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上古时期,词汇的数量少,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表达的意思多,这样,一个词往往要顶后来的几个调用,它们不仅要表示自身原有的意思,还要表示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其它意思,于是形成了最初的词类活用。在这种词类活用中,名词的动化用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手”字的动化用法又显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儿化”是北京话语音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一个明显的小称形式。小称形式经常引申为“可爱”的意思。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儿化”还有另一种作用,就是表示轻蔑等厌恶的感情色彩。“儿化”贬义的获得主要来源干两个方面:一是它本身的俗语特征,二是与“小”类词缀的对译。  相似文献   

3.
迭声词在汉语中用得很广,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一种翻译手段;既可用来加强语意,使形象更加生动鲜明,又可以增添感情色彩,摹拟声音。比如,《木兰诗》中开头两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用了“唧唧”两字迭声,既拟声,又生动,富有音乐感,表达感情,生动活泼。宋女词人李清照《声声慢》词中一开头就  相似文献   

4.
论“情绪”     
词义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实词既有理性义又有附着其上的感情色彩义。任何词都要在语境中出现。不同语境中词语的色彩不同,致使同一词语在表理形式上出现了多样化,从而丰富了词义的内涵。本文研究的“情绪”感情色彩义的偏移问题就是借助了不同的语境,在不同的语境中对“情绪”的感情色彩倾向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我们平时常可以听到“非请他来不能解决问题”和“非请他来才能解决问题”。象这样既能用于肯定也能用于否定,但表达意思却一样的语言现象是经常可以见到的。本来,用于肯定和用于否定,表达意思应该正好相反,但事实并非如此,因此有必要对以上种种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进行分析、探讨,从而找出表意相同的原因所在。下面就“非请他来不能解决问题”和“非请他来才能解决问题”这两种格式进行分析。从逻辑角度看,一句是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一句是单重否定句,表示否定。两句正好相  相似文献   

6.
词性与修辞     
词性,是指词在语言结构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某个词按照它所具有的语法特征应归属于某一类,这个词就具有了某一类词的词性。词性是对个别词进行归类的结果。比如“英雄”,是名词。名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它不能够表示动作、行为或者人和事物的性质、状态,因而,一般都不能够把它当作动词或形容词来使用。比如我们可以说“他是个英雄”,但是不能够说“他英雄了”。  相似文献   

7.
在哲学家波埃修斯的文本中,拉丁文esse的各种形式与exsisto可以互换,being与existence可以互换,这消除了以往学术争论中的关于“存在”和“是”这两个译名的先入之见。波埃修斯承认希腊词eimi的多义性,他在其拉丁语著作中使用了多种方式来理解和表达希腊哲学遗留下来的eimi问题;他用esse来表达eimi的系动词含义,并用esse和exsisto两个语词来表示eimi的“存在”含义。用现代汉语对eimi进行翻译的正确办法不是以“是”为核心去创造一系列译名,并要求人们不要用“存”、“存在”,而应具体分析一词多义的eimi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然后根据不用的语境采用不同的译名。  相似文献   

8.
奇怪的骄傲     
骄傲是个很奇怪的词,他就像个两面派(pài),有时是贬(biǎn)义,有时又是褒(bāo)义。看!在“因为骄傲,所以他退步了”中,他表示自满的意思,所以是贬义词;可是到了“我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骄傲时”,它又表示自豪的意思,一眨  相似文献   

9.
“被”在现代汉语中是个廉类词。当“被”作“被子”的意思讲时,它是名词,如“单被”、“棉被”、被子”;当“被”作“蒙受”的时候讲时,它是动词,如“被难”;当“被”不表示什么词汇意义而出现在句子中时,它是虚词。“被”作名词和动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突出。“被”作名词解时,多不单用,而  相似文献   

10.
汉语“爸爸”一词广泛应用,对其词源考证有一定意义.从历史文献入手,可显示其来龙去脉.结果证明“爸爸”这个迭声词进入汉语系统,来自阿拉伯语“巴巴”,一个对男性长者的尊称词.结论是,回回先民进入中国,与汉族社会交流,将该词传入;至今,其意思的表达,仍有历史的痕迹.  相似文献   

11.
“咱”是一个北方口语化的称谓词,属于俗语范畴,从语用功能来看,它可以附着一些特殊的感情色彩,既能表达亲密喜爱的情感,也能表达倨傲不满的情绪,语词意义具有多元性和不确定性。在一定的交际目的和言语环境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制约下,言语行为者可以依托人称代词“咱”含有的地域、社会文化背景,巧妙地运用话语策略来拓展其语义空间,在不同的语境、语气中,“咱”的指称义均可以形成不同的指称信息,会话含意也各不相同,由此延伸了静态词义所规定的范围,产生了丰富的语用含意。  相似文献   

