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建德 《职业》2008,(7):66-67
目前,“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技能为本位”的教育方针已经成为众多职业学校的共识,说到底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事实上,能够顺利地实现就业除了靠技能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就业者的心理素质。虽然目前技工学校学生就业形势总体不错,但不少技工学校学生不能适应社会或企业的需求,走出校门不久便再次失业。为了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张韩良 《职业》2013,(29):8-9
中职学校“职业素养+核心技能”课程改革模式的实践研究,从课程生成到教材编写,从教学实施到学生与教师、学校与企业互利共赢,用课程及教材实例加以阐述。职业素养与核心技能是个联合体,对于中职学生就业发展来说两者不可缺少,对于中职学校课程改革来说两者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3.
曾繁京 《职业》2014,(26):113-114
技工学校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度,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及技能水平符合要求,即可毕业。但大部分学校对学生在职业道德、团队合作、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不够重视,这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作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实行学生德育证、国家职业资格证、毕业证“三证融通”,取得明显成效。本文重点介绍了“三证融通”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把职业精神教育与培养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始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淑霞  李洪亮 《职业》2008,(7):62-63
在科学技术和社会事业迅猛发展的今天,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不仅是学生就业求职的前提,也是学校能否适应社会需要并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作为育人基地的职业院校,不仅要把现代化建设的技能传授给学生,更要针对知识不断更新、观念不断转换、科技不断发展和就业压力不断增加的新形势,教育学生树立和提高具有”统帅”和“灵魂”作用的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5.
姜玉芝 《职业》2008,(8):66-67
在技工学校的办学过程中,就业质量是检验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云南省综合技工学校以就业为导向,按市场需求育人,把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职业适应能力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管理之中,专业设置市场化,人才培养需求化。学校通过狠抓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大力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按单位需求,结合学生数量及专业,定期和不定期地举办供需招聘会,创新就业推荐形式,开通就业绿色通道,帮助学生优质就业:通过校企联合“订单”培养,使学生上学有补助,毕业有出路,实现“零距离”就业;  相似文献   

6.
姜玉芝 《职业》2008,(7):64-65
技工教育就是服务就业的教育。就业质量是检验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最为重要的指标。云南省综合技工学校以就业为导向,按市场需求育人,把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职业适应能力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管理之中,专业设置市场化,人才培养需求化。学校通过狠抓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大力培养学生操作能力:通过“就业指导”和“单位需求信息适时传递”,引导学生立志成才、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学生高质量的就业,紧紧围绕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以经营理念构建职业指导新模式——MESE模式,即做到“专业高效”和“市场化服务”。  相似文献   

8.
《职业》2007,(24)
随着职业教育市场化的发展,中职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普遍偏低已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造成学生职业素质偏低和就业困难的原因,除了社会因素外,关键的问题是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中职学校必须深入探索职业学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一、职业素质偏低的原因1.学生对中职学校的认识有偏差大部分学生认为到中职学校就是来学技能的,课程肯定只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但他们进入中职学校的第一个学期还是要学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基础课,和他们在宣传上听到的不相符,从而导致情绪上有抵触,产生厌学弃学的想法,丧失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古毅  彭春  陈娇娇 《职业》2022,(16):21-22
技工院校“双创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可以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学生成功创业,稳定和扩大就业。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学生创业创新项目“五元”孵化模式,对种子项目实施“1234”培育模式,让高技能人才插上创业创新的翅膀,让“马兰花计划”在技能沃土绚丽绽放。  相似文献   

10.
王毒帛云 《职业》2013,(11):85-87
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不仅是职业学校发展的途径,更是学生顺利就业、发挥才能的要求。本文对职业学校实行创业教育与职业指导的途径、方法以及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研究,以期对职业学校深入开展创业教育与职业指导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今年起国家将在本科学院全面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分制有助于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修满学分,可以提前毕业,未修满学分也可以提前就业或延期毕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后再进入校园继续学习。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也符合这一年龄层的“人”体现自我、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心理要求。职业技术教育有其自身的本质特点,它的办学指导思想、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生能力的测试和鉴定等有别于普通本科院校。推行“技能制”是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改革。  相似文献   

12.
钟伟华 《职业》2011,(35):47-48
一、学生成人教育 同为高中阶段教育的中职教育,以技能教育、技能就业、技能成才为办学方向。但这三个环节并不全在学校完成,学校仅能在技能教育环节上,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让学生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因此,中职学生就不可能像普通高中学生那样,可以"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只能"一颗红心,迎接职业生涯的挑战",那么中职教育只能成功,不可失败。  相似文献   

13.
职业指导:培养创新特质的职业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指导是在上个世纪伴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从1908年帕森斯出任世界上第一个职业指导机构——美国波士顿地方职业局首任局长并首次提出职业指导这个概念,迄今职业指导已经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的上半叶。由帕森斯将职业指导界定为帮助求职者“清楚地了解自己、了解职业、正确选择职业”,到1937年美国职业指导学会对职业指导进一步作出了“是协助个人选择职业、准备就业、安置就业,并在职业上获得成功的过程”这一阐述时止,完整地概述了传统的职业指导的主要功能是如何使人去与职业进行良好的匹配。…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的职业指导与就业援助几乎是空白。只重理论教育而忽略针对学生未来岗位群的职业指导,导致学生在就业时遇到各种各样的职业问题,比如职业价值观模糊不清、不能准确地自我定位、技能训练及经验的积累不够扎实、难以处理好人际关系、心理承受力和耐力差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因为学校带给学生的认知、传授给学生的方法同社会对职业的实际需要有很大的差距,使学生难以把握自己的职业道路。  相似文献   

15.
余志勇 《职业》2014,(20):128-129
目前所有的技工院校的毕业生都实行“双证”制,即毕业证与专业技能等级证。学生的技能等级考试是否过关,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因此,加强学生参加技能等级考试前的强化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中职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就业所需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应积极拓展学生各方面能力,使学生在就业后更有发展潜力.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比赛发掘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这种方式也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订单”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参与合作的企事业单位与职业院校签订人才培养培训合同,优先录用合作院校的毕业生,并要积极参与职业院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评估等的一种教育模式。“订单教育”最大的好处就是,一方面学校教育目标明确,教育内容专一,教育方法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来培养人才,学生一旦进入就业岗位,其适应能力较强;另一方面减少了学生的就业压力,给学生入学就业吃了“定心丸”。同时也能让学校在人才培养上避免盲目性,使学校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8.
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谈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学校应紧扣“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依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与成长、成才的规律,采用统筹兼顾的方法,由技能为本走向生命发展,达成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提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唐熹 《职业》2015,(21)
桂林市技校毕业生就业率高,但就业流失率也高。为探究造成这种双高局面的原因,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体育教学经验,以及桂林市技工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研,从桂林技校学生将来职业特点出发,试图探索出适合桂林技工学校学生专业发展的“专业”体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何永刚 《职业》2015,(2):12-13
提到德育,很多人都会想到千篇一律的说教和高不可及的道德标杆。传统的德育方法令老师疲于应付、学生心生抵触,很难收到满意的效果。近年来,富阳市职业教育中心德育工作注重对学生“第一技能”的培养,引领中职学校的德育从说教走向训练,从浮于表面走向深入务实。何为“第一技能”?从内容方面说来,“第一技能”和职业素养大致相仿,包括踏实勤奋的态度、吃苦耐劳的品质、坚持顽强的意志、忠诚敬业的精神、团结协作的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