知识和信息的流动;规范化可促进知识创新、提高信息应用价值;规范化提高了编辑的社会地位──知识经济基础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领域的纠纷不断增加,以高校为被告的诉讼不断发生,其中不仅仅包括行政纠纷、民事纠纷,还出现了涉及学术领域的学术纠纷。这种纠纷发生在高校学术活动领域,以学术权力为内容,与学术主体利益紧密相关,包括高校与学生之间发生的学位授予纠纷、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论文评审纠纷、教师之间因违反学术规范引发的学术侵权纠纷,也有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与高校发生的学术管理纠纷。高校学术纠纷既具有民事纠纷的特点,又有行政纠纷的特点,加之高校法律地位的特殊性、学术问题的高度专业性以及司法机关对相关学术专业知识的欠缺,传统的民事纠纷或行政纠纷解决办法不能正确、合理解决高校学术纠纷。高校学术纠纷的解决应该从规范学术权力、严格学术评价标准,完善学术纠纷申诉制度、仲裁制度入手。  相似文献   

20.
学界对法律事实结构的研究相对薄弱,导致立法实践和法学理论中概念混乱,这也是法律行为的概念举讼纷纭、晦涩难明的原因。按照内涵从少到多、外延从宽到窄的逻辑关系,梳理法律事实的相关概念,可把民事主体有意识的行为概括为“当事人的行为”。从体系的完善来探讨,法律事实的后果是民事关系,而非民事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