12.
描写了常德方言“儿化词”的主要类型及其结构特点,并结合认知语言学有关理论探讨了其形成及色彩意义。“儿化词”的形成是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规律的。“儿化词”是一种标记词,都是相应范畴等级结构中表小称的概念,多用于口语,语调轻柔,表现了行为主体亲昵、喜爱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3.
“V了个寂寞”格式承继了表示动作结果关系的“V了个A”格式的语法形式和意义,表示消极、否定的结果义,有低于常规量的程度义,与常规的语义预期相违背。在语境中表达不同的意义,一是想做某事而未成,二是在动作已完成的情况下可能完全无获益,也可能获益太小不能令人满意。“V了个寂寞”格式利用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方式,又在联想和类推的双重机制下逐渐固化,削弱了“寂寞”一词的主观色彩。“V了个寂寞”格式具有主观评述功能、间接表达功能、信息凸显功能,在某些场合更适合交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例句:1.这个杂技演员表演得很精彩,人们都说他有功夫!2.他三天工夫就学会了游泳。3.小刚,明天有工夫再来玩儿吧!老师的话:“功夫”和“工夫”的读音相同,但它们的意思和用法不同。你如果不注意区别,运用时就容易出错。认真地读读例句,仔细地比较一下,就不难发现它们的不同了。句2、3中的“工夫”是时间的意思。往深处想一想,我们又会发现,句2中的“工夫”所指的时间是占用的时间,句3中的“工夫”指的是空闲时间。而句1中的“功夫”是有本领、有本事的意思,在表示某个人有本领时,用“功夫”;在表示时间时,不能用“功夫”,只能用“工夫”。1.…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贬义词“奢侈”出现大量褒义用法,奢侈感情色彩之所以出现变化,是中西文化交流和时尚消费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奢侈褒化受社会文化心理反制,在传统文化和主流社会心理反制下,奢侈的贬义色彩不会消失,将成为集褒贬两种感情色彩于一身的“双色词”。  相似文献   

16.
一、国内外部分“情报”定义中存在的三个问题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加引号的“情报”概念是从国外引进来的,它与地道的中国情报概念不是一回事。“情报”英文用information表示,俄文中的情报一词也兼有汉语的信息和情报两种意思。在汉语中找不到与之完全对应的单词表示它。国内外有关“情报”的定义,常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大连方言中的“血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连方言中的“血受”一词不断出现在各类媒体之上.它是大连人经常使用的一句方言,表示非常过瘾,特别舒服,相当好的意思.作为一个表示感受良好的词汇,使用“血”字,多少会让人感到不舒服.文章在分析研究了“血受”一词的语意及语源,认为“血受”应为“邪受”,意为“超出寻常的感受”,并且在提问时可以用“受不受?”,回答是可以使用“受!”的形式.  相似文献   

18.
谈谈“向き”“向け”“用”之异同袁静文,卜庆霞“向き”“向け”“用”这三个词,作为接尾词使用时,在意思与用法上有哪些不同点呢?例如:子供向书子供向书子供用书这三句话究竟有什么区别呢?本文拟对此作一个初步探讨。一、向,的基本意思谈到,向,的用法,我们自...  相似文献   

19.
北京话——全国是比较丰富的地方话,许多词汇让初到北京的外省市人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比如“托”这个词,你就是查《新华词典》也只能告诉您是“用手掌承举、衬垫、请人代办、寄放、依赖、推辞”等意思,但用这些意思去解释如今北京人家喻户晓的“布托”、“鞋托”、“医托”、“车托”等等口头语,就只有伸舌头的份儿了。北京人的“托”的意思已经转化为“雇佣来冒充顾客帮助经营者销售的人”,已经有了贬义,含有合起伙来骗人的意思。反正北京话也是随着社会发展,迅速增加、变化。这不,如今在婚姻介绍领域又冒出了一个新词——“婚托”。“婚托”就是那些与婚介绍所老板合起伙来骗征婚者钱财的人。谁能想到月下佬这个积德行善的行当也有了蒙人的把戏?  相似文献   

20.
关于“朝鲜”一词的含义 ,学界至今没有取得一致意见。“阿斯达”的直接意思就是“早晨的高山” ,是“圣山”的意思。“朝鲜”可能就是“早山”一词的讹译 ,或是早期的韩国人在汉字词中 ,找了两个无论是发音还是意思都和其固有词相似的美词“朝鲜”对“阿斯达”一词进行的汉语翻译。“白”和“山”两大因素构成了韩民族最基本的文化背景和心理认同 ,反映了韩民族对其远古起源的模糊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